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7-19 17:08:52 作者:江sx 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平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残奥会是世界上最具包容性、互助性的体育盛会之一。在上周日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办的残奥会闭幕式上,我们见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分享彼此的成功和荣誉。作为观众和志愿者,对于这场令人难忘的盛宴,我深感欣慰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与观察

闭幕式开始时,现场变得灯火辉煌,烟花四起。整个场馆都将焕发出各种光芒,彷佛此时的我们置身于一个魔幻的世界中。那个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能量和能量,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具有十分特别意义的时刻。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携手追梦,向未来”,徽章象征的是“人类的拥抱”。这提示着每个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和观众,他们都在为了同样的目标而竭力奋斗,即践行着“残奥精神”。

第三段:强调互助与互联

残奥会不仅仅是因为体育精神和体育事业而受到全球尊重。从这一年的主题到世界各地运动员的展现,残奥会强调互助和互连。这个概念旨在鼓励参与者和观众闪耀光芒,为人们提供情感和身体方面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关于胜败,而是关于支持对每一个人的平等帮助。这种构建爱和可持续性的途径无论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造成影响。

第四段:强调平等和包容

残奥会强调平等和包容,这也是这个赛事所带给世界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这不仅仅展现在运动员的比赛中,也反映在志愿者们的工作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志愿者,残奥会都能够为他们提供平等和友善的环境。这种和谐和平等的特色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无限的启示,并证明了在联合共进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达到的目标的高度。在这里,人们不仅是观众和参与者,更是协力完成这一历史性赛事的人们。

第五段:总结和反思

在残奥会闭幕式上,我们向这些残奥选手表示最深的祝贺。我们分享他们的胜利和挑战,并为他们的坚韧和毅力而感到自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残奥会教会我们真正理解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我对这个赛事的安排、服务和细节的表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短短的日子里,我们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士一起,共建一个充满梦想的世界。在旅程的每一步都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并帮助我们迈过每一个难题。最后,我想向每一位参与者、观众和志愿者致以诚挚、深深的谢意。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宣布,杨洪琼将担任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云南籍运动员杨洪琼,89年9月出生,曾为轮椅篮球运动员,2018年进入国家残奥越野滑雪队。本届冬残奥会上,她包揽了残奥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个项目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今夜,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联大特殊教育学院36名学生承担了节目《爱的感召》、《生生不息》以及演员返场谢幕三个重要任务。在圆满完成开幕式演出基础上,同学们以最崇高的抱负完成家国使命,站在国家最高演艺舞台上,再次以顶尖的技艺,饱满的状态,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光荣任务!

36人中,有25名视力残疾学生、1名听力残疾学生及10名健全学生。同学们在完成冬残奥会的开幕式第二天就进入到闭幕式的紧张排练中。从排练到演出,日日夜夜,只为竭尽全力在世界舞台上展青年大学生风采。

作为《生生不息》节目的c位演员,王得江已经封闭训练定音鼓60余天,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一次又一次的复盘,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终于向全世界展示了最好的'自己!

从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到闭幕式,联大学子们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与担当,擦亮了中国的青年名片,他们不负使命不负青春,为他们点赞!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时间今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盛大开幕。

这是残奥会自1960年举办以来首次走进南美大陆。接下来的12天时间里,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32名运动员将参加22个大项、528个小项的角逐。

伴随着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从10到1的巨幅倒计时数字以顺时针方向自马拉卡纳体育场顶端依次展开,极限轮椅运动员阿伦·福瑟灵厄姆从体育场一侧的17米陡坡俯冲而下,穿越象征数字“0”的圆环飞向天空,里约残奥会的大幕由此揭开。

开幕式表演以“心无边界”为主题,旨在向全世界传递残奥运动员的无穷能量。20_年索契冬季残奥会单板滑雪铜牌得主、膝盖以下被截肢的美国影星艾米·珀迪与机器人手臂“斗舞”成为最大亮点,她不断完成机器人设计的高难度舞步,并使对手完全拜服在自己的舞技之下。4分多钟的现代舞表演,赢得全场8万多名观众阵阵掌声。

为让残奥运动员观看尽可能多的开幕式表演,代表团入场环节提前进行。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伦敦残奥会女子轮椅击剑冠军荣静的引领下第32位出场。中国此前已连续三届获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数双第一,出征里约残奥会的这支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是中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万众瞩目之下,在巴西五座城市及残奥会发源地进行传递后的残奥圣火冒雨抵达马拉卡纳体育场。最后一名火炬手、获得6枚残奥游泳金牌的巴西运动员克洛多瓦尔多·席尔瓦带着火炬来到主火炬台下面。即将到达终点,但高高的台阶却挡住轮椅的去路。停滞了片刻,眼前的台阶突然伸展开来,一条无障碍通道出现在眼前,席尔瓦用手驱动轮椅爬坡而上,成功点燃火炬。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2月20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残疾人冰雪运动与北京冬残奥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勇志军介绍,本次冬残奥会将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我国冬残奥运动随即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做好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和筹办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了《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冬残奥争光行动方案》《残疾人大众冰雪行动方案》,在全国大力推动冬残奥运动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初选运动员、组织训练营,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培养冬残奥会技术官员、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建设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一系列举措使我国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得以快速发展。

2016年以来,我国参加了多项冬残奥国际赛事,获得多枚奖牌,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我国轮椅冰壶队获得冠军,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同时,2016年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首届只有14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有31个省(区、市)参加,已基本覆盖全国。”勇志军表示,“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期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冰雪活动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参与冬季运动的热情,对残疾人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影响深远。

“经过努力,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会大项由两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勇志军说。

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双奥之城”北京正以青春昂扬的姿态迎接残奥冰雪健儿的到来。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告诉记者,目前,北京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8个竞赛场馆、两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将留给轮椅使用者。

“北京携手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对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影响深远。”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奇峰表示,备战筹办冬残奥会6年多来,河北省残疾人冬季体育项目全部开展,竞技水平快速提升;群众性冰雪运动深入普及,全省累计50万人次残疾人参与了冰雪运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显著,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河北已有34名运动员初步入选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占代表团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在全国省份中首次实现6个大项全覆盖参赛。

备战冬残奥会期间,新冠疫情突袭而至。“但冬残奥项目国家队没有放松训练,大家都希望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勇志军表示。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将更加精细化地做好各项参赛准备工作,以中国冬奥代表团为榜样,顽强拼搏,勇敢超越,向世界展示我国冬残奥运动快速发展成果,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精神风貌,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勇志军介绍,2月21日,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将正式成立,届时,中国代表团人数和组成情况也将随之公布。

2022年3月4日至13日,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北京和张家口正向世界残奥运动员张开热情的怀抱。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六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七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一场让人难以忘怀的盛大场面。当巨大的火炬升起时,燃烧着勇气与希望的火焰照亮了整个体育场,我仿佛看到了每一位参赛选手,在这个残疾人体育盛会上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决心。随着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表演,炫目的灯光和美丽的烟花交相辉映,将整个开幕式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一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怀。

第二段:卓越的运动精神令人钦佩

正是这种运动精神,让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示出了非凡的实力。无论是身体缺少部分的运动员还是行动不便的运动员,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我记得坐在观众席上,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选手正在进行射箭比赛。他凭借着嘴里拿着箭,用精确的眼神和手的调动,成功地射中了目标。这一幕令人震撼,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三段:残奥会体现了人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残奥会是一个展示平等的舞台,在这里,残疾人得到了与正常人一样的尊重和待遇。无论是比赛过程中还是颁奖典礼上,每一个运动员都能感受到来自观众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支持。体育无疑是一个连接人们的桥梁,而残奥会则是人类平等的象征。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勇敢的英雄,他们超越了自己的身体限制,证明了自己在体育领域的所向披靡。

第四段:残奥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进步

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场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关心残疾人的机会。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社交网络的传播,残奥会的理念和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这无疑有助于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推动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和发展。残奥会还鼓励普通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了全民健身的意识。残奥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营造了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段:对残奥会的期待与祝福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让我深感自豪和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为我国能够承办如此盛大的体育盛会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为残疾人运动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感到自豪。我衷心希望残奥会能够继续发扬和传递运动精神,为全球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友爱和美好的世界。愿残奥会永远闪耀照耀人类的心灵,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勇气和希望。

(总字数:469个字)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汇总篇八

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