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上林赋的思想内容(模板15篇)

时间:2023-10-22 12:46:36 作者:HT书生 演讲稿 专业上林赋的思想内容(模板15篇)

导游词是旅游景点介绍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讲述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风景名胜等内容,引导游客了解和欣赏景点。如何撰写一篇简练、准确的导游词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方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参考,希望游客们能够通过这个导游词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景点。

离骚思想内容

《离骚》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艺术地表现了屈原如下思想:

希望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离骚》在谈自己的美政理想时,反复提到那些具有一统地位、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中国并有所作为的君主--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歌颂他们的一统业绩、政治措施、治国方法,希望楚王能效法他们。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

诗人认为有德者在位,无德者失国。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例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注:其中的傅说、吕望、宁戚等皆是地位低下而有才能的人。)。

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党历史上自觉地提出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并向全党提出解决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任务。

整顿党风。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使全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中共七大和《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是,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劳永逸。1958年“大跃进”以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违背和破坏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最早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尤其要掌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他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以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根据新的实践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中共xx大,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范畴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本身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强调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指导自身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反映了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本质特征。

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是认识发展、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时俱进从时代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把握的“实事”,应着重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时代条件、时代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机遇;所要求的“是”,应该是既符合自身实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具体要求。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真谛,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

与时俱进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时间的长河中,客观世界的一切无不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人们的认识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探索真理。与时俱进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实质上是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灵魂和精髓,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在思想路线中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不断探索创新的进程;指出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着眼于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样,才抓住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必将为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必将极大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使我们党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七一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神,是作风,更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但仅仅有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还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还必须把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加以创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形成的标志,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论断。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中,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和批评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进一步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深刻论述。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把这一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提法同“实事求是”是一致的,是一个内容,没有本质区别。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赋予了这一思想路线以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强的现实针对性。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脱离实际情况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正确道路,因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局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果。因此,我们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时,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也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提出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力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要经历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得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20xx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基于这一背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xx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该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党的xx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内容是: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三方面同时进行,整体推进。

其次,党的纪律是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xx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章规定了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大法。每一个共产党员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也是党的纪律的要求。党的纪律又具体分为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等。党员在党内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既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又是党的纪律的制定者。党的任何一项纪律都是在党员或者通过其代表进行充分自由讨论和批评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既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也集中体现了大多数党员个人的意志。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陆游的诗数量很多,而风格也永远差不多。属对精工,句调流利,语意明白痛快,这是他的特点也算是特长,主要表现在七律和七绝上。

举七律两首为例。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

诗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

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

暮雪乌奴停醉帽,秋风白帝放归船。

飘零先是关天命,错被人呼作地仙。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前诗豪宕,后诗深碗。前诗更是他的本色。他时时刻刻不忘忠爱,这点像杜甫。后诗的境界却更加高超了。

他的言情之作则有: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为追悼已改嫁之前妻而作,直白并且自然动人,这点就有点像白居易了。

党的思想建设内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谈到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时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这一道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先进性、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特点、一大优势。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从党的思想理论与党的各项建设的关系上看,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于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离不开思想理论建设,都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基础,都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作保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是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为基础,而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维护和贯彻,都要依靠党在理论上的正确,依靠党员的思想觉悟。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使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这就更加离不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同党的作风建设更是密不可分的。党风是党组织和党员言论行动中反映出来的一种风气,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世界观和党性的直接体现。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相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则是他们头脑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的必然反映。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增强党性,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端正党风的坚实基础。这同样离不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制度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是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就能制定并形成健全的制度。如果思想理论上出现了偏离,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建设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一些党员干部出了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最终滑入泥潭,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总之,离开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就没有了可靠的保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一条,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二)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就体现为思想理论的先进性。这种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二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保持全党思想统一。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共同构成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保证党的思想理论先进性的基础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执政理论,制定和运用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这也就是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由此可见,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

(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理论指导,需要精神动力,需要思想保证,这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增添了新的更为丰富的内容,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和封建残余的影响,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滋长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地冲击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正确的理论、信念和价值观,甚至毁掉了一些意志薄弱者。在这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一些部门和单位治党不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党员干部迷失方向,跟着错误思想乱跑,党内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因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广大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解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力度和效率。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年轻的新一代中层管理干部,在工行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工行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知识化、政治化,在业务上要做排头兵,熟悉掌握专业知识,以力服人;在政治上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理论素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以理服人;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团结同事,体谅下属,关心部属,以德服人。

(一)主动作为、创新思路。

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强化省分行许海行长提出的“三个主动”的工作方法,坚定“三个没有”的发展信念。

1、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是必须怀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一抓到底的勇气扭住不放,以不抓出成效不撒手的决心务求实效。要坚决克服推诿扯皮、瞻前顾后的现象,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内控、案防、业务发展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益。二是对于正常的工作或上级交待的任务,不能只满足于说了、抓了、管了,而不问效果如何,更不能借口条件受限等客观原因,有问题不去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要想工作出成效,必须不讲条件、不找理由,积极化解矛盾、克服困难,争取最佳效果。工作岗位是体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平台,要想取得成绩、有所发展,必须努力推动自己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积极建言献策,不断完善措施,要自觉克服懒惰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中要勤观察、勤动脑、勤实践,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谋求在各个领域、各项业务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2、党员领导干部在业务营销中要创新思路,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客户。对于客户,一是要收集信息。建立客户的详细档案资料(包括:客户与家人的生日、喜好、电话、信仰等);二是要与客户建立相互信任,营销前要针对客户的爱好,查找其爱好的相关资料,以便顺利沟通,营销中尽量与客户交谈其爱好的方面,在未取得客户信任的情况下尽量少谈业务;三是要在客户信任的基础上,挖掘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四是要在适当的情况下,根据客户对我行产品需求的种类,将我行适合客户的产品推介给客户;五是在客户信任和需求的基础上,赢取客户的承诺,尽量能全面使用我行的产品,使其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六是跟进服务。以我行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敢于负责、真抓实干。

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替下属担当过错,因为你负有管理的职责。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具有比其他员工多出力、多吃点亏的思想。不要因为眼前没有好处,就不去做,如果一定要有人来做这件事,那你就要毫不犹豫的去做、去承担下来。党员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贵在真抓,重在实干。要脚踏实地,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实打实地推动工作,劲往一起使,事往一处谋,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的新突破。

(三)强化服务、提高效率。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把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高我行的社会形象?如何稳步提升各项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抓。进一步转变党员领导干部、全行职工的思想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让每位员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部门负责人都要认识到,只有全行员工过硬的业务本领,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长期高效、快捷的服务,只有为客户提供长期高效、快捷的服务,才能争取到最终的客户。要认识到今后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将会体现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竞争来。支行也将加大对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对做得好的员工进行表扬,从而进一步树立全行员工坚定的信心,切实转变新的服务理念与生存发展观念,促进全行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习、学以致用。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我行各项业务、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省、州分行提出的发展目标,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大力营造尚学好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浓厚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行各项业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争当先锋、创造佳绩。

1、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党性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本行业务发展和实际,正确理解学习和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展党支部学习,引导全行员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勤于思考、深入钻研、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大局意识,焕发进取精神。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在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要开展讲座、评比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注重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增强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充分展示党员的风采。

2、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敬业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牢记宗旨意识,把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追求。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和争先创优的标杆意识,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自觉做到在其位、尽其职、负其责,进一步筑牢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

3、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工作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要。

积极倡导讲团结、讲奉献、讲纪律的意识,将工作中的“八个不让”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即:不让领导布臵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事关业务发展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需要办理的业务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行的客户在我这里受到怠慢、冷落;不让各种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瑞丽支行的荣誉在我这里受到影响;不让工行人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积极为全行员工作好表率、当好模范。

4、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工作业绩。在党员领导干部中积极倡导创一流的工作态度,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各类业务学习和业务比赛,提高业务素质,力求做到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并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忠于职守,提高效率,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破陈规,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加快各项业务的发展,通过突出的工作业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5、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模范带头作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进一步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修养,使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更为突出。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不仅做业务工作的模范,也要做学习的先锋,在各项工作中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日等传统学习组织方式的同时,积极采取个人自学、岗位培训、走访参观和网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坚持理论学习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营销技巧、新业务知识和技能比赛等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经营发展的带头人。

6、党员领导干部要相互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适应企业升级需要,面对竞争,不争则亡;面对困难,不进则退。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载体,党员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工作,增强工作的超前性。要围绕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直接推动服务创新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发展中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为瑞丽支行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国家已将瑞丽市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坚决树立省分行许海行长提出的“四硬”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州分行党委的战略部署,加强管理、团结奋进、努力工作,推动我行各项业务再创辉煌。

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

首先,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提出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力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要经历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得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20xx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基于这一背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xx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该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党的xx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内容是: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三方面同时进行,整体推进。

其次,党的纪律是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xx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章规定了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大法。每一个共产党员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也是党的纪律的要求。党的纪律又具体分为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等。党员在党内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既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又是党的纪律的制定者。党的任何一项纪律都是在党员或者通过其代表进行充分自由讨论和批评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既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也集中体现了大多数党员个人的意志。

大学生思想汇报内容

敬爱的党组织:

对于党课的学习,暂时告一段落了。在党课学习的这段日子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党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触发与感受。

大学这个舞台真的很广阔,同时它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一直生活在美好的幻想中。回眸一望,大二上学期的学习生涯已经快结束了,而我们又真真正正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呢?青春是一条河流,一直在流逝着,而我们却站在岸边,一直无动于衷...也许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吧...当现实的残酷一下子压面而来之时,我们才蓦然后悔,我们竟如此虚度了一年半的美好时光!

当一门又一门的考试接踵而至,我们清醒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会,空眼以对文,不是不忍心下手,而是一点也下不了手...听学长说过,大学里的学习成绩虽然下降了,但自学能力却比以前提高了。难道说,大学里的自学能力就是体现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里吗?我有些霍霍不然...是啊,有时想想他们这么说也对,毕竟一个人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所有科目都复习好呢,而且对有些人来说不能说是复习,那简直就是自己学新课嘛...站在不赞同的角度想,是因为连上课都不认真,下课也不努力,这样又怎能说得上是自学能力强呢!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是二十左右的人了,都这么大了,也该学会独立自主了,不要总是太依赖、太幻想了...社会是很现实、很残酷的,也许你现在的生活很富裕,但那并不代表你将来依然富有。大学是一个培养能力、习惯的舞台。在这里,我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也要学会理财,不要太张扬不要太挥霍,不要瞧不起人,我们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心肝宝贝,我们都一样,都是家庭的希望,都是父母的挚爱。我们要知道,我们的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每一分每一角上,都有他们汗水流过的痕迹...在学校里,就好好学习,争口气,为那些关心你、寄予你希望的人好好努力。现在不努力了,玩爽了,日子过得确实很逍遥...但要知道,社会很现实、很残酷!也许十年之后,你将一无所有!

大学里,课堂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课余的学习依然十分重要!大学里上课不同于中学时期,讲得那么的仔细,大学老师或教授讲课的速度很快,有时候一堂课就可以讲五六十或七八十页,可见有多么的不深入,因此课余的学习十分重要...然而,有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睡觉、玩游戏,认为成了这是理所当然的自由时间了。到最后临近考试,以至于一切都得临时抱佛脚。

不是说课余时间非得搞学习,适当的玩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什么长处,我觉得培养一下兴趣爱好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新生,什么都不知道,以至于看着别人拿走了一个又一个得奖,而自己却一无所有!高中老师说的对,机会只给那些早已准备好了的人...都将不仅是见光的事,而且对评奖评优、入党都有很大的筹码作用。谁的得奖越多,谁入党的机会越大,仅管你入党的欲望比他强,那又有何用呢!现在的社会,只能说很现实、很残酷!遵循着强者生存的好,弱者生存的差的“人类社会规律”。好的学习,加上兴趣特长,将来在面试的时候,更会赢得主考官的特别青睐!

不要以为大学很闲,玩玩游戏,谈谈恋爱,其实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再也没机会做了!好好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比别人做的更出色,相信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定会比别人更精彩!

让爱国主义在心中扎根。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他的《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爱国心。他郑重强调: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他还坚定地认为:广大的老、中、青知识分子“爱国没商量”。

是的,虽然这种意识,同其衍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曾让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他们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功勋是卓越的!正是因为季老骨子里的这股爱国意识,他从一个曾经对国民党了解比对共产党还要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作出卓著贡献的中共党员;也正因为理解骨子里这种爱国意识的重量,季先生才戏谑地祷祝造化下辈子不要把他播弄成知识分子。我们都知道,那只是玩笑罢了。

如季先生这样,坚持爱国奉献,最终成为党的事业中流砥柱的志士还大有人在。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有大批国民党著名将领,如邓兆祥、冯玉祥、傅作义、高树勋、蒋鼎文、阎锡山、卫立煌、张治中等等,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弃暗投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他们为回报党对他们爱国主义的信任和接纳,在党的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乃至中坚力量。

可见,坚定、纯净的爱国意识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先决条件,也是成为优秀、先进共产党员的根本标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雄心壮志是以爱国为基础的;而且,他大爱无疆,一句“我是爱南开的”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深情、一表心声!终究,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作为一名xx学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扪心自问,庆幸骨子里是充满爱的,我爱我的母校,爱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更要秉承母校教训、发扬南开精神,找准方向、确立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爱国意识在心灵深处生根!

端正入党动机。

敬爱的党组织:。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为什么要入党,是每个入党积极分子都要回答的问题。不同的人入党动机也不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正确的入党动机和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个人利益应毫不犹豫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二、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多做贡献。党员要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人更好地做事和做人。三、入党意味着要比群众作出更多的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采取正确的入党行为的前提。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党组织考验的基石。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当合格党员的起点。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必须要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表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界改造,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复杂动态过程。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既有正确的成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杂念。在就要求入党的通知主动靠拢组织,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第四、端正入党动机,不是一时的事。入党后更应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自己,时刻学习,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活到老,学到老。第五、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关心身边的同学,爱护班集体,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他人。

总之,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思想上的觉悟提高,行动上才能做的更好,才能更早的加入党组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尊敬的党组织:

党员要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但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种要求不仅仅是意识,更重要的是行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方面我们就是要通过思考分析,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实践。一缕明媚的阳光带来勃勃的生机,一条通往全面小康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不得不佩服政府宽阔深邃的全球视野、敢想敢干的激情、时不我待的项目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可以说,人们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一份份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精彩答卷。各地的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快”、片面的“快”,而是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我们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并不能满足于一时一地的增长、一域一隅的变化,而是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指标的提升,而且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的提升。始终坚持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同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发展并不是“gdp崇拜”、“见物不见人”,而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学习新的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用心呵护企业,主动服务企业,千方百计保企业。科学发展观并不是高深的“本本”,也不是晦涩的“教条”,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真学、真懂、真用。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能不能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是检验科学发展水平的“试金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根本的,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们要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迅速崛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祖国展翅腾飞,那将是怎样一幅壮丽的图画!我们充满期待。同时我也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敬爱的学院党支部:

在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下,我的思想不断得到了提高。现在我向党组织汇报近期的思想状况。记得还是大一的时候,我曾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党员。当我第一次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失败时,心里多少有点失落。经过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做了一次深刻的反省。

那次失败后,我曾打算放弃入党的念头。可是,从小受到那些革命前辈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使我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入党决心。于是,我积极在图书馆学有党的思想和理论知识。有时,我也会找一些入党的师兄师姐,向他们请教入党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帮我解答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惑与不解。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这以后,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思想内涵,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这次的这次的成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对入党的要求认识也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始终将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拥有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这样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因此,从那以后,我便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逐渐防止和排除了自己种种错误的思想和倾向。我也渐渐明白了“一个人如果要让自己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思维的活跃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学会用马克思的立场观念及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客观规律相容。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真正做到:不但在组织形式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

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诗,有词,有散文。诗的成就尤为显著,仅现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内容也很丰富,差不多触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忍受的。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陆游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其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素志”,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所以他说:“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长歌行》)又说:“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因此,作为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书悲》诗也说:“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在《书志》一诗里,他甚至表示,如在生不能灭敌,死后肝心也要化为金铁,铸成利剑,来内除佞臣,外清妖孽:“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在《书愤》中还说到死后也要做“鬼雄”: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九歌·国殇》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陆游所继承的正是我国人民这种高度的爱国精神的传统。由于南宋统治者一意对敌屈膝求和,尽管诗人抱着万死不辞的报国决心,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却是“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他知道,要恢复中原,就必须抗战;要抗战,就必须排斥和议,因此陆游爱国诗篇的另一特点,就是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他这样揭示:“和戎自古非长策”(《估客有来自蔡州者感怅弥日》),并具体地指出投降派的主张给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危害:“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醉歌》),“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陇头水》)。他警告那些“封疆恃虏和”的边将们说:“棘门灞上勿儿戏,犬羊岂惮渝齐盟!”(《登登子城》)在《关山月》里,诗人对和议的恶果以及投降派的“文恬武嬉”更作了集中而全面的揭露: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在《追感往事》里,他又进一步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本来面目:“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并大胆地指出他们的罪状:“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所有这些尖锐的谴责,在南宋初期一般爱国诗歌中是很少见的。

南宋一代,当权的始终是投降派,陆游的报国理想,还是遭到了冷酷现实的扼杀。这也就使得他那些激荡着昂扬斗志的诗篇,往往又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象下面这首《书愤》是有代表性的:

诸葛亮的《出师表》强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并自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陆游备极推崇。

但是,另一方面,冷酷的现实也使陆游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他的报国理想。“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象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象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书悲》)。陆游的爱国热情还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他观一幅画马,却想到:“呜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匹,衔枚夜度桑乾责”(《龙眠画马》)!他作一幅草书时,也仿佛是在对敌作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参看《草书歌》)。他听到一声新雁,也会勾起无限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以至于“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犹得过中原”(《枕上偶成》)。特别是当大雷雨、大风雪时,更容易激起他那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雄心和遐想。这是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弋阳道中遇大雪》)。人们都畏惧、躲避大风,陆游却在一个“街中横吹人马僵”的大风天爬上城头,希望自己能象大风那样勇猛,扫清中原:“我欲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大风登城》)!基于同一心理,那历来认为可悲的秋风,在陆游听来也成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秋风曲》说:“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当他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老诗人还想到为国戍边,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应看作陆游爱国精神的一种深刻表现,也是他的爱国诗篇的一大特征。

由于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陆游还相当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并加以歌颂。在《识愧》诗中,他指出“忠言乃在里闾间”,并深表惭愧:“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自注:二句实书其语)。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在《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里更写到中原遗民冒险通报敌情的爱国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昔日》诗说“至今悲义士,书帛报番情”,也是指的这件事,陆游认为这是恢复中原的有力保证,所以他在《晓叹》里满怀信心地写道:“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然而,统治集团却绝无恢复之意,这就不能不使诗人感到极大的悲愤: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党指导思想有内容

党的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这是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亮点,是的历史性贡献。我们党从建立时起,在指导思想上一贯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是信仰和奉行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准绳。

党的基本理论以至一切理论,都是与时俱进的。而党的理论与时俱进,首先或首要的是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实践,因实践的需要和呼唤而产生,又指导实践,以指引实践的正确推进为己任。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理论当然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且站在实践的前头,方能起到指南针的作用。二是共产党的性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共产党肩负着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宽广的理论视野,科学的理论思维,深邃的战略眼光,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取决于党不断实现理论上、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有过多次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把党的全部历史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时期,那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在党的旗帜上,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加以细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则有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二次是xx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三次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因为它非常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革命的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根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涉及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根本的理论基础,属于最高最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报告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意思。可见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真谛。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之所在。

《思想文化》教案内容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文化》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1、知识识记: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佛教的传播及主要教义

(3)道教的兴盛及主要教义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佛教、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远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佛教与道教的同异比较,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佛教的传播与道教的兴盛,一方面适应了统治阶层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宗教总是要全面辩证地分析。

(2)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不仅使人明了历史兴替,而且使人提高文化素养,我们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遗产。

1、重点:《资治通鉴》的内容、体例及史学价值;

佛教、道教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佛教、道教的主要内容;

对佛教、道教的分析、评价。

课本插图、教学软件、拂尘、教学课件

比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1、导课:复习提问已学过的《史记》的有关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2、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投影“司马光图像”和“《资治通鉴》书影”

让学生读书、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答。这样可让学生融入课堂,发挥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了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可有:

(1)《资治通鉴》是怎样写成的?

(2)《资治通鉴》记载了什么内容?

(3)《资治通鉴》是什么体裁?有何史学地位?

(4)什么是编年体?

(5)司马光为何能写出《资治通鉴》?等等。

可以让一组的同学提出问题,其他组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并解释书名的含义。

解答问题后,师结合课本《司马光手迹》图,提出问题:“我们应学习司马光的什么精神?结合自己的学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以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师小结,《资治通鉴》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指导学生列出表格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书名、作者、成书时期、体例、叙史范围、史学地位)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几种宗教?家喻户晓的是什么?(佛教)

学生回答后导入下一目题:

3、佛教的中国化

因为宗教较抽象,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借用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投影《少林寺》图,让同学们说出知道的佛教建筑和石窟。

(2)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知道你是佛家弟子。

(3)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觉得“原来宗教就在我身边,肯定能学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教师分析讲解佛教的教义和“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佛教的中国化;教义的吸引力;统治者的支持。)。

党指导思想有内容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xx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指导思想作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明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预察事变的进程,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风筝》思想内容面面观

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一、这堂课中比较成功的构思。

2、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3、因为风筝给我们的梦想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这样引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做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快活的体验,这样的引读很有必要。

不仅如此,我还注重挖掘文章的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例如:在体会放风筝的内容时,我抓住了一句话“他们拼命地奔跑,拼命地喊叫。”进行语言训练,你觉得他们会在喊叫些什么呢?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并出示那幅插图让孩子们去自由的想象,更有趣的是,让全班的孩子都站起来,在老师的调动下,一起去快乐的喊一喊,孩子们显然感到非常兴奋,表现的欲望大增。

课文最后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我处理的方式是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继续编故事,想一想,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达到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写,练习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作文作铺垫。

语文课堂的交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师生依托文本,结合自身体验,不断寻求空白、填充空白、创造空白,并为学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进课堂交往持续进行的交往点。

——我的备课叙事(下)。

读书,要博采众长,教学,同样也需要博采众长,把适合自己的新思路灵活运用,虽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最起码,比闭门造车或者不学无术要好得多。

最欣赏王菘舟老师教学中掷地有声的引读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有着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连听课者也恨不能参与其中,读个痛快。他的很多课堂实录都被我下载收藏,只要有时间,我总潜心去欣赏。那种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语文课堂,而眼前,一位诗人般的引领者,带着我漫步在诗意的天堂。每每读罢,深深地被他的学识,他的睿智,他的大气所折服,令我意犹未尽,不能不惊叹:王菘舟,诗意课堂的代言人,真的是无人能及。

说实话,我也偏爱诗意,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体现诗意的风格。不论平时的教学,还是公开课,我都不失时机地运用引读这一朗读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引读不能滥用,要针对文本教材,适可而止,多用显得华而不实。

基于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来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我思索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去促进学生的理解,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达到感悟童真童趣的学情。于是,我想象的空间里呈现出《风筝》的教学情境和细节。

感悟做风筝时的快活,我挖掘到引读的亮点,就是课文中描写孩子们做风筝的语句“我们精心做着……把我们的名字也写在上面”。对于这个部分的处理,我初定紧抓“精心”一词,运用换词和想象的方法,感悟孩子们做风筝时快活的心情。在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后,随即引读:1、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2、因为风筝给我们的梦想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3、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引读的语言强调了作者贾平凹那童年的快乐之情。

而体验放风筝的快活,我作了以下试想:放风筝时的快活让学生自己畅快的呼喊吧,发挥想象力,当看到风筝翩翩飞舞在蓝天之上,他们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如果一个孩子的力量不够,就让我和他们一起站起来,带着美美的感觉,自由地、快活地喊一喊吧!

找风筝的这一环节体现了孩子们的心情变化,那难懂的成语,像“垂头丧气、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也都交给孩子去自主体会吧!如果把成语的复杂理解,改变为动作表演,应该很直观的参透其中的意思,与此同时,也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课文最后的那个省略号同样值得研究,这是文本中的一段空白,很难得的练笔内容,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我处理的方式是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继续编故事,想一想,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达到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

终于,心中的备课思路逐渐清晰明朗,我早已按捺不住,也有些担心年龄尚小的孩子们,唯恐难以接受我的理念。

周二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和我的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快乐的童年之旅。课堂上,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有小勇士表情展示,更有我和孩子们的尽情呼唤。精致的课件中,我们的风筝,连同作者的风筝,飘在了语文的课堂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课内容思想汇报

经过这两次的青年马克思党校的学习,我觉得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了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一个党员同志在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共产党员应该是旗帜,是模范!学生党员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是平凡的,他需要那份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宁静致远的衣钵;党员也应该是优秀的,他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起者模范带头作用,他们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或是精湛的技术,进步的思想。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又能够在平凡中帮助别人,影响别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但一定要真真切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里,共产党员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本领。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党员不顾党的法律,置党的优良传统于不顾,敢于以身试法,大大损害了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所以,加强党风建设,严格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是极其必要的。党风是一个政党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一个政党具有什么样的党性和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也是工作作风。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党就能正确分析形势,使革命和建设不断胜利的发展;什么时候理论脱离了实际,不是犯了教条主义,就是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造成工作指导上面的失误。

江泽民同志1997年在中央纪委第八次会上强调指出:“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平时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要坚持下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成为党的优秀的接班人。

文档为doc格式。

一剪梅李清照思想内容

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啦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啦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啦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冯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晏殊《诉衷情》“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以及郑文妻孙氏《忆秦娥》“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此外还有唐人李益的一首七绝诗与此词也很相似,诗题为《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诗与词都写啦竹席,写啦月光,写啦西楼,同样表达啦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是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啦。

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相对于范句,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此词的艺术魅力,也主要在于此。

《风筝》思想内容面面观

1.从儿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陈根生)。

正因为《风筝》发表后影响颇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杀”的封建儿童教育的兄长,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写的是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呢?这个问题一直为人们很感兴趣。这样,鲁迅的亲属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孜孜请教的对象。鲁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就写道:

鲁迅有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但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

几十年来,周建人同志数次回答此类询问,直到80年代他还给访问者明确作答:

我不记得有这回事。

但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同志却持不同的说法。她在谈话中是把《风筝》中的“我”与鲁迅、小兄弟与周建人当作同一个人来向人们介绍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举行鲁迅纪念会,许广平同志应邀在会上向少年儿童们作报告说:

鲁迅长大后曾检讨自己对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还说过一件事:有一次,放学回家后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里去了,后来看见他在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里糊风筝,他觉得这是件没出息的事,就把弟弟的风筝撕毁了,当他长大后觉得这样对弟弟是很不对的。曾对弟弟提起这件事,他弟弟说有这件事吗?我都记不得了。后来鲁迅伯伯就说,他不记得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还说:自己做过的错事应该牢牢记住,并不是人家不记得就可以过去了。

许广平同志的讲话获得广泛的赞赏,不少鲁迅研究家写作鲁迅传记时都是认真使用《风筝》中所提供的材料的。

那么,周建人同志的话全错了吗?问题当然也不会这么简单。因为《风筝》里明明写过,早在当年小兄弟“他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即使《风筝》写的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却也不等于鲁迅在执笔时对原材料没有取舍,没有突出,没有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否则,恐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选自《鲁迅名篇问世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王崇志)。

《风筝》叙写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件当时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而且此后每忆及此,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读过之后,我们不禁为小兄弟的不幸遭遇,为“我”的补过不及的悔恨,深深太息,同时觉得需要思索一些什么问题。

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的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是怎么造成的?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我”的性格的“老成持重”。作者说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己作主,其实多受死鬼牵制,指出了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和毒害。放风筝,这本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我”却把它看作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而且强加于人,对小兄弟横加限制,以至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而破坏了小兄弟辛辛苦苦做好的风筝,“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如此无情的践踏,“我”是毫不顾忌地做了。小兄弟受了这样无理的对待,也只能逆来顺受。因为“论长幼”,“我”是兄长,自以为拥有无限的权力。从“我”对风筝的态度和破坏风筝的粗暴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种鲜明的印记——被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打下的烙印。应该说,“我”的所作所为,既是个性化的,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这就使这一场关于风筝的纠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个风筝事件不一定是作者经历中曾有的实事,但却是当时社会里会有的实情。封建思想有形无形地摧残着我们一辈一辈的人。类似《风筝》中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在旧社会里是时时发生、处处存在着的,可是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作品中未曾觉悟之前的“我”那样。作品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仅表现了“我”的个人的悔恨,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作者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从生活中捕捉了这一素材,经过概括,加以铺陈,把它艺术地再现了出来,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因此,这篇作品很有教育意义。即使在今天,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远远没有肃清,我们仍然可以从作品中得到极大的思想教益。

(《读风筝》,《野草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王瑶)。

鲁迅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又说:“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我们读过许多鲁迅的精辟的解剖别人的文章,而像《呐喊》中的《一件小事》和《野草》中的《风筝》那种带有深刻的自我批判性质的文字,同样给人们以难以磨灭的印象;就因为从这种文章中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一个革命者的勇于正视自己缺点的高尚品质。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然而革命者决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们敢于明言。”鲁迅向来是十分憎恶“瞒”与“骗”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鲁迅之所以那么深刻的批判阿q精神,也正是要启示人们勇于洗涤自己的灵魂,走向改革的道路。以《风筝》为例,作者在叙述20年前儿时的一段生活时,心情沉重地感到当时对小兄弟做了一件错事,于是充满内疚地抒写自己的心绪,而“心也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当然,《风筝》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而且作者的思绪已经非常明确,因之它的内容并不难于理解。

(摘自《论野草》,《鲁迅作品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从亲情角度去理解(康锦屏)。

善于反省和自责,是前进的有希望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心情操和美德。鲁迅就是一生躬身实践“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的人。因为他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随感录》)《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它吹奏出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是中国旧历的正月初一。此时,鲁迅居住的北京,“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出现于远处天空中一二风筝的浮动,使“我”似乎看到“久经诀别的故乡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由此在“我”与读者的面前展示出了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图画:天空,抬眼看见的是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耳边听见的是沙沙的风轮声;地上,杨柳已经吐芽,山桃也多吐蕾,这早春二月的景象正和天上的点缀相照应。作者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往事回忆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既是以小兄弟为代表的儿童们天真无瑕的心灵美的映衬,又是“我”感于事,触于景,引动自责反思之情的触媒。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从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心灵美的颂歌。

这支人情美的颂歌荡漾在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态的描写里,荡漾在小兄弟因风筝被“我”毁坏的“惊惶”、“绝望”的痛苦里,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不怨恨”的心灵里。

这支人情美的颂歌也回响在“我”“不爱”放风筝,“嫌恶”风筝,“不许”放风筝,因而鄙夷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笑声中;回响在“我”蛮横毁坏小兄弟“苦心孤诣”而“偷做”的风筝,并“傲然”离去的神态中,和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的偏见中,回响在“我”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无可把握的悲哀”中。

心曲荡漾的几段文字,都是泼墨般的至情文字,抒发得真切动人。作品首先生动地描写了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失声“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纯真的情感!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如醉如痴,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越能使在严冬中生活而向往春天的“我”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澜,从而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笑柄”,看作“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灵美。作品接着写了一段“精神的虐杀”的文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两个呼之欲出的人物:秘密被发现后,“我”因为“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偷做风筝,便“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几笔就勾画出了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我”的盛怒和蛮横。小兄弟呢?他“很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后来绝望地站在小屋里”。一个追求美的心灵被扼杀而痛苦无告,一个戕害美的心灵由于病态的偏见与封建长幼尊卑的伦理的威力而“傲然”地“胜利”得意。两种心境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人们的灵魂为之震颤。这样,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新鲜科学气息一旦吸进“我”的中毒很深的心灵,就产生了“惩罚”感,就难忘那“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心就“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种内疚与悔恨,无疑是时代新风吹拂的结果,无疑也是“我”抛弃旧我,追求新我的人情美的表现。作品往后描写“我”企望“补过”时,更加形象地抒写了两个美的情怀:由“不爱放风筝”,“嫌恶”风筝,反对小兄弟放风筝,毁坏风筝到“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我”抖掉了精神的枷锁,似乎恢复了儿童的天性,“嚷着,跑着,笑着”,在欢快的旋律中,极为简短的语句随着轻松的节奏跳跃着,好像重现了孩子们放风筝时活泼、欢乐的景象。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反衬罢了,因为时过境迁,一切都无从追回了,结果只能加重“我”怅惘、悔恨的情感,这种追悔无及的心情是美的。特别是当“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去讨小兄弟的宽恕时,小兄弟却“全然忘却”在“我”看来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听着往事反而“惊异地笑着”:“有过这样的事么?”这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示了两个美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多么美的高尚情操啊!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能具有这样的人情美,社会岂不就净化了么!

我爱《风筝》深沉的思想力量,我更爱《风筝》中所体现的人的内心美好的感情,在肃杀的严冬中给人们心头以“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鲁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所谱写的这曲人情美的颂歌,会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一曲人情美的温馨的歌——读风筝》,《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

5.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李国涛)。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

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读者进入“久经逝去的春天”。

乔峰在《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中曾经说到,“鲁迅有的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或者故意说着玩,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和放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可是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这是写关于鲁迅的事情的作者应当知道的。”鲁迅自己在《朝花夕拾·小引》中也说,“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记忆会有不确,艺术也容许虚构,这是谁都知道的。《风筝》的艺术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它把任何一位读者,不管年龄大小,都能带入童年童心之中,令你同作品中的小兄弟一同难过,一同希望。作品也使你同那位兄长一同感到惭愧、悲伤,令你的心也那样“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风筝》很热切地表现着对春天,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它要求健康的、幸福的生活同春天的美景共存;无意地损害了健康而幸福的生活,是令人无比遗憾的。但是,如果连春天都没有了,还怎样探求新的生活?现在,风筝事件已成过去,小兄弟精神上的创伤也早已平复;而春天、青春,已渺不可求——“久经逝去”。最令人悲哀的是这种逝去,贯彻全篇的情绪也是这样的。这真是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文章开头说,“我现在在那里呢?”在“严冬的肃杀”之中。这时,作者忆及逝去的春天。文章结尾说,又见到故乡的春天;而这时,“四面又明明是严冬”。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

(摘自《野草艺术谈·寻求那逝去的青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多角度理解(李允经)。

《风筝》是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李何林《野草注释》)。有人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也不是什么‘自我批判’。”(闵杭生《谈谈风筝中的我》)。意见尖锐对立。

一般说来,抒情诗中的“我”,多是作者自己,所抒之情,也应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另外,是鲁迅在写作这篇《风筝》的五年多前,还写过一篇《我的兄弟》,也是散文诗,发表在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上。五年多以后,鲁迅以为先前所作之《我的兄弟》“散失”了,所以又以《风筝》为题,再写一次。这前后两篇散文诗,虽字句有所不同,但所叙反对小兄弟放风筝的事却是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这件令他内疚的事,是长久地萦回在鲁迅记忆之中的,是他曾经身历的实事,而不会是毫无根据的艺术的虚构。这样看来,《风筝》中的“我”,还是鲁迅自己,自我解剖也是这篇散文诗的中心内容之一。

幼时的鲁迅不喜欢放风筝,并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因为父亲早逝,他便以封建家长的资格来管束弟弟,不但不准他放,而且将他偷偷做的风筝踏毁了。多年以后,当鲁迅从一本外国书上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之后,先前那“精神的虐杀”的一幕,骤然在眼前展开,内疚而沉重的心绪袭上心头,使他坐卧不安,使他“惊异和悲哀”。

在袒露悔恨感情的艺术描写中,贯穿着自我批判的意向,同时也包容着对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鲁迅向来认为,善于自责和反省,是一种美德。他在一篇《随感录》中说过:“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他曾经发出过“救救孩子”,“解放幼者”的呼吁,而在《风筝》中更把这种反封建的思想斗争深化到自我心灵的深处。毫无疑问,读了这篇散文诗,人们都会为鲁迅这种高尚情操所感动。

但是,如果把自我解剖视为《风筝》惟一的内容,恐怕也有失片面。

《风筝》开头的两段和结尾的一段文字是感情浓烈的。作者写道:“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说明,鲁迅这时已经历了由五四革命高潮到低潮的变化,他的情怀也由亢奋步入了沉寂。20年代中期的军阀混战,新文化运动的分化,教育界的复古读经,文苑里失恋诗的盛行等等,已使他感到黑暗笼罩着一切,正如同置身于肃杀的严冬,并使他分外地感到了深深的“惊异和悲哀”。也正因为如此,他就更加渴望“春日的温和”。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是“希望”“青春”“生命”“理想”的同义语。在《野草》的不少诗篇中,我们和这些字眼相熟。在《希望》中,诗人曾盼望着青年的奋起,追寻着“身外的青春”;在《雪》里,作者不是曾由江南的雪花,联想到“青春的消息”吗?而在《风筝》中,鲁迅又以“严冬的肃杀”和“春日的温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着一种对于“春”的挚爱和“冬”的憎恶的感情。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它。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冬已被击退。在江南,每当风筝时节,山桃吐蕾,杨柳抽芽,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从观赏春光的角度看,那真是令人神往而畅快的境界啊!然而,眼下的北国,虽然已是初春,天空也有一二风筝浮动,但地上满是积雪,又哪有半点春意!春神在受难,冷气威迫她,寒冬摧残她,这难道能不令人感到“惊异和悲哀”吗?当年,小兄弟以风筝迎接春天,自己却演了一场精神虐杀的恶作剧,至今难以追悔!那么,现在,小兄弟的“春天”又在哪里呢?我的“春天”何在呢?四周都是黑暗,又是谁在制造黑暗呢?当代百花凋零、生灵涂炭的精神虐杀者又是谁呢?春光时节竟无春,春光季节竟是冬,这又怎能不使诗人产生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呢?这是人民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在这里,诗人已透过自己感受的层层淤积,对于那污浊、腥秽的现实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正因为这样,诗人的感情也就不能不由“悲哀”而走向“悲愤”。他在篇末写道:“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是诗人的悲愤,也是人民的悲愤。由此可见,对于“春”的渴望和对于“冬”的抗议,也正是《风筝》的又一重要思想内容。

将幼时因“精神虐杀”而引发的深沉的自责,和对于眼前“社会虐杀”的强烈抗议巧妙地加以揭示,将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乃是散文诗《风筝》的写作特点。

(选自《鲁迅名作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