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精选15篇)

时间:2023-12-27 11:38:13 作者:雅蕊 工作计划

在写作中,要注意选材合理、结构完整、语言得体等方面,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目的。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体验等,具备良好组织结构、合理论证和生动形象的写作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丰富作文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参观博物馆

暑期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活动。这次参观,我感受颇深。与以往的参观活动有些不同,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学习之旅。我们的营地被安排在位于运河畔的刀剪剑博物馆。每天,我们在这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学习与交流。

走进这大大的博物馆,到处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刀剑的历史”、“刀剑与生活”、“刀剑的文化”、“刀剑制造”、“刀剑欣赏”、“剪刀的起源及演变“等参观内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各样的刀、剪、剑,通过那些有趣的图画知道它们有很多种类型,远至春秋战国的青铜剑,以及铸剑的流程,更能体会到铸剑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时不时地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如,在剪刀锻造车间,工人叔叔们在认真地打造剪刀,原来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几十多道工序,需要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劳动,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状、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们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厨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缝阿姨用的剪刀外,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剪刀。

参观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真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古代劳动人民用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去发明、去创造。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学到的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博物馆总结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x人,我对于x博物院从来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触它、了解它,确是一直到大学一年级,参选南博志愿讲解员才开始。而在这个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学院“博物金陵·爱在奉献”x博物院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再次以一名服务者的身份走进了南博。

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为志愿讲解员进入x博物院时的我,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紧张的复杂心情。看着馆藏的或古朴大气、或玲珑妙绝的古代珍宝,没人能不为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繁荣文明赞叹、骄傲。在瓷器馆、漆器馆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例如文物的信息记忆偏差、相关知识严重不足等等。但是无论是馆内的工作人员还是观众们,都没有特别严厉责备或是批评我,而是细心的纠正我的错误、热情的鼓励我继续讲下去。我想也是因为如此,我对南博的回忆始终夹杂着一股暖暖的亲切。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在南博的志愿讲解也已经逐渐驾轻就熟,也正是这一份对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让我决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愿服务。而鉴于我在学生会新闻中心工作的经验,此次我主要负责的并不是志愿讲解,而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新闻与宣传任务。新闻任务听起来似乎轻松,实则零碎而严谨,很多地方不能出一点差错。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几位负责此项的同学就开小会讨论决定了活动横幅和展板的制作细节,并初步敲定了整个活动中需要新闻、摄影配合的具体安排。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活动中途对日程进行过调整,可幸运的是我们的计划都还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顺利实施了。从最初的“开幕仪式”,到实践活动中期的“志愿讲解大赛”、“关爱残障人士——福利院讲解之行”等子活动,再到最后的“闭幕仪式”,我们的整个活动策划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实展现。x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在南博的官方上也发布了很多我们的活动照片和新闻稿件。

当然,万事俱备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这次的活动里同样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开展过半的时候,由于资料转接、上传不及时,再加上我个人电脑出现问题,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动图片遗失(万幸,在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南博的工作人员告知我们,他们那里尚有一份照片备份)。经历此役的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早作准备、临时不慌”、什么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后半程的活动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谨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这也是一种算是因祸得福吧。

其实屈指算算,这次南博的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并不算长,却真的为以后留下了一段不错的回忆和谈资。自较得失,也觉餍足。我真心希望、并且坚信,下次还会有机会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微笑着走进x博物院、以及更多类似的、敞开的门。

参观博物馆有感

它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统一的时代。它的图案充分表现了经过多年的战争,刚要建立起的新中国,万物复苏的景象!也体现了全国人民焕发出对建设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现如今,已经发行到第五套人民币了。人民币的诞生,翻开了中华货币崭新的一页!

三月五日学校组织教师参观三峡博物馆.它位于市区人民大礼堂的正对面一座灰色的大楼与人民大礼堂相对屹立.当我们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幅巨大的瞿塘峡风景画.长江就从两岸山峦中穿过.峡口很窄从远处望去好象要闯山的感觉.当看到这个画面时我不觉想起古诗中的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好象自己淘醉在三峡的美景中.再往前走是一幅纤夫拉船的塑雕像.解放初长江两岸经常看见纤夫头上裹着白布巾打着赤膊和赤脚,弓弯着身躯将纤绳扛在肩上吃力的向前拉着,把上水船拉着走.他们就是这样常年累月的拉着,维持最低生活.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两岸农民全靠一双脚走,运输东西靠肩扛.他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山区,买油盐没钱背东西到集上去换.听说在偏僻的山里穿衣都困难,几人合穿一件衣服,谁出门谁就穿.真是太原始了,太穷了.同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为何受生活的煎熬啊!与富裕地区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这不合理的现象非改不可.

改革开放后,三峡地区要建大型水库,现代化发电站,由于三峡水库的建设提高了水位淹没许多县区和名胜古迹,于是被淹没地区就要移民,有的移到浙江,上海,广东等郊区.大部分就近安置迁新址,修新县城,修新居点.连名胜古迹也整体迁移如白帝城,张飞庙原貌修复.在新区修公路,建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电话,电灯进村库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库区的水,电北调支援建设.三峡工程还没完成.几年后将会出现展新的面貌.库区人民将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繁荣富强的幸福大道.库区新貌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

参观博物馆_作文

今天我们学校一起去天文馆参观。

老师给我们发了票,我们先去a馆,再去b馆。

到了a馆的一个厅,里面有好多关于太阳、月亮、星星的照片,老师把每一张照片的意思都给我们讲了。我们又去了一个馆,里面有一些我们上去可以照照片的,还有好多关于星球的图画和讲解。

然后我们到了b馆,里面有好多可以体验的活动,有我们可以看的望远镜也有挑战岛。还有一些陨石,最后我们去玩了一个关于星球的滑滑梯。

到了外面,我们要集合了。我觉得今天好开心呀!

参观博物馆日记

5月31日早上六点半,我跟着夏令营的向导,踏上了去上海的旅途。上了大客车后,我欣喜若狂,恨不得一下子长了翅膀飞过去。但想到要和家人分开了,我还是有点不舍,不过五天后我就回来了,这样一想,也就轻松多了。

经过一天的旅程,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的是上海博物馆,不是世博会。上海博物馆里面十分豪华,有四层楼,每一层之间既有电梯又有楼梯,许多地方点缀着五彩斑斓的灯,人们摩肩擦踵的,时不时谈论着什么,我们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在第一层楼中,我和我们学校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一些泥人,这些泥人的动作千姿百态,有的神色端庄地站着,有的骑在马背上,有的摸着自己的胡子。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踩在婴儿身上的人,他举着拳头,做出胜利的姿势,而那个婴儿则躺在地上。我不禁自言自语:“那是谁啊,残忍的太过头了。”

我觉得以前的小孩太可怜了,而现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比起他们,我们真幸福啊!

这里的好多东西我都不明白,这是我见过的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的大,又是如此的神秘,我们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我们要走的路真是太长了。

参观博物馆日记

星期二的上午,我们班的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两辆公交车,去参观博物馆,刚到那里,我们就在一起拥挤的下来了,然后急匆匆的站了四队,我是第三队的,之后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电视,那个电视是跟我们说灯光给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等一些东西带来了什么伤害和什么不好的地方。

然后我们就去看会跳舞的机器人和会说话的机器人,我们在会说话的机器人头上轻轻拍了几下,它就说:“好疼啊谁打我头呀、”之后他就东张西望,过不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在讲话。

之后我们就可以自由的玩了和看了,我边走边玩突然我玩到了一个东西。一般的东西都是从上往下滑的可是他确实从下往上滑,有从上往下滑。突然来了一个叔叔说:“这是动力的关系具体点我也是不懂。”

过来一会儿玩着玩着,老师突然说要我们走了,啊!这里真使我流连忘返啊!我下次还要来玩,而且我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新花样。

参观博物馆作文

今天是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我们来到了沁阳市三圣塔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烈士的事迹。

来到博物馆,我们在宋学义烈士的儿子宋福保的带领下先是参见了李商隐的展馆。李商隐是晩唐杰出的诗人和大骈文家,他以大量、绚丽多彩、蕴蓄高远的诗篇流传于世界而著名,他一生大约写了以《嫦娥》、《北青萝》等为代表作的'诗有600多首,最著名的是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毛泽东爷爷评价说:“我最喜欢三李的诗,李白、李贺、李商隐。”

我们又来到了沁阳革命史迹阵列馆,里边阵列着宋学义烈士的遗物,宋福保爷爷给我们讲了宋学义烈士年轻时打仗、跳悬崖的故事,我们还看了烈士留下的帽子、毛巾和徽章,最后我们看了一段视频,当看到宋学义烈士在战争中跳悬崖的一刻,我闭上了眼睛,那一刻,我们的烈士要有多大的忠诚和无畏呀!

通过这次参观,我为宋学义烈士而感动,为诗人李商隐而骄傲。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参观博物馆作文

五一假日,我和爸爸妈妈、青姐姐一起搭乘地铁到民间博物馆——陈家祠参观游玩。

一路上,可谓“过三关斩六将”!我们先乘坐地铁四号线到车陂南下车,再乘坐五号线到杨箕站,最后一号线到陈家祠。在地铁上,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例如:在地铁四号线上,我就看到了庄严、设计新颖的亚运村;雨中,一个个水塘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陈家祠。

检票后,我进入了博物馆中,里面有一种幽静的'感觉,人们的说话声给这幽静添加了一丝色彩。民间博物馆中有许多类型:刺绣、书画、西关房屋、雕刻、泥塑……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两样:一是瓶中画,二是泥塑类。泥塑类中,有一个是背新娘子,这反映了浓厚的民间气息,让人心中有一种喜庆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家知道什么是瓶中画吗?瓶中画就是把一支小小的画笔伸进一个不大不小的透明玻璃瓶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各位可千万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可制作起来就相当不简单,想想,要在小小的瓶子中作画,这得浪费制作者多少精力呀!

今天,我真开心,因为我既玩耍了,又在玩耍中学习了许多知识,而且我看到的是古时候人们智慧的结晶,太棒了。我看完展览,不禁想说:“人类的智慧真深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

在上海这个梦幻般的城市里,有一个充满了航海传奇的地方。那里有数以百计的船模型,丰富有趣的闯关……想必你都猜到了吧?-------嘻嘻,这里就是中国航海博物馆。

一到达目的地,我就被它的美所震撼到了。两片宽阔的扇叶,形成一个半开形。中间那颗水蓝色“珠宝”就好比龙王宫的夜明珠,美轮美奂,迷倒众人。迷倒众人。扇叶仿佛是两只娇嫩的细手捧着“珠宝”。围观的人啧啧称赞,就连平时挑剔的我也赞不绝口。芸芸众生都前来一看它的`风采,照相机里风情万种的它不仅相貌美美哒,里面包含的文化也不少哦!不信?跟我来!

虽然这些都让人特别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船员馆。

走进这个神奇的地方,戴上3d眼镜,来到虚拟驾驶室。只见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船缓缓前进,有一种虚虚幻幻,似真又亦非真的感受。明明船纹丝不动,却感觉船身摇摇晃晃,不觉有种眩晕。忽觉一阵海风飘来,风,那么轻柔,带动着旗子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海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在这里的感觉,带有如梦似幻,也有一种丝丝凉意。真让人心旷神怡!

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火星救援》了。沙椅下随着遥控器乱摇乱摆的绳子,趁人不注意像瀑布似的水花,立体逼真的影片景物……这些道具让我惊讶无比,电影里的情节更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电影里的主人公即使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继续生存下去,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更应该遇到困难迎刃而上,克服由困难化身的拦路虎,做一个勤奋向上的好少年!

有序的早晨,丰富的上午,快乐的中午,轻松的下午,今天的一日游真是收获多多。上海航海博物馆,你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啊!

参观博物馆日记

说是参观,老实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虽然带了两只眼睛,却总嫌不够用,恨不得再长两只眼睛才好——那么多学生,在那么大的地方到处看希奇,稍不注意看丢了两个学生,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呢。所以,我只有两只眼睛,那两只眼睛就忙得不亦乐乎,只能偶尔瞟一眼恰好落入眼帘的一点东西,呵呵,够幸运的了呢。

当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鼎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了我第一次教一篇有关“鼎”的文章的事来。

那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书上的介绍当然看过一些,只是真的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没见过。于是,上课的时候也只能按照书上说的照本宣科了。虽然知识并不会教错,但自己也觉得教得很是无味得很。

后来,曾经亲眼看过了许多的鼎,并且了解了它的演变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钟鸣鼎食”,也终于知道了“一言九鼎”到底有多重了。于是,当我再次教那篇课文的时候,自己都感觉兴致盎然,教得是有滋有味呢。效果当然是相当的不错的了。

今天,眼看着那么多好东西却没法静下来欣赏,真是很遗憾。以后有时间一定自己再去一趟,从从容的容细细观赏,静静品味,那多惬意啊!

参观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之间。该遗址1953年发现,共发掘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处、洞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窑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址,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辅助陈列有第三、第四两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与史前文化相关的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史、古人类史方面的专题展览。

1961年国务院颁布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

这是一个神秘而意味深刻的图像,呈圆形构图,画面由人面和鱼组合而成。在这个人圆圆的脸上有一对笑眯眯的眼睛,鼻子像倒立的英文字母“t”嘴巴笑哈哈地大张着,嘴的两边各含一条鱼,双耳和高耸的发髻分别用鱼或鱼形纹装饰,额头为半黑和半弧圆的不对称形,黑白对比分明,又呈现出微妙的变化。整体上看,既显得诡异又流露出几分天真。它究竟代表什么含义?是人在吃鱼吗?显然不会这样简单。因为如果仅仅表现人吃鱼的话,没有必要在嘴两边各置一条鱼,更没有必要在耳边和头顶也放置着鱼。那么,半坡人创造出这一旷古未见的新形象,意味着什么呢?看来,这挂在半坡人嘴上的哈哈大笑,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莫测,令人费解。

在遥远的半坡时代,这种特殊图案被不同地域、不同部族的人们同时使用,体现了一种共同的制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反映了不同部族间的某种文化牵连,也反映了人面鱼纹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权威性的有所特指的图像。半坡遗址的发掘者认为:“在原始社会生活里面,图腾崇拜是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寄托的象征。因此人们的艺术活动里,往往与图腾崇拜相关联,图腾徽号往往被刻在某些器物上,我们推想,半坡彩陶上的鱼纹,可能就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他们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了。”

“图腾”是北美印地安人奥季布瓦族的方言“totem”的音译,意为“它的亲族”。图腾氏族认为本氏族起源于某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与它们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对之顶礼膜拜,奉期为本氏族的图腾崇拜物,并形成相应的礼仪、制度、禁忌和风俗。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形态之一,是由自然崇拜发展而来的一种更高的宗教形式,它与母系氏族是同时发生、共同发展的。它的发生,实际上体现了原始人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们的感知中,一个物体可能就是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也能够把一种神秘性质传导给另一个物体。半坡人大概正处于这样的原始思维阶段。人们希望自己的氏族得以壮大强盛,于是图腾崇拜就把鱼奉做自己氏族的图腾祖先加以崇拜,人与鱼组合画在一起,代表着人与鱼是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能力“互渗”。

半坡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手段和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界的的依赖逐渐变为对氏族群体的依赖,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界中的其它物类有着很大不同。想知道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与自然界的其它物类不同,想探寻自身存在和自身本源的秘密,于是,出现了人面鱼纹。当原始人类将探寻的目光从自然界转向人类自身时,作为图腾的人面鱼纹是人类思维深处对自身本源进行探索的最早的理性闪光。

人面鱼纹如同半坡先民的一面精神旗帜,在遍地洪荒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和死的安慰。

参观博物馆作文

我和同学们在博物馆逗留许久,深深感叹先人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乐观上进、不屈不挠,一代接一代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凝聚和传承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参观博物馆作文

今天小队活动是去黄酒博物馆,这可是我第一次去黄酒博物馆里面,真期待!

大家在游客中心免费换好票就进去参观了。进去之后先到了历史厅,厅里有很多的酒樽,酒杯,形态各异,有着厚厚的历史感。在大厅里放着很多以前手工做酒的器具,捣臼,石磨,大缸等等。旁边还养着几条小金鱼,大家开心的连连拍了好多照片。

我最喜欢醉酒屋了。进了醉酒屋里面我一会儿往上,一会儿往下,里面哈哈镜反光,倒印着东倒西歪的影子,就像真的喝醉酒一样的.感觉。

最后我们进了地下的酒窖,我闻到里面好重好重的一股味道,但妈妈觉得那是一股很香的酒味,因为她会喝酒。

大家了解好黄酒的历史,还玩了好好玩的醉酒屋,真开心!

参观博物馆日记

今天上午。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大家满怀希望,准时到达预定地点。

我们一起走进去,“哇!这里的文物都好美丽啊!”我惊叹的说。我们一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鲁迅先生物展厅”,我们不由自主的和讲解员互动,静静地聆听讲解员说的那些事儿。

在听讲解员说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笑了。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称许广平是“小刺猬”,称自己是“小白象”。我们牢牢的记住了这些温暖的细节,这比在课本里的反复啃读要深刻得多。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热衷于书票,讲解员的精彩讲解然后,就一起来制作“小小书票吧!”

专业的版画工具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脸上露出了喜悦,我们的小小的内心是说不出的滋味,有高兴,有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接着,是每个人盼望已久的体验环节“制作版画。”

只见我们撸起袖子,目不转睛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员的示范之后,一个个的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了。有的同学说:“当时手心里面全是汗,就怕一不小心弄坏了画。”

然后,大家拿着自己做好的作品,集体合影留念,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参观博物馆有感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宿迁晚报小记者要到来安小学农耕博物馆参观了,我们心里非常激动,一路上,我们难抑心中的喜悦,对即将看到的博物馆充满期待。

啊,终于到了,进入学校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两侧的墙上挂着许多标语牌,记录了很多新创作的诗歌。刘老师热情地给我们当起了向导,我们首先来到室外体验区。我看到了几个圆圆的大家伙,刘老师说,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后面,是用来碾压粮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该多麻烦呀!

接着我们来到展厅的前面,老师指着许多磨盘给我们介绍,这是一条由磨盘铺成的路,扶着石磙墙,踩着磨盘路,走进展厅,我真正体会到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艰辛。

博物馆有三个展厅,分别是农耕器具展示厅、衣食住行展示厅和教育发展展示厅。在这里我看到许多农用工具,有木犁、木耙、铁锹,这些农具看起来都很笨重,用这些工具干活,不知要花多大力气,以前农民太辛苦了。

进入第二展厅,有一把刀吸引了我,刀很大,很显眼。老师说:“这是铡刀,有两部分组成,一块中间挖槽的长方形木料,一把带有短柄的生铁刀。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是人们用来切断草茎的、切碎饲料的,这和现在的碎草机比起来,那可差远了。我还看到了很多图片,照片上不知是什么地方,仔细听老师一介绍,原来是我们家乡——泗阳,我很惊讶,那低矮的房屋是泗阳吗?那泥泞的道路是泗阳吗?和我们现在的家乡相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第三展厅的东西我最喜欢,我看到了很多旧课本、旧文具、旧课桌,最特殊的就是学生书包了,有的是竹子做成的书包,有的是用黄黄的布做成一个有盖的书包,有的是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拼在一起的书包,还有皮书包,种类真不少,姚老师说她小的时候也用这种书包。我看也挺漂亮的。

正当我看得出神时,老师叫我们集合了,我依依不舍走出展厅,我的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那个时代,一定吃了很多苦,今天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