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论文大全(23篇)

时间:2023-11-17 17:37:21 作者:薇儿 毕业论文 色彩构成论文大全(2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积累和沉淀,通过积累范本,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写作库,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这些范例都是通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色彩构成招贴设计论文精选

摘要:从心理、个性体现、光线、空间、温度五方面,分析了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并针对不同的颜色,论述了室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创造良好的居室氛围。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空间,装饰风格。

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仅局限于物质消费的追求,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从室内装饰来看,以往大多是简单的白墙红瓦,而现在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比如复古风格、地中海风格、现代风格、北欧风格等,体现了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消费需求。色彩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各种色彩的搭配组合形成不同的装饰风格,在装饰中,色彩必须尽可能使住房的功能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最大程度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1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分析。

1.1心理调节作用。

在家居设计中,色调发挥的作用非常大,颜色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以及视觉感受也会有差异,色彩可以被视为一类信息刺激,如果高纯度多个色彩进行比较,人会有过分刺激的感觉,从而容易烦躁、存在视觉疲劳情况,但是色彩对比过少,人会有无聊、空虚感受,整个房子会显得冷清。所以,室内色彩必须依据住户的社会阅历、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年龄、性格等综合情况进行确定,设计出独特个性化的色彩,使用户视觉上和精神上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此外,必须依照不同房间具体的功能划分实施合理配色,对心理平衡进行调整。颜色不同,人的心理以及情绪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比如橙色、黄色以及红色等暖色系会让人觉得心情舒畅,提升兴奋度,相反冷色系比如绿色、灰色以及青色会让人比较安静。黑色和白色是两个视觉极点,研究显示,黑色会让人注意力分散,让人有乏味以及烦闷的感受。另外研究发现色彩明朗可以加快儿童智力发育,儿童在色彩和谐的环境中生长,其会较普通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更具有创造力[1]。

1.2个性体现作用。

进入一个房子,可以从设计的颜色、色彩搭配看出主人的个性特点,一般在装修阶段,设计师都会考虑住户的个性特点决定装修颜色和色彩搭配,通常热情、开朗性格的人可以选择暖色调,喜静、性格内向的人可以选择冷色调为主。此外,一般喜欢浅色调的人性格比较开朗率真,喜欢灰色调或者暗色调的人性格比较含蓄深沉。

1.3光线调节作用。

色彩不但可以对空间氛围起到营造作用,还能够对室内光线进行调节,主要是由于不同颜色其本身的反射度不同,按照各个房间对于采光的需要,可以合理选择反射率高的颜色或者反射率低的颜色对进光量进行调节。一般来说,灰色的反射率为10%~70%,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黑色的反射率不足10%。如果小居室光线较暗,必须注重装饰色彩的选择,可以将墙面涂淡色漆,选择淡色或者白色家具,能够帮助改善房间光线,提升居室宽敞感。

1.4空间调节作用。

通过色彩物理效应的运用可以使室内空间的体积或者面积视觉感得到改变,促使空间实体不良形象的尺度得到改善。比如说对于狭长空间,假设顶部选择强调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选择明亮的冷色调,则能够对狭长感进行弥补。色彩能够让人有远近、凹凸以及进退的不同感受,通常高明度的色彩以及暖色系的色彩能够产生接近、凸出以及前进的视觉感,而低明度色彩和冷色系色彩能够产生远离、凹进以及后退的视觉感,室内设计时候经常对色彩的该类特点进行运用,使空间的高低以及大小得到变化。比如说如果房间空间比较大,为了避免出现空旷感,可以选择低明度色彩,比如可以选择深棕色,给人以收缩感,同时明度较低的色彩可以让人有一种冷静稳重的感受[2]。如果空间面积比较小,通常选择高明度的颜色,比如可以选择黄色,让人有房间明亮感受,从视觉感受上使得空间扩大。

1.5温度调节作用。

因为色彩具有性格特征,所以人们才会对色彩有冷暖感,而温度感则指的是色彩的冷暖不同。从色彩学角度看,按照心理感受,可以区分颜色为中性色调,具体包括灰色、白色、黑色、绿色、紫色;冷色调,具体包括青色和蓝色;暖色调,具体包括黄色、橙色以及红色。在设计以及绘画中,暖色调会让人有亲密以及温暖的感受,而冷色调则会让人有距离感以及凉爽感受。这样区分主要是基于人们长时间的感觉结果,比如说到黄色和红色,人们容易想到火和太阳,从而会有温暖感受;一说到绿色和蓝色,人们会想到森林、湖泊、大海,人会有凉爽感受。颜色搭配方式不同,人们对气候温度的感觉也有不同,在设计中运用各类色彩方案能够使人们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改变[3]。当然,我们还能够将人们对色彩的感受进行室内设计调节,比如在炎热的房间中,在设计上可以选择冷色调让人有凉爽的感觉,而在比较阴凉的房间中,可以选择暖色调让人有温暖的感受。所以应该按照每个地区的常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色彩方案。

2室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注意事项。

紫色:这个颜色能够抑制机体心脏系统、淋巴系统以及运动神经系统[4],能够实现机体内钾平衡的维持,让人有足够的安全感。橙色:这个颜色可以诱发人的食欲、激发活力,能够帮助钙的吸收。所以,这一颜色可以用在饭店、餐厅等地方,不过需要注意彩度要保持适中,避免让人兴奋感过高,导致不良情绪。蓝色:这个颜色人们最容易联想到大海,让人有悠久、深沉、理智、远大以及理想等感受。蓝色是非常冷静的颜色,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蓝色也可能让人感觉冷淡和忧郁,所以必须合理利用,避免引起副作用[5]。蓝色还可以对紧张情绪起到缓解作用,对失眠、头痛等情况起到改善作用,帮助人们机体平衡进行调节,让人有宁静以及幽雅感受。绿色:这个颜色人们最容易联想到植物,充满生机感,让人有健康、清纯、新生以及永恒的感受,绿色也象征了安静、谦逊、公平,绿色能够帮助镇静以及消化,保证机体平衡[6],非常适用于身心压力较大的人以及好动的人,此外,绿色还可以帮助缓解消极情绪以及疲劳晕厥感受。总的来说,在对房间进行色彩处理时,必须掌握常规色彩可能引起的心理效果,另外还要重视颜色引起的生活效果,这样装饰出来的房间才能够保证温馨、舒适,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3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具备审美功能,还能够对室内气氛以及空间起到调节作用,人们对色彩的印象以及感知会形成对应的身心影响。合理的运用室内色彩,可以对人们的情绪进行调节,甚至对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有效的利用色彩进行室内设计能够使空间使用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升学习或者工作的效率。假设装修过程中可以对色彩的视觉效果以及明暗分配给予足够重视,则可以实现良好居室氛围的创造,还可以将本身建筑上的不足或者不合理的空间分配被掩盖,对整体空间起到修饰作用。

参考文献:。

色彩构成及视觉心理的工业设计运用论文

(1)色彩对称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浆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常用的比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齐数列、贝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平方根矩形数列、黄金分割等。

(1)黄金比例即1:1.618为其简约比数,实用中通常将色彩比例关系处理为2:3、3:5、5:8等序列。

(2)非黄金比例色彩面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配合,都被认为是富有对比情趣而值得采用的。因为只有一方处于大面积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小面积从属状态时,才能形成色调的明确倾向,表现出对比美的和谐感觉。

3.色彩节奏。

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等,在色彩的更动、回旋中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一般有三种形式。

(1)重复性节奏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体现秩序性美感。简单的节奏有较短时间周期和重复达到统一的特征,事宜机械和理性的美感。

(2)渐变怀节奏将色彩按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移系列变动,它相对淡化了”节拍“意识,有较长时间的周期特征,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应。渐变性节奏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推移形式。

(3)多元性节奏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起伏也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亦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层次非常丰富,形式起伏多变。但如处理、运用不当,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噪色“不良效果。

4.色彩呼应。

亦称色彩关联。为使用一或相关平面、空间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间有所联系避免孤立状态,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手法,从而取得具有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反复节奏美感。色彩呼应手法一般有两种:

(1)分散法将一种或几种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画面的不同部位,使整体色调统一在某种格调中,如浅蓝、浅红、墨绿等色组合,浅色作大面积基调色,深色作小面积对比色,成为粉彩的高长调类型。此时,墨绿色最好不要仅在一处出现,相对集中以外,可适当在其他部位作些呼应,使其产生相互对照的势态。但色彩不亦过于分散,以免使画面出现平板、模糊、零乱、累赘之感。

(2)系列法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同,整体的感觉。

5.色彩重点。

化,不被人们注意而失去作用。只有恰当面积的重点色,才能为主调色作积极的配合和补充,使色调显得既统一又活泼,而彼此相得益彰。(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色彩。(3)重点色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多重点既无重点,多中心的安排将成为过头设计,将会破坏主次有别、井然有序的效果,产生无序、杂乱的弊端。(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设置重点色彩。(5)重点色同时应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的功能论文

在室内环境中,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对比与和谐是最根本的关系。色彩的协调一般要使色彩和谐,通常用相近的类似色彩的组合,或用相同明暗的不同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除了强调背景色,主体色和强调色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形成色调外,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创新获得丰富的室内色彩效果。这就利用的色彩的对比关系。其中色彩的色相对比的特点就是颜色更为鲜明的突出,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明暗对比中,黑色和白色的对比是最强的,它们的效果在所有方面都是对立的,在它们之间有着灰色和彩色的领域,冷色相看上去透明,无重量,并且通常都处理的过于明亮,而暖色用于不透明,又容易处理的过暗,同等程度的明或暗会使会使色彩相互联系起来,会把它们连接成共同突出,它们互相之间的明暗对比被消除。此外还有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色度对比等。

色彩的主从与重点。

孤立的讨论某种颜色的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是没有意义的,色彩的效果在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考虑整体主色调的同时也适当的加入个性化的色彩,人们由于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同,对色彩的喜好也不同,所以在室内设计的色彩运用上,应围绕这些特点来创造各具特色的风格。如就民族地区来说,东方人喜欢红色,黄色,象征富贵,西方人普遍讨厌绿色,认为它是嫉妒的象征;在中国,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普遍喜欢淡雅的色彩,在农村人们普遍喜欢浓烈鲜艳的色彩,个性化的色彩应根据人的性格,职业,居住地等多方面考虑,否则不但不会成为色彩设计上的亮点,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总之,室内的风格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庄重的还是活泼的;华丽的还是朴素的,都要有一个统一,和谐的调子,明显的主从关系,就是购买家具,装饰布料时也不能破坏这一整体,在这基础上加入各种不同的个性化色彩使其整体风格发挥到极致。

黑,白,灰的运用。

黑,白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黑色意味着空无,没有未来,失去希望,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灰色中含有多种色调,有暖灰,冷灰,偏红棕的灰,偏黄的米灰等各种各样的灰的层次。黑,白,灰是一种十分高级和高度吸引人的色调,给人以平静的感觉,黑,白,灰被称为无色彩,无色彩并不代表无价值,相反无色彩在心理上与有色彩具有相同的价值,著名设计师贝垏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其室内色彩设计就是运用无色彩建立的色彩系统的最佳例证。

在室内设计中,黑,白,灰通常与其他色彩搭配使用,能很好的衬托出各种色彩,起到使其明度强化的作用,当一些对比强烈的等大色块,进入以黑与白为主调的框架中时,更能很好的体现效果,运用黑,白,灰的综合性来衬托强烈的色彩,可以冲淡,调和各种相间的关系,带色彩的灰色装饰性和典雅,生动的气氛。现在的很多家电通常使用黑,白,灰的设计,也是为了能与各种不同的室内环境相搭配。

在某些黑白系统中,可以加入一种或几种纯度较高的色相做点缀,也称为无色彩与重点色相结合的调和,它的色彩丰富而不杂乱,彩色面积虽小,但重点突出,也体现了室内色彩的主从与重点这一色彩关系,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室内色彩的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心理带来不同的感觉,深色给人感觉沉重,有下坠感;浅色形成轻盈的上升感;暖色刺激视网膜,使人们对其作出夸大的判断,看上去会比实际的显大;这并不代表室内空间就会真的变大,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设计师就是往往利用这种错觉,使用一些技巧是原本狭长的走廊缩短变宽,使暗房间变亮。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凸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体现的不仅仅是装饰美化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作为造型艺术的语言媒介,在室内环境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室内的重点,常常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它可以是一组家具,一幅壁画,床头靠垫的布置或其他形式,可以通过色彩来加强它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色彩构成论文范文

色彩三要素在色彩构成中,主要解决色彩之间的色差大小与配置问题,关键之处是整体的、三者兼顾地使用。而色彩之间的关系、色与形之间的关系、色与质之间的关系、色与人的视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色与美感之间的关系等等。

色彩构成论文

招贴设计色彩构成的另外一种主要对比模式就是色相对比。色相指各类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称谓,科学解释为色彩所表现出的质的形态,它是区别各种色彩最准确、最基本的标准。色相对比在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它能够增强受众对于视觉色彩的判断能力,提高招贴设计的信息传播效率。例如,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就通过红、黄、蓝等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主体设计,高度的色相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活泼、跃动的现代感。蓝色体现了科技与理性,红色和黄色则辅助画面的表现力共同增加了招贴的识别度,成功地实现了设计初衷。

通常情况下,招贴作品中有色彩对比就有色彩调和。狭义的色彩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通过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排列在一起的艺术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调和指通过各个局部色彩的和谐布局实现主观上的整体统一,进而通过色彩组合或排列激发人们心灵感受的美学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各门类的色彩调和概念,我们可知,要做好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调和就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以不同人群的心理考量为出发点进行搭配和融合。一般来说参与色彩调和的颜色差别都不大,和色彩对比不同,色彩调和的色彩之间一般都有较多的共同元素,或是基于一定的明度组合,或是基于一定的纯度组合,又或是基于一定的色度组合,总之能够进行色彩调和的色彩都能给受众带来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存有共性的色彩加以配置,就形成了画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关系。在色彩调和关系中,客体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二者和谐共生,同样能够呈现出色彩对比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效果。色彩调和除了要注意美学规律以及心理学规律外,还要符合招贴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如果招贴设计的传达对象是老年人,那么在进行色彩调和时,就要尽量展示出色彩的柔和配比效果,这样方能符合老年受众群的心理状态。同样,若是针对年轻人的招贴设计,则可以尽量采用色彩调和相对较弱的方式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调和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同一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色调和。同一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间的明度、色相、纯度等要素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配比组合。这种调和方式多用于文化主题传达等较为平和的招贴主题。近似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相相近的色彩进行配比的调和方式,这种调和画面柔和,更多用于表现温馨、舒适的招贴内容。对比色调和类似于色彩对比,它是将色彩元素差别较大的对比色通过一定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组合方式,更多适用于警示效果较强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心理效应。

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将招贴设计的主题情感传达给受众,再经过受众自身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加工,触发其兴奋、压抑、悲伤等一系列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这一作用过程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商品诉求或文化观念,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组合,进而实现色彩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讲色彩构成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色彩联想和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触发一系列有关色彩的抽象或具象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为色彩联想。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联想既包括大脑思维出现的具体的画面,还包括由色彩引起的抽象的感知,如情绪变化、心态反应等。例如,在招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用红与黄的色彩构成来表现喜庆意味,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的场面或是欢乐的节庆;用绿与蓝的色彩构成表现清爽或希望,激发受众联想到森林、海洋或是萌芽等物象。对于色彩构成的心理联想效应而言,它不但取决于色彩构成本身,还取决于受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先天因素以及风俗习惯、生理状况、教育程度、情绪倾向等后天因素。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同样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努力设计出符合受众特点的色彩构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色彩联想,发挥其实际意义。当然,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联想效应时,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多重涵义要多加注意。同一色彩既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红色可以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吉庆的场面,但也可能会使受众感官紧张,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又如,在运用蓝色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注意到蓝色所传达出的理智、冷静的情绪,还要注意其可能引起忧郁、悲伤的心理反应。

特定的色彩构成能够传达特定的代表性,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效应。色彩的这一心理效应建立在受众思维基础上,并根据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说,色彩象征既有群体共通性,又有个体差异性。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知,色彩的象征性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基于一定条件产生的,离开特定的背景条件,色彩的象征效应也就不复存在。例如,我国佛教推崇黄色,黄色代表着无上崇高之意,这是佛教经法里传承下来的色彩象征意义。若将黄色安置于其他民族或宗教场合,就不再具有此类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研究色彩构成的象征效应时要注意将色彩构成同受众的理念、情感等主观个体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代表性、象征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共鸣,切忌因为不了解色彩的象征范围和象征意义而错用色彩构成,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知,在进行招贴设计色彩构成时,设计师应从整体出发,一方面注重色彩的对比、调和等组合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色彩的联想、象征性等心理效应的运用,努力打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色彩构成的价值与招贴作品的影响力。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的功能论文

1.色彩对视觉的作用。

色彩是视觉在直观和客观上的一种语言,色彩在视觉上可以使人产生时远时近,或大或小的感觉,高纯度和高明度的色彩也会使人产生向前、轻柔的感觉;相反,低明度和低纯度的色彩会给人向后、深沉压抑的感觉。当色彩直观地植入人的眼睛里时,色彩的所有属性都是最直接的,人们看到的色彩不一定是它真实的色彩,也有可能是由人的心理感觉来决定的。因为不同的色彩在对人的视觉产生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心理也会对色彩做出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起积极作用的,有的是起消极作用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某一个很小的色彩上,不同的色彩相叠加后会产生另一种颜色。就好像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一样。它们分别融合就会产生这世界上所有的颜色。这是很神奇的。重复的颜色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要依据色彩的特性来灵活准确地分析色彩,运用色彩。比如室内的天花板在色彩的选择上适合采用颜色比较淡的材质装饰,而地面的材质色彩适合采用较深色的材质,空间上的色彩搭配会取得视觉上的平衡和稳定。上轻下重的设计视觉审美会使人的心情和身体感到舒适,反之会使人头晕、目眩。

色彩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可以对室内空间在布局规划上具有点缀空间的色彩的作用。如背景墙、小景观、茶几、窗帘等软饰品、陈设品、植物等在颜色的选取上都是以在空间中起到点缀作用为目的的。点缀色彩在空间中使色彩的律动感更加强烈,它既丰富了空间的色彩趋向又决定了室内整体的空间走向。在室内空间的设计规划中,色彩的搭配运用是否突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装饰品在空间所起的点缀作用,从而影响了空间的整体氛围。同时,点缀色彩在手法的处理上一般要遵循室内色彩的`设计原则,使它们既相互融合又协调统一,最后使它们相互碰撞产生的新奇色彩能与室内的整体色调相碰撞,达到既强烈又和谐的整体感觉是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点缀作用。点缀的色彩是不宜大面积使用的,它是起到突出空间作用的。点缀色彩在空间的布局上也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比如,当客人进入某一个公共区域的公共空间时,室内的点缀色彩要考虑其色调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是舒适的还是急躁的,是能被大众接受的,还是被大众排斥的。

1.色彩对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作用。

从室内的空间布局到家具的陈列摆放,都要遵循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选用的颜色要与设计的目的相协调。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依据人对色彩的主客观理解选用符合人性格特点的色彩会更好一些。就像世界上没有同一片叶子,也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每一个人喜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颜色代表的寓意也是不同的。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红色、黄色、橙色等色调鲜明的颜色称为暖色调;因为它们会给人一种温暖、热情的心理感觉;相反会把蓝色、绿色等称为冷色调,它们给人一种稳重、安静的心理感觉。色彩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人们常常能感觉到色彩对自己的心理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情绪。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效应是不同层次的影响。有些是直接进入我们的大脑,有的是间接联想,还有更高层面的就是影响人的信念和信仰。

2.色彩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知觉情感也是可以通过色彩来传递的。同时知觉情感也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场景的色彩所营造的色彩氛围是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空间氛围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同时它们在不同空间格局的构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娱乐空间中,在注重色彩功能性的同时要兼顾室内色彩的文化性和情感性,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商业空间中大多数的色彩是绚丽多彩的;而在医疗等的空间中,色彩就必须是沉稳的,给人肃静庄严的心理暗示。不同的色彩会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使其感到兴奋或舒和神经。比如,红色会给人一种较刺激性的视觉和心理感觉,长时间凝视红色过久就会影响视力,甚至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过分的红色刺激;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环保的颜色,当人们长时间注视电脑或学习的时候,只要多看看绿色就会有镇静神经、解除眼疲劳的作用。而且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处在绿色的环境中是有利于恢复健康的。结语色彩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而有关色彩的研究却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学科。色彩的发展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前提的,同时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对色彩做出的直观反应,同时色彩的不断变化又使人在室内空间中产生不同的联想。如今,人们对于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研究是多样化的,但不论是怎样的发展都必须以色彩的基础原则为一切发展的原则。假想一下,世界没有色彩是怎样的。“抬头看见的不再是蓝天,草地不再是绿色,花朵不再是五颜六色的。”所有的色彩都变成了灰色,人类将会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所以说,人们是离不开色彩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生活中颜色的出现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它使我们能看见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景象,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进行室内规划设计时,需要对人需求的色彩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并随后实施和继续整理。在此过程中,对颜色数据的精确把控、对技术的要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德]海勒.色彩的性格.中央编译出版社.

2.[日]野村顺一.色彩心理学.南海出版社.

3.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的功能论文

摘要:在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植物成为园林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植物、静物等色彩的设计,园林景观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园林景观建筑的项目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必要性、常见问题及强化策略进行探究,供广大设计工作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建筑发展;创新。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的功能论文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新颖的设计手法不断涌现。丰富的视觉效果、惊人的创新思维不断爆发并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但无论时代如何变革与发展,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在室内设计中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的三大主要元素是点、线,面。这三大元素的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千变万化的效果。而怎样把这些抽象的元素转化为室内设计的设计基础;如何带着艺术的眼光,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安排与环境相适宜的陈设品;怎样将陈设品概括为简单抽象的三个元素,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规划、组织安排等,都可以在三大构成的学习中得答案。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一般来说,在房屋设计的建造初期就已经使用到平面构成的法则.我们看到的房屋结构平面设计图,就是从平面构成原理得出来的结果。在图纸中,详尽对生活区,休闲区,工作区,休息区等区域进行了贴心的细致划分,这将会是房屋销售的一大亮点。而室内设计软装方面,对房子的墙面,天花,地板,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家具以及装饰物的陈设,都要根据平面设计中的肌理要素采用不同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布置设计。在平面构成的课程中,对比构成可以用到厨房里头瓷砖的搭配,厨房墙面和地板不同大小砖块的铺设,凝造空间感和层次感;例如一些现代简约风格的空间,则使用简化构成法或是几何构成法,常用些简洁的家具和摆设,在造型上都以抽象的线条为主;而一些欧式风格的空间,则运用添加构成法,富有层次感的吊顶,拱门,藤蔓缠绕,,金银摆设,极尽繁复华丽。近年来比较火的loft后现代主义风格,利用一些旧厂房,使用铁管,木块做成家具,看上去既简洁又有很强的冲击力。把铁管看作线,木板看作面,而陈列品则可以看作点。这样,三大构成和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

色彩,是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造型元素,不同的色彩搭配,赋予空间不同的个性体验。简约现代风格的室内配色喜欢用到黑白灰这种无色系;地中海风格喜欢用活泼简洁的蓝色白色;欧式风格极尽富丽堂皇喜用金色银色;日式风格爱用木头的颜色朴素雅致;而中式风格则喜爱沉稳的色调,红木家具,酸枝桌椅,博古架。一般来说,室内空间的用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否则易导致视觉疲劳。此外,红黄橙这些暖色系能增进食欲,所以,很多餐厅的用色,都会包含这几种颜色。蓝色代表理性,专业以及神秘,所以很多电子产品卖场的用色会涉及蓝色,如三星,诺基亚等品牌。此外,色彩三要素中的明度和纯度问题,是学生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的问题。此时,教师就要结合现在流行的复古元素用色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更难以理解的低明度以及低纯度调,则可以结合时下年轻人爱玩的“密室逃脱”这种室内配色进行讲解。色彩构成看似简单,但色彩搭配却是千变万化,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有更加敏锐的色彩洞察能力和搭配能力。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更人被生动化的称作“空间艺术”。立体构成的主张是以实体占有和限定空间,最终与空间构成立体的环境以及视觉效果。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个构成组成室内设计的基础,而立体构成则是创造了室内的宜居环境。以美学为主的视觉作为基础,对各个造型元素进行空间上的合理搭配。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结构进行装饰品,家居,家电的.三维立体配置。例如在小户型的房子的墙面上装一面镜子,可以极大的增强室内的空间感。根据客厅面积大小来决定沙发的外形,是双人还是三人,是长条型还是带有贵妃的;茶几在客厅空间里头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电视柜根据客厅的纵深决定是否要上墙;根据空间的高度来决定顶灯的大小,垂下来的高低和灯的数量;根据影视墙的大小,来决定电视机的尺寸等。立体构成,是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由二维平面形象逐渐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是现代人们追求个性丰富、多种层次室内设计效果的产物,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同学努力的方向。

四、结论。

三大构成课程是所有艺术设计学科的必修课,也是学习室内设计的重要方法,因此可见其重要性。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能够让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三大构成的法则,从而为室内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构成及视觉心理的工业设计运用论文

有的色彩学家认为,色彩的心理与地区有关处于南半球的人容易接受自然的变化,喜欢强烈的鲜明色;处于北半球的人对自然的变化感觉比较迟钝,喜欢柔和暗淡的色调。

在英国,金色和黄色象征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象征信仰和纯洁;红色象征勇敢和热情;青色象征虔诚和诚实;绿色象征青春和希望;紫色象征威严和高贵;橙色象征力量和忍耐;紫红色象征献身精神;黑色象征悲哀和悔恨。

日本人喜欢红色和绿色。东北部的人喜爱樱红色,东南部的人则喜爱鲜明色。用于服饰的色彩大多喜欢用不太鲜明的含灰色和淡雅的中间色,常采用与自然季节色相协调的色彩。黄色表示未成熟的意思;青色代表青年、青春;白色历来是天子服饰的颜色;黑色用作丧事。

色彩心理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年龄心理学的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结构各有不同,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随之而异。如儿童大半喜欢极鲜明的颜色,红和黄两色就是一般婴儿的偏好;四岁至九岁的儿童最爱红色;九岁以上的儿童最爱绿色;黑色普遍不受欢迎。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的功能论文

在园林景观的颜色设计中,植物、灯光、建筑等设计物体的颜色,都深深影响着色彩的发展和演变。但是在当前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色彩的应用表现出一些常见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颜色的层次不够分明。

一般来说,把景观颜色的分类依附于不同的静物组成中,可分为“自然色”、“半自然色”、“人工色”,分别指的是植物本真的颜色、在自然基础上进行人工设计的颜色和完全人工制造模仿的颜色。但是在国内很多园林景观、城市景观中,一些设计者过于注重颜色的丰富多彩,而忽视了景观设计颜色的层次性。反而使颜色的层次更加换乱无序,使前来观赏的游客感受到一种眼花缭乱的情绪,引发人们负面的心理波动。

2.2景观色彩的灯光构成。

在诸多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突出了现代化的设计颜色组成,通过led、灯带等形式,将灯光和植物、建筑充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地埋灯、水景灯等形式,增加光影的色彩感,使主体景区和附属静物之间的感觉更加协调。其实这个出发点很好,但是设计者往往在灯光设计中步入了一些发展误区,切记不能用黄色的光照射在绿色的书上,不能用土黄色的光源影响树木的形象,造成“死树”的效果。

2.3景观色彩设计大同小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设计需要把山水、天空、小品等不同的元素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色彩景象。但是在当前的景观设计行业中,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设计师往往采用照搬照抄的'设计手法,忽视了景观的发展特色,也没有按照色彩设计原则进行色彩生理、心理、气候等方面的设计定位,整体风格大同小异。

3强化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多项策略。

从根本上说,园林景观颜色的搭配要建立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之上,颜色的支配要根据主、次的层次,分出统一、和谐的发展脉络。在保持某一色调的过程中,对广场绿化、公园绿化等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通过穿插在其中的花朵、小路、座椅,进行色彩的点缀。将点、线、面融合在一起,使整体颜色层次有序分明,景观造型别致高雅。同时,通过平面设计的颜色构成方法,在不同的空间内构建出一定的色彩连接,使色彩的效果更加清楚,让植物的颜色在景观设计中产生一定的韵律,形成富有文化品位的景观空间。

3.2不断强化灯光的点缀作用。

在灯光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景观的“植物主导性”,切忌运用过多的灯光,干扰欣赏者的视觉范围。同时,在灯光的运用中,可以运用一些蓝色、紫色的灯光,可以为深绿色的植物增加一种艺术美感,也不会产生令人们不舒服的炫目感。

3.3提升景观颜色的对比调和。

最初的设计草图时,设计者要在其中融入“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发展思想,通过颜色的对比调和,增加画面的丰富感。例如,在景观设计中水源设计的旁边,可以融入翠绿的水草、米黄色的花卉、嫩黄色的彩叶植物,增加画面的灵动性和淡雅性。同时,还要融入“乡土植物”的理念,选取富有本地艺术性和代表性的植物,炎热的地区构建清凉、爽快的景观效果,寒冷的地带则塑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暖黄色植物,营造一个丰富的文化氛围。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合理的颜色配置,能够带给观赏者愉悦、舒适的感觉。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除了要考虑设计场地、植物构图、色彩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还要立足于现代园艺设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加富有现代情趣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金惠明,李小良,赵向东.园林景观色彩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12(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色彩构成论文范文

课题:色彩构成(一、色彩三要素二、十二色相环)。

教学目的:

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教具准备:

1、cai课件。

2、各类色彩卡片及水彩色。

3、实物平台。

课业类别:绘画知识课。

学生学习用品准备:

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发展思维,启发学生的相象力。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无时不在感受色彩,同时也在不断用色彩装扮自己。(大屏幕展示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在?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几个图片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色彩构成正是研究色彩组合、搭配规律的学说,能够提高我们认识色彩的能力。

三、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

(三原色调色过程展示)。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

(学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环。)。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由于颜料的混合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有所下降。

(过程演示:二、三、四种色分别混合)。

课堂小练习:

出示四种色块,分别是红色、粉红、灰红、深红,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调配能力,在明度渐变准确的基础上不提过高要求。

五、小结:将完成情况较好的几幅作业放在实物平台上进行现场点评,并由作者讲述自己的作图技巧和体会。最后,由教师将本课内容作简单回顾。

色彩构成教材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

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红色套裙,展现在电影银幕上。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剧情的发展,但红裙的设计款式与工艺技术等服装设计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观众注意的焦点是围绕着“红衣少女”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决不会停留在红色衣裙上。此时的观众,完全被剧情中女主人公的经历、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动,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惊心动魄的剧情之中。“红衣”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烘托主题、引发联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标志性作用。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点还是故事剧情,决不会是红色及套服本身。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

三、色彩与社会。

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

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

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1.色彩理论2.色彩的属性与表达方式3.色彩的混合4.色彩的设计方案5.流行色与设计色彩的应用。

第一章色彩的理论。

第一节色彩的物理原理1光与色。

光:就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池波,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不是所有的光都是色彩,只有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有色彩,成为可见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是人眼见不到的,长于780纳米的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叫紫外线。七色光普通过三棱镜是不能再分解的,固称为单色光。

注:纳米是长度单位,就是10v-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v-6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

光源碰到物体的时候,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被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这才使我们看到颜色。

光源色:

所有物体的色彩总是在某种光源下产生的,同时随着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中以光源色的影响最大,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物体色: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视的特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种,即透明体和不透明体。

对于不透明的物体,他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色和吸收情况。入股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几乎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该物体是黑色的。固有色:

1.视觉的胜利构成2.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第二章色彩属性与表达方法。

一.色彩的分类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溶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2.有彩色系。

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使之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牛顿将太阳白光分解后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头尾相接,想成一个圆环,并定名为色环,以后人们称为牛顿色环。

一.色的混合1.三原色。

所谓的三原色,就是说着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有这三色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色光混合变亮,被称为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被称为减色混合。2.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实验中得出:红.绿.蓝(蓝紫)三种色光是其他色光无法混合而得的。而这三种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所以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

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趋近色料混合种类愈多,白光中备件去吸收光愈多,相应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后将于黑浊色。这就是减色混合。

二.空间的混合。

1.凡互补色关系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1.仅看色彩丰富,眼看色调统一。

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敢,适于表现光感。

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三.色彩推移明度推移。

色相推移是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到另一色相。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冷暖推移。

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

色相对比是利用个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1.邻近色。

明度对比是色彩敏感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总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的等级的明度色标。根据明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明度基调,1为最深,9为最亮。低明度调(暗调)具有沉着.厚重.强硬.压抑的特点;中明度掉具有柔和.含蓄.明确.庄重的特点;高明度调具有明亮.兴奋.高雅.柔美的特点。

纯度对比是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指教饱和的纯色与含有黑.白.灰的浊色的对比。纯色对比可以是纯色与含灰的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灰色间的对比,还可以是纯色之间的对比。

我们把一个纯色和一个同明度的无彩色灰色按等差比例相融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纯度色标,并根据纯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纯度基调,1为最低,9为最纯。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纯度差别跨度的大小,与明度对比为构成的色调相似,我们暗色界分为。

纯度若对比(低彩对比)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艳灰对比(1)纯度若对比(底彩对比)。

——是指村纯度间隔3级以内的对比。(2)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

——是指纯度差间隔4.5级的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温和.稳重.沉静.文雅等特点,但由于视觉力度不太高,容易缺乏生气。(3)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成为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我们把红.橙.黄成为暖色,把橙色成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成为冷极。

在五彩色系中,吧白色成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

虽有色彩调和的结果都要归结为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纯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是原来的个对比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情况下,纯度相互靠近。二.面积调和构成(比例调和构成)。

他通过对比色之间积增打或缩小来调节色彩对比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德国色彩学家歌德认为色彩和谐对对比双方成为一种相互烘托的有机整体时的面积与色彩的明度有关。他为纯色定下的明度数字比例如下:

秩序调和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渐变等有序的.有规则的交替出现,是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方法有叫色彩渐变。

秩序调和构成包括:色相秩序构成.,明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成。(1)色相秩序构成。

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的去强烈对比关系,在色彩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即在对比色之间插入与各方都不发生厉害关系的无彩色系黑.灰.白或金.银光泽色,或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轮廓,从而使其色彩边缘因对比引起的尖锐矛盾被缓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训练专业色彩的思维方法和色彩整体关系的处理能力;以阶段性的课题训练为手段,重点放在追求体验色彩组合关系的美感训练上,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色彩知识、正确的色彩思维方法、基本的色彩表现技能,提高色彩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系统学习与认识的基础。

前导课程:素描。

后续课程:设计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本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以讲述为主,配合以示范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利于知识的传授。

2.技能练习主要是通过作品、示范、个别辅导、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0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24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色彩基础知识。

理论部分。

1.光与色。

2.色彩的三要素。

3.色彩的冷暖。

4.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5.名作欣赏。

实践项目:三要素认识练习。

第二章。

水粉画介绍。

理论部分。

1.水粉画的工具材料。

2.水粉画的基本表现方法与作画步骤。

3.构图的基本原理。

4.固有色的认识方法与表现方法。

实践项目:单色画练习。

第三章。

水粉静物写生。

理论部分。

1.画面整体色彩关系的把握方法。

2.画面整体色调的处理方法。

3.水粉画的用笔技法。

4.不同质感的表现方法。

5.色彩写生中常见的毛病。

实践项目。

1.质地粗糙物体的水粉静物写生。

2.质地光滑物体的水粉静物写生。

3.各种不同质感物体的静物写生。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重点研究自然物象固有色及环境色之间的色彩关系,认识色彩关系与色调在色彩表现中的重要美学作用,理解用色彩表现形体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技能要求:培养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色彩、比较色彩、捕捉物象大的色彩关系的能力;熟悉与掌握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性能及水粉画的基本表现技巧;掌握色彩画的构图原理;提高色彩的表现力,丰富色彩的表现手段。能够准确的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并把握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根据专业适当训练体积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表现能力。

素质要求:学会专业性的观察与思考色彩的方法,增强色彩感性经验和感受能力,培养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为专业色彩设计的学习与实践奠定良好的表现与鉴赏的基本素质。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用的素材:天光教室、静物写生台、射灯、不同材感与造型的静物、衬布、画架、画板、多媒体设施等。

(二)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章次。

内容。

讲授。

训练。

色彩基础知识。

8课时。

16课时。

水粉画介绍。

4课时。

水粉静物写生。

12课时。

34课时。

合计。

六、考核与评价。

考勤:10%;平时作业成绩:90%。

end。

色彩构成教案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2.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3.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第一章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2)孟赛尔色立体。

二、何为设计。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1.原色、间色、复色2.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二、色彩的属性1.色相2.明度3.纯度。

第一章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的作用,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的感受。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对于色彩的感知,必须具备光源、物体、人眼和脑等基础条件。

167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用三棱镜证明了色彩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的。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根据牛顿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汤麦斯经过研究又得出一个结论: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对于不透明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只反射波长520纳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则呈绿色。

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玻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

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而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属性就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般,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则所有的色可排成一个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做色相环。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伊登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hues),二次色(secondaryhues)和三次色(tertiaryhue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2)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alberth·mumseiu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赛尔颜色系统(munsellcolorsystem)以三维空问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孟赛尔色立体对色彩的分类和标定符和人的逻辑心理及色彩视觉特征易干理解。

3)奥斯特瓦尔德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

二、何为设计。

设,设想,设定;计,计划,策划。所谓“设计”,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而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行为活动。

因此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不仅仅是设想,需要将设想具体化、物化,用实体实现,它有着严谨而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除了对该商品的质量、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它的外形或外包装也成为了人们参考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感觉的外观设计会赋予商品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和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而色彩在商品的外观设计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它是设计传播的首要印象,是产品外观美的一个重要元素。

2.更加快捷地传达产品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消费者更快更准确地捕捉产品的设计定位。3.能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传达不同商品的时代或文化背景。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2.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建筑、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革命);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为大众服务);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它的设计教育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至今,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已更加完善,并被全世界艺术院校所采纳,成为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第二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原色、间色、复色。

原色(一次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

间色(二次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如黄色+蓝色=绿色,那么绿色就是间色。

复色(三次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

二次色橙、紫、绿色,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六色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的色相环让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调和后的结果。

2.补色。

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

在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条件色,是特定条件下的色光关系,即什么色的物体在怎样的光照下与周边什么样的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都是由条件色体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关系的重要因素。

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颜色,光照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窗外漫射的白光没有显著的色感,但会微微偏冷;家里的台灯带暖色;晚上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等等。不同的色光照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的亮部收到光线色的影响。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本来的色彩。

固有色,即物体本身原有的颜色。固有色也是在阳光的投射下产生的,它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纯正,因此称它为概念上的固有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首先,色彩大致分为两类:无彩色和有彩色。

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的有彩色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任何有彩色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1.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赛尔色相环和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相环等。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光谱中的色相构成了色彩体系。

2.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考虑,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比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相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在某种颜色中加白,亮度就会逐渐提高,相反,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

思考:

1.一个色彩加黑会怎样改变它的纯度?加白呢?

2.黑色和白色哪个的纯度更高?

在七种基本色中,除各自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红色纯度最高,而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居中。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

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

同纯度的系列。

(观察明度表和纯度表的区别)。

思考:

1.是否存在只有色相而没有纯度和明度的色?

2.是否存在只有纯度而没有色相和明度的色?

作业:

一、临摹“伊登十二色环”一幅。

要求: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环为直径13cm的圆形。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

二、选择一种颜色,分别临摹其明度表和纯度表上的变化。

要求: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带每格为1.5×2cm,至少12格以上。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日期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反之亦然。

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液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寻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关。

第二章色彩的心理性。

第一节色彩心里与年龄第二节色彩的心里错觉第三节色彩表情。

第二节色彩心理与年龄。

9岁儿童:绿色。

—15岁男生:绿、红、青、黄、白、黑—15岁女生: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越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

第二节色彩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映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做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与暖:

冷色与暖色便是依据心理错觉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颜色冷暖特性的例子吗?

此外,冷色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不同的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如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来说,由于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因此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

当然,既然是心理感受,那么色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会不同。所以即便是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冷色也没有绝对的暖色。

轻重、软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爽朗与阴忧感、华丽与朴素感、色彩的音感、色彩的味觉感、季节感。

第三节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无论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当其属性(明度、色相、纯度)发生变化时,颜色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因此,要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做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红色: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

“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

上,红色就像炽热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子上,红色变长了一个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不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都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了似的。”

——约翰·伊顿。

橙色:

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长的特征:使人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黄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颜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它象征着光芒、希望、智慧、财富或权利等。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公主一样将骄傲的黄色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颜色只要稍微的掺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绿色:

说到绿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宁静、平和、新鲜、单纯、青涩、宽容……。

蓝色:

说到蓝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限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紫色:

说到紫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华丽、高贵、梦幻。

———约翰·伊顿。

黑色:

灰色:

白色:

视觉形象是靠协调的色彩来体现的,色彩的搭配不仅体现着美学的诉求,而且是一种可以强化的识别信号。色彩是记忆、象征、情感的集合。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艺术,它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引发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第一节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三、减色混合。

第二节空间混合。

一、定义。

二、空间混合规律。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第三节色彩推移。

一、明度推移。

二、色相推移。

三、纯度推移。

四、冷暖推移。

第一节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二、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试验中得出,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如。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紫光﹦品红光。

蓝紫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随着不同色光的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在逐渐加强,所以叫加色混合,当全色光混合时,则可趋于白光,它较任何色光都明亮。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彩色电视的色彩影像就是应用加色混合的原理设计的。

三、减色混合。

有色物体(包括颜料)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色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所致。“反射”的部分色光被我们看到,“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减去”的部分色光。当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叠时,相当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剩余反射部分就是色料混合或者重叠的颜色,所以又称减色混合。混合的颜色越多,吸收光越多,反射光越少,最后呈现出的颜色趋近于黑色。

第二节空间混合。

一、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本身改变,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三属性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点彩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二、空间混合规律。

1.补色关系: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补色关系:得到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得到红紫、青紫等。3.有彩色与无彩色:也产生二色中间色。如红与白。4.所得新色彩的明度,相当于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惯用这种手法。

作业:

自选一张彩色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空间混合作品。

要求:

1.作业绘于四开大小水分纸上。

2.以网格形式进行空间混合,网格大小均匀,网格不少于。

30×30。3.突出“空间混合”的概念,准确把握图片色彩,抓住空间混合的色彩规律,避免出现生硬的形或线,应以色块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4.画面干净整洁,并附上所选原始图片,右下角注明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日期。

图片的选择:

第三节。

色彩推移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在进行色彩推移构成的时候,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每一个色阶都含有上一个色阶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复,有节奏的变化,使画面充满联系,形成一种秩序美。

一、明度推移。

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所造成的色彩构成。

明度推移一般不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那样容易使人感到有明显的纯度变化,所以明度推移通常选用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低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二、色相推移。

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种色相。在进行纯度推移时,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

三、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的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四、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冷色极限为蓝色,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

作业:

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各一张。

要求:

3.三张推移作业,每张的色彩均限制在两种以内(不包含白色)4.画面干净、整洁,色彩交界处流畅、分明。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下一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

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重复渐变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基本形。

构成方式1.2.3.4.5.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十、作业。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要求。

1.2.3.4.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色彩构成教材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如图)。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如图)。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如图)。

第二节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幽默滑稽的戏剧舞台上,男扮女装的“丑星”身穿红色套裙正在幽默地表演着。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的会被荒诞的剧情、有讽刺幽默感的衣着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此时观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如图)。

三、色彩与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色彩学体系。色彩除了视觉方面传达着美感信息之外,在人的心理情感、时代特征、宗教信仰、地域风俗以及民族文化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意义上给人以精神依托。可以说,客观视觉上的色彩充满了社会时代的内涵,更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美国有位色彩学家曾说过,人有自我与环境相调和,随流行的要求。这正是色彩在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世界流行色协会,每年都要根据有关色彩的信息和情报,对流行色进行预测,并颁布将要流行的一套主色系列。其主要目的是对冷暖、纯度、明度作周期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因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世界性的奥运会、全球性的环保宣言等一些对人类进步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中,所用过的标志色、吉祥物色,这些信息识别色彩都可能成为一段时期的社会流行色彩。色彩因社会历史的演变而更新,已成为识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信息。就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来说,在50~60年代,由于人们受传统礼仪的影响较深,服装的色彩与款式均以深灰色、黑色系列的西装为正统。到了80年代末,牛仔裤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如图)。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如图)。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见图)。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大自然是由矿物资、植物、动物、水和气体组合构成的。这些物质,有机的或无机的即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经过数千年大自然物理风化,其形状、内在结构以及色彩都有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随着季节和阳光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人类经过技术手段在相对稳定的矿物质和动植物中,比照有色光区中的七色光源,提纯出了特殊物质,研磨成粉沫,制成浆状,作为颜料物质,并使之涂刷、固化、混合在各种人造材料上,应用于人类生活之中。颜料成为艺术家、设计家和各行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如图)。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如图)。

色彩与服装艺术,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城市舞台中的主要道具及背景,那么服装各异的人在剧中就应该是扮演着主要演员的角色。服装艺术是以人为载体,通过服装及配饰能比较充分体现出人的身份、体态以及职业与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反映出其特征及内在气质。同时人车的流动,时间场所、环境的变换,成为城市躯体中流动的血液,充满生机。可以想象,几百万人口集中生活在有限的几十平方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如图)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如图)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图)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如图)。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第二章色彩基本原理。

在进行色彩综合训练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光与色。

我们已经讲到,人们只有凭借着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色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物体色。各种物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感差别等,所以其均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而它所反射的色光即是该物体的固有色。

第二节色彩基本语言。

1、三原色:倘若我们将色彩加以分类的话,那么色彩大致上就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系列。黑白灰为无彩色,除此之外的任何色彩都为有彩色。其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

2、色彩三要素: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蒙赛尔色立体及其它色立体均是由色彩三要素构成的,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基本语言,认识与了解色彩三要素,对认识和运用色彩美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将上述的单色按光谱顺序环形配列,便形成了色相环。

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度,也称亮度、深浅度等。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其明度就越亮,如果加黑,其明度则越暗。

纯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也叫彩度、饱和度。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而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色彩的基本概念。

1、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互混合,混合后构成的新的颜色叫混合色。色光(光源色)混合为加光混合,色彩越加越亮;物料色(广告色等)混合为减光混合,色彩越加越暗。

2、间色与复色:间色就是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相混合得到的第二次色,即橙、绿、紫色。复色就是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得到的第三次色,其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物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二原色之间相混得出间色为橙、绿、紫,间色之间或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得出的是复色,如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等。如果再将原色、间色和复色相互混合,则可以调配出无数种色彩。

5、色调的转换。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色彩构成是继全面的绘画性色彩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掌握色彩运用规律,并能达到主动创造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第一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一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是“综合法”训练的主要程序之一。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如图)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如(图18),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综合性色彩训练方法,既排除了分段式、纯理性的色彩个性训练所导致的过于呆板,同时又避免了纯感性训练的随意性。它融会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对自然规律的严谨把握,控制过于放纵的艺术个性,恰到好处地发挥科学对艺术起的作用,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裨益的。

第二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二。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色彩秩序配色法,着力于培养学生调动一切色彩要素,组织色彩美的秩序意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组织色彩秩序的重要,在他们脑中深深打下“秩序”的烙印。如果说九宫格配色法是偏重于单音色的对比或语言中单词训练的话(当然已远远超出了单独词汇训练),那么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从单音到和声,由单词训练转到句法的练习,也就是说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色彩秩序配色法首先要求借助各种形象,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色彩秩序配色法,就是要让学生去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如果准确地找到了这几大块颜色的关系,那么就等于完成了整个作品的一大半。倘若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三。

一、主题意境色彩训练。

通过严格的多层次的九宫格训练和掌握较强的整体感的秩序训练,使学生建立了综合规律的概念,不仅能分析调配很丰富的颜色而不杂乱,又能使用很概括的几种颜色而不觉单调,从而不断增强组织调动色彩的能力。虽然色彩矛盾十分复杂,但还属于单纯的色彩组织训练,在前面已讲过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有很大差别,那么带有主题意境的色彩训练程序,就是力求解决,在色彩构成训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不但要找出它们的共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能够把构成色彩美各种规律及要素,灵活地、准确地、创造性地溶入创作之中。(如图)这些都是在主题构思过程中把色彩看得和形同样重要,作为主题表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带有主题性色彩意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给通往设计创作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们按照这样的思维再往前跨越一步,就进入了设计领域。(不但掌握了运用色彩美的规律与秩序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创造意识。)从而它打通了有史以来人们给基础与设计之间划分的一条严格的界限。

图片说明:图。

1、《暖色调色彩秩序配色作品》该作品用暖色为主色调,与室内空间及丰富的结构形象相映生辉,给人以和谐美。其步骤为:一是确定色调,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作品就是在画面内首先选择几大块空间,构成暖色调,大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面积。又以中黄灰色、赫色及相近的暖灰色,共同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给画面定准了以暖色为主色调的位置。二是为了活跃画面,选择了与暖色系列色彩既对比又协调的灰紫色作为对比色调,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一。三是为了调解画面,增加色彩层次,在不破坏主色调的情况下,配以高明度与低明度的中间色,如赫色、中灰绿色,约占画面十分之一。最后再加上极少量的对比色:紫色和绿色,作为点缀色,使画面既对比又和谐。

2、《暖色街道的色彩构成》,作者将复杂的建筑造型结构,以及对步行街道的印象,通过色彩秩序的组织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色光区域的秩序感。由黄绿色转向桔色系列中的色彩变化,使整体上更丰富,颇具商业街道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将建筑的形体关系巧妙的衬映出来,形与色搭配得当,主题突出,可见作者在色彩应用上的能力。

3、《金秋傍晚的联想》该作品以玫瑰色调中的建筑,以及建筑旁金色的枫叶树,构成整个画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斑斓的玫瑰色建筑,不但整体色调明快,而且还极富色光秩序感,有力地体现了地面建筑及空间整体关系。其特点是:色彩运用别具特色;有想象与创造力。

4、中黄色调的起居室空间色彩联想。中黄色、珠红色组织的暖色调,与沙发、台灯、沙发坐垫及色光源构成了一幅温馨的起居家庭气氛,形体与色彩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联想作用。

5、傍晚投射在建筑上的暖色光构成。小楼黄昏,色调采用黄绿和兰色的对比,加大了明度对比,概括的色块对比秩序,抓住了黄昏的小楼光照的效果,色调生动明快、简洁,颇具色彩感染力。

6、色调的确立,就是给画面的色彩以应有的地位,如面积、色度等,给之最好的安排,使之达到和谐。这副画的色彩层次鲜明,构图丰满,作者通过对物的自然形体进行加工、提炼、夸张、再创造,使之比现实色彩更美,更规律化,更有节奏与韵律。

7、二分之一数比法。

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科学地认识色彩必经的途径,作为艺术院校,特别是设计的学生来说,学好色彩构成,以科学的方式理解、运用色彩是必须做到的。我们讲的色彩在文学上,在实际应用上,在绘画或其它领域中,比如服装等,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上,其视觉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色彩,尤其是环艺设计,其色彩的整体光源、色调、气氛的把握与策划,以及物质材质的运用上,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餐厅的色调把握上,我们大都使用暖色调,这是因为暖色具有能引起人的食欲的功能,餐厅方面的广告也是如此,或者在化装品系列的广告设计中,除了有些局部用了少许的暖色,大部分使用以冷色为主的绿色、淡兰色或清淡的绿色或紫色等。如果色彩在以政治性为主的大型活动场所或地方性活动场所中应用,多采用以红色为主调,还有节日气氛、彩球、标语、旗帜等也是如此。当然在应用领域,色彩的使用是非常细致的,如交通设施的路牌、医疗卫生器械、工厂企业安全设施的警示牌等等,这些色彩的使用在国际上都有通用的标准。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一、构成概述。

(1)构成的来源。

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与20世纪初。其三个重要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以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年—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风格》杂志的编辑杜斯伯格,这本杂志也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风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特里安的绘画探索。

1919年,德国创建“公立包豪斯学校”,建筑设计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院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在“包豪斯”学院最早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包豪斯为了加强现代设计理论基础及介绍综合性的美学思想,于1925年开始编辑并出版了“包豪斯”丛书,传播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从那时候起,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便一直影响着世界的设计发展,它因此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相对于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无疑是影响最大的。虽然它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从建筑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到家具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教学、全面地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包豪斯使现代设计思想传遍全世界并使之成“正果”,它不只是遗存在历史之中,更有如不死的火凤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学,我们仍可以时时见到其闪烁着的光芒。

通过学习构成,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训练对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四外方式和造型观念,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之目的。设计构成的学习能让设计者在未来的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形态的合理组合以及美的感觉。学生经过构成课程的练习后,在观念和审美意识上,应能够从旧有的模式中逐渐地解放出来,从而养成具有创新价值的创造力。设计构成的学习属于设计基础训练的范围,它是今后设计创作的一个准备阶段,它能将未来的设计创作变成一种自然而深入的创作,而非一种盲目的状态。它能培养设计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到一个适合的点或定位来进行设计创作,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还能培养一种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平面构成的完整定义是: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

平面构成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但它反映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其特点有二:

第二,它是一种理性活动,自觉而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反应、视觉效果,对形象进行重新设计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空的图形效果。

任何形态都可以依据构成原理进行构成。平面构成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构成两大类。

1、自然形态的构成。

以自然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形式就是自然形态的构成,该构成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对形象整体或局部进行分割、组合、排列,构成一个新图形。

2、抽象形态的构成。

以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形式就是抽象形态的构成,该构成法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排列组合。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规律性的组合,如重复、近似、渐变等,其视觉效果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非规律性的组合,如对比、集结、肌理、变异等,其视觉效果具有张力和运动感,组合比较自由。

二、构成的形态要素。

1、点。

(1)点的概念。

构成中的点不同于几何学中的点。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作业要求(2):

作业尺寸:100mm*100mm/张建议课时:2课时作业提示:这里的现成工具指商店可以购买的绘画工具,如铅笔、毛笔、水性笔、油性笔等。尝试把每种工具的特性研究透彻,发挥到极致。作业要求(3):

使用自己创造的工具来表现点的形态,工具不限。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张建议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寻找或创造多样的工具,鞋底、筷子、麻绳、图钉、瓦楞纸板等许多身边的物都可以用来创造“点”。随着工具的多样化,点的形态也会更加丰富多变。注意画面中点的具体形态、大小、疏密以及由点所形成的画面黑白灰关系。

(2)点的构成方式。

1、不同大小、疏密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图形式;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地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2、线(1)线的概念。

直线和曲线是线的最基本形态。直线中又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中又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使用现成工具表现线的形态。

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

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注意利用线的长度、粗细、间距、形态等特性传达不同的情感,或精致、或跳跃、或理性,又或者拙劣。课堂练习:

作业要求:使用自己创造的工具表现线的形态;根据命题,准确表现出线的不同性格。

作业数量:8张。

作业尺寸:100mm*100mm。

课时:2课时。

作业提示:根据命题表现线条时,首先应当分析命题,用心体会命题的情感印象,在选择合适的工具加以表现,同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与秩序感符合美的形式法则。线的练习应当注重表达不同的情感,或灵活飘逸、或秩序井然、或精致坚韧、或厚重沉稳。

线的构成方式:面化的线、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的线、错觉化的线、立体化的线、不规则的线。

3、面。

(1)面的概念。

几何学上把线移动的轨迹称为面,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2)面的形态。

面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几何形的面:表现出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两部分白面积在黑面积上移动;

(3)白面积可以任意裁切,黑面积不动,用取景框构图。

基础骨骼。

认识骨格。

骨格可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显性)和无作用性骨格(隐性)。规律性骨格:指骨格规律性很强的有序排列方式,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构成方法。非规律性骨格: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如密集、对比、变异等构成方法。

重复、渐变、对称、均衡。

多元重复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形成一组反复排列的图形。

(重复:重复是英文中克隆、拷贝的概念,以一个物象作为单元,通过原样复制,罗列在一起构成画面。

重复是由一个元素衍生出多个元素,是平面构成最初级的一种构成手法。重复的构成由于单个元素的增多而积聚力量。一个平凡的东西单个看也许毫不起眼,但是不断地连续出现,它就会给人一种视觉扩散和心理震撼力,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平面构成中的重复符合人们追求有规律性的事物的普遍心理要求。同样,重复的个体和重复的序列也应颇具艺术创意,出其不意是重复构成手法摆脱呆板和平庸的良好契机。)。

渐变构成:渐变是骨骼或基本形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秩序的构成形式,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规律。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渐变的构成形式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基本形的渐变::把基本形体按照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疏密、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叫基本形渐变。

(2)骨骼渐变:即骨骼线的位置依照数列关系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往往产生令人眩目的效果。

(渐变是由一个事物按序列略加变化派生出多个事物。渐变的形式贵在变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事物朝着某个方向(这里的方向是广义的方向)逐步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由很多细小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条变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缺少就显得突兀了。平面构成渐变有点的渐变、线的渐变、面的渐变以及综合要素的渐变。

点的渐变表现为点的形状、深浅程度逐渐变化的过程。线的渐变表现为线的粗细排列或线的组织形状有秩序地逐渐变化。

面的渐变表现为面的空间透视渐变。面以一定轨迹运动,形成了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渐变趋势。

综合要素的渐变表现为多方面要素结合起来的整体渐变。对称与平衡:人的身体便是一个对称的构成,至于多数的动物、天然矿物晶、星球等,甚至其构成要素的分子、原子本身,也都具有对称结构,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自然界中充斥着对称之形,至于人造物,以对称为主体的东西也不计其数,不论是家具、餐具、文具,还是电器用品、交通工具等大多如此,大部分都具有对称之形。

在艺术表现方面,对称形适用于表现明快统一的感觉,或井然有序,或明确坚实,乃至严肃神秘的两面。

对称是均衡的基本形式,就像天平持平时,支点在中间的左右两边形态,它们的视觉分量相等。对称是在传统设计中被大量采用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虽缺乏动感和立体感,但是具有安定、庄严、稳定、安静、平和的感觉,并且具有纯平面、简洁、井然、静态的均齐美。基于这些特性,用对称的构成方法表现具有实力、静谧、稳健、庞大的机构形象及政府徽章等设计项目时,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对称这一概念与两形之间的测量有关。在对称的许多种形式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形式。而“轴”与“中心”都是测量的方式,“轴对称”指以直线划分某图形,其两边的部分完全相同,这根直线被称为对称轴,两边的部分互为对称形态。“中心对称”指某图形通过中心一点任引一条直线,能把此图形分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这个点即为对称点。

平衡指画面中所处支点两侧的部分,虽然在大小、明暗、繁简等方面不尽相同,但能够使视觉达到某种平衡,如一棵塔松或杉树,它的树干左右侧的枝条、树叶不是绝对对称,而是交错生长的,但从总体来看,它整体的视觉关系是左右平衡的。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称,而是给人心理上的“对称”感。平衡比对称更富于变化,在保持平衡与视觉平衡中求得变化的同时,也具有活泼的因素。

平衡的基本形式有三类:(1)两侧不同体量的形态距离画面的支点远近不同,体量大的距支点近,体量小的距支点远,从而导致了视觉的平衡。

(2)两侧的形态的性质(如金属和木头、男和女、方与圆等)有区别,但如使其体量大体相等,黑白关系一致、类别属性相同、处于对称的位置,也可产生平衡感。

(3)两侧形态的精彩醒目程度处理不同,可以不同体量却又处于支点两侧相同位置的部分产生平衡感。如大面积等大文字(基本形相似)与单幅的精彩小图片分据两侧相等的位置,也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感。

(对称与镜像:对称与镜像构成往往要求有一确定的中轴,物象以中轴为基准,对称组合或者正反镜像组合构成。镜像的概念是从生活中的镜照影像关系中得来,也如水中的倒影关系。平面对称物象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考究,尽量避免简单和一目了然的图形,因为对称形式构成本身是相当简洁的一种结构。

对称构成或镜像构成练习除了作为单元的物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条件外,对于作为中心的中轴的选择也可以有方向、位置、形状等变化。而对称构成独具匠心者擅长将两个完全一样的单体,通过中轴暗线结构作用,完全融进整体构成语境当中,使单体不再是两个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个体,而是整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称并非机械的对称,二是像故宫建筑群一样,能让人置身其间会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博大。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对称的格局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格局。对称而高挑的飞檐,以主殿为轴心左右对称的建筑群,形成了鳞次比节、庄严肃穆、大气磅礴的设计风格,显示出轩昂的中国式建筑风貌。

优秀的对称与镜像构成作品,庄严中透着活泼,而失败的对称与镜像构成作品,显得既拘谨又呆板。

节奏、韵律:节奏、韵律这一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类别中的表现方法,也同样成为平面构成热衷于研究的对象。平面构成中的节奏、韵律依赖于形式的组合产生带有婉转变化的整体关系,这种整体关系形式构成的基点是不断重复和近似变化的渐变。但是这其中的渐变是经过仔细推敲过,置于画面中与其他的形相适应并共同构成视觉的秩序美和意蕴美。

节奏、韵律是秩序美平面构成的较高层次。首先,它要关注到构成形式变化大小程度“度”的衡量,变化过程过快会导致形象的突兀,变化得过慢会导致形象窒息、死板的感觉。《淮南子·好色赋》中点出事物“过与不及皆不成美”,古人对于美的评判标准以“恰到好处”为佳。然而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却是一直以来争论而无定论的话题。这并非是审美无评判标准,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是多方面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审美无形中就宽泛多了。

在节奏、韵律构成中,必须关注不同形象或抽象点、线、面的外部条件的一致性,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形象表象的视觉性质。如在节奏性画面中,在所有的一致环节中,出现单个性质迥异的个体,就会破坏整体的节奏连贯性,打乱构成的秩序。比如:同是几何体,圆形的视觉美特征与方形截然不同;同理,有机曲线与直线的性质也不一样(所有游离线条变化中,突然让直线强调性的出现,就会扰乱画面的轻松气息,割裂节奏性变化的秩序)。史前陶文化的彩陶装饰非常注重节奏、韵律构成关系。马家窑文化的图形是以弧线优美的节奏关系著称于世,而红山文化则以统一而不失变化的锯齿纹享誉当世。不同性质的形象组合创造不同美感的秩序美。

节奏、韵律讲求的是通过形式处理构成画面核心的内在意向。韵律一词顾名思义,即“韵”、“律”的有机构成,灵动而自由的单个元素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跳跃着生命的气息。“韵”靠“律”来烘托,而“律”靠“韵”来深化。

近似构成:近似的基本形在重复或近似骨骼中的排列就形成了近似构成。严格来说,绝对重复的事物并不存在,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细微的区别。但近似现象比比皆是,如飘落的树叶、畅游的鱼儿、飞行的小鸟、盛开的花朵、随风而动的树木等,相似却不相同,自由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一、近似基本形的获取。

(1)直接简化同类事物而取得的形。如蝴蝶、飞鸟、任意动物、花卉等,性质相同,形状大同小异,极易形成近似形,且较丰富,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形式。

(2)联合或减缺出来的形,即两个基本形相加或相减,使形象大小、方向、位置有所变动而组成近似形。

(3)形状不同的事物,用同一手法造型可构成近似形。例如将几种不同的玩具,如飞机、小鸭、汽车、鱼等用线简化形象构成近似基本形。

二、近似构成的骨格。

近似构成的骨格课通过变化重复骨格网的方向、间距、线型等获取,也可把近似的形态自由排列。

三、近似构成的形式。

(1)近似形在重复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在重复骨格中的排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形式,极易取得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丰富视觉效果。

(2)近似形在近似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的方向、位置比较灵活,形在框内所占面积大致相同。近似形可以不受骨骼单位约束,可占有两个骨格单位。近似形可以被骨格线切去,在框内以残缺形态显示。

(4)骨骼的近似构成。

在骨骼的近似构成中,也可以作单一骨格的近似构成,无需近似形,同样可以取得活泼而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

四、近似程度的把握。

近似程度要适宜,近似程度太大,则统一感太强,接近重复构成;近似程度太小,则变化太大,会失去近似感,使整体显得杂乱。

五、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的异同点重复是指同一基本形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构成方式。而近似是在重复的基础上,使基本形出现较小的变化,是重复的轻度变异。

重复具有极强的安定性、秩序感与节奏感,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而近似打破了重复构成的单调,表现出有变化又不失系列感,即统一又有对比的特征。

渐变构成:基本形和骨骼逐渐地向外或向内扩大或缩小,发生循序渐进的变化,就构成了渐变构成。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等都是有序的渐变现象。

一、基本形的渐变形式(1)形状渐变。

方向渐变是指逐渐改变有方向感的形态在空间中的朝向。(4)色彩渐变。

色彩渐变是指逐渐改变形态色彩的色相,明暗程度或鲜灰程度等。(5)大小渐变。

大小渐变是指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二、骨骼的渐变形式。

(1)单元渐变:一组骨格线渐变,其他骨格线重复排列。(2)双元渐变:两组不同方向的骨格线同时渐变。

三、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

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大,则变化剧烈,对比鲜明;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小,则重复、柔和,缺乏空间效果。

四、渐变构成的表现形式。

(1)基本形渐变,骨格不变(2)基本形不变,骨格渐变(3)基本形渐变,骨格渐变。

(4)单一骨格线的变化,即分条渐变,分条的宽窄变动。发射构成: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也是一种渐变的造型。发射是指重复的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发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如太阳的光芒、盛开的花朵、燃放的礼花、蜘蛛结网、水的涟漪等都是发射现象。发射具有多方面的对称性及视觉焦点和光学效果,引人注目,视觉效果强烈。

一、发射骨骼的形式。

(1)离心式发射:骨格线由中心向四周散开。

(2)向心式发射:骨格线又四周向中心集中,如万箭射向靶心。(3)同心式发射: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枪靶图形。(4)多心式发射:由数个圆心点构成的复合式发射构成。以上几种骨格形式可任意组合,仅一种则太单调。

二、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的关系渐变和发射都是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到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形式可以是基本形的渐变,也可以是骨格的渐变,而发射形式则以骨格的渐变为主,基本形的发射为辅。

对比构成:所谓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差别的形态放在一起比较而产生的效果。最强的对比是特异,最弱的对比是重复,最和谐的对比是黄金比。

一、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自然界中充满着对比,如天地、陆海、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乐曲中的强弱、快慢等也都是对比。

二、对比的种类:在平面构成中,可以将对比构成形式归纳为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材质对比等多个方面。

1、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指构成元素之间在形态的大小上相差悬殊而形成的对比。其构图特点是主体突出,一般将主体内容处理得大些,形成主次关系明确、对比较鲜明的画面效果。

2、形状对比。

形状对比是指因不同元素在形状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对比。形状对比要注意整体的统一感,应了解不同形象的形状之间产生的对比关系所形成的效果及其在不同性质、不同构图的画面中的适应性。

3、方向对比。

方向对比是指构成画面的元素因在方向上放置位置的不同所形成的对比。方向对比中方向的变动不宜太多,把握住主导方向,避免凌乱、松散,才能营造有意味的节奏感个运动感。

4、曲直对比。

曲直并置,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清晰、明确的心理感受。

5、动静对比。

直线具有刚直、安静的性格特点,而曲线则具有优美、运动的特性。在一副作品中,如果过多运用曲线,会产生不安定的感觉。反之,过多使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则会产生呆板、停滞的感觉。曲直结合可以刚柔并济,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6、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指在平面构成元素的正与负,图与地、远与近、前与后等不同空间关系上形成的具有空间感的对比,空间对比要注意构图的均衡。

7、明暗对比利用明暗关系可使画面产生强烈或柔和的对比效果。黑白对比是最强烈的明暗对比,可产生强烈、刺激、清晰的视觉效果。

8、质感对比。

(二)肌理构成。

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的表面性质特征。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人们对于不同肌理形态的认识和利用。因此,肌理构成的课题训练在造型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肌理的形式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视觉肌理。

通过目视就可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特征就叫视觉肌理。肌理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等。比如用钢笔、毛笔、圆珠笔、彩笔和电脑、摄影技术处理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效果。画、喷、擦、染、烤、淋、压、印、熏、浸等手法无所不用其极。材料几乎没有限制,可用木、石、玻璃、布、纸、颜料等。常见的简单手法有以下几种:

(3)自流法: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纹理。

(4)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5)绘写法:用笔绘写,直接造就肌理效果。肌理元素的形象越小,其肌理效果就越好;

(6)印刷法: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7)粘贴法: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8)擦印法:在纸上用色料(如铅笔、炭精笔)来摩擦,将纸下的凹凸或质感擦出图形;

(9)压印法:在玻璃或光滑的纸上放置色料,然后加上强压,色料便会沿着强压的方向往四周挤出来。或者选择具有特殊肌理的材质进行压印,会在纸上形成偶然形态和特殊的肌理效果。

(10)复印法:通过图片在复印机上复印,经过调节黑白度,使其丧失部分信息,形成新的肌理。

2、触觉肌理。

用手触摸有凹凸起伏感的肌理为触觉肌理。触觉肌理有两类:

(1)自然的肌理:自然的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没有加工的石、木等的肌理。

(2)创造肌理:创造的肌理就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撕、压、揉、烤、烙堆叠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肌理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织物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锦上添花。肌理的构成形式还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构成形式综合运用。

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叫分割。分割是最常用的构成方式,如室内设计,书籍、海报、网页、报纸、杂志等的平面版式设计中,都是根据分割原则进行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探索艺术中的节奏规律,如设一个线段长度为1,把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即长度为a和1-a,使其中一长段部分与全长1的比等于另一短段部分与这一长段部分的比。

从古希腊的瓶画到巴底依神庙、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都可以看出比例分割的重要性和唯美性。

分割的形式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比例与数列分割等。

3、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给人以自由活泼之感;

4、比例与数列分割:利用比例与数列的秩序进行分割,给人以秩序、完整、明朗的感受。

1)黄金比例分割;2)菲波拉契数列;3)等级差数数列;4)等比级数列;

比例的运用,在现代生活中更加广泛化,各种材料和用品在尺寸上都符合规格和比例,有统一的计划。

色彩构成

六年级第11册。

鲁志梅。

教学目的:显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精彩两分钟。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新课讲授。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六年级第11册。

鲁志梅。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四、作业布置。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以小组为单位,为作品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作品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五、课后延伸。

课后尝试用其他相近色设计一幅美丽的作品。

课后反思:。

分组介绍。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讲授要点:第一单元:。

1、色彩的物理性质:。

2、色的分类与特性;。

3、色的混合:。

4、色立体介绍:。

5、色彩对比理论;。

6、色彩调和理论。第二单元:。

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

3、色彩的心理感应;。

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色彩构成

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也许不会被我们中的网页设计者们能够充分欣赏。缺少多这方面的了解,你将会把事情搞乱。

三原色。

从定义上讲,三原色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种颜色的基色。为了确定三原色,你必须首先确切明确哪一种颜色是你正在使用的中间色。在上小学时,你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红、黄、蓝,并且你现在用于展示的,仍然是红、黄、蓝三原色。但是如果你有喷墨打印机的话,花点时间把它的盖子打开,看看它的墨盒。你能看到红、黄、蓝吗?不能!你可能看到的是四种墨色:蓝绿(青)色、红紫(洋红)色、黄色和黑色。颜色的不同是由于你的电脑用的是正色,而你的打印机用的是负色。显示器发出的是彩色光,而纸上的墨则吸收灯光发出的颜色。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范围。除了发射与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正色和负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们仅探讨着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红、绿、蓝。

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组色。

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主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予温暖、舒适和活力,它们也产生了一种色彩向浏览者显示或移动,并从页面中突出出来的可视化效果。

冷色。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首页在线教学。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色彩象征。

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橙色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

绿色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蓝色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紫色优雅、高贵、魅力、自傲、轻率……。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白色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灰色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褐色。

色彩构成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1)混入白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刺激)混入白色,使之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混入的白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2)混入黑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黑色,使双方或多方的明度、纯度降低,对比减弱,双方混入的黑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4)混入同一原色调和;在尖锐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混入同一原色(红、黄、蓝任选其一),使双方或多方的色相向混入的原色靠拢。

(6)互混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使一色混入其中的另一色,如红与绿,红色不变,在绿色中混入红色,使绿色也含有红色的成分,使之增加同一性。也可以双方互混。(7)点缀同一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共同点缀同—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或将双方之一方的色彩点缀进另一方,都能取得一定的调和感。

(1)含白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2)含黑量与含色量类似调和。(3)含色量类似调和。(4)类似色相调和。

(5)含黑量、含白量、含色量与色相均类。

把不同明度、色相、纯度的色彩组织起来,形成渐变的,或有节奏,有韵律的色彩效果,使原来对比过分强烈刺激的色彩关系柔和起来,使本来杂乱无章的色彩因此有条理,有秩序、和谐统一起来这个方法就称为秩序调和。

在观察、应用色彩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着—大片红色时的感觉,与观看—小块红色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看大片红色会感到很刺激,受不了,不舒服。而看一小块红色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很鲜艳,很美。如在大片红色上点缀些蓝、黄,或灰绿色的色块,就会舒服多了。同样当面对一大片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时,就不会产生看一大片高纯度红色那样的感觉,但也会感觉单调。如果在大面积的白色、灰色或低纯度色上放几块小面积高纯度的色彩那就更好了。

作品的内容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共同完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条件,不同的内容通过不同造型、色彩、构图,文字使之统一,否则就觉得不调和。

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色彩的感情、色彩功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诸多方面都是研究色彩如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使作品的内容与色彩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色彩的先声夺人及内在的力量。与作品内容相冲突的色彩均有可能被认为是不调和不统一的色彩。并对作品内容产生消积作用。因此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是色彩是否调和的一个重要原则。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3.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4.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3.试验时间和分配4.实验步骤5.实验成果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