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

时间:2023-07-11 15:01:52 作者:曹czj 工作总结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一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

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果蝇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然后分裂成11.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

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课本上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我让学生先讨论“同步学习”上的合作交流-----自己归纳出随着边长的增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会减小。表面积相对是变小了。

然后介绍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饭量会增加,可见随着人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会增加,其实细胞长大同样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而细胞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这必然会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细胞只能长到一定的大小。

同学们恍然大悟,再做课后练习2非常容易了。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二

昨天是我来到嘉汇中学收获最多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校长对我的一堂常态课进行了深入的指导。校长的评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清醒的认识到在生物教学上还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方法。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虽然说每天都在积极的备课,设计教学的过程,但是现在想想却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设计如何的讲解知识,串联知识点。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堂的效率不高。校长的一席深刻的点评之后,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怎么样上这节课,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整堂课都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改变这种教师讲授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要努力创设让学生能参与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设计好教学方案后,就应通过反复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各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等等,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上这节生物课。 如何能够做到这点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为实例再进行导入,虽然这个实例物品是学生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这个实在的物品确比教材上的图片及文字要真实的多,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拿一个实例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学生来说意义要远高于这个物品的实际价值。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课件以及多媒体的使用依然成为主流,但是也不能丢掉课堂最基本的最经典的环节 ——板书。课件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很丰富也很能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于教师也很方便,但是正是由于他的便捷之处,一点就过,所以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影像,也很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把握准确本节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反馈的利用。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而且作为教师及时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问题,在下次的.课堂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从校长的高标准评课中不难看出,丛校长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今后的工作中会加倍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成熟自己,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加完善。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三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扎扎实实抓好生物上的一些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探究实验,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知识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知识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做题方法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因为中考考点复杂,需要学生的综合考虑。

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生物概念框架的科学方法。以便来掌握多而复杂的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第一轮的复习中,一定要稳抓稳打,扎扎实实,落实到位,知识上层层递进,注重基础,因为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才能取得短时间内巨大的进步。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四

法,得出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完全变态发育。

利于学生简单而清晰地掌握这些名称。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因而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环境的恶化,两栖动物的种类已十分有限,仅存有尾目、无尾目、蚓蝾目4000余种。介绍两栖动物和环境的关系,可以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五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我有了很多新的体会:怎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上好实验课?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进行情境教学?怎样进行教学评价?等等。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中的有些对象和现象(包括表面的和本质的),并不是都能用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器具挂图和药品,使肉眼不易观察到的对象或现象直接呈现出来,以便得出正确的生物学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实验进行认真的观察或动手操作,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感性认识的基础,自己实践的体会,又有分析和讨论的中间过程,能够比较快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探索发现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比较高的好奇心,有钻研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我在上《饲养和观察蚯蚓》一实验中,我所教的八年某班的米晓东同学对上生物实验课非常感兴趣,在课上从家里带来好多既大又长的蚯蚓,并能把他的蚯蚓分给其它学生观察,整个实验他完成的也非常好,该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及主人翁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从理论到理论地讲授知识,只注意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遭到抑制和破坏,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因势利导,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形象假设,大胆进行实验改革,从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属性,从而得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实物、标本、模型以及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讲血液循环要准备好心脏解剖模型;讲骨的成分要准备猪和鲤鱼的肋骨;讲dna和染色体时经准备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等等。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直观的东西,再联系所讲的内容学生自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当学生观察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时,学生自然会质疑:细绳相当于染色体还是dna?不同颜色的区段可表示什么?细绳若表示dna怎样才能把它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等问题。这样去做,就会把教材上的一些问题转化成学生欲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舒展学生的心灵,活化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有问题。否则学生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决不会提出问题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如果教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所采用的教法可以说都等于零。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需达到唤起学生做好进入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心理的、知识的、物质的(准备好《课本》、笔记和教师上一课布置应带的东西——如观察用具或自采的标本等);需达到能为所有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教师叙述、演示、学生自己获取、学生自己发现)。尽可能对个别学生进行照顾;需达到尊重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思考、使师生双方都有方向感;需达到从不同类型学生出发,尽最大努力转变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态度;需达到支用强化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行为,尽可能解决教与学的智慧问题和情绪问题;需达到尽量扩大因获得了新知识而产生的满足感。知识尽量得到初步巩固,为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创造条件。技能得到初步的训练;需达到能使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但不是重述教材的那类“问题”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进一步追求感。而追求感常常是课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下次上课的良好条件;需达到能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和各种能力;需达到对每名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平时的测验等。得到正评定的学生,教师经引导他们好上加好;得到负评定的学生,要防止他们放弃,并向积极方面转化。

教师是创造性的劳动,跟普遍理论并不是一回事,只有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六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总之,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法教学的因素和内容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七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生物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并给予全班表彰。

教师要深钻大纲和教材,明确考试重难点和学情。通过反复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和国培专家团理论引领,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八

自从我踏进大庄中学大门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忆和反思的事。

刚为人师那几天,我心里充满了兴奋,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就连破旧的宿舍房顶上那条裂痕也让我研究了半天。发誓一定要把课教好,不输给老教师。

这十几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无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与同事间和睦相处,对领导十分尊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与同组同事一起研讨新课改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认真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但教学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美和探究学习的乐趣。但是其他老师对我说:”你这种教法教重点生还行,教普通生非吃亏不可。不信咱们考一次试,看谁考的好。”一比,我无言以对。虽然教研员说探究性学习短期看因准备工作多,探究时间长,显得慢。长期开展则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会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可是对重点生也许有效,对学生来说,怎么行呢?给他们探究时间,他们如用这时间来玩,岂不浪费?我在上课时最大的困难是不清楚学生在玩还是在学。有的学生看来是在听课,实际上心不在焉,我却发现不了。

在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时候,益发注意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更多的是机械性记忆知识,是在模仿教师分析问题的流程,很难理解问题的本质,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师是否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则相当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师不厌其烦的提示讲解所掩盖。我虽然对这种方法有不满,却猛然想到:我高中时上的是重点班,自然无法明白普通生的学习。也许他们只能这样学习,也早就习惯于这样学习。

我下定决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按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但又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知识在大脑中不容易扎根,也不容易迁移。遇到较新的问题,往往下不了手。而长期这样,学生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我不得不反复讲解,费时又费力。

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在短期内快速而有效,长期则因学生被动学习而使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反复讲解,效率很低。,用这种方式教,自是不如其他教师。但探究性学习,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尽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这与我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大有关系。

我觉得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多角度去考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以便正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与练,并做到检查到位,且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我还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时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长,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最初的兴奋新奇到现在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我会真正掌握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能力。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023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篇十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精巧、精炼,同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学期工作设想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进一步深化课改,营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