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 游览岳阳楼心得体会(实用16篇)

时间:2023-10-12 12:41:22 作者:QJ墨客 心得体会 最新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 游览岳阳楼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在现代社会,个人简历是求职或申请学校的必备材料。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参加培训班或读书俱乐部,拓宽知识面。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一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湖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作为夏季放松心情的好去处,我最近有幸游览了岳阳楼,并获得了一些难忘的体会。

首先,游览岳阳楼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岳阳楼建于明代,是当时最精美的建筑之一。通过游览,我了解到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在楼内,我看到了许多古画、石碑和古代文化遗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着那些神秘的历史古迹,我感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心灵相通。通过参观岳阳楼,我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游览岳阳楼使我沉浸在壮丽的自然美景中。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四周环水,景色宜人。登上楼顶,我可以俯瞰到整个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清晨的时候,湖面上迎风飘荡的渔船和闪烁的鱼虾,仿佛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一副画卷。傍晚时分,湖面上的夕阳映照出了一片金色的光辉,美不胜收。游览岳阳楼,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宏伟和雄奇之美,这种美妙的感觉会一直留存在我心中。

然后,游览岳阳楼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岳阳楼因杜甫的诗《登岳阳楼》而名扬天下,成为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寻找灵感的地方。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写道:“昔日龙堆殿上楼,声价文章驰四方。功名不减河山在,世事如今多渺茫。”这个诗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壮志豪情。站在岳阳楼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在这里放声长啸,抒发自己的壮志雄心,对抗尘世琐事。游览岳阳楼让我明白,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保持对人生的热情和渴望,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游览岳阳楼让我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岳阳楼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游览时,我看到这里不仅有中国游客,还有许多外国友人。在岳阳楼上,我看到人们不分国籍、肤色和语言,都带着敬畏和仰慕的心情,领略着这座古老文化的神奇。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博大胸怀。

总的来说,游览岳阳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对古代文化、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珍贵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岳阳楼将继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给大家无尽的美和智慧。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二

登岳阳楼是中国古代名篇《登岳阳楼》的作者杜甫在唐朝时期所写的一首抒怀之作。岳阳楼位于今天的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它是一座古老的楼阁,被誉为"天下第一楼",因其峭壁险峻的地理特点而成为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所爱。杜甫所化的诗句,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自身的身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读杜甫的《登岳阳楼》,不禁让人陶醉在那悲天悯人的情感之中。笔者将以五段式的形式,对登岳阳楼杜甫心得体会进行简写。

第一段:《登岳阳楼》揭示了作者壮志未酬、求仕不得的愤慨之情。诗中杜甫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视野开阔,直言山河壮丽之景,并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感。他应聘官职不得,让他壮志难酬,而这一苦楚也成为了杜甫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段描写直观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与迷茫,让人感受到了杜甫的困境,引人深思。

第二段:《登岳阳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世事的感慨。杜甫用如下诗句揭示了自己对人生的疑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疑问了世事无常的原因,隐喻修炼菩提之路。正如述《易》中所言:“和雨升腾而见天女,和云升腾而见天子。”诗人着墨于社会现实的关切,表现出深远的思考力。这段诗句钟灵毓秀,字字珠玑,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第三段: 创作技巧是《登岳阳楼》的一大亮点。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人生的得失与岳阳楼的高低之势相较,形成了鲜明的画面反差。尤为让人瞩目的是杜甫写道:“欲问江潮与海水,从来笑问山林间。”杜甫借助对海水江潮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无力,也展现了巨人身世之造化。

第四段:《登岳阳楼》的最后一部分写诗人坐怀不乱,不被官场之事所动摇,消除了成为士大夫的心愿。“还闻岳阳楼上崇山静听夜鼓时。”杜甫在忧伤之中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品质,这使得读者对他更加景仰。他放眼山河大地,洞悉了官场的黑暗与无奈,更坚称“人生自有诗和酒,不能愁多何有刚。”这段描写展示了杜甫磅礴胸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五段:《登岳阳楼》是杜甫重要的抒情之作,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壮志未酬、求仕不得的愤慨和对人生的思索。它是杜甫辞世佳作,描绘了一个诗人对宏伟壮丽景色的多才多艺和深情而痛苦的思考。它被视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人墨客有着深远的影响。

登岳阳楼杜甫的心得体会是杜甫吟咏壮志难酬、人生苦短的真情流露,也是对宏伟壮丽景色的多才多艺和深情而痛苦的思考。杜甫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自己对人生的不满与愤慨,以及对世间万象的疑问和思索。他以自己的短暂而艰难的一生,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激励着后代的人们。每当读到《登岳阳楼》时,我常常被它沉痛的境遇所触动,感受到杜甫对人生的探索与思考,对人生的鞭策与思忖,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诗人的伟大与不凡。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三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上一篇:《登岳阳楼》教案

下一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四

】《岳阳楼记》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岳阳楼记》语文导学练讲学稿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4    】《岳阳楼记》教案6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岳阳楼记》说课稿3    】《岳阳楼记》说课材料

】《岳阳楼记》说课稿2    】《岳阳楼记》说课稿

.

.

.

.

 

上一篇:《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教案

下一篇:《登岳阳楼》教案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五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君山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近日,我有幸游览了岳阳楼,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岳阳楼的历史渊源

岳阳楼建于1,700多年前的晋朝,虽经历了多次毁于战火然后重建,但仍能保留大部分的原汁原味。登上岳阳楼,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置身于古代的氛围之中。楼内的文物、字画、古籍等都让人们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岳阳楼无疑是一座无比珍贵的宝库。

第二段:山水之间的美妙景色

岳阳楼是建在湖泊中的一座楼阁,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站在楼顶,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岳阳市的美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面上荡漾的波浪,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沿湖岸而立的各种古塔、庙宇和建筑物,更是为山水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无论是日出时的橙红色湖面,还是夕阳下的金色晚霞,都让人震撼万分,流连忘返。

第三段:壮丽的文化交汇之地

岳阳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南方和北方的交通枢纽,因此这里吸引了大量商贾、文人和官员。在岳阳楼的文化交汇之地,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包括文豪曹操的醉翁亭、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岳阳楼诗亭。这些文物和名人故居,时刻提醒着我们,岳阳楼曾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摇篮。

第四段:感受岳阳楼的深远影响

岳阳楼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承载着岳阳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岳阳楼坚固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雕刻技艺,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对于我来说,岳阳楼告诉我要将个人的力量放在集体利益之上,要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

第五段:怀远之情,思古之意

游览岳阳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祖国的美丽山河有了更深的感受。岳阳楼的壮丽和文化底蕴,让我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和希望。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怀念起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岳阳楼的游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决心。未来,我将努力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六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2.通过背景的了解,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3.背诵诗歌,感受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

1.全诗前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2.全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的颈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3.结合诗句,说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坼”与“浮”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

1.这首诗写登岳阳楼,试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对诗歌颈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参 考 答 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自主学习导引

1.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

2.景物: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天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关山、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思维探究与创新

3.此联既是实写,也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技能应用与拓展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七

《登岳阳楼》是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杜甫的一首诗,教学重点是学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欣赏古典诗歌的意境。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冬。当时杜甫57岁,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时值深冬,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国家**,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画面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了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意境壮阔。

本节课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完后,我觉得本节课总体是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优点:

一、从总体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教学始终遵循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训练,老师引导。整节课至始至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很足,多大10多分钟。

二、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到拓展检测,始终围绕“诗歌意境赏析,语言品味,主旨探究”进行,紧扣教学重难点,突出高考诗歌考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三、本节课运用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如何赏析诗歌做了方法指导,特别是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做了针对性指导,基本解决学生答题思路会乱,表达不清等问题。

四、本节课突出了朗读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朗读背诵达十多次,有示范朗读,自读体验,有齐声朗读,情感朗读,朗读较有层次,基本达到了当堂背诵的目的。

又登岳阳楼,又登岳阳楼陈与义,又登岳阳楼的意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八

10月30日,国务院任命陈雨露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49岁不到的他,曾是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如今成为最年轻的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是著作颇丰的经济学者,出版、翻译了不少经济学著作,他和人合著的《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是部金融史》是非常畅销的金融学通俗读物。本文经授权摘自《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该系列图书以时间为序,讲述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时期发生的众多“天下大事”背后隐藏的金融财经往事。

民间经济鼎盛、封建官僚“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一个清平世界,第一个下大力气改变这种情况的人叫做范仲淹。范仲淹,仁宗庆历年间官拜参知政事,死谥文正,所著《岳阳楼记》更是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千古。

答:仁宗年间的“岳阳楼”其实是一家名满江湖的青楼,《岳阳楼记》则是送给岳州知府兼这家青楼老板滕子京的马屁文章。范仲淹大概也觉得在自己的文章里称赞一家青楼不是太合适,于是就顾左右而言他。

我还要告诉大家,滕知府虽然因为发配岳州,重修岳阳楼确实既没也没挪用公款,而是用了一招金融魔术——“资产置换”,即,低价收购民间沉欠多年的不良贷款,然后再派兵连本带利一块要回来——看谁敢欠知府大人钱!

范仲淹居然称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还要与这等开青楼的知州“微斯人,吾谁与归”!

仁宗朝的事情,就让我们从范仲淹说起。

庆历三年(1043年)六月,范仲淹从西夏前线调入朝廷中枢,这位出将入相的人物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十条施政方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的开端《答手诏条陈十事》。

有人高度评价这份《答手诏条陈十事》,毕竟这十条合理化建议看起来条条站得住脚。实际上,这份著名的奏折其实就说了两件事:抓权和搂钱。

当然,要先抓权才能再搂钱。

先说第一条,抓权。

北宋疆域远不若汉唐辽阔,却是一个花团锦簇的盛世。王安石曾经这样评价仁宗庆历新政之前的朝局(当然,这句话放到王安石的上下文里并非褒义):中原安逸,多年不曾大兴劳役,不曾杀掉一名罪犯,朝廷宁可耗费钱财送给契丹、党项,也不愿意妄动刀兵。

不大兴工程、不妄动刀兵、不发号施令,封建官僚哪有权力、哪有威风、哪能捞钱?

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范仲淹引经据典说明了朝廷大兴工程的重要性:春秋五霸争雄之时,诸侯国宁可向邻国借贷也要大兴水利工程;江南有圩田、浙西有河渠、苏州也有营田军专管河堤,现在,淮南歉收商人就把粮食贩运到淮南,浙右歉收商人又把粮食贩运到浙右,从中要盘剥多少利润!

只要有一批干吏能臣,这个问题就由我范仲淹解决!

一是一定要给封建官僚以实权,尤其是下级官吏任免权。至此,宋太祖赵匡胤有名无实的官僚制衡体系被彻底废弃,官员此后要打起精神,以兴弊除利为己任、置民于水火之中(兴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

二是一定要让当官的人先富起来,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给他们分配土地。除了朝廷俸禄,每任地方官都可以在任职之地获得一批土地,数量按官职高低分配。除此之外,还要定时发补贴,婚嫁丧葬都要给钱。

三是范仲淹本人一定得是全国最有实权的官员。各路转运使可任命知州,至于各路转运使的任命,就由我范仲淹说了算。

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录》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对话:范仲淹在挑选各路监司的时候,经常对着官员名册看,看到不顺眼的名字(所谓“不才者”,很多是不肯阿附范仲淹的人)就一笔勾掉。

看到这种情况,新政重要的支持者枢密副使富弼提醒他:您这一笔不知有多少人会为此哭泣。

范仲淹显然对此不以为然: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

那么,范仲淹究竟用了什么人呢?

答:谁能搂钱,就任命谁当官。

王夫之对此曾有深刻的评价:一批急功近利的人借机向范仲淹兜售自己敛财之术,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时,便是荡涤天下钱财殆尽之日。

再说第二条,抓了权就能搂钱。范仲淹为搂钱想出了很多办法,条条都跟金融有关。

第一,货币贬值。结果,无效。铸造大钱搂钱简单易行,实在是谋财害命的不二法门。庆历三年(1043年)起,北宋朝廷开始铸造“庆历重宝”,钱重7.5克,却要当十枚市面上的铜钱。不过,当时是典型的自由经济,市场根本就不买账,庆历重宝自发行之日起就只能当二至三枚铜钱,与实际重量相仿。

第二,重农抑商。结果,催生了北宋另一种纸币——“钱引”。范仲淹给商人起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绰号叫“游人”,只有让“游人”都回家种地天下才会太平,否则,“游人”终日浪荡在城市之间,惟一的作用就是败坏伦常纲纪。

要想管住“游人”,最有效的法子就是设立盐、铁、茶等产业的管理机构。在延州做知州的时候,范仲淹就在自己地盘上成立了官营盐、铁、酒、茶的专营机构,禁止民间私营这些产业。

现在,得入朝堂,范仲淹立刻把这条经验推广到全国,他成立了“督盐院”等一批机构,对商人发放“盐钞”、“铁钞”、“茶钞”——统称“钱引”,即配额。从今往后,你生产多少盐、生产多少铁,能卖多少茶叶,都要有相应的“钱引”。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钱引直接催生了北宋真正通行全国的纸币——“盐钞”。

与官交子相比,盐钞以足额食盐作为准备,获得盐钞的人可以在全国兑换食盐。商人很快发现,盐钞不仅可以兑换食盐,还可以作为市场上的交换凭证;同时,官交子的流通范围仅限于益州、西北诸路,盐钞却可以在北宋王朝通行无阻。

此后,盐钞逐步取代了交子的地位,成为通行北宋王朝的'一种新纸币。

尽管熙丰变法期间盐钞发行量曾一度突破三司产食盐总量,但是,朝廷还要靠食盐专营牟利,历代帝王对盐钞发行限制颇多,皮公弼甚至蔡京都对盐钞发行进行多次整顿。整个宋代,盐钞的信用都好于官交子,一直到南宋灭亡。

第三,建立官营信贷机构,即“回易”。“回易”产生于隋代,通俗地说就是官府出面做买卖,不过仅限于与游牧民族“马匹—粮食”交易。

范仲淹有很强的金融创新意识,他所谓的“回易”是以军费对外放贷。在一封名为《奏乞许陕西四路经略司回易钱帛》的奏折中,范仲淹明确提出了回易的目标:增息财利,使天下之财再无流通之虞!同时,范仲淹还洋洋得意地叙说了功绩:我挪用军费放贷,一年就赚了四十二万贯钱。四十二万贯,已经是澶渊之盟岁币的40%,这些钱全部来自陕西路一地!

宋太祖曾经下诏“官吏不得经商”,此为永制,范仲淹是在明目张胆地违反太祖遗命!还自鸣得意!

即使以最高尚的名义,封建官府一旦以合法的身份渗透进商业,所有赚钱的行业必然垄断在官府之手。庆历新政之后,北宋禁军开始全面渗入商业、银钱拆借,那位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被发配之前他手下的军兵一半以上都被派去贩卖茶叶,结果当然是“回易私茶,破坏茶法”。

面对乱世之源,朝堂之上甚至产生了恢复王莽“王田制”的奏议。有人这样评论时政:只有天下大乱、兵锋再起,让大多数人死掉,才可平均土地(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后,土旷而人稀,可以一举而就)。

北宋王朝当然需要一个强势集权对抗外敌,但是,庆历新政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变成官僚新秀的一场盛宴,这恐怕是皇帝未能料及的。要逃脱乱世魔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停止新政。

庆历四年六月,宋仁宗下了一个干脆的决定: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两路宣抚使。范仲淹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回到朝堂之上。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替范仲淹收拾烂摊子的人叫做包拯,即民间评话中的“包青天”。在京剧戏文中,包拯用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铡了很多皇亲国戚、贪官和地痞流氓。在正史中,包拯最大的功绩是在全国丈量土地,设立了一道类似“开元限购令”的“仁宗限田令”:所有官员购买田地一律不得超过三十顷,多出来的土地必须充公。

关于“仁宗限田令”就不多讲了,跟前朝的故事差不多。盛唐开元年间,宇文融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曾经颁发过一道史上最严的土地政策:任何人不得购买土地,不承认帝国一切土地买卖。后来,杨国忠放开了“开元限购令”,十年之后,大唐帝国40%的人都变成了流民。

北宋年间也有一个人毫无顾忌地放开了“仁宗限田令”,这个人是包拯的一个手下,名字叫王安石。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九

登高望远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文人墨客的情怀所在。岳阳楼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曾被文人杜甫赞美为“天下第一楼”。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登岳阳楼之旅。在这个古老而庄重的建筑中,我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也深深体会到了杜甫的心境。

第一段:登临岳阳楼,感受千年文化。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是湖南的地标之一。当我踏上岳阳楼的最高一层,一幅壮美的景色出现在眼前。洞庭湖波光粼粼,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仙境。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登楼并不仅仅是为了高处观景,更是融入了千年文化的体验。岳阳楼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内涵。登楼之时,仿佛有时空的穿越,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们站在此楼上俯瞰大地的豪情壮志。

第二段:感悟杜甫心境,领悟他的诗意。

岳阳楼最有名的当属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了。当我站在岳阳楼之巅,我心生凄凉之感,仿佛能够深入杜甫的内心。我想象着杜甫当年登楼时的场景,他无独有偶地看到历代统治者的无能和国家的衰败。他用朴实的字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慨和忧虑之情,勾勒出那个动荡的时代的真实风貌。在这个时刻,我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了杜甫的诗意,也对他的才华和智慧感到钦佩。

第三段:体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领略山水之间的和谐。

杜甫以他那独特的笔触将壮丽的岳阳楼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他对自然的细腻的描述让我深感震撼。登楼之际,我仿佛穿越到了他笔下的山水之间。我看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自然的奇妙之处,也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他在诗中写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舜尧降唐虞,临财不苟取。如此观之,奇绝非常之地。”这些诗句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思考,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与不可控。

第四段:引发对人生的反思,思考人生的意义。

登楼之际,我仿佛置身于宇宙之间,凝视着大地的辽阔。这令我不禁陷入思考,人生究竟有何意义?杜甫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诗中透露出对权力和财富的无奈,他更关注于人的心灵与情感的价值。站在岳阳楼之巅,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内心的丰盛。杜甫在他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心为主导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登临岳阳楼的收获与体悟。

登岳阳楼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我从杜甫的诗中领悟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一种以心灵为驱动的生活态度。登楼之际,我看到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的智慧与洞察,也触摸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这次登楼之旅,让我获得了新的思考和启发,也令我对杜甫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深深地被岳阳楼和杜甫的诗意所吸引,也期待着把这个体验带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品味其中的乐趣和哲学。

综上所述,登岳阳楼是一次体验历史和文化的旅程,也是一次思考人生与自然的机会。通过登临岳阳楼,我不仅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沉淀和杜甫的心境,更领悟到了大自然和人生背后的哲理与意义。登岳阳楼的体验,让我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醒我追求内心的真实与丰盛。因此,我希望能够将这个宝贵的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有机会领略到岳阳楼和杜甫的魅力。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也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尽管囊中羞涩。可我居然没有到过岳阳楼,深以为憾。

对于岳阳楼,我还是30年多前初中时读过一篇必背的课文,才有那么一点印象。那篇课文就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今30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但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现在已成为至理名言而千古传诵。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无法体会她的壮美,但我能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觉到她的雄壮气势,你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你看,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宋王朝(960-1127)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来没有统一过全国,与之对峙的政权还有辽、西夏、西州回鹘、吐蕃诸部和大理等。北宋吸取五代十国时期“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外全部由中央掌控,造成了强干弱枝局面。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据史料统计,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员人数比实际需要的多出两倍以上,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100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了三倍多。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部门入不敷出。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一

登岳阳楼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同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深刻思考。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我对这首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探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忧虑。他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却没有忘记批判当时的社会现状。他将登楼的所见所闻与国家民生结合了起来,将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杜甫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段:思考时代变迁与人生起伏

登岳阳楼不仅仅是杜甫心怀忧国忧民的写照,它也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时代的变迁。杜甫在诗中写道:“滔滔江水夜照千户灯,照顾万家慰艰辛。”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江水的汹涌和灯火的熠熠,更展示了社会百姓的辛苦和艰辛。人生如同江水一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正如登岳阳楼需要攀爬一样。因此,登岳阳楼这首诗也给予了我们在面对人生起伏和时代变迁时的勇气和力量。

第四段:品味诗中的壮丽景色

杜甫在登岳阳楼时,以诗意描绘了楼前的壮丽景色。他细腻地描绘了山水的风光和江水的波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通过这些描绘,杜甫不仅仅是表达自己对于时代的思考,更是展示了中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登岳阳楼之行,使我们感知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的美景。

第五段:总结

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壮丽景色和展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告诉我们文人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而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登岳阳楼也给予了我们人生起伏和时代变迁中的力量和勇气。通过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二

回响着铿锵的声音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穿越时空

考验了一个个朝代

仍是华夏子孙呼唤的正义旋律

岳阳楼上放眼四方

苍茫大地

飘散着苦难人民血汗浇灌的芬芳

范公心中的苍生

是弓腰并肩扛着朝廷的百姓

拭去满身尘土

范公壮怀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中原大地呈现出文明昌盛百废俱兴之风

灰发长髯的范公

忘却贬谪时的灰冷

他的'心中装着苦难的民众

还有一个大宋王朝

我们的炎黄子孙

心中应有一个祖国

还有海峡两岸的弟兄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三

这还要从范仲淹的人生经历中寻找答案。

范仲淹出生苏州,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平江府推官朱文翰,范仲淹就做了朱的继子,改名朱说。因家境贫寒,范仲淹的攻读之路分外艰辛,这使他自幼养成自强不息的性格。20岁时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每日“画粥断齑”,刻苦自律,饱受磨难,笃学不辍。27岁金榜题名,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开始了他37年的宦海生涯。但他的宦途并不顺利,尽管文韬武略样样超群,战功显赫,仍然四起四落,数度遭贬,大部分时间都“处江湖之远”,被弄去搞基本建设了。范仲淹一生中竟“被深入”到泰州、楚州、陈州等十数个基层“锻炼”过,而且在每个岗位上都待不长,往往板凳还没坐热就得卷铺盖走人。这种跌跌撞撞、载沉载浮的为官经历,主要是由真宗、仁宗父子对他的不信任造成的。

当时社会“忠”是第一要务,是臣子博取皇帝政治信任的本钱。“圣上”宠信不宠信你,宠信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你在他的“忠”字试卷上能得多少分。那可是加官之本、晋爵之基、富贵之源,当然也是臣子们报效朝廷的首要条件,没有谁会掉以轻心。范仲淹在官场历练了几十年,从一个书生气十足的愣头青,成长为一名老练的政治家,这点道理当然拎得清。可惜的是,忠君与恤民的范仲淹屡遭挫折和打击,这说明在真宗、仁宗父子那里他没能拿到多高的分。也就是说,他还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抓住任何一个可能抓住的机会,表忠心、掏忠心、献忠心。而此时,范仲淹迎来了撰写《岳阳楼记》的非常时机。

庆历六年57岁的范仲淹被贬到邓州任职。这是他人生的第四次被贬,好友滕子京派人送来新修的岳阳楼的画图,希望他“作文以记之”。作为一个落难的“问题官员”作记,下笔之前,范仲淹不能不慎之又慎,费些踌躇。他能“记”些什么呢?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他自己希望通过“作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或者说他打算给世人,尤其是给宋仁宗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虽然滕子京是他的官场好友,但毕竟是个有过经济前科的人,正因为如此才“谪守”的。重修工程是否负案,他显然心中无底,万一滕大人“旧病复发”,又闹出一个“过度使用公款”的贪墨问题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冒冒失失去“记”一个明显是政绩工程的楼宇,那该是何等幼稚啊!范仲淹不能拿政治生命去冒险,他的“忠”字分已经很少了,再也损失不起了。因此,滕子京的“画外音”肯定是不能沾的,岳阳楼即使重修得再高大再雄伟再完美,他也别无选择,只好道声,对不起,恕不着墨了。

其次,规避政治风险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对政治避而远之的消极印象,加剧范仲淹的“问题”。他必须“上台阶”,抓住这个机会,竭力向朝廷表明忠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作为才高八斗的文学巨匠,文章如何归置,如何附丽,技巧上决难不倒他。可以说,他甚至比谁都清楚,摒弃对楼姿楼貌的正面描绘而另辟蹊径,选取以楼说事的角度,写景抒情,借题发挥,比记楼不知要事半功倍多少。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楼记”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这种一忧再忧的心声,朴实而深沉,似乎还夹带着些许苍老与悲凉,嗅不出唱高调的气味,也看不见作秀的成分,没有一丁点的阿谀之嫌,完全发自肺腑,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范仲淹不曾露出任何刻意所为的痕迹,十分艺术地完成了其表忠心的“自选动作”。字里行间看似感叹唏嘘,实则是不动声色,将思想和艺术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千百年来洞穿时空,不知倾倒过多少仁人志士!如此出新出彩的辞章,展示了范仲淹非凡的才华,而且极其巧妙地表达了他忠于朝廷的心曲,即使重修工程出了大案,也牵连不到他头上。

再次,范仲淹也要趁此机会好好规劝一下滕子京。滕子京此前在泾州的经济问题被监察御史揭露出来后,宋仁宗派人前往稽查,他却以销毁支付凭证的手段加以抵制;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他又“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很显然,滕子京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没有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境界,这让作为老朋友的范仲淹不免失望和痛心。

“微斯人,吾谁与归?”不需要复杂的铺陈,更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说教,干净利落,两句自我申明的话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加以解读,那就是除了表明他矢志不渝忠于朝廷的政治立场,起到人所称道的“政治宣言书”作用外,范仲淹也在用自己交友的原则和做人的信条,委婉地对滕子京进行批评,当然也包含有给滕子京打气,要他夹起尾巴做官为人。

读罢《岳阳楼记》,掩卷沉思,不得不赞叹范仲淹的忧乐境界。“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为自己画像,没有着墨大书特书岳阳楼,不失为一种大智之举。

小结/《岳阳楼记》

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特色/《岳阳楼记》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四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五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前身传为东汉建安十九年(2))东吴名将鲁肃所建阅军楼。两晋南北朝时改称巴陵城楼,唐开元四年(7)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今湖南岳阳)时扩建,始称南楼,乾元二年(759年)更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至是声名益大。后几经兴废,楼址在唐宋之际、明隆庆年间、清光绪年间曾先后三次后移,现存建筑系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所建。1949年后增修了怀甫亭和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1983年再次修缮。1984年对外开放。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

岳阳楼占地670亩,主楼平面呈长方形,通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主楼右有“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左有“仙梅亭”,传明崇祯年间维修中挖出一石板,上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为仙迹,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楼内有清乾隆时(1736-1795)书法家张照写就《岳阳楼记》木雕屏,近处还有宋代铁梢、铁枷及各代石刻多处。新建瞻岳门、仿古城墙、角楼、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南大门、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景点。虽比滕王阁和黄鹤楼规模小,但它却是三大名楼中唯一的木质结构的建筑。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丹、邵竦篆额,号为“天下四绝”。可谓文以楼生,楼以文名。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岳州,次年便重修岳阳楼,为使重修的这座楼传名千秋而万世不朽,滕子京恳请同科进士范仲淹为之作记。滕子京考虑到范仲淹身在邓州(今属河南),未曾到过岳阳楼,乃修书一封除介绍岳阳楼详情外,同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并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命人送往河南邓州。范仲淹根据来信中介绍的情况及附来的《洞庭秋色图》,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写出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仅369字,却字字珠玑,内容博大,气势磅礴,尤其是文中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亦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有意思的是,范仲淹从不曾到过岳阳楼,仅凭传说中滕子京给寄过去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和前人有关岳阳楼的一些诗文,就“闭门造车,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千古雄文”,着实令人佩服。

尤其是《岳阳楼记》中“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那几个字的'放大效应,使滕子京果敢练达、勤政爱民的“能臣廉吏”形象深入人心,滕子京一下子获得了好名声。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范仲淹《岳阳楼记》发表(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后,据说同年秋滕子京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获得宋仁宗好感,便被调任时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作知府。遗憾的是,滕子京庆历七年(1047年)初调任苏州三个月后就病逝于苏州任所。

事实上滕子京曾经是“贪官污吏”。据《宋史》和司马光《涑水纪闻》载,滕子京之所以会被贬谪到巴陵郡(今湖南岳阳),是因为任职泾州知府期间“用公使钱无度”(花费公款16万缗遭弹劾)。更有甚者,有人质疑滕子京之所以要“重修岳阳楼”,不过是为了搞“形象工程”和抓收入的一种策略。据说滕子京修岳阳楼有妙招。先由官府贴出告示,告知民间有债要不回来的,可由官府出面收回。官府讨债,谁敢不给。不长时间,即收钱近万缗。滕宗谅亲自掌管这笔钱,用来修建岳阳楼。楼成之后,花费很多,只有滕子京一人清楚。作为范仲淹和滕子京的政敌,司马光的观点虽不足以值得采信,但也说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动机,更脱不了中饱私囊的嫌疑。

作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滕子京的同科进士,范仲淹(989-1052)因1043年倡导“庆历新政”夭折,于庆历五年(1045年)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知邓州(1046年到任);而滕子京则早在庆历四年(1044年)

就由左司谏贬为岳州知府。只是后人不知就里,反而围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忧乐”二字大做文章,反倒让“徇私”范仲淹给出名了,这也许是滕子京没有料想到的。

岳阳楼和岳阳楼记是一样的吗篇十六

工具/原料

岳阳楼

方法/步骤

看水。去岳阳楼五一到十一时节最佳,此时天气不冷,树木葱郁,湖水荡漾,景色怡人。洞庭湖水,绵延八百里,浩瀚无边。

看楼。到岳阳楼,要品味古代建筑的美。全楼木质结构,不用钉铆,衔接巧妙,令人赞叹。

除了赏楼看水,不得不去杜甫亭。一代诗人,留下千古绝唱,感叹其为国为民的'情怀。

小乔墓。“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代美人,魂归洞庭,历史沧海桑田,周郎何在?

君山的龙涎井。龙涎井的美在于香妃寻夫的传说,这浪漫的神话传说,体现了人没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领略《岳阳楼记》全文。在岳阳楼中,有刻在木匾之上的《岳阳楼记》全文,在岳阳楼研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一代先贤为国为民的宽广情怀,此情此景,令人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