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大全9篇)

时间:2023-10-07 05:58:26 作者:笔舞 心得体会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大全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巨著之一,其中乡党篇是其中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阅读乡党篇,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其中也领悟了不少道理与智慧。

第二段:读后体验

第三段:道德观念感悟

本篇中将贤惠的妇女作为示范,标志着儒家文化对女性的重视。乡党篇中关于妇女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女性所拥有的高度素养与美德,这些品德是社会和家庭的维系所必须的。近年来,流行“女性的独立”、“女性的解放”等言论,其中有些观点是想要消灭“妇女地位低下”的愿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女性权益的争取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刚性话题,这种赋权的方式似乎已与做一个好的人格和品德挂不上钩。我们应该尝试与传统的家庭教育结合,打造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拥有天赋优异的同时,也具备尽善尽美的美德和品德,形成一种自尊自爱的生活方式。

第四段:人际关系体验

读完乡党篇,我认识到了这段文字中包括的人际关系比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是更为复杂的。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乡党篇所表现出的一种亲近的关系称为“亲”,这种这样的关系重视的是情感的交流,而非如今所提倡的雇佣关系。这种亲友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而且是建立在时间与认同感的沉淀之上。我们现代的青年人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借鉴乡党篇中所表达的这种人际关系,并在人际交往中发掘自己的优势。

第五段:总结

读完乡党篇,我们需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身份和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珍惜家庭,友谊和生命。乡党篇告诉我们,家庭和亲友关系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朋友圈不仅仅是你周围的人,也是你自己所依存着的常,是你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文章也提供了一个回归传统、回归血脉、回归本心的思考方向,我们也许会从中发掘出自己更深的灵魂与人格。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二

书是我的最爱,我每天都看,我有两百多本书,可最值得推荐的书,还是这本古香古色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书。就是孔子的弟子把听孔子讲话和孔子与时人、弟子谈话时作的笔记,加以整理、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我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读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明白了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追上了还会担心失去它。也就是学习完要定时复习,不然会丢失它。

读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取长补短。

读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首先要培养兴趣、爱好。千万不能被动学习,否则只能事半功倍。

《论语》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虽然还有很多没读,但我已经被它吸引了,我坚信,他对我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们,这就是我强力推荐的一本书——《论语》。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能够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以往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教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仅安于贫贱,不仅仅不谄媚求人,并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欢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心灵相照的欢乐的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四

茫茫千余年,悠悠数代人。多少人的姓名随岁月的蹉跎而磨灭,多少件事迹因光阴的流逝而隐去,多少观念被时代的变迁而尘封。回望过去。有多少人可以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思想可以让人为之倾倒。而《论语》,这一部语录体散文,却能载入千千万万有志之士的心中,激起浪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好像看到孔子率领着弟子们,正站在宽阔的,奔腾而过的河流边,在微风吹拂下,指点江山,感慨消逝的时光,就像这喝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地流荡,一去不复返。这种紧迫的,时不可待的,应当及时努力的感受。有如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生活中,他们激励了我们一代代自强不息,争分夺秒为事业而奋斗,像孔子一样“学而不厌”。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让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着重的意义,其一,大的成就,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不可半途而废。做事情开个头很容易,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的。其二,人们的学业乃至事业成就的大小,全系于个人的努力的多少。虽然乍看这句话比较绝对,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主动努力使可以改变客观环境的,关键在于是要克服自身的惰性,这又如荀子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学习中,他们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定会取得理想的成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中的松柏,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伟岸挺拔,不折不挠,苍翠葱茏,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启迪了后代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的诗情画意。就如刘禹锡的“后来富贵以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的情怀。他们这些有志之士以松柏这些自然界现象为喻,表白自己矢志不渝的节操,也歌颂那些经得住严酷考验的坚贞不屈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说,自己所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孔子终身倡导的儒家思想,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怨,什么是仁,也就是孔子所倡导的“推己及人”。就是以人之心推己,以己之心推人。换位思考,很多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告诉我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会善待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在善待异己的同时也端正了为人处世的态度。

漫漫长河里,《论语》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悠悠岁月里,《论语》教会我们的事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在它的教导下慢慢成长,社会在它的引导下不断进步。

《论语》,我们的瑰宝!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五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章,这章的关键在学和学问的问题。一直以来,不知道多少老师错解了学问的意思,让大家一接触《论语》就觉得极度的反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自己当初学的时候也觉得是句骗人的话。其实也难怪,要讲通《论语》,没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是不行的,以现在的中学教师来说,还鲜有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不过好在还是有见地更高明的学者为我们做了精当的解释,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点点学而篇,乃至整个《论语》精神的真谛。

南怀谨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研究《论语》,要成章的研究,要把前后联系起来研究。《论语》各章都是自成体系的,而整个《论语》也是一个体系,切不可断句去死读。没有全局的认识,接触到的《论语》就只是一个个枯燥的教条,而且在理解上也容易趋于狭隘。所以,我把每一篇都不加任何注解的抄写到了一个本子上,前后对照,发现果真如此。

就以学而篇为例,一共一十六条,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其实《论语》中讲的学问,是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这在学而第六中讲的再明显不过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可以学文。

由此可以看到,学习做人的道理是最重要的,如果道理学好了,有余力,再来学习文学和其他的知识。在学而第二中用有子的话也提到: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也就是说,人的本在于孝弟,在于好的品德,只有本固了,才能生出道来。

学而十六句可以说包含了十六种做人的道理。有作为领导的道理,有作为下属的道理,也有交友的道理和孝顺父母的道理。中间还教育我们不要巧言令色,要自重,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等等。整体来说,的确是自成一个体系,而讲的都是如何做人,是做人的哲学,而不是狭隘的学知识。这一点,是我读学而一章最大的收获。

至于其中的句子,给我感慨最深的还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可谓是妇孺皆知,而最后一句也是很著名的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不己知者,患不知人也。

其实第一句中感触最深的还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刚好又和最后一句形成了一个呼应。一个人在世,要有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难。而人们也往往在为自己没有一个知己而感慨。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认真的去了解别人,总觉得自己没有人去了解。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最委屈的,没有换到别人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有句话叫做将心比心,也许一个人真的能做到处处和别人换位思考,多了解别人的感受,相信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他。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点,那估计每一天都会感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学而一章,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也不可能把道理讲的那么完全。很多东西,还需要我们去揣摩。自己在读的时候,感觉十六句里的每一句,都唤起了我的一番思考,所以也对孔子由衷地产生了敬佩的心理。一时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一句话来对这篇读后感做一个结尾,就用子贡朗诵的那首诗来总结吧:人生在世,追寻做人的道理,还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六

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我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中感触很深。

人虽然要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思考。如果不思考,而光顾着学习,那么,你就只会知道迷惑书本,也不会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思考了而不学习,反而,不会获得知识。所以,我们学习时一定要边学习边思考,这样才能记住。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出,学习要经过思考才会更深地懂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得以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也会使我们记住学过的知识,然而,就可以凭这个来当老师了。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过后,要经常温习,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加印象深刻地理解、记住它。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把知识学到家。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了我学习就应该要实事求是,不应该弄虚作假。不知道就应该说不知道,知道就应该知道。

从孔子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学习应要边学习边思考;学习过后,应该要经常复习,加以巩固,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先把不懂得弄懂,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学习就应该这样去学,才能够学得好。要像孔子那样认真去学,()才能把知识学到家。 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我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中感触很深。

人虽然要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思考。如果不思考,而光顾着学习,那么,你就只会知道迷惑书本,也不会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思考了而不学习,反而,不会获得知识。所以,我们学习时一定要边学习边思考,这样才能记住。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出,学习要经过思考才会更深地懂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得以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也会使我们记住学过的知识,然而,就可以凭这个来当老师了。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过后,要经常温习,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加印象深刻地理解、记住它。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把知识学到家。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了我学习就应该要实事求是,不应该弄虚作假。不知道就应该说不知道,知道就应该知道。

从孔子的语言中,我体会到了:学习应要边学习边思考;学习过后,应该要经常复习,加以巩固,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先把不懂得弄懂,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

记得在我刚上小学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玩乐上。一旦到了该写作业的时候,心里总会想着:再玩五分钟吧!再玩五分钟吧!五分钟过到了,我却丝毫没有半点动静。因为我又想着:反正时间还很长,再玩一会儿吧!就这样,一拖再拖。终于,在太阳落山之际,我的作业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开的梅花还要白净。周末我依旧重蹈覆辙。于是,我每周末都会通宵写作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星期一顶着双“熊猫眼”就去上课了,不过,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长大后,我再忆起自己曾经因为玩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时,总是心如刀绞,忍不住感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得到新的体会。

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着:“羊吃草,总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将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内的部分营养,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会被羊吐出来,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营养被它完全消化,它才会停止这个看似恶心,滑稽的举动。”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饭时,都要将口中的饭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这样反复重复三次。他每本看过的书都会定时重温,这样他所学的'知识才不会“流失”。

连尚未开发灵智的动物和几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书,也会在闲暇时看一看之前读过的书,这能使我读起来更方便,并且可以顺便巩固我之前学过的知识。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温习一下是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可以使你的自身修养更进一步,在知识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八

心得皎皎明月, 虫鸣叠叠 ,秋风入窗 ,夜长无眠。一个人, 一盏灯 ,一杯淡茗 ,一丝愁绪。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生活这样艰苦,为什么能自得其乐呢?其实,主要是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可。

这里的君子一般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在《论语》中,随意就可发现这二字,可见君子的重要性。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连孔子都愧称君子,不难发现君子的标准之高。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很多人都感叹光阴流逝之快,但孔子在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大家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孔子提出的这六个人生轨迹,对我们现在仍有很多启迪意义,关键是我们如何领悟这其中的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读论语先进篇心得体会篇九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