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模板6篇)

时间:2023-09-08 20:13:13 作者:纸韵 工作总结 2023年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模板6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一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送走一个毕业班的他们,人生年轮的前额,又加深了一道皱纹;一岁一轮的高考日,交出一根浸着墨香答卷的我们,人生路上的身姿,又增添一份自信。他们和我们就此分别于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不在辉煌无比的殿堂,而在艰苦奋斗的第一线。

他们像动画片里的机器猫,带着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风雅颂的史诗当中,体会“蒹霞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回到远古的生物时代,亲历火山岩浆迸发,海水褪去,喜马拉雅凸为世界屋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坐上蒸汽机车,飞驰田野间;在苹果树下,偷吃伊甸园的苹果,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诞生一个个改变世界、改变历史的定律。

他们就是这样同机器猫一样的存在,带着我们肆意地狂野在时间的隧道里,前往我们想去的一个个神秘的地方千百年来,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变化着的他们总爱一句不变的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唯独出征高考,他们不再带着我们一起穿越,把自己留在了时间的那一头,期盼着我们和时间一起腾飞。

一年又一年,留在时光那头的只有三尺讲台、粉笔和黑板擦。每一年,不同的他们,都用眷恋不舍的眼神,送走一批批的我们。不同的我们,同样希望不同的他们在那一头,把时间挺住,让我们再回首时,他们永远如我们初见时那么英发。

然而有一天,我们有了如他们一般的个头,也有了我们的孩子,再回首时,时间的那头,不变的还是三尺讲台、粉笔和黑板擦,还有另一个期盼的眼神和“再看看你们”的他们。额上抹上了皱纹,发上留下了白霜,牛顿式的苹果“砸”弯了他们的脊梁。池中小河一寸寸拔高,依然摇曳着阳光的影子;跑道被脚步磨出时间模糊的痕迹。未来的某一个夏天,未来的某一个高考日,再次回到母校,回到那个曾经送我们进入未来时光隧道的地方,“再看看你们”的他们,或许已经老去,或许已经长眠。

时间就像杀手,毁灭曾经的过去,找不到,寻不着;时间也像机器,不容置疑地送一批批的我们前往未来。在某一天,也将我们变成过去,变成曾经,变沧海桑田的一个部分。这就是时光隧道里的必然规律。

而周而复始,前赴后继的他们,那个千古不变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师生情,才是时光隧道里的永恒。就像机器猫一样,带着一批批不断变化的我们飞向未来,飞向昨天,飞向时间的每一个角落,探索时间刻度里的每一个奥秘。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二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对这一年多来的施工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坐一下简单得总结。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包括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和现场组织协调六个方面。

进度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工项目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因此,首先应严格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进行周会议,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周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安排。其次,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督促协作队伍现场管理人员,对其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消除隐患。在质量管理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其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每一份施工用料,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过质量关。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技术员和质检员都要严格要求,负起责任,对施工中用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把关,使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三、工程投资的控制

投资控制,及工程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应责任明确,将质量、进度、成本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责任与目标。其次,现场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前期会议交底中所制定的工程量,把握现场施工工作量,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对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和设计图纸有出入的地方,应提前分别向建设单位和施工设计单位进行反映,要求其出具施工变更依据。在施工中搞好阶段核算,分阶段对施工工程量和设计工程量进行对比,以便核实工程量,不断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即现场工程资料的管理和资料信息总结上报,保证工程进展及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反映到项目各个单位及负责人。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按时上报,对工程数据进行跟踪并记录,保留好现场影像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严格执行公司管理制度,组织工程项目有关人员开展周会议,并及时记录每次周例会会议纪要,做好周工作报告、周工作进度计划等资料的总结及规划记录,做好工程施工日志的记录工作。其次,收集好施工设备、材料等的进场记录,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有关资料的整理及签字工作。

安全管理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管理必须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应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加强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生产施工方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作重点防范,注意施工中防止坍塌、防止碰撞伤、防止触电危险、夏季防蚊虫,做好车辆机械运行安全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坚持进行班前安全会议,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坚持“三不伤害”原则,及时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各个安全隐患。

工程的顺利进行,与施工现场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管理者对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都要进行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成功的项目管理,能促进项目的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在项目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探索出一条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成功之路。

以上就是对这一年多的管理工作所做的总结,在以后的工作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和公司发展相结合。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三

以前从书本上学到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工程中,特别是这个项目(中国航天项目),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要求我们质检人员对待质检工作不能人浮于事,做老好人,而要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切工程施工,质检工作贯穿始终,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方能起到技术先行的作风。在航天五院光学遥感中心厂房项目部的二次结构施工中,由于施工队的质量观念不高,对墙体砌筑和构筑的浇筑不以为意,经常出现墙体垂直度欠佳和构造柱浇筑出现狗洞的现象,在我们多次观察和抽检情况下,发现一些问题:墙体砌筑不带线现象严重,尤其是砌筑小白砖时候;在浇筑构造柱尤其是短柱子时候不振捣。

在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我们果断处理,要求我现场工长加强现场监督,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要求施工队派专门的质量员进行监督。经过这些处理办法后情况大有改观。在今后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培养自己工作中的预见性,并应用至工程中。

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身为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一员,有机会能在北京如此大的规模市场中学习和锻炼,感到无比的自豪,这种环境和外部的条件给了我们一种自信和荣耀,但更多的是对我们的今后工作的鞭策,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要以中建的企业形象来约束自己,我们所有的言行要符合中建企业的标准,逐步培养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才能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和培养。

以上是在项目施工中的简单总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加倍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公司及项目部的领导下,在航天五院项目施工中不断探索创新。最后我坚信在中建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在公司领导的精心培养下,我们技术人员会很快成长起来,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四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管理,是新奥法的重要内容。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在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方法及二次衬砌施作提供信息依据。

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等级,围岩等级较高的可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掘进,围岩等级较低的可采用挖机挖掘土方的方法进行掘进。挖出隧道内壁后迅速用工字钢支护,再向隧道内壁喷浆,以防止土方因裸露、氧化而带来的.坍塌、坠落。

为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性态作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获得完整数据,同时又使各项数据间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因此,地表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点及水平净空收敛点均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1)水平净空收敛实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随时掌握岩石的变化情况,测点安装应靠近开挖面又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并且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埋设,且在下一次循环开挖前量测到初次读数,初期观测为每天两次,如岩石没有异常变化按照上表中量测频率进行观测。监测点的钢筋根部应深入岩石并灌入水泥砂浆使其牢固。量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两次挂尺,第一次量测完成后,记录量测数据,然后交换尺头再次量测,两次量测结果误差在0.5mm内取平均数作为水平净空量测结果。

(2)洞内拱顶沉降监测实测步骤:首先在隧道的仰拱埋设水准点,拱顶监测点位置和埋设时间同水平收敛点相同,埋设方法同水平收敛点一样要把钢筋插入岩石内使其牢固。水准点均埋设三角钩,测量时,使用鱼竿挂尺,水准仪量测。

洞内水平净空收敛的精度分析:收敛仪钢尺受温度影响较小,隧道内温度基本稳定,初次量测温度和日常量测时温度基本一致,不必考虑温度改正。收敛仪的最小读数为0.01mm,量测结果的取值也为0.01mm,能够反映围岩的细微变化,满足精度要求。

(1)监测点的布置

地表上沿隧道轴线布置的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沿隧道纵断面断面间距按下表执行。横断面地表监测点间距取3~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取7~11个监测点。

(2)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

首先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100~150m埋设一个水准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的基岩面上并与隧道开挖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受隧道施工影响工作基点的稳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工作基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对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也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依次对每条断面上的监测点进行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业主规定我们的报告包括周报和月报。周报主要是对这一个星期来某个标的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包括各新老断面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并做数据分析,并附上时空变化图。并根据数据来做安全评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同业主,施工单位做好沟通交流,同时要对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做好安排。月报是对这一个月来的我们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是向业主回报我们这一个月某个标的工作情况,数据情况等。

1、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2、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值、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评估。

3、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mm时或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加强观测,通知现场施工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4、当地表沉降、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天,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天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同一断面上,当地表下沉量大而洞内拱顶和水平净空收敛值没有异常变化时,要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是否地表有局部滑坡并将数据和情况及时上报。

6、及时提交成果资料和上报监测数据,在观测期内,位移值超过设计值的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位移进行修正或采取控制措施。

7、通过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dk37+160断面左线拱顶下沉累计时态曲线

dk37+160全断面净空变化曲线

根据一个月来实习所得的经验,我相信我们是能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首先,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我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熟练掌握运用,到了工地上基本上不需要适应学习的时间;第二,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和施工方的协调配合方面,比如说我们布的点的保护,取得台账,拱顶钻孔时需要挖机或者台车的协助,爆破喷浆不能进行量测时能够及时的通知。以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是头疼的问题,经常由于协调不好,使我们的工作不能进行或者增加工作量。

在工作中,量测数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excel表中进行计算、绘图、回归,不仅要进行繁琐的公式编辑,而且在图表绘制过程中步骤较多,自动化程度低,极易产生错误;各种变化曲线手工生成速度慢,对隧道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无法快速分析,故其结果很难及时服务于实际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初步设想是通过编程和绘图软件结合,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就能将报表中的各种曲线,图形绘出。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五

我公司承建高速公路天城连接项目三标段全长850米,其中三号桥全长402米,为单幅桥,总宽15米,桥梁纵坡为*%和3%,横坡为。桥梁布置共分为4联,第一、二联为4×30米,第三联为2×30米,第四联为3×30米。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梁采用斜腹板式单箱三室箱梁,梁高米顶板宽度为,底板宽,主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22cm,中腹板厚50cm,边腹板厚度为60cm。

箱梁混凝土全部为c50,钢筋采用hrb335热轧带肋钢筋,钢绞线采用pc高强低松弛七股型钢绞线,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箱梁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3号桥因原设计与原抗滑相冲突,长度由原370m变为400米,a0—p8桥面标准宽为米,在p8—p12段桥面由米渐变至31m,预应力管道灌浆等级由原m40纯水泥浆变为m50纯水泥浆。

3号桥上部结构

施工合同、施工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应规范、图集,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检查资料和材料复检资料。

上部结构于20xx年x月x日开始施工,于20xx年x月x日完成最后一次预应力孔道压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国家标准及甲方、监理下发的相应文件进行施工。

1、对现场的主要材料履行了报验手续,并在现场监理人员的见证下取样,送检合格后放可使用。

2、对每一道工序的检验批进行报验,确保分项、子分部、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资料完整,人员签字齐全。

3、对重要的施工工序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中桥梁脚手架方案、预应力施工方案由专业专家进行评审。对主要工序或关键部位,我们对各班组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4、桥梁坐标、标高测设经复核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后,有测量技术员编制资料向监理公司报验,由监理工程师对我方测设的结果进行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钢筋的制作、焊接、绑扎进行现场检查,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不报验,严格落实三检制度,做到自检合格后向监理部报验。

6、混凝土质量控制

为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其稳定性,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注重商品混凝土资料的检查和收集,按规范要求留置标养、和拆模试块。

7、桥梁支座采用衡水方圆桥隧物资有限公司生产的盆式支座,安装前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主要控制垫石的*整度,螺栓洞采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填补。

1、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模板、预应力、支座检验批验收均合格。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所有原材料、砼试验、m50纯水泥浆、钢筋连接均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其中钢绞线检测报告3份,支座检测报告1份,锚具检测报告1份,波纹管检测报告3份,千斤顶校核报告3份,水泥检测1份,钢筋检测报告38份,钢筋连接检查报告52份,c50混凝土标准养护报告37份,同条件养护14份,m50纯水泥浆8份。上述全部检测合格。

3、经检查监理、业主代表现场检查,桥梁标高、轴线、箱梁的几何尺寸、桥面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桥梁上部结构分部所含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均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观感较好,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桥梁上部部结构工程质量自检结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报请相关部门验收。

隧道工作总结 时光隧道篇六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a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邻近或上跨既有的隧道,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基坑开挖会造成周边环境影响,主要为破坏原有平衡应力场,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在既有隧道上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严重威胁隧道的安全。因此如何控制基坑工程对既有隧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及模型试验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基坑工程对既有隧道影响的4种常用研究方法,分析了每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归纳了当前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并总结了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常用措施。

1.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具有概念明确,快捷、方便等优点。多采用两阶段分析法,首先分析开挖引起的附加场;然后将其施加到既有隧道上,并将隧道视为弹性地基梁进行内力与变形的分析。黄栩等将已建隧道视为kerr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采用两阶段法研究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下卧隧道的纵向变形。并对winkler模型、pasternak模型与kerr模型3种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kerr地基模型最为精确。虽然该方法原理明确,计算简单,但由于土体的非线性,既有结构形式、刚度、施工条件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分析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计算结果只是解决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纵向内力和变形变化问题的一种近似解。

2.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通过对工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假设,选择适当的本构模型及参数,采用“生”、“死”单元来模拟开挖过程。该方法可以考虑土层的分布及其非线性,土体与既有隧道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分析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影响的主要方法。黄宏伟等利用有限元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基坑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唐仁等以广州某临近一号线的基坑工程为依托,模拟了基坑开挖各工况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数值模拟可以对施工顺序以及边界条件进行模拟,能够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但是由于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多变性以及和既有结构关系的多样性,导致工作量大,建模复杂,计算时长,而且如何选择合理的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仍是数值模拟的重点和难点。

3.现场监测

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因素较多,现场监测数据可以综合体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直接对隧道的状态进行评估,也可以对隧道的变形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因此,现场监测是分析该问题最直接、有效、可靠的方法。郭鹏飞等结了39例上跨隧道的基坑工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简单实用的隧道隆起变形预测模型。刘庭金等以广州地铁一号线黄沙-长寿路站区间工程为依托,利用隧道变形三维监测数据,详细研究了地铁上基坑施工对区间隧道的变形影响。监测需要通过在现场设置监测点来获取信息,但是既有隧道一般都处于运营状态,监测点的布置比较困难,且现场监测无法测量既有结构内力及周围土压力变化。

4.模型试验

室内试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离心机模型试验,利用离心力场和重力场等效的方法,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法研究工程参数,进而预测隧道的变形情况。另一类模型试验为相似性试验,通过构造与实际工程结构、外部环境均相类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基坑施工造成的隧道变形情况。模型试验法为研究该问题最接近真实的方法。

姜兆华等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进行基坑与近接隧道的相对横向和纵向距离敏感性研究,对既有隧道的土压力、弯矩和内径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并总结了相邻隧道内力与位移的相关变化情况。魏少伟等针对砂土中基坑开挖对坑底不同位置隧道横截面变形的影响,采用离心机进行了两组试验研究。

模型试验法能够分析出一定条件下基坑施工造成隧道变形的规律。但是土体的各向异性,因此模型试验不能精确反映原型的土层特性,且成本高,周期长,一般不经常使用。

5.控制措施

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主要措施有:土体加固、分区开挖、堆载以及设置抗拔桩等。土体加固通过改善基坑底部及坑周土体性质,提高土体抗剪强度,达到减小隧道变形的目的;分区开挖既可以减少单次卸载量,也可以通过调整各区的开挖顺序,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减少隧道的变形;堆载可以平衡卸载的土方;抗拔桩通过与新建结构底板相连接,形成“保护箍”来抑制既有隧道的变形。魏纲等搜集了27个邻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工程实例,并进行统计分析,基坑加固控制措施是影响隧道最大隆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拔桩、土体加固和堆载对防止隧道隆起都有比较不错的效果,其中设置抗拔桩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为保证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实现安全运营,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共同作用,控制既有隧道的变形。

本文总结了基坑工程对既有隧道影响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概念明确、方便、快捷,但其计算结果仅是一种近似解;数值模拟可以考虑土层的分布及非线性和土体与隧道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现场监测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土体和隧道的实际情况,是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模型试验主要分为离心模型试验和相似性试验两类,是一种接近真实地方法。控制隧道变形的主要措施为:土体加固通过改善土体性质,减小土体变形控制既有隧道的变形;分区开挖通过减少单次开挖卸载量,利用“时空效应”减小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堆载通过平衡开挖卸载的土方来控制既有隧道变形;抗拔桩通过与新建结构相连接,形成“门架”抑制既有隧道的隆起变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