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2 22:50:07 作者:文轩 条据书信 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了解李时珍,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3、指导读课文

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3、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

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

(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投宿古寺--师徒对话--记载草药)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医学,曾随父学医,医术精湛。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经验不切实际,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第五元第十课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反馈

二、问题导入

3、(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4、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这句话,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李时珍这样做仍然为的是“万民”,进而体会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

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四、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课文1、默写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如何体会到的。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古寺的荒凉与简陋。)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如“破庙”和“家里”的对比,“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自主交流感受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篇二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药学家、医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本文故事性很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比如:课文从哪几个地方体现了李时珍“苦”?通过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找到三处体现他过程的苦,但“日积月累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号=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很多学生没有找到,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内涵,通过朗读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及为名造福的品质。

在让学生理解“端详”的时候,开始只能说出仔细,但没有说具体。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尺,跟同桌的`对比会有什么不同,他们很顺的翻来翻去,也就理解了李时珍当时的情境,感受他的无比敬业、细心。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篇三

我的教学设计分成两大块:从课文的第一段感受李时珍师徒两人生活条件的艰苦;从李时珍与庞宪的对话和他亲自品尝药草体会他为了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

在处理第一段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第4自然段中有关描写词句并说清自己的理由。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出这是一座荒废多时、十分破败的古寺,而且古寺的条件十分差,很久没有人来了,也很危险。但这一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说完之后没有点到“破败”这个关键词上来,让学生充分感知“破败”这个词。

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李时珍在家中,该是怎样的生活呢?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

课文12自然段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这是我进行补白:尝草药中毒的事情,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遗憾的是对师徒俩的对话读的不够,这可是最能体现李时珍工作一丝不苟的地方,总之,我认为一堂课总会有顾此失彼的地方,不可能兼顾全面。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篇四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够读准字音:“宿、尘、煮、扯、囊、脂、逆等字的字音”。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应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以此给课文分段。

学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

把大家预习的内容,加上老师准备的资料,合起来是这样的:

总结出示:李时珍(1518-1593)是湖北蕲春人,是我国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下面请看一组数据: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种著作,三易其稿,历时27年。《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共立药物1892种,各种药方11096篇,插图1160幅。为中华中医中药的繁荣光大,作出了名垂青史的贡献。

师:这篇课文就选取了李时珍编写《本草》27年中的某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来写的。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理解“宿”,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27年的光阴漫长,一天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滴水见大海,从夜宿古寺这件事情上看出李时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李时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停顿是否合适。

2、(1)学生开火车分节读课文。有读错读音的'立刻停,有错误吗?正音(或者板书正音)读读。

(2)指读刚才指出来的错字。个别有意思的字可以拿出来说说。

(3)难读的段落可以一起读读。

3、出示生字:

(1)读准字音:

宿、材、徒、尘、煮、庙、订、砖、详、扯

(2)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

4、除了能读通课文以外,还有些词语含义深刻,很有意思,很重要,谁来读读。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灰尘、断垣残壁、破败、端详

呃逆、察访、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1)认读生字词

(2)打乱顺序重新排列

长年累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

破败、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端详、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3)学生读读,排列有什么规律?分行读读。(重新组合过的词语,每一行可以组成一句话。)

(4)找找哪些词语不理解。

a.李时珍有个弟子叫——庞宪,他们就成为“师徒俩”

出示:庞宪用陶碗……看出什么?(吃不好,睡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c.晓行夜宿:晓:天亮的时候。天亮的时候赶路,夜晚的时候住宿。在文中找相应的句子,体会内容。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读读,这段话写出了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这样的情况时常在这对师徒身上发生。读句子。

d.察”是什么意思?“访”呢?仔细地搜寻,拜访。

e.断垣残壁,重点是哪个字?垣,墙,矮墙。墙壁破旧,围墙倒塌,一片破败的景象。指名读读有关语句。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读了这段话,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破败的庙)

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f.呃逆:打嗝。涎:口水。

出示:

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再读课文,组织交流,理清脉络:围绕“夜宿古寺”给课文段: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1)屏幕出现:发展顺序的才有两种形式:

a.用表示顺序的关联词语作为标识。如:首先……接着……最后……

c.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出示:时间顺序: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谈体会:写文章抓住课题“夜”,写好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仅对品读人物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如何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穿插环境描写,习作更加优美更好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出示一幅图,加上哪一句衬托?

6、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书写要求。

宿、材、徒、尘、煮、庙、订、砖、详、扯

7、描红

三、布置作业:

继续描红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错过夜宿

寺中谈苦

连夜记录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板书设计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李时珍的吃住行的苦,从而体会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

2.抓住记载寻访收获的典型事例,感悟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a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三件事?

生:夜宿古寺师徒谈苦记载收获

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

民主导学:

出示任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5-1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标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2.小组讨论学习所得

3.展示交流:(预设)

生:我找到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我体会到干粮很硬,放了很长时间,很不好吃,这说明师徒二人吃的也很苦。关于这点谁有不同看法。

生:我找到的描写李时珍神态的词是“笑”,说明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

师:大家很会抓关键的字词,那么,在师徒的对话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词呢?

生:“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很苦。

师: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撑

想想,是怎样的苦需要李时珍“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访的苦等等。一个挺字,上面压着的是许多的苦,如果给这些苦再加一个时间,是多长?(一夜、好几个月、长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长的时间,加负在一个近50岁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来。(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生:抓住“家里”和“破庙”,“吃苦”和“造福”两处对比,突出李时珍的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品质。

生:对于万民得福,你怎么看?使亿万老百姓受到益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辛苦一个人,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品质。

师(小结本段):画面二,主要是李时珍与弟子的语言描写,如何品味人物语言,同学们通过勾画,准确地抓住“啃、笑、挺、值”这些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甘于吃苦、却造福亿万人的伟大的李时珍形象。

过渡:第二件事大家勾画准确,体会也很深刻,第三件事大家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展示交流:(预设)

生:“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从李时珍记录的内容来看,他记得非常详细,不同的草药,形态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费很大精力来仔细记录,对于一个近50岁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我勾画住一系列动词:端详、扯下一点、嚼

端详是仔细地看;扯下一点说明扯的很少,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时珍在尝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这两种草药的药性,但他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嚼,可以看出他为科学不惜冒险,这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生: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风呼啸,李时珍写本草的环境很恶劣;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通过寺外环境描写,反衬出李时珍不怕吃苦,潜心研究的精神。

生:(小结)通过第三个画面的学习,我们又体会到李时珍严谨、认真、为科学不惜冒险的品质。

总结全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的可亲可敬的李时珍。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运用这样的写法,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

检测导结:

根据你的理解来补充句子。

1.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客店,师徒两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李时珍想为了能造福万民,住的差一点没关系。

2.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李时珍想

我还是早些赶路吧!那样就能多寻访一些草药。

3.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来。

李时珍想我还是忍耐一下吧!等我修订好《本草纲目》,好好陪陪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