最新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08:05:37 作者:XY字客 活动总结 最新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篇一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掌握2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课堂开始我以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小明摆筷子的情境,解决9双筷子有多少根,让学生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但是在编制“二五一十”时,我想让学生发现这句口诀中同时涉及到“2”与“5”,在今后的口诀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但是,学生似乎有点依赖性的每次加2,而忽略了整个算式,造成学生实际性的掌握不扎实。

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编制口诀时,我发现还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没弄清“一双”和“一根”,会给“每位客人”一根筷子。在完成练习册仍是没有注意到“一双筷子”需要“2根筷子”。

在细节上的教学,我还是应该好好引导孩子认真审题并思考,争取每个孩子都不会有些粗心的小毛病。

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篇二

众所周知,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爱玩,也包括他们对劳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孩子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渴求表扬的欲望,因此孩子们对劳动并没有抵触情绪,但由于他们对劳动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理智的理解,因而缺乏对劳动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育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一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减轻父母家务劳动的负担,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体贴与关心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是实实在在植根于他们生活之中的,是十分有效的。本课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和活动性。课上老师没有做过多的劳动知识讲解,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体验获取劳动技能。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自己真挚的情感。

《主动做家务活》是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劳动,了解劳动,在创设的主题活动中学会劳动的知识,并且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应用生活。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烦琐的问题,而是运用亲切的语言在和学生聊天中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劳动的乐趣,而聊天的话题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节课活动成了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一些日常家务活的劳动知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合作等积极的形式获取的,真正的培养的孩子们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此外,本课的最后《我的小计划》是本次活动延伸,使课程回归生活,指导儿童生活中的行为,使得这次教育成为长远的、有价值的教育。

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篇三

《做家务》一课我主要是采用通过小明帮妈妈摆碗筷的情境引入,以解决筷子有多少根的问题。本课的导学目标是1.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探索出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3.能够借由编制2的乘法口诀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相对的,本课的重点是能够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难点是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一节课下来,我能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设计出适合我班孩子学习的教学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相对的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在整节课里,我由小明家来客人小明帮妈妈做家务引入到课题数筷子中去,再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来摆一摆,然后再根据自己摆的筷子来完成书上第14页的表格。完成表格了再引导学生说出筷子是几个几。如:师:一双筷子是几个几呢?一个2。能列算式吗?能。12=2或者21=2。

那两双筷子又是几个几呢?2个2。算式是22=4。那三双筷子又是几个几呢?3个2。算式是23=6或者32=6。这样由我来引导孩子说出几个几的关系再让他们来列乘法算式,就为孩子们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剩下的算式他们就能自己很快在书本上完成了。在学生自己完成算式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几个几的答案,这就引出了2的口诀编制。如:我们在学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知道了一个5是5可以编一句口诀是一五得五。

那现在的一个2是2能不能编一句口诀呢?在这里学生的表现欲就都出来了,都想告诉老师答案。孩子们都可以说出口诀是一二得二。那两个2是4又不能编口诀呢?二二得四。在这里我不但让能编口诀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自豪感,也为不会编口诀的孩子做了个示范。这就为孩子们后面自己编制口诀打下了基础,所以在编口诀时学生都能根据前面已有的知识很快的编制出2的乘法口诀并理解了其意义。同时,在口诀编制完之后我还要求孩子们在书上将几个几和补充的第二组算式全部书写在书上。

这样,本课的重点就在我的引导下,孩子自主的学习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最后,在编制口诀出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让孩子能够较快地记住了2的乘法口诀。当背口诀被困了,不知道如何背下去,这里激发了孩子的热情,纷纷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记住口诀的好方法,那就是每两句都相差2,记得前面忘记后面的话就加2,记住后面忘记前面那句口诀的话就减2,这样就可以很快可以记住2的乘法口诀了。

这样一来,难点就在孩子们热情帮助下突破了。最后,我设计了小组比赛的练习,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及时地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题里去解决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都们掌握了编制口诀的方法,理解了其意义,并掌握了记忆口诀的好方法。目标和重难点都突破了,孩子们掌握的也很好。

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篇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9双筷子是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自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乘法口诀,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教师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如,要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很快地记住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等,能引领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从课的引人“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等,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干点家务教学反思篇五

《我爱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中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时,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么家务劳动,以及树立学生身边的爱做家务劳动的榜样。其实这是利用学生形成的正确的集体的舆论这一宝贵资源对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交流当中懂得爱做家务劳动是好孩子的表现!从而使学生产生爱做家务劳动的热情,产生想做家务劳动的表现自我的冲动。于在评价时肯定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和肯动手、肯做的积极的劳动态度,也让他们在做家务劳动中体验到做家务劳动的乐趣。使做家务劳动出色的学生获得成功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使稍微逊色的学生有赶超的欲望,保留一颗上进心。

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不是封闭在教室里的,更多时间是在课外。做家务劳动绝不是一节课就能让学生爱上他,而相反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家做家务劳动时体验,积累其乐趣和意义,才能产生爱做家务劳动的情感。先向家长提出教会孩子一两种简单的`家务劳动,每天给予机会,让他们参与做家务劳动。让孩子能真正地在生活中体验做家务劳动的乐趣,度积累经验,最终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上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孤军奋战是无法成功的,只有与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我们的教学才会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的课程改革的实验才会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我觉得,要让家长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