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时间:2023-06-23 16:17:53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一

严是爱,宽也是爱。宽容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作为教师,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设身处地替他们想想,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心灵造成伤害。

还记得教过的一个男孩子,就称他“小五”吧。小五不笨,知道为他人着想,但做事很拖拉,尤其是写作业,再加上好玩、有点懒,以致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自己觉得有难度的作业,就望而却步索性不写。我多次找他谈心,他也会信誓旦旦地承诺以后会及时完成,但好上一段时间后便会“旧病复发”。一天放学时,作业组长向我汇报,他又没交作业。当小五看到我站到他面前盯着他时,他低下头,心虚地不敢正视我。当时我真想痛骂他一顿,都说事不过三,我都记不清他是第多少回没交了;都说忍耐是有限度的,我都不记得一忍再忍地找他促膝长谈过多少回了。但看到他低着头,不安地揉搓着手中橡皮擦的样子,我知道是他身体里那股自由散漫的势力再一次打败了他想要进取的心,说不定此刻他也正在懊悔不已。现在对他一顿痛骂或许能消点我此刻心头“恨”,但对他有用吗?我强压住火说:“小五这几天已经在赶着补各科作业了,而且也补上了不少,我相信他今天放学前一定能把语文作业补好交给我的。”听我这么一说,他低着头的脸一红,也停止了揉搓橡皮,紧紧地捏着橡皮静静地坐着。 “利用下课时间抓紧做吧,我等你。”听我心平气和地说完,他顿了一下,就开始安静地补作业了。放学前,我收到了他的作业本。看着他带着浅浅的微笑一身轻松地离开,我庆幸自己当时没发火,我宽容了他也宽容了自己。此后,虽然他还是有作业没按时交的情况,但次数越来越少了,他也会尽他所能地尽快补好。

像小五这样某一方面后进的学生,他们的进步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知道自己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他们,我让自己把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上,在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帮助他们保持学习的信心。相信这些孩子会感受到老师的这份宽容,会感受到老师为他们着想的心,会真心地尊重和爱戴老师。

教师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久而久之,也会把这种智慧和美德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使他们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懂得只有学会包容,做到宽厚待人,才能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才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才能搞好同学之间的团结。这些也正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学会合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包容并不等于放纵,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忍耐。包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以宽容的人和事。包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别。

疏松的土质能使植物更加茁壮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心灵更加健康发展。教师的包容能造就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净的心灵。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专家林格。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亲自走过1200多所学校,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被誉为“坚持用脚做学问的人”。书中的一些鲜活的案例和观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有这样一个案例:以前农民种水稻需要人工插秧,就是把培植好的秧苗,按照事先牵好的绳索和格子,整齐地种植到农田里。这个方法在我国沿用了约三千年,农民插秧后腰酸背痛,苦不堪言,但是水稻并没有因此而增产。20世纪,我国开始了一项重大的农业改革,应用抛秧技术,把培育好的秧苗一把一把“天女散花”似的随意地抛向水田里,结果彻底解放了生产力,且实现了增产增收。

“插秧”?还是“抛秧”?初看起来十分奇怪,勤劳的没有得到相应报偿,悠闲反而享受着丰收的果实,这似乎不符合“天道酬勤”的古训。细想想,密植插秧固然贯注了人们丰收的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反之,看似放任的抛秧却为秧苗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护它的自然生长。

原来,抛秧是一种比插秧更科学、更有效地方法。看来,抛秧不仅解放了人,而且也解放了秧苗!

仔细一想,教育也同此理。我们的老师、家长如农民,我们的孩子就是秧苗,而今天的教育却更像是“插秧”,那么多的规矩,人为控制孩子的生长,结果老师和家长累得苦不堪言,而我们的孩子也“长势不良”、“产量低”。

不是吗?

现在的学校教育如同“插秧”。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不是训练人。而我们的学校总有许多的校纪班规,要求学生“不准这样”“禁止那样”,甚至连上课时学生的坐姿也有统一的要求。而至于学生的学习,学校早已经牵好了一根绳索,那就是上课、作业、考试,沿着这根绳索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得更高的分数,考取更好的学校。

现在的家庭教育更像是“插秧”。父母给孩子定好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学习这样,学习那样,要怎么怎么吃饭,该如何如何做事。甚至有的父母连孩子的未来都已经设计好,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早已经牵好的绳索按部就班地长大、生活。

时代要求把儿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知识、情感、意志、能力及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创新就要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去实践、去思考。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当然,我们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巧妙地安排时间,以真正达到解放的目的。

教育,呼唤抛秧式!给孩子适宜的土壤,充足的条件,然后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发展,孩子的生命终将长得生机勃勃、积极向上。

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二

标题这话是舒国治说的——一个彻底任性的人。

现今社会,是不大欢迎任性的。任性意味着不守规矩,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是,人类文明走到今日,个人虽自由,但到底是被推搡着向前,愿不愿意都要走。有人走的急,气喘吁吁,突然累了,想,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好浪荡一番。但大多数人只是说说,一觉醒来,照样赶着公交地铁去上班,代价太大,承受不起是一个原因,另外,很多人已经不会任性,或者说不敢。怕呀,怕落在后面,赶不上。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从小就是被这么教育长大的,所有人的梦里都有这一句。

舒国治好像不怕,他是一走了之,远走高飞。按理说,三十岁,正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但舒国治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人跑到美国,并不为淘金,也没有什么事业,只是开着车沿公路流浪,一城一镇,来来去去,别无目的,只是看看,住住,历时八年。

这种任性,不大在常人身上看到,或者街巷中也有,可惜没有撰文著书,不为人所知。终于见到一个舒国治,便很令人惊羡了。

当然,不光是羡,也惊。惊的是,竟然还有人可以这样生活?愈看舒国治的文章,愈惊,愈羡。

舒在大陆的书如今已出了好几本,大多关于旅行,他所写作的方向,大抵也在此类。其中最能代表他的生活态度和心思的,是《理想的下午》和《流浪集》,这两本书里的文章,大多写在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年前后,原是为报纸杂志所写,后来结集。两本书都有副标题,《理想的下午》是“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流浪集》是“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

谈及舒国治的文字,很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是遣词造句的不一样,他用字用词半文言,时或还夹着大片英文,这种书写方式,颇有争议。有人以为是古意盎然,也有人以为是不古不洋,半吊子,讨人嫌。

几年前初读时,很受震动,毕竟这样文体少见,少见则多怪,现在看来,确实还不浑融,怎么看都有刻意感,而一旦文字让人感觉到刻意,就“隔”了。

第二个不一样,是写法不同。他的文章几乎不同于时下流行的任一旅行书,不重故事,点状书写,真正的散,也许是报纸字数的限制,或者是作者意趣有别,总之,想要通过他的文章,了解一地的风土人情,或途中所遇人物故事,对不起,没有,有的,只是他对生活,对旅行的态度。

而舒国治对生活的态度,几乎尽在这两个副标题里:旅行、晃荡、走路、喝茶、睡觉。

当然是要的。但他所需甚少,追求的居家装修是“家徒四壁”,将物质降到最低,所以也花不了多少钱,也未必买房置业,就更加可以晃荡了。这不仅仅是任性,还得有纯厚的心力,否则缺乏安全感,在旁人的眼光中,不禁担忧而又惶恐了。

不一定问出了真理真知,但偶尔一问,也是一种砥砺,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随波逐流。

舒国治的几个关键词里,我最有同感的是走路和睡觉。

我已经不常走路了,x太大,不适合走路,出门,总要借各种交通工具,两条腿,并不抵事。另外,走的意愿也大大降低。回想十几岁时,常常走路,住校在县城,每回周末的晚上,一个人,两个人,走上几里路,聊天,或者不说话,就是走路,看着已经看过很多次的街景,心里充盈。原是年少心思多,合是该多走走,但成年人就不思了么?只是习惯了不走吧。

上回到x,走了半天,前两月在x时,住在美术馆东街,出门也常走路,xx都适合走,x也是。走路与宽阔大路无缘,那原本是给汽车准备的,并不为人,真正和人亲的,要老城区,要有街树,小店,这才好走好停。

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走路。这样说的另一面,意思是,走到哪里都是旅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不妨走走看看,不为别的,只是走走看看。

我的生活,有两个困扰我的主题:饿和困。所以关于睡觉,我是大有话说的,因为大有话说,所以这里就不说了,打住。

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三

听一些同事的解释说,在新西兰,早期幼儿教育并不是强制性的。为了使所有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好的教育机会,大部分适龄的幼儿,不论国籍、能力及文化与宗教背景如何,都可以选择到公立或私立幼儿园或看护中心培养自己的孩子。在新西兰,凡将子女送进某间幼儿园,园方都会要求家长与之签订一份协议,承诺包括“家长须学习有关幼儿教育知识,对孩子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管教”或“参与例行教师与家长见面会”等在内的义务活动,以确立幼儿园和家长甚至和当地政府之间良好的关系,保障孩子们的早期教育。

新西兰的公立幼儿园通常都是半天班的。因为政府对3至5岁的小孩承担着每周不超过20小时的看护,所以这半天班是免费的。如果需要更长时间看护,则需要付费去私立幼儿园。

时间过的很快,孩子已经两岁了,听很多有经验的妈妈们都说好的幼儿园很多人排队,让我们也早早的找好目标,开始排队。我在家附近找了几家适合的私立幼儿园跟老公商量了一下,决定亲自上门参观比较好。于是有一天,我们来到了一家给我们眼前一亮的幼儿园。

在新西兰,大部分的幼儿园建筑都以木制或砖瓦平房为主,包括这家幼儿园。一踏进幼儿园,我们就宛如进入一个童话王国。粉红浅蓝的墙壁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特别朝气。负责介绍的老师跟我们说,他们的教育注重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孩子们学到知识。方式是以游戏为主,让小朋友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说罢就带我们参观他们的活动区以及课室。

活动区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室内活动区空间不大,但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区域:红色桌子的是美工区。那里放置了很多蜡笔、白纸等,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图画也会被贴在墙壁上。绿色桌子的是家庭区。孩子们可以在那里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谣。另外还有阅读角、生物角等等。

室外的活动区范围很大,包含健身区,沙地区还有大片绿茵茵的草地。在健身区,有秋千、滑梯、立体方格木架、跷跷板等娱乐设施,能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锻炼身体。在沙池内,放置着各种玩具,如小胶铲、耙子、小型挖土机等,供孩子们玩耍。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刚好看到孩子们在玩筑堤坝、掘隧道、建堡垒等游戏。介绍人说,为了方便他们将水引入沙池,老师们通常会把水杯放在靠近沙地的地方,因而方便孩子们观察沙与水混合后的变化。通过玩沙玩水的活动,儿童能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有关数学的知识。

课室和活动室最大区别就在于老师的活动频率。在课室的各个区域里,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玩弄着手中玩具以及不再来回走动,不时温柔地对孩子发号施令的和蔼的老师们。课室里的老师们有时会静静地站在孩子们的身后观察着,有时会蹲在身子为他们耐心地指导着,有时会跟孩子们一起开心地讨论着。

这样轻松自在的教学方式是我想为孩子们提供的。

这时,走廊上拿着扫把和抹布的人在对我们微笑。看着我们好奇的表情,介绍人有点尴尬地说,他们这家幼儿园会请一些智力有一定障碍但工作能力没问题的人参与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清洁工作。老师们对待他们就如对待正常人一样,每每透出关爱之心。孩子们对他们也完全没有歧视的想法,每当他们帮助了孩子们之后,都会得到来自孩子们衷心的感谢。另外,园内也会接收一些无法自理的孩子入园。这时,给他们定时换脏衣服、换尿片、喂他们喝水、请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等重担就会落在教师们身上。新西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幼儿园师生比例不能超过1:10,但园里由于没有行政和勤杂人员,老师不但要照看孩子,还要承担行政和杂务,工作量并不小。但老师们并没有因此而喊累,他们还会给这些孩子投入更多的爱心和时间。这样的做法感染着园内的孩子们。他们对这些孩子也表现出特别的爱心,特别的照顾。当我看到老师抱起满身都是泥沙的一个小朋友,然后给她以拥抱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和老公对视了一下,默默地为这家幼儿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观念而吸引了。

后来,我们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这家幼儿园。把孩子的名字放到了waiting list(等待名单)。半年过后,幼儿园联系我们说有位置了,孩子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开始我们非常担心从没离开过我这么长时间的女儿能不能适应,但出乎意料的她非常喜欢去幼儿园,并很快适应跟我爽快的拜拜了!

女儿开始上幼儿园没多久母亲节后的一周,我被通知去参加家长会,而且只限于妈妈们的参与。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个家长会是为了反映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学习的情况。结果,一到幼儿园,我就愣住了。眼前的竟是脚底按摩机、做指甲护理的用具、卷发器,还有一大盘一大盘的诱人的美食,各式各样的饮料,还有红酒和白酒。这一切,竟然是幼儿园特意为妈妈们安排的小节目。在这次家长会中,妈妈们相互介绍,相互了解,谈天说地;老师们为妈妈们做指甲护理,陪做脚底按摩的妈妈们聊天或帮妈妈们卷头发等等。各位妈妈都享受着这次特别的家长会,我也不例外。我趁这次机会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带孩子的有趣事件。如果我们在育儿上遇到什么困难,妈妈们也会向老师们讨教。这样有趣的家长会真的令我印象很深,感慨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还是:向孩子传达正能量,理解孩子,换种方式与他们沟通。

在中国,这样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幼儿方式是很少见的。那些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中国式父母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孩子自身究竟需要什么。在他们看来,玩耍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学数学、学英语、学这个学那个才是他们的正事。尽管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细心想一下,方法是不是错了呢?当背着重重的书包的孩子出现在你们的面前时,他们是快乐的吗?西方的教育专家认为:“人的心灵不是被动填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焰”、“认为快乐的玩耍对培养儿童的情商、智商、强健的体魄及社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学会玩耍、学会交流、学会快乐地学习、学会积极乐观地生活,这才是我们家长要为孩子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我一直都在教毕业班,我就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理想教育的感悟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五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着。这是一部以小孩的日记方式写的文学作品,每篇的篇幅虽然都不长,但是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爱情,亲情,友情……但我认为小孩子的爱是最单纯也是最感人的,这也是这本书能受到这么多人喜爱的原因。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在一学年十个月里记载的日记。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她多高的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情,师生情,朋友谊,乡国恋……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这不就是咱们所值得学习的吗。

这本书感人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见义勇为的卡隆》和《扫烟囱的小女孩》是最让我感动的。《见义勇为的卡隆》讲的是有一个叫克洛西的学生被班上的一些同学欺负,说他是“残废”、“怪物”,直到最后有一个叫弗兰谛的学生装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克洛西终于忍不住了,抓起墨水瓶朝他扔过去,没料到正好打在了老师的身上,于是那个叫卡隆的学生替他顶罪,但是老师是知道的,她不仅没有骂他,还夸奖了克洛西。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给了那四个小孩一次机会,原谅了他们。《扫烟囱的小女孩》讲的是几个女学生帮助那个扫烟囱的小女孩,小女孩辛苦扫地得来的30枚铜币从衣袋破洞里漏出去了,女学生们努力地为她凑钱,由于不够数量,其他放学回家的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最终凑齐了30枚铜币,帮助了那个小女孩。

第一个讲的是见义勇为,第二个讲的是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能做到就会让人觉得很温暖。现在这个社会都是以利益为主的,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的作风日益生成,关心他人,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优良风气日渐淡漠,咱们应该学习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勇于帮助他人,展现出人性最善良的一面。

每一篇的日记都有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让咱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勇敢,善良,理解,宽容……努力让这个社会充满爱,用咱们小小的举动拉近和他人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