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0 19:50:50 作者:XY字客 活动总结 找质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0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重要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汲取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

《找质数》教学设计

1、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经历探究质数、合数的过程。

2、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培养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分析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12个小正方形、学号卡片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在我们的周围能找到许多有意义的自然数,那么谁能很快说出一句含有自然数的话?(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要重复说过的数)

生1:我叫王杰,今年12岁了。板书:12

生2:再过几天,就是第23个教师节了,……板书:23

生3: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板书:4

生4:我们学校一共有14位教师,其中有8位男教师,板书:14

…………

师:老师也说一句行吗?我儿子今年10岁了,板书:10

师:关于自然数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

2、操作探究

(1)拼长方形,完成如下表格:

要求:分别用1、2、3、……、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多少种?边操作边记录,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表格。

(3)观察比较表中各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归纳。

(5)师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板书:自然数(依据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上节课大家已经尝试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节课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

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桌合做完成课后习题,有困难的教师及时帮助。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6)比较:质数与合数有什么不同?

思考: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说一说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8、0.2、11、13、1.2、15、0、16、10、4、18

(2)议一议 下面的说法对吗?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质数都是奇数;

(3)想一想 在1-20中: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是( )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

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4、游戏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站起来,说一说为什么?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举起右手,说一说为什么?

学号既不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同学举起你的双手。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两位同学握一下手。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找质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课件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x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x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找质数》教学设计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矗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历,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以求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掌握新知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本节可,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趣。

一、课前导入互动。

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呈现

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在学生说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就越多呢?”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让学生通过举反例加以论证。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与因数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ppt出示)

1、观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然后让学生自学书本,看看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分别叫什么数。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练习

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判断。在教知识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些数进行判断时,是迅速抛出:“1,是质数吗?”这一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xx。接着让学生根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加以区分。(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四、小节

让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找质数》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李霞。

使用教师。

李丽荣。

参加人员。

张玉英孔祥琴李丽荣包志敏左新宇李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经历探究质数、合数的过程。

2、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培养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教学难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学号卡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在我们的周围能找到许多有意义的自然数,那么谁能很快说出一句含有自然数的话?(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要重复说过的数)。

生1:我叫王杰,今年12岁了。板书:12。

生2:再过几天,就是第23个教师节了,……板书:23。

生3: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板书:4。

生4:我们学校一共有14位教师,其中有8位男教师,板书:14。

…………。

师:老师也说一句行吗?我儿子今年10岁了,板书:10。

师:关于自然数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

2、操作探究。

(1)拼长方形,完成如下表格:

要求:分别用1、2、3、……、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多少种?边操作边记录,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表格。

(3)观察比较表中各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归纳。

(5)师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板书:自然数(依据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上节课大家已经尝试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节课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

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桌合做完成课后习题,有困难的教师及时帮助。

教学流程。

(6)比较:质数与合数有什么不同?

思考: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说一说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8、0.2、11、13、1.2、15、0、16、10、4、18。

(2)议一议下面的说法对吗?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质数都是奇数;

(3)想一想在1-20中: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是()。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4、游戏。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站起来,说一说为什么?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举起右手,说一说为什么?

学号既不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同学举起你的双手。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两位同学握一下手。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质数和合数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概念之后,我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学生以四人一组合作完成,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找出来了,而有的组却很慢,而且错了不少,当孩子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准的找出来时,其他孩子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方法好,这一过程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

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

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1.创设情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

新课程标准就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如下建议: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想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人说:“你拉来一批马给它喝水,不如让他感到口渴。”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我沿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安排了这样的导入  :“教师叙述,2002年3月20日北京日报第九版有这样的报道:英美两家出版社悬赏100万美元,限期两年求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截稿日期就是今天。”……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  新课。这样从新闻入手,让学生感到口渴,学的知识有用,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对数学随之充满了无限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2.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你们的例子都举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给大家说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又如“在学生看过歌德巴赫猜想内容后,教师问你懂吗?学生说“我知道素数”教师及时评价:你还知道素数那,真了不起。你从哪知道的?学生说书上看的。教师评价:从你的言谈举止就看出了你是个爱读书的学者。等等。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的体验为探索与创造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那些知识。这一过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设计已经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中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 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找质数》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章“找质数”。

本节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到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两种或以上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初步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找质数不象找奇数、偶数和找因数那样规律性强,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问题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其实在老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吗?点击课件出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于2的偶数。

师:能举个例子吗?(如4、6、8…)没读懂什么?

生:什么是质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质数。

教学反思: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本节课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急于学习什么是质数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生:……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拼一拼,自主、独立完成填表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新知。

2、合作交流:

师:同桌互相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分为两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

教学反思:小范围的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展示自已成果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并能在认识与思维的碰撞中及时、主动地发现和修正自已的不足之处。

3、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表格填写完成了吗?哪一位同学把表格填写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

生1、……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好。(出示表格)

《找质数》教学设计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对新思想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结合因数给那些数字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分在一类,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上告诉学生这一类数就叫质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么叫做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哪些知识。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做数学,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教学设计反思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课,我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现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想想我们的英语课堂是不是很多时候仅限于对课文文本的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也仅限于对课文中的词、句的预习和巩固。学生们大多是为学而学,而非为用而学。当“所学”不能为“所用”服务时,学生们当然提不起兴趣。所以,本课中我尽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感受学习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争当优秀小导游”这一活动。我发现当学生们看到凤凰湖、法华寺、海滨公园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时,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的想参与、想表达。我还观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兴奋的在组内说着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学生们一定会学的更快乐、更有效。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又特别喜欢表现。可短短的课堂40分钟,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表现和发挥呢?这时候小组互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往往不能让人满意。有的小组“你争我夺”抢着发表意见,有的小组“安安静静”谁也不肯说话,有的小组把“讨论会”变成了“茶话会”,看似热热闹闹,谈论的却是教学以外的话题。 所以,本节课的每个小组活动,我都设计了“任务引领”,让学生围绕着“任务”进行活动。而且我还设计了“目标达成评价表”对每一次活动都有评价,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的活动起到了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也让学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务达成情况。

活动前有“引领”,活动后有“检测”整节课的小组活动做到了“忙”而不乱,“闹”而有序。每个小组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人曾经说过:歌曲于灵魂就像水于我们的身体一样重要。孩子们是天然的音乐爱好者,他们的音乐感与节奏感较强,学一首歌往往比学一段话更容易。所以在本课之初,我利用歌谣引入新课。让学生们跟着熟悉的兔子舞的节奏,配合活泼的动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表演动作,听着他们甜美的童音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问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声音响亮,又充满激情的“yes”是他们由衷的心声。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也在无意识中记住了本课的重点单词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15分钟左右就会分散精力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所以,在学习turn left.和turn right时,让学生们站起来边转边读。让学生边做,边学,边体验,孩子们学得更快了,记得更牢了,体验的也更深刻了。

在对本课重点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进行机械操练时,我再次设计了一个小chant。熟悉的音乐,郎朗上口的节奏,孩子们像背儿歌一样,轻松的掌握了这些句子。

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活动”中学习。虽然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交际活动操练不足

2.作业设计层次不足

在作业环节,我的设计是:画出你家到学校的小地图,并和你的朋友进行交流。从第二天的检查情况来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画不出来,有的孩子谈论不出来。是不是我应该设计一定的分层作业,让孩子们“跳一跳”都能“够到桃子”。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471011151718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矗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历,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以求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掌握新知的。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本节可,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趣。

一、课前导入互动。

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呈现。

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在学生说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就越多呢?”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让学生通过举反例加以论证。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与因数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ppt出示)。

1、观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然后让学生自学书本,看看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分别叫什么数。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练习。

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判断。在教知识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些数进行判断时,是迅速抛出:“1,是质数吗?”这一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接着让学生根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加以区分。(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四、小节。

让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找质数教学设计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接着我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当学生总结出方法后,我让他们判断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独立尝试后发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

质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教学过程】。

1、复习。

2、5的倍数的特征。

1、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幕展示。

(2)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类方法,再全班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类方法,再全班汇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吧。

学生汇报多种分类方法,再全班讨论交流哪种方法更合理。

师: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把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教师强调“只有”。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质数和合数。

师:大家觉得这里的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师:(1)、说说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3)、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

师:那么,按照含有的因数个数这个标准把0除外的自然数分成几类?

2、练习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判断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老师把范围扩大到100,你能找到100以内的质数吗?大屏幕出示例1百数表。

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方法。师:请大家借助教材14页例1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做一个质数表。

学生独立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再在小组里交流每个学生完成的质数表,查漏补缺。

全班反馈,教师大屏幕展示。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自然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0除外)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个数进行分类,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复和遗漏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还有待调整的环节。

质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第23—26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的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的判断一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论法。

100各数的方格纸,板书卡片,课件。课件。

课前三分钟:口算我最棒!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的收获?生:略师:同学有了这么多得收获,那么你能迅速的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吗?生:能。

师:看同学们都这么有信心,我们就一起试一试。

二、探究学习。

(一)合作探究,明晰概念。

1、课件出示要求,并找学生读出要求。

(1)四人小组分工写出1—20的各数的全部因数。

(2)1号同学写出1—5的各数的全部因数,2号同学写出6—10各数的全部因数,3号同学写出11—15各数的全部因数,4号同学写出16—20个数的全部因数。

(3)讨论交流:根据找出的1—20的各数的全部因数,说说你们的发现。

2、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1—20各数的全部因数。

(2)说说你的发现。

3、根据1—20个数的全部因数各数进行分类。

(1)引导学生分类。

师:那么你能不能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将1—20的这些数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2)根据分类标准填写分类表格。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将1—20的数分为三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分类依据完成表格。

4、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1的特殊性。

(1)质数的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找学读,说。

(2)合数的`概念。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

找学读,说。

(3)揭示强调1的特殊性。

师:同门学们,对于“1”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略。

师:1只有一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揭示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质数和合数。(板书)。

同学么打开书,翻到23页,读一读,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二)分类对比,加深认知。

师:根据昨天的学习,我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分类的依据是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么分类呢?

生:我们可以将自然数(0除外)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课件出示)。师:分类的依据是一个数因数的个数。

(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合数的方法。

师:同门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怎么样判断一个是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生:略。

择机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个因数)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因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至少3个因数)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就让我们学以致用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小结: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只要再找出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常用的判断方法可以用2,3,5倍数的特征去判断,有时还可以用7,11等数字试除去判断。

三、教学例1: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如我我们做一个质数表,就可以随时查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张100以内数的质数表。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发给你的表格,四人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划去合数,留下质数,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比一比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对!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3、课件演示100以内的质数表的制作过程。4、展示100以内的质数表。并观察交流发现。

(100以内有25个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只有2是质数也是偶数,其他的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四、巩固练习。(游戏比赛)。

相信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一场团体比赛:找学生读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

按座位从中间分成两队。每队有两次机会,第一个人答对奖1分。如果第一个人答错,可以有第二个人再次回答,第二个人答对不扣分不加分,第二个人答错扣一分。

记分人(每队各一人):姚远魏子森。评委团:所有听课老师。1、判断:25页练习四第1题。页练习四第2题。3、填空:

(1)质数只有()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个因数,()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也不是()。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4、用自己的学号进行介绍。

老师先示范,然后再有学生进行介绍班内交流。

师:我是10号,10是自然数,是偶数,也是合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

5、小小数学家。

(1)25页练习四第3题:猜一猜他们各是多少?

(2)体验哥德巴赫猜想:26页练习四第5题。(限定范围20以内)。

6、拓展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及相关质数与合数的研究成果。比赛结束宣布比赛成绩。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熟记20以内的质数。

2、同步练习第11页质数和合数。3、自学24页你知道吗?(分解质因数)。

板书: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个因数)。

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因数。(2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至少3个因数)。

质数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课内容知识性较强,规律性较强,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过程,主动总结规律,获取知识。因此,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有两大特点:

1.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创设让学生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将抽象的找质数活动转换成具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用不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时,有的个数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些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个数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些个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进一步感受因数的个数也是一个数的内在特征,可以作为将自然数分类的一个标准。最后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都力图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若干个小正方形。

学生准备写有数的卡片一张表格若干个小正方形。

设疑导入,揭示新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其实老师在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吗?(课件出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大家能举个例子吗?(如4,6,8…)有什么疑问吗?

生:什么是质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质数。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本课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什么是质数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解决问题一。

师(出示教材39页问题一):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帮助我们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那么用2,3,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呢?你能利用这些长方形分别找到这些数的因数吗?完成课堂活动卡。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正方形和课堂活动卡,动手操作)。

2.解决问题二。

生:5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5的因数只有1和5两个;8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两种长方形,8的因数有1,2,4,8四个。也就是说,拼成的长方形种类越少,因数的个数就越少。

师: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的数只有两个因数,有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你能根据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把表格里的这些数分类吗?

学生汇报分类结果: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2,3,5,7,11;一类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是4,6,8,9,10,12。

教学设计反思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 ,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 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 法来解答。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方法已经明确。在本环节 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具 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为教 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生成 生:乔木林占 1/2,灌木林 占 3

学生自主探索对 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目 尝试计算 的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1.完成教材第 118 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2.完成教材第 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八.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 种方法来解答。 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 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 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有些问题是有单位“1”的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需要找单位“1”再进行运算。这个环节添加了异分母分 数的连减和带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自我优化。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 算题方法已经明确。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 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会具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 为教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质数教学设计

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放进生活实际中,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突破点,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全班有14名学生,优生占50%,较差占10%,上课发言积极占80%。90%的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85%的学生思考问题较好,能力较强。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约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让学生报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质数,合数的意义。同时着重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合数。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经历在1――20各数因数中找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自己经历找规律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字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字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质数.合数。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今天数学老师也想清查一下人数,大家欢不欢迎啊?下面请同学们报数,可要记清自己的序号哟!

抽1――12号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序号属于我们新认识的哪种数(奇数、偶数)并说出依据。

(二)自主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两排四个同学合作分别找出1――12的约数,看哪一组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交流,教师展示1-12的约数。

引导观察,归纳总结。

请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找的每个数的约数,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打算把这些数分成几类?谈谈你的想法。

教师小结用课件出示:

有一个因数的:1。

有两个因数的:2、3、5、7、11。

有三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

教师小结后,板书质数,合数的概念。

讨论:你认为怎样判断质数和合数?

考虑一下你的序号属于什么数?让同学们检验定论。

同学们你留意了吗?哪个同学没举号啊!你站起来告诉大家你是几号让同学们认识认识。(指1号,引起同学们注意)。

10、同学们发表意见后,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反馈练习。

1.教材第24页例1,(学生独立做,再交流订正)。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交流方法。

课件出示:小判官。(第25页练习四第一题)。

请同学们辩论一下?【评析:质数、合数和奇数,偶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总含混不清,四个观点的辨析,强化学生的再认识,正确区分这四个概念。构造完善的知识体系。】课件展示第25页练习四第三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通过探究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471011151718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思考、探索和解决寻找解决方案。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只有通过反思,才会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只有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地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掌控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目的性。

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效果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学科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渊源于现实生活。这样独特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我十七年教学生涯中的许多不足。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对教学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