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7篇)

时间:2023-11-20 12:38:18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心得与反思(热门17篇)

反思是一种深入思考和自我审视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范文三: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具和素材不够丰富多样,下一步我将努力拓宽教学资源的来源。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透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潜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潜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构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

1、先介绍作者生平;

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

3介绍主题;

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

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

而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应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能够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潜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潜力及解决问题的潜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能够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十分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资料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透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带给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构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能够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我在教学中的感受如下:

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学生对革命传统歌曲没有兴趣,这也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作为音乐老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请给予指导。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听,我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在学生听赏的过程中没有打断他们的思路和感受,在听完三首歌曲之后我有意识的安排了3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并思考:这几首歌曲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在欣赏《我的太阳》、《索尔维格之歌》时,我简单的介绍了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并简单介绍了诗剧《培尔金特》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听赏完后,我选择了旋律较简单、学生容易上口的歌曲《共和国之恋》作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其中海外赤子对祖国妈妈深深的爱。

本课以欣赏抒情歌曲为主,所以教学评价应该从情感反应着手。学生能否认真聆听,对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判断,能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验,课后对抒情歌曲这一声乐作品体裁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等方面是评价的关键。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互评为主,我加以适时的引导,每一阶段结束时我才做鼓励、表扬性的评价,以达到本课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能力,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享受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本课上的比较成功(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稍有不尽人意之处是在分辨哪些是抒情歌曲环节时有个音乐小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说错了,这点让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细心的查阅资料,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本节课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在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4、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5、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实习生的教学反思初中化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来到望都二中实习近平两个月,已经熟悉了每天的工作,每天都有不同的体会,每天都在不断成熟。初三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群体,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赋予他们各异的性格,同时学生们中考压力也很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接下来分几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备课难。初三化学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复习课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联系中考最新动态,这对于实习教师是很难的。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要熟悉课本,清楚新课标的要求。在课本重点的基础之上,做题选题,争取把精华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课堂。

(二)讲课难。初三学生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不同于初一、二的学生,他们习惯了不按老师要求做,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面对升学压力,有些学生提前放弃了自己,上课睡觉,下课打闹。如果在上课时不能使所有同学集中精力听讲,那就是老师的失误。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我们就要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学化学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化学复习。

(三)听课难。前几次听课,我都像学生一样只记下了听课笔记,对授课方式、没有记录,导致没有及时学习到指导教师的经验。学会听课是增长经验的一个便捷方式。我们必须要会听课,这样才能在从教路上进步更快。听一堂优秀的公开课,可以指导我们将来的授课方式,将会受益匪浅。

(四)作业难。批作业发现了一些问题。作业交的少,基本只有一半人数;答案完全相同,雷同作业太多;只做选择题,计算题一片空白;不改错题。作业是一种查漏补缺的方式,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能真正的重视起作业来。抓学习,先抓作业。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努力提高,想方法让学生爱学习,爱化学。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本学期音乐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中学音乐新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6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5教时。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4教时。

本学期担任初二年级14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校本艺术课程(小品、曲艺)每双周三两节,音乐教学全学期代课总课时196课时。

1、坚持音乐教学新理念,实现目标,落实标准。

本学期音乐教学,能够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中,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面队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2、立足课堂,促成教师https:///教学行为的转型。

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改变备课方式,立足音乐教材文本钻研,能对教材有所侧重地梳理、选择、补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单元主题内容生活化,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活动化,注意每单元内容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上课前的心理状态,灵活采取恰当的手段,保护学生学习情绪。课后备课,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课堂常规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试金石。在每节音乐课后,我常常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否?对学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否妥当?课堂上我的语言是否生动、确切精练?把学生“学”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联系比较,细心找出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大胆采取生动启发,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教学依赖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上来,教学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自觉改变角色,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真诚相对,因为在教学中,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教学内容得不到一些学生接受的时候,我会心态平静,微笑面对,说一声“别着急”“没关系”,所以本学期当音乐教学结束后,我们征求学生意见当中,最多最好的评价,认为我“和气”“好玩”,我觉得从学生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我能积极转变老师地位、角色师生新型关系的建立,实质上是极有利于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

1、课程实施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新课程的目标,标准对我们每一个老师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是在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及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着新的期望。音乐新课程要体现新、趣、活,就必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上述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

2、音乐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社会、家庭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仍把音乐课视为“无所谓”的课程,因此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扭转这种思想,启发这些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量相当大,效果也难以预见。

4、长期从事音乐教学的所产生的厌烦情绪。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已有11年,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

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三、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四、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_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心得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我自参加工作以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矢志教学改革,用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履行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教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情况小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以身正教,以行立教?”这始终是我思考的问题。这几年来,自己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教育法规,履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能力。常年满“负荷”工作,爱生敬业,勤勤恳恳,乐于奉献;对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无条件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满腔热情地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育学生时,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出于爱;注意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时候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实际行动验证“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自己无论教哪个年级、怎样的班,都能使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学生欢迎。

二、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

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从事生物教育的过程中,我始终明确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中学生物教材,敏感性强,能胜任中学生物教学任务。讲课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教学效果好。并多次承担上毕业复习观摩课的任务。所带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励;。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每学期均承担各种教学公开课。作为班主任我积极与同仁探讨中考和统考的备考研究,关注考试动态,潜心研究各种题型的应考策略,积累了丰富的备考经验,从而使所带班级会考成绩优异。

在连续长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意识到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为了做一个好班主任,我是这样部署工作的:

(一)创建班级的标准。如“求实,团结,勤奋,友爱”。如“珍惜,知足,感恩”等。班级标准的形成的过程,应是一个动员全体学生,统一认识的过程。这个时候都是发动学生讨论,民主确定。讨论越充分,认识越深刻,越有自觉性,效果就越明显。

(二)严字当头,提高班主任的威信。严中含爱是我的班主任工作的特质。我在敞开胸怀去爱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会想很多方法,通过众多的途径潜移默化地让班上的同学敬畏我,这样班主任老师才能很好地管理班级和传达信息,使班级活而不乱。

(三)合理选拔班干部,形成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中我着重注意让他们树立对上下负责任,更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只有这样的班干部才能成为班级中真正领头雁。多年来,培养了、等优秀学生。

(四)抵制不良风气。风气是班级的气质,气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局。每周定期一次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看待问题的标准,以及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地重复灌输“真善美”的标准,让学生树立是习惯好,班风正,重感情的良好印象。

(五)与任课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通常在班主任老师面前进行了掩饰,要真正透彻地了解学生一定要定期和每一个任课老师沟通,这样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站在如果我是孩子的父母的立场上和她们的父母进行交流是让家长认同的做法。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都不会放过,这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由于思路正确,我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犯罪率为零。学业成绩名列前茅。

三、教学研究成果。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对于生物教学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年,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仍应加强学习、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一如既往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初中教学反思

应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头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那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必须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提高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资料中丰富的人文,具体根据教学资料关注不一样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到达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向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仅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所以“探究”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仅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须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构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仅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此刻,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初中教学反思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才能真正形成师生和课文作者。对话。

任何形式的课堂(包括视听媒体的使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的手段不应公式化、程式化,如课堂讨论或死板、单调,或听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课本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淡化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本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作秀”的嫌疑,流于形式。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不应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及时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观点和概括,或适当地展开课文,才能引导探究深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问哪里的运河应该是清澈的,哪里才是活水的来源。”作为一名教师,“这是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莱有一首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现在沐浴在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中,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

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创造一个温暖的夏天他的职业生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鸟儿在歌唱,花儿香,符合时代的东风,高举的旗帜课程改革,简而言之,播种一个红色秋天祖国的未来。多反省,多清醒,多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初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使学生很快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在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当我打开视频时,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在写作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音乐的旋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在课堂体现呢?首先要创设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读,还要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亲身朗读体验,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组内交流更体现了这一点。教师要讲到“点子”上,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地学,化“填鸭式”为主动索求。教师在这时要适当地作调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为了让今天的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那一声声爆炸,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还通过课外搜集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教学反思

(一)。

张淑平。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张淑平。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使学生很快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在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当我打开视频时,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在写作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音乐的旋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在课堂体现呢?首先要创设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读,还要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亲身朗读体验,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组内交流更体现了这一点。教师要讲到“点子”上,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地学,化“填鸭式”为主动索求。教师在这时要适当地作调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为了让今天的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那一声声爆炸,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还通过课外搜集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三)。

赵艳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

1、反思备课。

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这一课可以挖掘出许多外延,培养他们综合探究的能力,而且,整节课也可以一线串珠地完成。在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可以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法上,也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在研究学情上,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

2、反思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这个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

3、反思教学设计。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配图片介绍作者,但是,图片没有起到作用,然后是介绍这组散文,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在就是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的过程也是按照由课文顺序进行。反思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因为课文较长,所以设计时就没有想学习字词,但是,在读文章时就发现了问题,也使我明白了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毕竟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绍作者的图片也应该用上,否则,只是浪费,毫无意义。最主要的是课程的进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关联的整体。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上,课前的考虑也不充分。总之,这节课的设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育人功能。

4、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

5、反思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还算没有大的问题,但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吸引学生。

6、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

7、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3)、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针对以上所谈到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再教设计,如下。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看图片,了解作者(提问),他的外貌如何形容?想知道鲁迅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吗?下面让我们沿着童年的足迹,从少年鲁迅的学习过程中追寻他成为伟人的秘诀。

二、解题。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当鲁迅四十多岁时在回忆这段生活,一定有什么令他难忘的,为什么难忘?什么地方难忘?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他晚年时又写童年。(进一步激发兴趣)我们按照两地的景、人、事来分析课文。

三、赏析课文。

(一)1、归纳百草园的景(提示:从句式、内容、顺序上分析)。提问。2、探究:从遣词描写来看,这段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这些词语又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如果不用形容词会这样?(完成目标三)。

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3、理性思考:你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生总结写法)。

4、思考:鲁迅是一位文学大家,通过这段景物描写,我们是否能够透视少年鲁迅的哪些行为习惯,对他日后成为作家有积极影响?(观察)。

2、长妈妈给鲁迅讲的这个故事,鲁迅成年后是否从中挖掘出了一定的人生道理?

3、从鲁迅“及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句,你看出少年鲁迅有怎样的心理?

4、闰土父亲教会了鲁迅捕鸟的同时,鲁迅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做事的道理?(耐心、细心)。

(残忍。要敬畏生命,不要滥捕滥杀生灵,这是我们现在最起码的生态意识。)。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并且在以教材为根本的同时,时常跳出文本之外,把整篇文章的教学贯穿起来,处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走进了课堂,成为主宰。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发现这节课有何收获,有失误,方法上有改进,我想,只要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教学反思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却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仅存在障碍,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学生的参与极少,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

在音乐课上,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那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教材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乐,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此外,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说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想要逾越这个障碍,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那样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并且以简单轻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相应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可以有相应改变。比如,可以让学生们来表演自己最喜爱的歌曲,并且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及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教师应该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总之,现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内容过于空洞,关于“音乐”的地方比较有限,不仅如此,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严重脱节,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提不起兴趣,对于课程难于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模式更新颖。此外,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一般用粉笔或毛笔在墨板上演示,这有很大的不足,很多细微的动作无法使中后排学生看清楚,加之粉笔和学生的铅笔、钢笔在笔性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的示范无法引起学生太大的注意力。而多媒体视频展台的运用,可让教师和学生一样坐着。用学生同样的笔,用学生同样的纸进行演示,使学生感受到更真实,更贴近他们,什么细微的动作都被学生一览而余,包括教师的坐姿,执笔方法,作业本的放置等,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了真正的意义上的示范作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因此,评价过程在书法教学中是必要的。而运用多媒体手段,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展示学生的书法作业,只要将学生习作放在展示台上,学生写的每一个字都会真实的展现在大屏幕上。由于这样展示的是最原始的习作,强化了习作中成功部分,也充分展示出不足之处,便于教师反馈矫正,也就避免了有小黑板展示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造成的书写不习惯的弊端。

初中教学反思

1、复习要注重针对性。无论复习时间长短、内容多少,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在复习之前要先仔细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哪些知识有可能遗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组织复习,使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问题。先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在遇上学生有疑惑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时,让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穿插其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交流讨论中被激发起来,人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在交流讨论的同时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都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这个大环境下,谁都不想落后,学习效果会比较理想。往往到复习的最后关头,我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讲课时,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其实后来知道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类型的题,而是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知识的消化需要时间,所以,在课上给学生留思考时间的同时,学生也必然争分夺秒地收获了知识。

3、教师个人要树立创新观念。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题的复习要运用一题多拓,培养思维和深刻性,防止就知识复习知识,就题论题,满足于会解层面上。引导学生一题多变,深化思维的灵活性,防止简单机械和单调的重复劳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独创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结论,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复习课的任务很艰巨,我会先试着做到这三点,相信在过程中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于在我今后的复习课中探索和总结,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改变原有的接受性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改的主要理念之一。为此,《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具体内容标准”的一个主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教材的所有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进一步探究”、“制作”、“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素材。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调动学生的经验,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中获得成功喜悦和体验。如“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有的学生就提出种子萌发必须有光的假设,就此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强了,从实际中获得新知的能力就随之提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中,我在课堂中提出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植物能否进行呼吸?如果能,怎样进行呼吸?第四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人的由来》中提出人这一物种是怎样由来的?以及人的个体是从哪里来的等,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又如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

1.植物的组织怎样形成的?

2.人的器官由四种组织构成,那么植物体的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

3.构成人体的组织和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什么区别?

4.人的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是否也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利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投影等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科学调查,资料分析等,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如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生物特征方面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分析讨论,从而归纳出生物的特征。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学法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自主学习”正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励、组织、点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原动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切实感到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美好而有趣的过程。如在“致同学们”这节课,增加介绍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状况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感叹于生物科学的高深和奥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平常教师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新教材从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考虑,从教师语言入手,促进学生爱听、会听、听准。课堂教学中,直观性语言趣味性强,利于调动学生听的欲望;启发性语言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如在讲授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时,可设计了如下引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分昼夜,农田需要合理灌溉,旱灾时,会使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都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从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工具书、参考书和各种仪器进行学习的方法。例如,设计《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或访问附近环境优美的学校、社区,吸取其中设计的优点。小组充分讨论,设计出最为理想的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平面图,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尝试。

教学是复杂的活动,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就必须确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同志指出的,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就必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全面落实自主学习的新的构想。这些都是课改所要求的。

初中教学反思

讲完《压强》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评课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了对实际例子的运用。

二、本节课我利用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弹力重力摩擦力,力力探因”的话语引入新课,出人意料的结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告诫学生学习力的知识需要谨慎的思考和严谨的探究过程,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关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做实验,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究压力的相关知识的活动,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相互交流,使其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认识压强。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压强的知识学生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及时组织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的同时,有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演示的活动中,不便于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动向。

五、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我从上述例题出发,让学生掌握一种运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没使学生注意到虽然增大和减小压强都可以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方面着手,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视条件采取合适的方法。

六、关于板书。由于准备仓促,又是第一次用阶梯教室上课,板书的设计重点不突出,指导单位换算时,没有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单位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