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旁批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5篇)

时间:2023-04-30 20:29:55 作者:曹czj 其他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篇一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情景激趣: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沾溉(zhān gài):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搀合(chān hé):搀杂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②谓作表率。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篇二

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1课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等。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冗长(rǒnɡ) 扼要(è )

躬行(gōng ) 譬如( pì ) 妥帖( tuǒ tiē )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 diān pèi ) 鞠躬尽瘁( jū cuì )

累赘: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当合适。 学而不厌:学习而不知满足。厌,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耻,以…为耻。

目标导学二:把握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两方面:待人宽;律己严。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纪念他。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对学习叶先生的语文主张,效仿叶先生的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明确:记述了叶圣陶待人厚、待己严的品德。记述其待人厚时,分别选用了“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的事例;记述其律己严则从他作文、做人都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方面着笔。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2.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突出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5)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动作描写,通过送客来表现叶先生待人宽厚。

(6)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从“坚决”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平易近人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待人厚: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也必须要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言特点。

目标导学一:探究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表达自我心得

1.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总是将立德放在首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老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可看出来。)

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一些品析。

明确: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所以是“双层的悲哀”。 “双层的悲哀”突出强调了作者的悲痛之深,尤其在这除夕之夜,先生却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怀念与无边的哀思。

语句示例: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品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希望“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应该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领会叶先生的“深重的苦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并要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错误。

2.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明确: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举例略。

明确:这段话体现了叶圣陶的“写话”风格: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简洁。

3.在你的文章中找一找你感觉是累赘的句子,修改后对比一下并和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中。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因此布置预习很有必要。

2.本文的语言表现出两种不同风格,因此有必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来辨析。

3.课后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细节问题,课后有必要进行补充。

2.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篇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 教 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 ) 躬行(gōng xíng) 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的业绩和品德对后人巨大的影响。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1、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篇四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 ) 躬行(gōng xíng) 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的业绩和品德对后人巨大的影响。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五、仔细品读,表达自我心得

1、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看出来。)

这段话体现了叶圣陶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例如“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记叙事件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3、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六、精读熟思,品析重点语句

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七、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十、布置作业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板书设计: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篇五

(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二、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因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但是除了掌握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还需要提升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因为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自学互研。

2、合作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提炼。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什么样的。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身边最简单易行的实物导入新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积极思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

五、板书题目:

2、新课讲授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解决生字、生词 字音:商酌、累赘、拖沓、搀和、冗长

(4)作者名片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步骤二:初读文章,走进文本

1、通过略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

2、作者在文章中表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语文观点?(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a.“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

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文风重视“简洁”。“了”“太”二字的运用。

1、精读课文

a、回味先生的动作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第四段)

——用词简单,简明有理,行文平易,内涵深厚。 b、 回忆先生的身影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第三段)

——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凸显人物。 c、 理解先生的苦心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最后一段,第九段)

——理性表达,反显真挚。 2、探究写法

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b、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c、在文风方面:行文平易、内涵深厚,运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

设计说明:习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抓住课文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非常重要。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范文。通过步骤二和步骤三,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像叶圣

陶先生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或事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总结课文

a、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

b、推荐阅读,叶圣陶著童话集《稻草人》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