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研六保工作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01 10:38:23 作者:字海 工作报告 2023年调研六保工作报告(优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研六保工作报告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县“六稳”“六保”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企业当前运行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规上企业33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5户,木材加工企业2户,化工企业6户;(其中xx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债务原因于2021年4月份申请停产)。从结构上看我县工业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在各镇(办、中心),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又以红枣加工企业为主,2020年我县完成工业产值44.44亿元,其中红枣加工业产值约占总产值38%左右。1—5月份,全县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4亿元,同比增长6.5%。

(二)中省市出台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狠抓就业服务,保居民就业形势稳定。截至目前,我县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召开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网上发布招聘信息2次,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积极推广“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引导劳动力4.59万人注册,注册比例居全市第一。审批14家企业奖补资金41.2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人,发放担保贷款额度384万元,直接扶持32人就业,带动70人就业。

二是狠抓金融服务,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今年我县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存贷挂钩机制,加大贷款力度支持本地企业,共贷出30笔资金总计6416.9万元;县融资担保公司向市担保公司推荐两家本地企业,担保资金170万元。为创办个体工商户提供“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登记注册服务,新增市场466户。全面推行“2+2+4+1”模式,营业执照在2小时内办结、公章刻制在2小时内完成、银行开户在4小时内完成、税务申领发票在1小时内完成,全部流程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三是抓好项目服务,全力以赴稳投资。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2个项目顺利实现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同时,我们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进行谋划包装,上报中省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1.7亿元,其中申请***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申请资金4.84亿元;上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申请资金14.36亿元。截止目前,政府专项债券通过国家评审13个,总投资19.1亿元。

四是抓财政增收,尽力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2021年x县本级财政预算正常经费支出中用于“三保”支出14.36亿元,其中保工资(在职人员)11.04亿元、保运转1.58亿元、保基本民生1.74亿元。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项目支出,确保职工工资及时发放,保障单位基本运转经费和基本民生配套资金,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在确保“三保”资金的前提下,积极化解隐性债务、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拖欠账款。

五是抓风险防控,保粮食安全。按照粮食播种面积86.4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的目标,完成播种玉米24.2万亩、马铃薯13万亩、小杂粮(谷子、高粱)8.2万亩、大豆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44万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2%。持续加强粮食库存管理,加强成品粮食储备,确保不脱销、不断档,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全县粮食储备充足、供应充裕、价格平稳,储备有面粉170吨,大米50吨,食用油30吨。

(三)兰炭、金属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展情况。一是兰炭行业升级改造企业共2户。分别是xx市巨昌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的12座兰炭炉和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年产7.5万吨的8座兰炭炉。目前xx市巨昌煤化工有限公司对10座兰炭炉正在实施技改;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对4座兰炭炉正在实施技改。该两户企业由于资金缺乏技改进度较为滞后,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治理系统目前尚未安装,无废水处理设施。二是金属镁行业升级改造只涉及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金属镁行业环保深度治理标准,正在实施技改,由于资金缺乏,技改进度缓慢。

(四)推进转型升级、“两链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推动经开区产业延链补链。陕西秦源年产45亿支pvc卫生手套二期1号厂房土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积极推进台湾巨皇太阳能跟踪支架生产及光伏电站项目、食品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建设;推动有色天瑞二期3万吨粒状多晶硅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引进西安隆基绿能单晶电池组件等更多延链、补链项目。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果业、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致富产业,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扶贫农场(工厂)17个,通过入股、分红、就业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远期目标,立足x县有利的自然条件,加快推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布局,与大唐电力、台湾巨皇等集团展开深度合作,为项目的深入推进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确保今年实质性开工建设,使x县深度融入全市新能源产业大局。目前,我县“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初稿编制完成,共策划项目21个,估算总投资81.53亿元。

(五)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2021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8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7.9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163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0.97亿元,目前各市级重点项目项目进展顺利,均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一步我县将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夯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作为,落实争资争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举措。一是制定了《x县抓项目促招商工作考核办法》《x县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设置300万元的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二是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在综合应用以商招商、会展招商、情怀招商等招引方式的基础上,与上海中产集团、东方龙商务等招商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宽相关产业落户x县的渠道。三是积极推动建立由长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组成的x县招商引资项目专家服务团,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截止5月中旬累计完成省外到位资金0.07亿元、省内到位资金2.5亿元,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0.4%、62.5%。今年以来我县累计签约项目14个,总引资额达166.55亿元。其中我县与台湾巨皇集团签订的太阳能跟踪支架及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合同书,总投资2600万美元,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在实现外资新突破的同时,更是标志着我县首家台资企业的入驻,极大的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县存量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创新能力不足,工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抵御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二)投资增长支撑不足。由于县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三保”,项目配套资金、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紧张,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很大影响,全县投资增长支撑点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举步维艰。预计完成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监测,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细化到行业、产业及具体的指标,强化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加大对支撑gdp增长占比权重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批零住餐营业额等权重指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的分析调度,建立联动机制,挂图监测作战,及时通报问题,提前预警,有效制定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各项工作达到时序进度。

(二)抓项目,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强化调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预期目标有序推进。一是压实全年投资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加强考核通报,明确部门责任,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涉农项目、扶贫资金整合项目的摸底梳理,加强统计入库指导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入库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分析调度,找准差距,精准补短,为重点项目建设扫清障碍,想方设法帮助项目业主协调解决用地、规划、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难题,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全力以赴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三)抓升级,促进消费经济平稳增长。一是抓好跟踪服务。坚持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库,接近限额企业抓培育,不断优化贸易企业统计名录库,加强新入库的贸易法人企业统计。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减负降本有关政策,全力做好服务,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育增长新热点。加大企业促销宣传推介力度,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欲望;培育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三是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步伐,加大企业促销宣传推介力度,帮助企业宣传造势,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和价值,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商贸流通市场活力。

(四)抓招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求精、求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总体思路,立足榆佳经开区配套完善优势,积极融入全市新型产业布局,在新材料、能源化工、lng、装备制造、农业全产业链等领域,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瞄准“十四五”产业规划,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量化分解招商任务,压实招商责任,全面深化广佳协作,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调研六保工作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县“六稳”“六保”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企业当前运行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规上企业33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5户,木材加工企业2户,化工企业6户;(其中xx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债务原因于2021年4月份申请停产)。从结构上看我县工业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在各镇(办、中心),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又以红枣加工企业为主,2020年我县完成工业产值44.44亿元,其中红枣加工业产值约占总产值38%左右。1—5月份,全县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4亿元,同比增长6.5%。

(二)中省市出台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狠抓就业服务,保居民就业形势稳定。截至目前,我县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召开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网上发布招聘信息2次,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积极推广“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引导劳动力4.59万人注册,注册比例居全市第一。审批14家企业奖补资金41.2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人,发放担保贷款额度384万元,直接扶持32人就业,带动70人就业。

二是狠抓金融服务,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今年我县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存贷挂钩机制,加大贷款力度支持本地企业,共贷出30笔资金总计6416.9万元;县融资担保公司向市担保公司推荐两家本地企业,担保资金170万元。为创办个体工商户提供“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登记注册服务,新增市场466户。全面推行“2+2+4+1”模式,营业执照在2小时内办结、公章刻制在2小时内完成、银行开户在4小时内完成、税务申领发票在1小时内完成,全部流程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三是抓好项目服务,全力以赴稳投资。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2个项目顺利实现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同时,我们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进行谋划包装,上报中省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1.7亿元,其中申请***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申请资金4.84亿元;上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申请资金14.36亿元。截止目前,政府专项债券通过国家评审13个,总投资19.1亿元。

四是抓财政增收,尽力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2021年x县本级财政预算正常经费支出中用于“三保”支出14.36亿元,其中保工资(在职人员)11.04亿元、保运转1.58亿元、保基本民生1.74亿元。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项目支出,确保职工工资及时发放,保障单位基本运转经费和基本民生配套资金,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在确保“三保”资金的前提下,积极化解隐性债务、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拖欠账款。

五是抓风险防控,保粮食安全。按照粮食播种面积86.4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的目标,完成播种玉米24.2万亩、马铃薯13万亩、小杂粮(谷子、高粱)8.2万亩、大豆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44万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2%。持续加强粮食库存管理,加强成品粮食储备,确保不脱销、不断档,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全县粮食储备充足、供应充裕、价格平稳,储备有面粉170吨,大米50吨,食用油30吨。

(三)兰炭、金属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展情况。一是兰炭行业升级改造企业共2户。分别是xx市巨昌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的12座兰炭炉和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年产7.5万吨的8座兰炭炉。目前xx市巨昌煤化工有限公司对10座兰炭炉正在实施技改;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对4座兰炭炉正在实施技改。该两户企业由于资金缺乏技改进度较为滞后,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治理系统目前尚未安装,无废水处理设施。二是金属镁行业升级改造只涉及陕西省x县恒生镁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金属镁行业环保深度治理标准,正在实施技改,由于资金缺乏,技改进度缓慢。

(四)推进转型升级、“两链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推动经开区产业延链补链。陕西秦源年产45亿支pvc卫生手套二期1号厂房土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积极推进台湾巨皇太阳能跟踪支架生产及光伏电站项目、食品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建设;推动有色天瑞二期3万吨粒状多晶硅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引进西安隆基绿能单晶电池组件等更多延链、补链项目。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果业、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致富产业,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扶贫农场(工厂)17个,通过入股、分红、就业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远期目标,立足x县有利的自然条件,加快推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布局,与大唐电力、台湾巨皇等集团展开深度合作,为项目的深入推进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确保今年实质性开工建设,使x县深度融入全市新能源产业大局。目前,我县“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初稿编制完成,共策划项目21个,估算总投资81.53亿元。

(五)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2021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8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7.9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163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0.97亿元,目前各市级重点项目项目进展顺利,均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一步我县将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夯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作为,落实争资争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举措。一是制定了《x县抓项目促招商工作考核办法》《x县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设置300万元的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二是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在综合应用以商招商、会展招商、情怀招商等招引方式的基础上,与上海中产集团、东方龙商务等招商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宽相关产业落户x县的渠道。三是积极推动建立由长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组成的x县招商引资项目专家服务团,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截止5月中旬累计完成省外到位资金0.07亿元、省内到位资金2.5亿元,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0.4%、62.5%。今年以来我县累计签约项目14个,总引资额达166.55亿元。其中我县与台湾巨皇集团签订的太阳能跟踪支架及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合同书,总投资2600万美元,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在实现外资新突破的同时,更是标志着我县首家台资企业的入驻,极大的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县存量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创新能力不足,工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抵御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二)投资增长支撑不足。由于县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三保”,项目配套资金、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紧张,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很大影响,全县投资增长支撑点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举步维艰。预计完成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监测,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细化到行业、产业及具体的指标,强化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加大对支撑gdp增长占比权重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批零住餐营业额等权重指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的分析调度,建立联动机制,挂图监测作战,及时通报问题,提前预警,有效制定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各项工作达到时序进度。

(二)抓项目,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强化调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预期目标有序推进。一是压实全年投资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加强考核通报,明确部门责任,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涉农项目、扶贫资金整合项目的摸底梳理,加强统计入库指导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入库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分析调度,找准差距,精准补短,为重点项目建设扫清障碍,想方设法帮助项目业主协调解决用地、规划、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难题,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全力以赴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三)抓升级,促进消费经济平稳增长。一是抓好跟踪服务。坚持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库,接近限额企业抓培育,不断优化贸易企业统计名录库,加强新入库的贸易法人企业统计。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减负降本有关政策,全力做好服务,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育增长新热点。加大企业促销宣传推介力度,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欲望;培育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三是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步伐,加大企业促销宣传推介力度,帮助企业宣传造势,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和价值,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商贸流通市场活力。

(四)抓招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求精、求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总体思路,立足榆佳经开区配套完善优势,积极融入全市新型产业布局,在新材料、能源化工、lng、装备制造、农业全产业链等领域,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瞄准“十四五”产业规划,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量化分解招商任务,压实招商责任,全面深化广佳协作,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调研六保工作报告篇三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调研六保工作报告篇四

一、调研目的

1、对我区农村中小学发展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2、总结我区农村中小学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深入分析我区农村中小学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研究应对思路和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督导评估方案

3、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__】15号)

4、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__20__年)》的通知(鲁教财字【20__】9号)

5、关于印发《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__20__年)》的通知(鲁教基字【20__】7号)

6、《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泰岱政发[20__]5号)

三、调研时间

8月8日——8月26日

四、调研人员

戴x季区副主席

张x英区科教文史委主任

宗x区科教文史委副主任

赵x生区教育局局长

周x安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x芳区教育局副局长

孟x武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人事科科长

张x元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陈x刚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赵x祥区教育局仪电办主任

马x区教育局校安办主任

李x阳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

五、被调研单位

祝阳、下港、夏张、满庄、房村、山口、天平、徂徕、马庄、大汶口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装备、师资配备、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情况等四个方面。

七、方法步骤

本次调研从7月底开始,到8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7月底8月3日):拟订调研提纲,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2、调研阶段(8月8日19日):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研。

8月8日19日区组成调研工作组赴各乡镇、街道学校实地调查。主要是听取各学校情况汇报,实地查看现场,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指导中心主任、所抽查学校的校级领导班子成员、部分教职工代表。

3、总结阶段(8月22日26日):区在对全区中小学发展情况全面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地抽样调查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六保工作报告篇五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需优先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强。到2019年底,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19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进入,要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保障,更需要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我们将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滤布全力加快教育产业集聚。

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到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19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到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教育发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将通过“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压滤机滤布“教育需要热爱”等系列专题,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远景建构,形成热爱教育、奉献教育、发展教育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善于学习的团队文化,积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

针对我市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给不足、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我们将切实加大引进教师、引进学生、引进投资的“三引进”力度,扩大开放,全面出击,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凤”。积极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全市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___。三是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培训师资,加速骨干教师成长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我市从事教学和培训活动,促进我市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外”才和“外”智的引进,不断壮大和优化全市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有了人才,关键在用。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关键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和制度。针对教育系统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教育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人才中心运作体制,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职能,开展政策咨询、转岗培训、教育系统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校际、区域、公民办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

按照“教师不调配,进市场;校长不任命,搞竞争”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学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干选拔任用制度,校长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让能者上岗,弱者离岗。

以评激励。健全和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和考核工作,让教师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励。改革分配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和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励。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