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论文发展(通用19篇)

时间:2024-01-11 19:35:25 作者:紫薇儿 毕业论文

范文范本的写作目的在于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表达模板。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写作的逻辑和结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论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要节水,要节能,要降耗。各地纷纷设置新机构,实施新举措,尝试新机制。然而,依靠什么节约资源,降低资源利用成本和提高资源产出水平?各地实际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要依靠科技。

吉林省是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在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有一些探索和经验。

吉林省就提出建设生态省,正式运作。如果说生态经济谋求的是“链式”循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么循环经济则是力求“闭环式”联动,追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怎样保护与改造生态资源?如何使生态资源从循环利用到永续利用?拼命与蛮干都无法奏效,只有以科技为先导。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贾广和介绍了多年来吉林改造生态、发展生态的科技“真经”。“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是依靠科技力量改造劣质生态。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原面积达1453.5万亩,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经过科技人员的反复试验,利用盐碱植物基因提取培植适合盐碱地生长苗木的生物工程;利用硫酸废渣制成化学制剂改造盐碱地的化学工程;通过人工围栏、禁牧、轮牧等科学生产方式的强制性实施,以及大面积种植罗布麻、羊草、银莓等一些草种,到底,全省共治理盐碱地753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52%。

其次是利用科学手段保护和培育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能力。多年来,吉林“天保”工程木材减产全部到位,调减幅度达到43.9%,退耕还林315万亩。为了改变输出“原木”的状况,吉林已有几十户木材深加工企业,累计投资近10亿元从德国、瑞典、芬兰、意大利等国引进多条高科技生产线,加工生产的刨花板、中密度板、复合地板等优质木制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出口美国、日本、欧洲十几个国家及地区。

再次是打造科学理念,提高粮食产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吉林省共建设了50个绿色产品基地,在这些基地上探索引导农民发展各种循环经济农科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厅长卢连大,介绍了省内多年来通过开展科技立项,使众多节约资源、开发资源、再造资源的科技项目得以实现,并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整个社会进行循环。“有了几年生态省建设的经验,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是有基础的。尽管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但它们各有两个层面:生态经济对生态资源既强调保护又强调建设,循环经济既把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消耗降到最低,又需要人类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做到这一切,必须依靠科学的支撑。”自以来,吉林省每年都有几十个生态环保科技项目,每年都要投入500万―600万元的立项费用,以后还要加大循环经济的专项投入。

一是推广广普性的资源节约技术。如节水技术、二次供水洁净技术、污水防治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为了对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保护,吉林省在原先8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还要建设50个现代污水处理厂,覆盖全省70%的流经面积、70%的人口及70%的gdp产值。

二是开发资源的替代技术和能源的梯次利用技术。吉林省是人工降雨技术在全国开发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采用“纳米符合催化剂”等利学手段,使降雨速度提高2-3个数量级;在开发风能方面,吉林已掌握最新的国际技术,且3.5米/秒以上的“高效离网型低速风电系统”业已全面使用;另外对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也广泛应用到民用建筑领域。

三是利用新科技不断提高农业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对农业废弃物质的综合利用,开发生物质能,如对沼气的开发利用、用稻壳发电、通过玉米秸秆开发的热电联供技术、用玉米桔秆加工的'燃料乙醇等等,都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和民用价值。农村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吉林已经研究成功通过“地源热泵”技术打深井,冬天可把地下热能引到地表,夏天可把地下冷气输送地面。

科技“孵化”出强大的生产力。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除了水质性缺水以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系(江河湖海)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吉林省建工学院院长尹军认为,国内节约用水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污水回用”高端技术。所谓污水回用是指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经过高科技处理后,广泛回用为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甚至可为生活饮用水等。这一技术采用国际上通行物理、生物和化学技术,使我国污水回用技术发展比较快,主要是以清华、同济和哈建工3所大学为研发基地。我们5个博士认定,凭借自己过硬的理论及学术功底,加上多年的实验积累,融物理、生物工程及其他交叉科学于一体的“污水回用”科技成果业已成熟,完全可以上报申请立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实践。20,我们把多年的研发成果,即《城市节水及污水再利用技术研究示范工程》上报省科技厅,很快就得到省科技厅党组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不仅很快立了项,还拨付给我们15万元启动经费。

三种发展观经济论文

一般地说,发展观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目标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说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那么发展观就是探讨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理论界和实践者对发展问题的不同理解往往源于发展观的差异。从思想承继的角度讲,经济思想史中存在着三种影响较大的发展观,即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自由的发展观。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评述三种发展观并比较其特征,进而揭示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用。

发展观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不仅说明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自然增长,而且探讨了国民财富的来源——增加资本的数量、改善资本的用途以及提高分工的程度。其中,斯密将分工看作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相应的政策措施就是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正是因为如此,“亚当·斯密所谓的‘财富的自然增进’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发展经济学”(刘易斯,1990)。不难看出,亚当·斯密将经济发展理解为一个通过自由市场来有效配置资源进而实现财富增长的过程,这可以看作是发展观、特别是增长发展观形成的最初阶段。

由于亚当·斯密将财富增长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其后针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核心论题。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起始于哈罗德(harrod)和多玛(domar)提出的资本积累模型,此后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以索罗(solow)、阿罗(arrow)、乌扎华(uzawa)、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反思哈—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满足一般均衡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二是以纳尔逊、温特、杨小凯、黄有光等人为代表,他们出于对新古典分析框架的系统性反思,以演化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所谓的演化经济增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历程中,20世纪40~69年代,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刘易斯、缪尔达尔、纳克斯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力量难以迅速地调整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就要通过国家计划筹集资金以推进工业化,即所谓的“工业化”、“资本化”、“计划化”。20世纪60~70年代,鲍尔、迈英特、舒尔茨等人试图在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解释发展经济学,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反对国家干预,指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行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

1.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持续性增长,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2.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增长模式:例如可以采用国家干预主义以实现赶超型发展,也可以采用市场自由主义以促进演化型发展。

3.对于经济发展的度量可以使用经济增长的指标来直接加以测度,例如gdp、gnp或者人均gdp和人均gnp,而无须考虑其他的经济变量。客观地说,增长的发展观强调财富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点对于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加物质财富是维护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但是它将经济发展的内涵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其结果就可能忽略掉经济发展的其他内容,激励人们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损害其他效用,例如环境的破坏和自由的丧失,从而导致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这实际上为其他发展观弥补增长的发展观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增长的发展观诱发了人们以牺牲其他效用为代价而单纯地追求财富增长,其导致的不良后果在20世纪下半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增长的极限)较早地对增长所产生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予以关注,指出此类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影响到生态和社会的综合问题。在对增长的发展观进行系统性反思的背景下,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观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是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该报告不仅定义了可持续发展——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即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质量性、时序性和发展性。

上述理解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观直接回应着增长发展观的重要缺陷,是对增长发展观的必要修正和补充。如果说增长强调的是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是一种物理上的数量型扩展,其核心理念是把经济看作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那么可持续发展则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的改善等内容,因此它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是一种质量上、功能上的改善,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经济是外部的有限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紧密相连但是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偏重于经济总量的数量型扩张,经济发展则以物质增长为基础,侧重于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的持续性。

2.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宗旨并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而是追求比增长内涵更为广泛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包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经济发展应该注重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而不至于像物质增长那样遇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3.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政策建议的支持,这里的关键是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修正传统的gnp或gdp指标,更准确地反映资源的损耗状况,更真实地评价社会发展水平。为此,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人物h·e·戴利设计了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国民生产净值”(ssnnp)系统来替代gnp及gdp,该系统将反映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等的指标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并列起来。显而易见,从思想演进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观比增长的发展观更能反映人类的多重需要及长远利益,它将会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与增长的发展观相同,可持续发展观的着眼点仍然在于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类的福利水平,相对地没有考虑到环境改善与福利水平的转化关系,也没有涉及到人类自由与福利水平这种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观,侧重于从外部视角来探讨人类社会福利的增加,但对人类自身发展与社会福利等问题重视不足。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或核心价值:生存、自尊、自由。就群体及社会而言,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发展的所有内容,而且还包括了文化的良性融合与交流、社会成员工作机会的增加、人们能够在各种制度框架下享有更大自由等。相对来说,后者可能更接近于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终极意义。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后福利主义者认为,每个社会个体或群体均享有发展权益,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权益。换言之,发展的状况不仅是一种用经济指标衡量的物质状况,而且更是一种基于权益扩展而形成的精神状态。戴斯盖普特进一步将人们所享有的发展权益分为基本性需求(维系基本生存所需的生物性需求)和享受型需求(政治和民事权利)两个方面,不难看出,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权益都可以归结为个体或群体自由度的扩张。因此,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所谓的自由的发展观。自由发展观的代表性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森在其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论述了一种特定的发展观: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显然自由不仅具有目的性作用,而且也具有工具性作用。就目的性作用而言,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绿色革命、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它们都属于工具性的范畴,发展应该以人为中心,其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就工具性作用而言,应该特别重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的基本自由,例如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经济设施、社会机会、社会透明度和安全性防御等。以上分析表明,自由的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增长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范围,特别是与以往发展观注重人类所处外部条件的思路不同,自由的发展观更加关注个体和群体自身所享权益的扩展。概括起来,自由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1.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扩展个体和群体的自由度,“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阿马蒂亚·森,),这样聚集于自由的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等内容之外,还依赖于其他非经济因素,例如社会制度安排(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保险制度等),经济制度安排(企业制度、专利制度、金融体制、产权制度等),政治制度安排(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决策、监督等权利)。

2.增强人们的可行能力和权利保障,即扩展自由是实现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前提条件,上文所列举的政治自由有助于促进经济保障和公共选择,社会机会有利于增加经济参与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条件可以帮助人们创造个人财富以及用于社会设施的公共资源,安全性防御则能够通过维护人们的基本权利来克服贫困,这实际上将自由的工具性作用与发展的终极意义直接对接起来。

3.从自由的视角来看待发展,表明发展并不能通过某个单一的纯经济指标加以测度,gdp、gnp甚至是ssnnp都不能揭示发展的多个维度,应该由发展的观念体系逐渐地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同时,也正是因为自由的多个维度,所以发展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被解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不断发展的任务。

从对上述发展观的评介中可以得到一些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1.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增长的发展观尽管忽视了发展的多维性,但是它却说明了财富总量增加对于个体和群体发展的前提性作用。经济增长理论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都说明了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的理性选择。基于这种分析,我国就应该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步伐,通过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解决体制转轨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加大对于垄断行业、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促使这些行业由模拟竞争走向有效竞争,促使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市场化、商品化的程度;在城市中以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将我国打造成世界消费品的制造中心,同时以教育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来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我国的人力资源储量,为我国成为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世界制造中心做好准备,在农村中,应该通过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城镇化的步伐,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提供等手段复兴乡镇企业,不断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逐步解决城乡相互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观侧重于从发展“限制”的角度来补充增长发展观的不足,它所提出的公平性、持续性、质量性等原则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得到了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对于正处于经济“起飞”状态的我国而言,在促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尤其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远景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不仅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避免“粗放型”发展所带来不良后果的内在要求。具体地说,我国当前必须正视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严格税收制度,完善转移支付,为下岗职工及农村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机会和优惠,逐渐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确保居民收入的相对平等,在中央政策扶持的前提下,主要通过西部地区的努力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当前西部大开发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改造的基础上,着力通过观念改变、政府改革等途径优化投资交易的“软”环境,逐步实现区域发展的相对公平,应该以产权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消减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投资软约束”现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生产中的贡献度,使企业发展从“资源扩张型”向“技术主导型”逐渐转化;应该将环境保护问题摆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位置,切实落实以“退耕还林(草)”为基础的“山川秀美”工程,征收环境污染税,开展排污权交易,使我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征。

3.以自由为坐标突现我国发展的人本主义精神。上文已经指出,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后福利主义者提出了自由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从发展对人们福利的终极意义出发探讨了发展的“权益”问题,它可以看作是对增长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延伸,事实上无论是财富的积累还是环境的保护,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要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要以自由为坐标突现我国发展的人本主义精神。为此就要从维护人们的基本能力和权利入手来克服贫困,例如医疗保险、老龄资助、失业保险和救济、以工代赈计划、小额融资计划、社会基金以及现金拨款等,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重新认识市场制度所蕴含的经济自由的价值内核,强调市场并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在市场所蕴含的交易自由与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建立有效的经济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一些公共产品的价格听证制度,对于自然垄断性行业要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循序渐进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微观经济主体对于经济系统的运行有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感和选择权;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所延续下来的一些有碍于经济自由的制度安排,例如户籍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允许创新性人员自由择业,鼓励创新性人员自由创业,倡导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更能发挥其潜力的领域。总之,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自由的发展观的内在演化和不同特征,使人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较为全面地给出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在三种发展观的启示下,将发展理解为一个涉及到财富增长、环境优化、自由扩展的多元的、动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发展进程并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刘易斯.五十年代的发展经济学[a],经济发展理论的十位大师[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

[3]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

[5]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潘家华.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低碳发展论文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使用手帕,少用纸巾……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低碳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碳足迹”是一个最新名词,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凶手——二氧化碳也制造的多。也就是说“碳足迹”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我的低碳小窍门是:大自然是我们改不了的,但我们能稍稍改改自己的习惯。我们在用电脑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用,那么这时就可以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不用的室友就拔下插头。不仅如此,如果短时间内不用电脑,其用电脑的睡眠模式最好,能耗可下降50%以下。此外不用音响时最好关掉,显示器的亮度也可以调低。目前每户城市家庭的家电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使用一张15瓦的长明灯,因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的电量。不仅如此,生活中不用一次性筷子,带环保购物袋,少乘坐电梯,都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好途径,这只需要我们稍稍改一下习惯。衣食住行都很重要,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上学肯定要“行”。城市中有很多“本本族”,这些人都考出了驾照却没有买车,他们看见汽车尾气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更坚定了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决心,再说青岛的地铁也快完工了。科学说明:每消耗一公升汽油会产生2.7千克的二氧化碳,拥有私家车无疑是过着一种高碳生活,如果实在需要以车代步,不妨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用车习惯来“低碳”,这样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油耗约18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综上所述,低碳生活小窍门其实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的生活,融入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将绿色生活概括为五个方面: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绿色生活还倡导人们选购环保节能产品,比如节能日光灯,选购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个离我们学生还比较远了。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充分利用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一纸多用,双面打印,一水多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对于废旧电池类的回收不仅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回收贵重金属,也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这些,我是没有办法,只有少用,并且保留着,不让他进入环境。

不定不要忘记);爱护花草,爱护树木,少用化学药剂,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挖发菜、甘草、冬虫夏草;还可以报名参加植树,现在我们还不太习惯为环保捐款,不然的话还可以为环保捐点钱。一句话,有利环境的事情多做,不利环境的事不做,同时多多向家人、亲属、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观念。绿色生活还要求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活;是人类通过自身包括生活举止在内的所有实际行动,来实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天然节奏和自然循环相一致。因此,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与素养。同时绿色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绿色生活也不并不仅仅是一种定义,它已经在都市中衍生出一个个族群,成为绿色生活的忠实拥趸——比如乐活一族,比如绿领。3什么是绿色消费?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请分别从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乐活一族的消费观应该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对象,乐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爱自己(自爱)、爱家人、爱地球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注重自身生活的环保,而且支持地球的环保,乐活族追求的是节能、环保和高科技型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健康科学地消费方式,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衣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够穿就好了);3.减少衣服干洗的次数或者不干洗,因为有化学溶剂,如过氯乙烯对身体有害;4.将不需要的衣物送至回收机构(我们这边好象没有,不过有时我们可能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的,这个我们学校有这样的活动;5.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比如印度棉、纯棉或者麻质,衣服不必有过多的色彩,只穿着无辐射、无污染的天然面料,如一套纯棉的运动装,休闲又舒适,尤其是贴身的衣物如内裤、内衣、每天洗脸的毛巾,更要选择天然面料制成的,不做过多的挑染(对于有些人太讲究了,不过大家能做就做吧)。

二、食:需要严肃地对待自己的饮食,平衡的美食必不可少。

1.注意吃什么、如何吃。不吃野生动物,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食用,避免高盐、高油、高糖。

2.如果实在无法每天定点吃饭(生活要有规律),至少应该给自己一个喝上一小杯茶或咖啡调节紧张作息的时间。3.购买当季蔬菜水果,可避免摄入过多的农药和化肥,购买本地食物,降低食物运送耗费的燃料和多余包装。4.出外就餐自带筷子、杯子、碗(这个我也在尝试,不过我几乎也是不在外吃东西的,也就是一两种仪器让我做不到环保,就是奶荼和清朴凉)。

5.减少粮食浪费。6.减少畜产品浪费,作个parttime素食者,可减轻地球生产食物的负担。7.饮酒适量,减少吸烟。

8.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吃七分饱。

三、住,合理使用空调(能不开空调就不开,要开的话热天也不应该低于26度,冷天也不应该超过20度,这似乎是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吧,但肯定适合于大众),使用电风扇,合理采暖,用自然提炼或生物分解的清洁剂。水槽下放水桶,回收废水做家务清洁。尽量开窗,减少使用冷气。拒绝浪费能源,换较小、通风采光好的房子;选择无污染的家居环境,周围环境良好的楼盘是首选;采用无污染的原木家具。

居住需要慢空间。居室中的“慢”,是一种悠闲的感觉。当你用素雅的色调取代喧闹的装饰,当你换上纯棉质地的床品,当你在客厅角落里放上青葱翠绿的植物,当你将香薰精油带进浴室„„打造一个“乐活”时尚空间,就这么简单。

五、用1.用布袋取代塑料袋。2.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3.尽量少用电梯。4.使用冰箱注意节能。5.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6.合理使用电视机。7.适时将电器断电。8.合理用水。9.用太阳能烧水。10.采用节能方式做饭。

11.合理利用纸张。

六、其他。1.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2.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3.夜间及时熄灭户外景观灯。4.在农村推广沼气。5.积极参加全民植树。

七、学习:1.节约电能,可以不开灯的情况下尽量不开灯,也要注意关闭那些不必要开的灯,尽量到人多的环境自习,2.坚持自然温和的轻慢运动,喜欢瑜伽多过喜欢拳击。3.常常在电脑不用时关闭电源,深知这比让“电脑待机”更节约电源。

4.书籍的循环使用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减少污染。在使用书本时,一定要注意爱惜,今后就可以和你的亲朋好友及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这个很重要,经前我没想过,不过以后我就不会再交书费了);5.时常整理旧物品,会发现许多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例如不断循环利用空白纸张及旧书夹,将使用过一面的纸张反过来可以重新装订成便签本。6.自备餐具来用餐:

免纸张的浪费。9.多用邮件少用纸:无论何时,只要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用邮件传送文件来代替打印可以降低用纸量。必须选择纸张打印的情况下,应先使用打印预览功能来检验布局和格式,而不要在没检查之前就忙着打印,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打印纸的使用量。(目前在中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通过邮件形式来给老师交作业了,这也是我国提高环保教育的一大措施。)。

5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生态文化素质?请结合你的专业谈谈什么样的环保课题设置更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质。节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乐活族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节约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可以更应该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也就是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承担起节约可以节约的事物的责任并永不言弃,而在这初期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障碍,比如自身的思想原因,和外界的压力,这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仅凭心理素质不足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它:也就是把这当做是对自己的锻炼,这个一般大学生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在节约路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自己的节约信念,我的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应该别人暂时不理解除外);充分利用自然光,而且必须知道日光灯是视力每一杀手,自然光当然要温和多了,所以应尽量接近自然光);敢想敢做,不必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因为我们问心无愧,而且在意别人的想法本来就是一个的一种怯懦,应该摒弃),发现或者知道了浪费现象就敢于想办法节约,敢于去做。在实际行动方面则应该做到: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来保护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公交族和自行车族为荣、推动政府的公交发展战略,以最少的车运送最多的人,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少用空调,夏日空调不低于26度,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省75%的能源消耗。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同时减少垃圾的生产量,垃圾分类投放,只穿着无辐射、无污染的天然面料,如一套纯棉的运动装,休闲又舒适,尤其是贴身的衣物如内裤、内衣、每天洗脸的毛巾,更要选择天然面料制成的。在21世纪,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意味着这个人的文明与教养,就像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力量,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走在前面,同时我们应该做到:

追求品位生活,但是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把握时代潮流,但不要成为时尚阴谋的牺牲品;接近自然,但不要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过自由个性化的生活,但不要变成游手好闲、愤世忌俗的异类;享乐人生,也对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心存同情和救助心;在品位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爱自己、爱家人、爱地球的生活方式,像乐活族人一样透过乐观健康的绿色生活,倡导如下精神:dogood亲近自然,注重环保;feelgood关爱社会,分享乐活;lookgood身心健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的美德,当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必须你先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爱,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我是一个农村人,虽然我家不富裕,但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舟曲亲人,不要孤单,不要落泪,你的亲人一13亿。汶川玉树能站起来,你也能站起来,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让我们重新绽放生命之花。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让全国人民的心一起跳动。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牵肠挂肚彻夜难寐;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噙泪。你们逝去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双手合十愿他们安息;你们遭遇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我们伸出双手,与你们紧紧搀扶。没有什么比亲人的拥抱更能给不幸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没有什么比亲人的抚慰更能给不幸的人们以振作的力量。让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援济,我们的祝福,与灾区人民靠得更近些吧。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震。截至4月20日17时,已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天地恸哭,山河呜咽。玉树国殇,华夏同悲。

4月21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哀哉痛哉,亲人罹难。守望相助,八方支援。

大难兴邦。显然,这是一种在汶川地震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社会力量,这是前一次深重的国殇给一个民族带来的进步。

这次行动无需任何呼吁。救援人员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与死神争分夺秒,竭力救助每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同胞;志愿者组织已经迅速有效地动员和组织起来,几乎与政府同时行动;从救援到哀悼,对生命的尊重正在成为政府和公民的自觉行为。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我们和他们一起落泪,一起悲痛,也一起在悲伤中编织着对明天的希望。今天晚8时,山西新闻网新闻中心记者、编辑点燃蜡烛,向着玉树的方向,为2064名罹难同胞默哀,合掌、祈祷,我们心在一起。

今夜,请为玉树燃一缕烛光!让我们在3分钟的默哀中为那些还在废墟中的兄弟姐妹祈福。

三种发展观经济论文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文化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趋势,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大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名牌产品的创立,既是经济活动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都凸显出相当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

因此,探讨发展文化经济之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一、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产生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文化源于经济并受经济发展制约,但是,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

低碳发展论文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就削减义务进行了全面争辩,其实争夺的是的碳排放权的分配。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并未明确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为此国际间的碳汇市场的前景扑朔迷离,各国必将关注进入国际碳汇市场的基础――采用降低碳排放的替代技术。本文从国际和国内探讨了碳排放与环境服务付费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并加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服务市场碳关税。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被隔离或采用技术手段消减,因此,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重要途径是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削减相关联。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而《哥本哈根协议》对成员国的的减排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为各国下一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起点。中美作为世界的焦点,双方的立场、态度将对未来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目前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公约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对削减碳排放的量化指标不但要求从技术上明确其效果、还要从经济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美国1997年的《伯德-哈格尔决议》,美国不应当签署没有明确各参与国相应责任的气候协议,并且要求行政部门对任何气候政策都要提供经济合理性分析,以确保未来的收益高于现期费用。因此,多数美国人认为现在还没必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另一方面,即使美国参与了国际性气候变化公约,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也面临两难选择:若不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排放的成本费用在发达国家就显得太高;倘若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的配额的分担有可能得不到各方的普遍认同,从而无法获得美国国内公众政治上的支持。因此,哥本哈根会议后,美国为防止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各行其是,提出到2018年如果未达成多方协议,就美国的国内气候政策美国可以单方面调整关税政策,碳关税是其可能的选择。因为在不存在削减温室气体共同行动的国际政策下,美国认为美国国内的企业竞争力会受到国内气候政策与其他国家“碳泄漏”的影响。为保护其国内企业由于严厉的国内气候政策导致的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减弱,将对来自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密集型进口品征收碳关税。除非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等同于或高于美国,或者被美国认定的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温室气体排放少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0.5%,进口到美国的商品需要购买排放配额,以保证其国内产业的就业率、竞争和发展。因此,碳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为西方进口需求生产碳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者,作为消费者的美国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应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负担。而中美两国不同的选择依据和标准必然导致中美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碳关税将会彻底搅乱中美的贸易关系,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

为在未来的全球共同行动中取得话语权,同时也是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中国自愿性地实施减排措施,采取低碳经济战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技术替代取决于能源投入中替代资本和技术转换的难易以及低碳排放技术成本的高低。但是如果不存在各国一致认可、执行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协议,低碳排放的新技术市场就发展不起来,社会将会锁定在集中大量使用石油的体系中,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温室气体变化的问题。

三种发展观经济论文

摘要: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是社会系统的两大子系统.文化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精神和知识作为财富之源的特殊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和重要现象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文化发展的经济型推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的文化行为和经济行为.

关键词: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文化经济管理。

一、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精神现象,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的本质的一种自我确证,文化需求又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在人们的生活需要中,用于生存需要的开支部分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而用于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文化开支部分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文化需求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遍需要。

而文化需求量的大小和文化需求品味的高下,已成为衡量一定文化区域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由于精神需求构成的不同,现代化的需求一般可为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和商品性文化需求两种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

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而且也是文化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二、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人们社会存在的方式,标志着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因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他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对一定物质和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文化消费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起可以促进商品与人的再生产。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也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限制由此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其有效的措施:1、要加强对文化消费者的指导,不断提高其文化消费能力;2、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3、积极开发并适度开放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大力拓展国际文化消费市场.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逐步缩小以至最终消灭我国文化产品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使我国文化产品走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前列。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

各国政府出于不同的政治和经济需要,采取不同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文化经济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美国模式、法国模式、日本模式。

美国模式:分配资金,提供服务。

美国政府机构中没有文化部,政府对文化也不直接干预。

美国在1965年和1976年通过国会立法,先后成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作为联邦政府的文化机构,主要负责对非赢利性的文化团体和个人进行数额虽小但象征意义较大的资助。

各级地方政府下设各州。

郡文化艺术委员会,但都不直接管理文化艺术团体的行政或业务,他们都以民间形式存在,且各自独立。

法国模式:大权集中有序管理。

法国的文化十分发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文化大国的地位。

二战后法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管理机构和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急资金投入机制。

法国文化事务的中央机构――文化部,从全局集中管理全国文化事业。

文化部在每个大区都设有“文化事务管理局”作为文化部的派出机构,而大区的议会也选举成立一个文化部门,负责文化管理。

日本模式:直接扶持,间接管理.日本中央政府对都市文化主要通过行政预算拨款。

实行优惠税制和实施文化法制等方式进行扶持和管理。

我国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

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化经济体制基本上属于行政指令型文化管理体制,这是由各级政府及主管行政部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调节文化产业运行的管理体制,是封建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逐步全面的推开了。

党和政府为了指导文化经济领域的改革,适时制定一系列的条列和规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环境中,文化产业同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的联结渗透加强了,文化经济正在走向社会办的新格局。

文化经济从本质、地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准确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是建立在人文精神和知识更新。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新型经济,一文化产业为主导。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文明发展阶段,文化经济的迅猛崛起,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来临。

文化经济是以人文精神和知识。

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一个全新的文明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慧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207月.

低碳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行业造成的污染。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也在加速发展,在这样的发展前景下各大建筑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极易发生风险,不仅使得工程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更会使得建筑企业经济发生危机,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严重时还会使得企业发生经济赤字,导致整个企业的资金链被破坏,最终走向破产,所以加强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无论对企业本身利益,还是对所承包的工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建筑企业由于经济管理力度不够而引发的危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希望对建筑企业加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起到一些帮助。

引言。

每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建筑企业也是一样的,都是寻求将企业自身利益扩大。

而建筑企业要想最大化利益,就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但是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扩大企业利益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利益与施工周期、施工条件以及各方面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很困难,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变得困难和复杂。

所以,建筑企业要想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建立在对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上,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使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有效性与合理性,对于企业的利益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一些财务、经营方面的预算,还要包括一些工程项目、技术以及验收方面的管理,这些内容涵盖量非常大。

所以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工作,如果能够加强工程中各个内容的管理,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紧密连接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还能对工程的各种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控制以及分配。

可以加强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协调性,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完成预期的目标。

不仅如此,加强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对企业对工程成本控制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就能够使企业在同一工程项目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2.1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在工程建设初期要对工程的定额进行划分,在进行工程限额划分时主要根据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这类划分可以分为全国、地方性等划分类别。

除了大方面进行建筑工程限额划分之外,工程下属单位还可以根据工程建设区域当地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划分,而在面对市政工程时,由于该项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进行投资,在划分限额时也要考虑政府部门的意见。

这样就体现出该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这样会给施工工作以及工程施工周期带来一定的风险,建筑企业无法在既定期限内完成施工任务。

2.2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现在,各大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大多只注重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的施工进度,认为只要保证建成的建筑符合要求以及按时完成就可以了,对于经济管理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就导致企业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这一方面出现了欠缺。

而一项工程的建设资金是由上一级管理部门进过预算后划拨下来的,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没有对经济管理做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发生资金欠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风险,在存在这样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工程建设,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施工的进度。

2.3招标上的工程量清单与实际施工图纸的不一致导致的风险。

现在我国建筑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工程的业主为了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往往在工程未进行合理的设计时就对工程进行招标,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只对工程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工程图纸以及相关的价目清单都比较简单,并且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

当工程招标过程中是按照这些不完全的图纸以及价目清单进行招标,施工企业在开始施工时才发现这些问题,当完善工程图纸以及预算以后造成与原来的施工图纸出入很大,而且工程项目以及数量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这样的招标现状,让施工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标的建筑企业往往会按照原有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这样给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因这样的影响造成很大的风险,使得建成的建筑工程不符合业主要求,以及工程质量不过关,在使用中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2.4工程质量成本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带来影响的因素还有不合理的工程质量成本,这里说的质量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时期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投入的经济费用,在工程建设时为了能够保证工程建成后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往往对施工中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工程质量的控制成本会无形中被提高。

现在各大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在工程建设中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对于市场的变化掌握力度不够,这就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产生缺失,最终造成许多无效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质量控制成本这一块,这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影响,因为经济管理是建立在成本控制上的,一旦成本控制出现问题,经济管理工作将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3.1加强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成本的管理工作无论对经济管理还是工程整体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进行成本控制之前,必须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预算,这是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必备条件。

同时,要想很好地进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降低因经济管理造成的风险,必须要建立在有效合理的项目预算上,所以为了能够做好项目预算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员必须要对该项目做好足够的了解工作,认真考虑项目前期的设计,对项目的各个部分的成本都进行精确的计算,要求与实际项目运行成本不能相差太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3.2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有着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能够更加全面的去管理。

同时还要要求建筑企业高层对于项目预算有着足够的认识,使建筑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在心中树立一个有效进行成本预算的理念,这样就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紧密的联系,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项目风险。

3.3加强合同管理。

建筑企业在开始进工程建设初期一定要对项目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业主与企业之间所签的合同内容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加强合同审核与监督工作,防止因合同上出现漏洞而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效果。

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中发现所施工的内容与签订的合同内容不符时一定要与业主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于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将因合同内容的出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保护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3.4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与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时也一样,因为一旦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对经济管理工作不重视,那么该工作的开展将变得非常困难,会受到来自各个部门的影响。

与此同时,企业要想进行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还要选拔工作能力强的人才从事该项工作,因为经济管理工作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十分的全面,所以必须要有工作能力强的管理者来带领团队开展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来说都十分重要。

4结语。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对于整个建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该项工作不经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且经济管理工作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筑企业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施工中认真总结经济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风险,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控制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风险的有效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当下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且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代海艳.建筑工程经济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11(17):123~124.

[2]吴岩真.试论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华章,,21(10):166~167.

[3]马志骞,侯佳.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141~142.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

(一)转变会计工作理念,培养创新意识时代在变化,市场环境在变化,事业单位应及时转变会计工作理念,重新审视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以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不断调整与优化会计工作理念,结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创新意识,构建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会计工作体系,以提升会计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应对发展中呈现的各种难题。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钻研,不断优化会计工作理论,结合会计法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依托超前性钻研来推动会计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系,建设会计报表体系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新经济时代市场发展要求及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以完善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体系,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标准。第一,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内部制度,明确会计工作职责,明确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与工作‘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其次,事业单位应加大对会计报表体系建设与监督力度,不仅要加大会计工作统计力度,规范资金流量表的制作与补充,完善投资筹资等资金流动内容,并将收入类别与支出类别从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去除,以提升事业单位报表的准确性,通过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

(三)完善内操纵度,强化财务工作水平内部操纵制度一直贯穿于事业单位管理中,其中也包含会计工作,事业单位应正确熟悉在会计工作中开展内部操纵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内部操纵规章制度,以增强震慑性,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会计工作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第一,事业单位应严格规范会计工作内容与流程,保障会计工作权责分明。第二,事业单位应设立专业的财务部门,实现专人专职,专款专管,全面落实会计工作职能与权利,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第三,内部财会信息是事业单位的机密,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性质制定会计工作保密制度,以政策方针为依据,科学设置会计信息的访问权限与公布标准,以避开会计数据信息泄露为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第四,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力度,为其提供不断优化专业能力与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机会,提升其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与其职业发展意识,以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第五,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

四结语。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断的对经济市场的深化以及发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预算进行的管理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在进行预算的成本上的管理水平,还会对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施工的质量起到很好地保障作用。

但是当前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影响因素的类型是多样的并且影响程度也是十分大的,这就导致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发挥不好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同时还详细的对施工的每个阶段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针对于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

引言。

在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一直走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特色道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导致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竞争力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既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在不断发展的建筑行业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加强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的主要方法。

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能更好的实现投资企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利用达到最大化的水平。

当前社会生活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法和解决措施。

1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背景和前提下,我们国家更在有利的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推动工作,建筑工程的造价在科学发生改革的.领域上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就对国内的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工程建设技术上的管理还有经济管理的综合管理,在对施工建设的实际的工程的设计和相关的预算和结算,以及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在调查对实际建筑的施工中的工程造价显示,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的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对建筑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的好坏与否,它不仅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很好的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的管理措施的探究工作。

2.1加强对工程造价的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为了可以有效的对工程的预结算的工作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立初期就提倡工程预算和决算的控制管理的意识形态,并且还应该以此为根据和基础来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相关的核算工作,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使它成为对工程造价的成本管理控制的良好基础,建筑工程的预算、决算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工程造价的成本管理之间的有机的结合工作。

为此要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充分调动建筑工程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机制,并发现对成本控制的潜在能力,为了方便后期的成本核算应该通过记录成本的详细情况为此提供参考。

工程预决算的科学的控制可以有效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中建立施工标准。

优化对施工工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

为此还需要监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的管理意识加强,进一步的促进和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成本的材料输出的严格控制得到有效的管理。

2.2建筑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就是在实际工程建筑的过程中的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以及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工程造价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要阶段,虽然对于工程总造价来说工程设计中的造价管理费用占据的比例很小,但是它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的费用支出具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有在设计造价管理时失误,就会导致整体工程建设是施工费用的不合理而停止施工。

而现在我国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则出现了在国际工程中不仅我国建筑的工程造价的管理方式表现出了投资资金的缺失,还有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费用高于国际工程的标准等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则影响建筑工程的期限以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因素是在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在设计阶段缺乏科学性,从而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得不因为资金的欠缺以及造价等问题而修改建筑的方案。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论文

根据沙人综{}25号文件《关于在全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开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培训的通知》精神,我进行了自主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收获颇多,现心得如下:

一、经过本次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对两个概念及系统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

1、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2、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深刻细致的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国际趋势、低碳转型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低碳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4、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通过整合,我认为在今后的生物中应予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1.在《光合作用》中,贯穿“碳汇”和“森林碳汇”等概念与知识。

2.在《微生物的培养》中,理解“碳源”等概念。

3.在《生态农业系统》教学中,正确理解与处理“循环经济”(特别是“循环农业”)等概念与知识。

4.在《酸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养成自觉低碳消费行为。

6.在《资源使用》等内容中,让学生养成“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新原料思维观。

7.在《运动养生》中让学生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8.在《能源》教学中,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创造性地发展我国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使用机制,积极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知识与力量。

综上所述,学习《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获感良多,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国际能源署也因此预计,到,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大国将会是中国。人口基数多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愿自觉的选择低碳的生活,哪怕一年一个人减少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加起来就能减少1.3亿二氧化碳的排入,那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低碳生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

我也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追求低碳生活,践行循环经济,用自身行去为实现低碳目标努力。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这里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策略,对于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要有效地积累资金,提升其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造价管理跟着。

施工单位要认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造价管理有效策略,以管理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体质正在不断完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领域也在创新改革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之后,经济发展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就增加了很多。

这种新形势对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环境下,建筑施工单位要重视总价管理科学体系科学体系的建立,要重视造价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各施工企业要加强建筑造价管理,要能够把造价管理科学体系策略应用到工程设计,工程成本预算,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去,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真正提升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建筑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会影响到招投标工作。

为了保障公平公正,在建筑工程领域会开展招投标工作,以确定有哪家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

在招投标中有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对单位企业是否能够中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施工单位、企业需要在招投标之前就将造价预算计划编织出来,确定招标控制价和报价的合理性。

因此,对于施工单位企业而言,需要进行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开展工程造价预算,这是企业招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

只有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和预算工作才能提升施工单位、企业招投标竞争力;。

(2)有效工程造价管理能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做好造价预算工作,做好相关预算审计工作,在施工时使施工方能够根据预算对财力、物理和人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浪费,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这对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加强工程预决算的控制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益,作为项目部,在工程预决算阶段,就需要开展管理工作,要建立预决算的控制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预决算造价控制意识,能够积极改进成本核算方式,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在工程预决算控制管理中,相关人员需要树立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能够完善成本管理控制机制,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预决算方式对工程造价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相关人员能够不断挖掘成本控制的内在潜能,要做好成本详细记录,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依据。

要通过对工程预决算的科学控制,建立起工程人员施工的统一标准,以有效的工程预决算控制,不断优化工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

要通过工程预决算的有效控制,使工程建筑成本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2.2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而言,其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是其关键内容。

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好造价管理工作,以这种方式降低施工成本。

其实工程设计所消耗的造价管理费用很低,与整个工程投入相比,这部分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但工程设计造价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整体费用支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因资金支出不合理而停工,甚至会影响工程质量,拖延工期,对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对于施工单位、企业而言,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有效减少工程设计工作对后期投资的影响,能够建立完善的招标工作,有效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是对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2.3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在工程招标阶段,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工程招标控制价进行确定。

要通过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方式,保障招标控制价能够与市场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出现价格高于或者是低于市场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相关单位要严格一个工程只能编制一个招标控制价制度,相关人员要对招标控制价进行合理的编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各个材料的单价进行管理,要确保所编制的招标控制价能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能够满足工期需要。

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相关人员要研究工程各要素,要研究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根据工程情况确定招标控制价。

另外,相关人员要能够科学合理当地选择招标方式,通过合理招标方式的选择,确定科学的中标价格,通过招标阶段造价管理,提升工程效益。

2.4加强成本核算意识。

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质量,把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容,施工企业就必须要加强成本核算意识,要全面培养造价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

作为造价管理人员要具有材料成本核算意识,能够对材料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不断改进成本核算的方式,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

企业要能够充分调动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挖掘管理潜能,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实现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

(一)理念过于传统,会计理论滞后新经济时代已然来临,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不少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理念相较滞后,现有的会计经验与管理理论已无法跟上新经济时代节奏,在综合能力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上有待加强。且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仍以传统理念为主要指导方针,会计工作指导思想与会计理论仍处于钻研阶段,尚未完善会计工作体系建设,这种滞后的现状不利于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与制度体系相冲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转变,国家也出台了与会计工作相关政策与方针,然而我国不少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方面并未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使得现有会计管理体系与制度体系相冲突,发票造假报销额度超支等问题频发。此外,事业单位在收支结余表与资产负债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没有科学考量实际财务状况与隐形收入情况,大大影响了财会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三)会计工作内部操纵薄弱,监督体制落实不到位完善的内部操纵能大大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效果,然而不少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内部操纵上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甚至存在缺失的现象,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同时监管多个工作项目,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一人负责所有的财会工作,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增加内部数据丢失与泄露的概率。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尚未统一的财会内部操纵管理制度,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资金非法挪用事件频发,且在会计工作监督与操纵上‘形式主义’泛滥,不能有效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会计工作拖拖拉拉,常呈现税费缴纳不及时金额不足等诸多问题。

三新经济下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策略。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简要分析了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基本原则,并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经济预算以及成本工程属于关键性基础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市场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要想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管控工程经济成本,准确计算工程总造价。

一、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有效开展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促使施工单位的整体效益实现最大化。

成本控制属于基础性项目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质量,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预算各项指标的精准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财务成果,进而决定工程建设项目各个投资方的经济利益。

但就深层面来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缩减经济成本,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结构安全性等因素均无法获取有效保障,极易危害施工单位的市场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合理化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贯穿性原则。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均会涉及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大量具体环节,例如,施工安排、财务管理、设计维修、人员选配以及物资采购等,这些环节均离不开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因此,施工单位不能只在生产环节开展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还要将其贯穿于其他环节,例如,验收、施工、采购、资金准备、招投标以及项目洽谈等。

(二)综合性原则。

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能单纯地以费用支出、管理等定义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其包含多个方面,例如:无形资产管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支出成本管理等,所以,施工单位要对其形成明确的认知,对其进行综合性管控。

(三)全员参与原则。

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施工单位各个部门要协同合作,一起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经济预算以及成本管理的各项落实方案,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成本意识,提高其成本控制参与的积极性,确保经济预算的各项指标顺利达成。

[2]。

三、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完善的制度及方法。

我国社会经济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给工程建筑领域带来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工程建筑领域片面追求自身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加大创新制度及方法的力度,导致其制度及方法仍停留在旧有层面上,与其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相悖。

例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艺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施工单位在经济预算方面,仍延续传统的定额换算方法,不仅导致其经济预算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工艺材料以及技术的实际成本,也无法满足经济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工程建设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3]。

(二)质量成本意识缺失。

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对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认知。

有些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施工质量,并没有严格管控经济成本,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造价高、效益低的情况;有些施工单位则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缩减工程建设经济成本,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性等因素达不到合同要求标准。

施工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成本与整体质量,才能促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

很多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均存在较强的局限性,在实际管控过程中,各个部门单独行动,并没有实现协同作业。

例如我国某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购部门仅负责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数量,技术部门仅负责执行操作,等等,这种施工模式,导致施工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各个环节的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存在较大的脱节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用意义。

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施工单位各个部门只有协同合作,才能确保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工程按期交接,促使施工单位收获良好的效益。

[4]。

四、强化经济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合理化预算管理,这是施工单位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

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并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监督各个部门的执业行为,例如:贷款银行、项目承包方、中介预算单位以及工程造价部门等,确保各个部门规范化操作,各个施工环节顺利完成。

(二)加大造价管理力度。

首先,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经济预算的各项指标,制定可行的投资指标,并明确各个环节的成本限额。

其次,明确项目投资后,准确估判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施工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再次,施工单位要加大施工环境造价管理力度。

施工单位要综合对比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成本、造价方案以及成本预算结果,确保工程经济预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造价工作的管理质量。

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最易出现经济效益风险的环节,并不是来自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而是项目发包方,或是项目业主提出变更项目设计方案的要求。

项目设计方案一旦出现变更情况,施工单位不仅需要重新选购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还要重新评估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以及应力结构,甚至是需要拆除已完工的项目,这必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严重损害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5]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还要明确告知项目发包方以及项目业主,除非施工质量、项目结构功能与施工合同不符,否则不允许随意变更项目设计方案。

(三)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成本控制贯穿全程,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且影响较为深远,因此,施工单位要着重加大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力度。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涉及多个种类,例如:人力成本、工期成本、设备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等。

施工单位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遗漏现象,损害施工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

建筑项目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因此,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施工单位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要求,极易导致项目某个部分出现质量过剩的情况,这样便会造成隐形资源浪费。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各个环节使用功能的需求,制定适宜的成本控制措施,确保质量适宜,避免质量过剩问题,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结语。

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推动我国建筑领域蓬勃发展。

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促使我国人均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人们对工程建筑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烈,这给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建筑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经济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在竞争激流中实现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萍.刍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j].科技视界,(28).

[2]马蕾.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管理措施剖析[j].信息化建设,2015(9).

[3]邹立超,巩艳芬.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主要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6).

[4]金宝成.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7).

[5]马永健.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12).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这里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策略,对于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要有效地积累资金,提升其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造价管理跟着。

施工单位要认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造价管理有效策略,以管理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体质正在不断完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领域也在创新改革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之后,经济发展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就增加了很多。

这种新形势对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环境下,建筑施工单位要重视总价管理科学体系科学体系的建立,要重视造价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各施工企业要加强建筑造价管理,要能够把造价管理科学体系策略应用到工程设计,工程成本预算,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去,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真正提升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建筑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会影响到招投标工作。

为了保障公平公正,在建筑工程领域会开展招投标工作,以确定有哪家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

在招投标中有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对单位企业是否能够中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施工单位、企业需要在招投标之前就将造价预算计划编织出来,确定招标控制价和报价的合理性。

因此,对于施工单位企业而言,需要进行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开展工程造价预算,这是企业招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

只有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和预算工作才能提升施工单位、企业招投标竞争力;。

(2)有效工程造价管理能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做好造价预算工作,做好相关预算审计工作,在施工时使施工方能够根据预算对财力、物理和人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浪费,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这对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加强工程预决算的控制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益,作为项目部,在工程预决算阶段,就需要开展管理工作,要建立预决算的控制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预决算造价控制意识,能够积极改进成本核算方式,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在工程预决算控制管理中,相关人员需要树立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能够完善成本管理控制机制,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预决算方式对工程造价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相关人员能够不断挖掘成本控制的内在潜能,要做好成本详细记录,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依据。

要通过对工程预决算的科学控制,建立起工程人员施工的统一标准,以有效的工程预决算控制,不断优化工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

要通过工程预决算的有效控制,使工程建筑成本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2.2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而言,其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是其关键内容。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迎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事业单位应正确熟悉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工作环境的影响,及时更新会计工作管理理念,以市场发展与国家政策方针为依据,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体系,优化会计工作内部操纵,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与风险意识,通过全方面努力来优化会计工作环境,推动会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雪峰.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2).

[2]曹华天.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影响探讨[j].中国商论,2018(25).

[3]金永利,曲亦舒.浅谈‘新时代’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j].纳税,2017(28):28.

[提要]依托机场资源发展而起的临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高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空港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钻研。本文环绕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问题,从耦合协调性角度钻研出发,对国内外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相关钻研文献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最新钻研成果,并分析相关钻研的局限性,为今后进一步深入钻研奠定理论基础。

要害词:空港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

近年来,空港临港经济的钻研逐渐成为热点,国家和地方在推进空港经济发展的进度上呈现差异。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应运而生。一些省市在如何解决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发展方面,尤其是如何促进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对空港经济内涵的钻研。

发展国民经济论文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污染土壤沙化雾霾污染等十分严重。目前京津冀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土壤沙化导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沙尘天气频发,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雾霾污染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为突出,在2018年全国雾霾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5个属于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均位列其中,都为重度污染,唐山为严重污染。京津冀在保卫蓝天和发展经济之间面临着艰难的取舍。近几年,北京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迁往河北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京的环境质量,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京津冀仍需不断探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行性措施。

(二)缺乏全局意识,本位主义严重由于地区整体观念的缺乏,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都是以本地区为主,造成了竞争多,合作少的局面,导致地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以形成互相带动的产业链,制约了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北京的目标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天津的目标是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京津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造成地区分工不明确,给合作造成一定艰难。北京和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多地考虑经济集聚而忽视了经济辐射。作为经济腹地的河北谋求合作的意愿最为强烈,但多年来河北为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付出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北京和天津的有效回应,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环境污染严重,与京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2000~2018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在京津冀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情况,近几年,河北省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市场化水平滞后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滞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所在地,传统的政府管理观念根深蒂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一直受政府主导,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阻碍了市场发育,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能充分发挥。近些年,企业加快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步伐,但是京津冀地区内国有经济的占比依然较高,政府依然对资源有相当强的操纵力,对企业有较大干预。相比之下,地区内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其力量还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难以在地区市场内合理流动和配置。

(四)科技创新不足创新是驱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但就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在高新科技研发和重大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还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三地的协同创新合力还未能有效发挥,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省市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距较大,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高于天津和河北,并且区域内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河北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自然资源有较高的依赖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五)地区内部人才的单向流动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产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整个京津冀地区来看,科研院校众多,聚集着大量的高素养人才。但从地区内部来看,人才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素养人才大部分集中于北京和天津。北京拥有8所985高校和26所211高校,天津拥有2所985高校和3所211高校,河北省辖区内没有985和211高校。由于河北距离京津距离较近,大量优秀人才通过高考涌入京津地区。此外,河北高校的水平相对较差,对于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吸引力较小,最终造成了河北人才匮乏的局面。随着京津人才引进政策的推出,区域内人才的单向流动更加明显。大量人才的单向流动使得经济中心北京的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经济腹地河北发展越来越落后,可谓两败俱伤,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六)交通一体化有待完善较低的运输成本和优良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展顺利,但路网布局和交通方式衔接不足等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京津冀地区的轨道交通还需进一步加密路网和优化布局。目前,京津保地区基本能够实现一小时交通圈,但张承冀中南等城市间的交通运输所需时间较长。从整体上看,北京和天津之间,北京和河北之间交通线路比较完善,交通运输相对便利,但天津和河北各城市之间的交通仍存在障碍,造成了北京交通运输压力过大,津冀之间的经济联系弱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人流拥挤不堪,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却没有足够的客流量。京津冀距离实现空运交通一体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空运乘客的转接还未实现,航空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严重。

三结语。

低碳经济论文报告完整

(一)出口规模下降。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以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类似征收碳关税的贸易壁垒。因为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单一,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且我国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多数是高碳高排放的货物产品,发达国家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我国大部分的出口产品将失去现有的低成本优势。不仅如此,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的碳关税高达26%,这种严峻的形势可能给我国带来出口量下滑21%的严重后果,大大影响我国出口规模。

(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我国传统高碳企业在国际低碳浪潮中遭遇巨大挑战,迫使一些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由于我国出口结构现状,我国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主要表现为产品科技含量低而且碳排放量高,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壁垒,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这样会导致我国出口量大幅下降,而且,企业在短期内改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降低产品含碳量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要使我国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标准,企业一定会加大成本,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升高,如此一来,我国产品将失去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2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存在的不足。

(一)贸易结构以高碳货物贸易为主。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长期以来是以货物贸易为主,事实上,我国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矛盾。因为货物贸易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拥有更多的碳排放量,不利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近几年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来看,高能耗主要来源于以货物生产为主的行业。我国服务贸易以运输服务与旅游服务为主,而这些行业的碳排放量也相对较高,而碳排放较低的金融、保险、医疗和教育等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薄弱。

(二)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过低。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极不合理,其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大,但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还是普遍较低。目前,一些新兴高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加工,我国都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完成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是简单但加工装配环节的扩大,并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对一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这种以低成本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为主的落后产品结构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贸易方式以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且我国加工贸易中也以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为主,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利润空间也是相当有限,也没有充分地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周边产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完成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我国出口比例中还是普遍偏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国,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以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大大消耗了我国的土地、劳动等资源,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相违背。

(四)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我国出口市场结构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一直热推低碳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征收碳关税,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来抵制外来商品对本国商品的竞争,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商品的目的。我国高度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单一出口市场结构,使我国很容易被动的受发达国家的牵制,容易遭遇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

3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加大法律法规中相应的惩治力度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非常有限,而且惩罚力度太小,这给那些通过破坏环境、污染大气而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人以可乘之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较少,并且相当抽象而不具体,此外,在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内容中,只有四条惩罚条款,惩治力度太低。所以,我国要从立法上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应对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维护我国权益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体系的调整,加大法律法规中关于环境保护相应的惩治力度,细化到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加强可操作性,让环境污染者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2)积极参与国际碳规则的制定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参照标准,我国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碳规则的制定,发挥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在国际谈规则制定上掌握一定主动权,维护国家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我国的出口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快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我国产品的碳排放量,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低碳化。

(二)行业层面。

(1)设立专门的行业低碳发展协会。

设立专门的行业低碳发展协会,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监督。首先,专门的行业低碳发展协会应定期举行大会,组织行业内企业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又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的碳排放标准,引导行业进行低碳生产和进行适度良性竞争,适应低碳浪潮的发展,避免遭受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其次,低碳发展协会也应引导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2)培育低碳产业集群。

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可有效促进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将传统高碳高排放制造业产业集群向低碳产业集群靠拢;将工业园区综合改造为低碳产业集群,从整体上降低工业园区的总体碳排放量;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优化为低碳产业集群,让生产性服务业低碳化;开发新能源,将新能源新材料定位于低碳化。

(三)企业层面。

(1)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

我国出口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的力度与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低碳产品研发部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降低企业碳排放量。同时,企业要自上而下深深植入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真正做到低碳生产,低碳销售,低碳服务。企业还应积极开展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低碳技术,提高低碳产品研发能力。

(2)积极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

我国应积极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以市场多元化来分散我国出口中遇到的碳壁垒风险。首先要巩固、深化和扩大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尽可能控制高碳产品的出口,降低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中高碳产品的比重。其次我国还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居民购买力增强,并且和我国有较好的地缘优势的亚洲国家和金砖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低碳技术的门槛较低,并且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较大,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

范文二:国际经验下低碳经济投融资研究。

一、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公共财政投融资力度不足。

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模式是一种双体系,涉及投资与融资两方面问题。纵观发达国家的低碳投融资模式,其融资渠道通畅完善,方式灵活多样,拥有着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低碳经济立法先行者的英国,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普遍开征的气候变化税(ccl)。在2004~2010年间,英国gdp从22208亿美元上涨3.36%至22955亿美元,而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7年间的下降幅度高达12.22%。碳税作为一种刺激性经济政策,已在丹麦、荷兰、挪威、德国等全球范围内推广实施,实现了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诸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大,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大都超2%,而我国直接用于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的资金却远远不足,虽然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在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4937.03亿元到2012年投资总额的8253.46亿元,同比增长16.02%,是2004年的4倍之多,但是其所占gdp的比重低,仅为1.59%,只能够达到控制环境恶化的目的。同时,我国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法律力度不够强化,缺乏碳减排的激励机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投融资体制和强制性的减排约束。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节能环保市场上的投资不到1000亿元,低碳经济存在严重的投融资缺口,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2009年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预测,照目前的投资增长速度,到2020年,节能、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至少有2万亿资金缺口需要弥补。

(二)商业银行参与度不高。

技术与资金是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的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资金投入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改善,更要追求质的提高。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信贷,利用金融杠杆,推动了世界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成功转型。在支持绿色信贷投融资方面,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实践了赤道原则。赤道银行提供了环境保护和风险评估框架,第一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的最低金融行业标准,目前采用赤道银行的机构以扩大至27个国家的67家机构,其业务总量占全球项目融资的85%以上份额,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而中国的第一家本土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虽逐步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其绿色信贷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仅有3.46%。《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称绝大多数银行这一比例低于2%,资金缺口高达现有融资的20倍之多,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已研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融资方案。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服务与信贷刚刚起步,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工具创新不足,实施绿色信贷的内在动力不足,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三)资本市场融资支撑不够。

资本市场是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低碳经济周期长、技术新、投入大的特点使得碳基金、碳保险、碳证券等融资工具应运而生。目前,国际上已设立约50家的碳基金用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为低碳发展筹措了大量的资金。以英国为代表的碳信托基金,自成立以来已实现了1700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节省了超过10亿英镑的能源支出。我国的碳基金始于2005年,刚起步不久,规模较小。具有低碳环保性质的上市公司数量少,低碳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困难,比例仅为10%左右。技术转化资金不足,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本市场参与低碳经济的融资程度不高。

(四)金融衍生工具缺乏。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由此推动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的碳交易额为108.6亿美元,2008年迅速上升到1263.5亿美元,增长了126.6%,2011年更是创下了1760亿美元的新高。与此同时,碳交易量从2004年的0.94亿吨爆炸式地增长到2012年的105.266亿吨,涨幅高达110.99%,2020年的碳交易量有望达到440亿吨。《全球碳预算》显示,中国是碳排放量总量最大的国家,约占27%;其次是美国,占14%;欧盟占10%以及印度占6%。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资源,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有关碳交易的衍生工具市场,欧盟气候交易所(ecx)的排放贸易制度体系占到全球碳交易市场的68%,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me)已成为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典范。各种金融衍生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层出不穷,对资金的扩张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碳交易市场俨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目前,上海、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污权交易所已启动交易,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碳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碳金融衍生工具缺乏创新力度,买卖碳商品的定价权无法掌控,我国仍处于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尚未形成信息透明、统一标准化的碳交易市场。

(一)作用机制。

影响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这5个方面。通过研究制约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趋利避害,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案,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该研究问题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层次,同一层次的因素既受上一层次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下一层次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其中,最上层为最终目标层,即促进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中间层为制约因素层,包含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5个制约因素;最下层为作用对象层,即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探讨对制约因素的影响。3个层次之间交互制约,形成如图1的促进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递阶层次结构。低碳能源、供应安全、风险规避、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是是维持社会健康运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的血脉。能源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及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探索挖掘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耗用,增加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无碳能源的选择与预测;近年来能源战争的爆发以及煤荒、油荒、气荒的出现使得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弊端日益显现,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寻找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此确保有充足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的合理规避,能够最小化对社会生活、经济增长和生态优化的威胁,权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保证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三性平衡;节能减排政策、税收优惠等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运用,如政府强制性对高碳产业采取减排措施,对低碳产业实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保障法律权利和福利权利等进一步地刺激了产业的低碳化和投融资的发展;创新与重视力度的加大,能够活跃我国的低碳经济市场,为我国低碳投融资的发展注入新生的活力与迸发力。可以看出,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种交互相织的网状关系。人们对社会的要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对环境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低碳经济的投融资发展。研究层次结构的作用机制,可以得到制约因素对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影响强弱,更加明确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的投融资体系。

(二)促进作用。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亟待解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虽然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而且面临着多种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也双向地对公共财政、绿色信贷、资本市场和碳交易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如图模型所示,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影响是相互的。投资低碳经济能反向地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构建和完善绿色税收体制;实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国际社会的双赢局面;促进多种融资工具的创新,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与竞争力;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与此同时,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绿色信贷和赤道银行的规范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拓宽了低碳产业的融资渠道,日益活跃的碳交易和推层出新的碳金融衍生工具也共同推动了和谐共生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机制的发展与创新。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构建低碳时代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我国低碳投融资模式的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针对我国低碳经济投融资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公共财政、绿色信贷、资本市场和碳交易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一)政府不仅应制定好低碳制度。

更应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运用宏观手段激励金融机构的融资和直接的资金供给,微观上配套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积极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领域。宏观与微观层面双管齐下,投融互动,适时选择不同的碳税政策,适地实施差别税率,实现低碳经济增长方式在量与质上的双向提高,统筹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体系。

(二)商业银行应继续完善绿色信贷体系。

主动接纳并演变为赤道银行,有效发挥资金优化配置的功能,为低碳耗能企业上市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同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步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在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方面提供至少80000亿元的资金准备,力求实现金融机构的自身效益和我国低碳经济持续繁荣的共赢局面。

(三)我国应继续发展和完善顺符合中国机制的碳基金。

在资本市场上促进碳金融与碳市场的发育,在制度层面上运营政策工具促进国际协调,增加低碳上市公司在主板市场的数量,鼓励和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低碳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使我国的碳基金项目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的资本市场中去。

(四)中国碳交易平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应积极融入国际碳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断创新碳金融衍生工具,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主动定价权,最终构建起统一、多元化的碳交易市场平台。

建筑工程低碳经济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化,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要适应市场的规则,加强对建筑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工程建筑成本,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文就对建筑工程经济的成本控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就其工程经济的成本预测和相对应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外国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一方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前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对此,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工程的成本控制,加大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进而为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经济的成本控制原则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目标管理原则,它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目标管理包含确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实现目标、核实目标结果以及后期的目标评价。

目标要进行多次地分解,这样有助于执行和完成。

第二,成本最低原则。

成本最低原则是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运用最少的人工、资源、材料等来实现最高的成效。

成本最低与偷工减料并无矛盾,它是指减少一些非必要的工程投入,科学合理地利用较少的成本投入,并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最高的经济效益。

第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实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在拥有成本控制权利的时候,也要定期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公平的评估和考核,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尽可能地将责、权、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2.1增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

建筑企业要加大对员工成本控制观念的培养,确保企业每个成员能够深刻意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着铺张浪费的现象,员工缺乏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因此,建筑企业应确定好成本管理目标,制订出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计划,同时还要加大对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确保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

只有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2.2完善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核算。

现在的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很多企业成员缺乏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因此,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综合实力,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体制,使每位员工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任务和职责,另外,企业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详细分解成本控制目标,尽可能地将工程成本降到最低。

企业还可以专门设立成本控制部门,就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一一进行审核,实行公平合理的奖惩体系。

另外,我国建筑企业受到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差和传统经营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给予成本控制分析方面足够的重视。

因此,对于我国建筑企业来说,必须对以上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与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出一套适应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制度。

同时,企业也要定期、持续地监督、评估企业的种种控制制度,一旦出现错误,就要及时纠正,努力完成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工作的目标。

2.3加大成本的控制和实行,达到其经济成本的控制目的。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成本控制目标,就要做好对预算的'控制和实行,因为这两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成经济成本控制目标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建筑企业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以各时期的预算制订、考核、实行状况为基础,加大对各时期成本的控制和执行,使预算的制订、考核、实行达到最好的成效。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筑企业往往没有对一些的细节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没能对成本的投入及控制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预算的制订出现一定偏差,从而导致工程成本控制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

同时,企业也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常常采取偷工减料的措施,进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虽然表面上减少了一些的工程成本,但实际上却是增加了工程成本。

因此,企业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财务部门的作用,让其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制定出合理的预算,以此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2.4加大对材料成本的控制。

建筑工程一般都是周期长、工程大、工序复杂,需要的材料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也非常庞大,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做好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材料负责人可以在工程施工前,要深入市场了解各种施工材料详细的情况,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挑选和比较,尤其是要多询问几家厂家,然后再进行详细、科学的对比、分析,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不仅降低了购买材料的成本,而且也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大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5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非生产性费用主要是指建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花费的资金。

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对这部分费用进行开支时,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该部分费用也被视为控制建筑企业成本的重要方面。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对非生产性费用方面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还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精简,尤其是对职能相近部门进行科学的合并,同时还要加大对附属非管理部门的弱化,最终实现对企业非生产性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在办公方面的费用,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为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加大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便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够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的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15.

[2]林南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四川建材,2013(04).

[3]张岳.建筑工程经济分析对施工成本控制的贡献性刍议[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