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春晓教案小班 小班文学欣赏活动秋妈妈和果娃娃教案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2:17:29 作者:温柔雨 活动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 小班文学欣赏活动秋妈妈和果娃娃教案设计(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篇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章在布上或纸上印画,增强动手能力。

2、对印章画感兴趣,培养初步的集体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几块用印章印好的'花床单。

2、和小组数量相等的白布(或宣纸),红黄蓝水粉颜料。

3、印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花布。

——“花布上有什么?”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猜一猜是怎么印出来的?”

二、讲解示范印画的步骤。

选一个印章,轻轻放在颜料盘里蘸一蘸,然后拿起(baidu幼儿教育)印章放在白布上按压后取下,另找一空白处再按压。还可以更换印章和颜色,在空白处继续压印,直到全部印满图案。

三、幼儿自由印画,教师在旁边指导。

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印章印画。

2、提示幼儿将床单印满图案。

3、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们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提示:

颜料不能太稀,要是太稀的话印出来的颜色会很淡。幼儿印画以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讲解,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篇二

一、文学欣赏:春雨和种子

二、设计意图:

依据《纲要》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第4条: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第3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达到语言领域的目标第2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条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乐意用不同的方式模仿散文中角色的语言。

三、活动准备:

1、录音机、散文欣赏磁带(背景音乐为“春雨”沙沙)。

2、春雨雨滴立体球偶一个(浅蓝色即时贴内装乒乓球,头扎少许毛线),沙沙音乐以及小雨滴自我介绍磁带。

3、背景图:土壤(可以移动)、远山等,插入教具:春雨、种子(拟人化)

4、表演玩具:

拟人春雨、种子服饰(挂历纸做);

工具:封口胶、钉书机、剪刀、挂历纸等。

四、课题设计:

2、配乐欣赏第一遍散文,后提问:

散文中春雨的好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了什么样的'事?

3、利用贴绒教具欣赏散文第二遍,后提问:

1)寒冷的冬天,春雨和种子分别在哪儿?

2)种子睡醒了,他感觉怎么样?

3)这时,小种子能动弹吗?为什么?他对大地妈妈说了什么?

4)小种子正着急时,周围发生什么变化了?谁来了?对他说什么了?

5)小种子喝了春雨感觉怎么样?

4、幼儿自由讨论最喜欢散文的哪儿句话或哪一天哪个词,哪一段,并试着同老师一同朗诵出来。

6、再次让幼儿欣赏散文,让幼儿模仿春雨或种子,桃花等的语言,用自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区角活动:

语言角:

投放春雨、种子、桃花等服饰、头饰等,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头饰进行表演。

自然角:

与幼儿一起播下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和生长。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通过倾听和参与表演,感知、理解和记忆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实物。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4、幼儿已经积累了关于秋天有哪些水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秋天的水果”提问,导入活动。

1、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尽量想得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秋天到了,许多水果丰收了,有哪些水果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秋妈妈”,感知儿歌中的角色。

1、教师身披大披风,将水果娃娃都藏在腹部,装扮成秋妈妈,坐在幼儿的面前。

教师:我是谁呀?我的肚子怎么样?肚子里会有什么呢?

(三)教师边做形体动作边念儿歌,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1、“秋妈妈肚皮大”――手轻摸肚子。

2、“生下许多果娃娃”――手做球状动作,表示多。

3、“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葡萄”――逐一从披风里取出这些水果。

4、“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摇手。

(四)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用说给秋妈妈听的方式,鼓励幼儿学发音,尽量每一个幼儿都练习。

(五)教师指导幼儿边玩游戏边朗读儿歌。

1、教师以点兵点将的方式帮助幼儿分配好“水果”和“盘子”里的角色,扮演“水果”的幼儿分别戴上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头饰,藏在老师的大披风里,扮演“盘子”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表示盘子。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相互交换角色的交往情况,特别是水果头饰的传递,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玩“水果商店”的角色游戏。

活动反思:

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从而体现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学的开心,学的轻松。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篇四

教案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蝴蝶飞舞的姿态。

2、能进行合作游戏和表演,体验与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经验准备:有关蝴蝶的前期准备(图片知识手机、开展蝴蝶知识讨论会)2、材料准备:挂图、音乐cd、头饰3、常规准备:将幼儿的做位排成马蹄形,欣赏音乐时请幼儿注意闭眼聆听。

教案过程:

一、听辨曲式

1、教师播放音乐cd《蝴蝶飞飞》,请幼儿安静地完整欣赏一遍并自由表述。

师:美丽的花园中,谁来了?为什么你觉得会是它?这段音乐听上上去感觉怎么样?

2、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自由表述。

师: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听听乐器中小蝴蝶在干什么?

二、节奏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双手啪嗒身体感知音乐节奏。

2、幼儿尝试学做小蝴蝶的动作。

师小结:小蝴蝶有的飞的高,有的飞的低,有的慢有的快。

3、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按节奏学做小蝴蝶。

三、旋律感应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戴头饰,用肢体随意舞动表达自己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师:现在你们都成了美丽的蝴蝶,一起随音乐飞舞吧!看谁做的最美!

四、肢体表达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说蝴蝶的飞舞形态。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

师:花园里飞来了好多小蝴蝶,为什么小蝴蝶在飞舞的时候要用小脚尖?

师:为什么翅膀要张得大大的?

师小结:这样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可以飞过高山,飞过河流。

五、音乐表现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主常吃合作表演。

2、教师引导几组幼儿自行讲诉和示范。

师小结:可以两个朋友在一起,分配角色进行游戏“蝴蝶找花”,也可以几个朋友在一起扮演蝴蝶同意做各种飞舞的动作。

3、幼儿再次听音乐合作游戏。

4、全班幼儿手拉收围成一圈,用音乐的方式“再见”。

国学春晓教案小班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通过倾听和参与表演,感知、理解和记忆儿歌内容。

3、能相互合作,积极有序地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实物。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4、幼儿已经积累了关于秋天有哪些水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秋天的水果”提问,导入活动。

1、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尽量想得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秋天到了,许多水果丰收了,有哪些水果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秋妈妈”,感知儿歌中的角色。

1、教师身披大披风,将水果娃娃都藏在腹部,装扮成秋妈妈,坐在幼儿的'面前。

教师:我是谁呀?我的肚子怎么样?肚子里会有什么呢?

(三)教师边做形体动作边念儿歌,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1、“秋妈妈肚皮大”——手轻摸肚子。

2、“生下许多果娃娃”——手做球状动作,表示多。

3、“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葡萄”——逐一从披风里取出这些水果。

4、“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摇手。

(四)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用说给秋妈妈听的方式,鼓励幼儿学发音,尽量每一个幼儿都练习。

(五)教师指导幼儿边玩游戏边朗读儿歌。

1.教师以点兵点将的方式帮助幼儿分配好“水果”和“盘子”里的角色,扮演“水果”的幼儿分别戴上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头饰,藏在老师的大披风里,扮演“盘子”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表示盘子。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相互交换角色的交往情况,特别是水果头饰的传递,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玩“水果商店”的角色游戏。

活动反思

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从而体现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学的开心,学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