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大全(15篇)

时间:2024-01-07 12:56:34 作者:LZ文人 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思考和收获,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下面是小王在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有创业意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心得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大家可能都知道,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节约粮食。

坐在我边上吃饭的同学是王仕衍,他每一次吃饭都只是吃一两口就倒掉了,我们都很不喜欢他。

我和几个同学说过他,甚至都差点儿去告老师了呢,可他却都仍然不吃多少,这使我们都没法子了。

记得有一次,王仕衍比我们都要先到餐桌,就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坏主意。他先拿着汤勺盛了一点汤倒在自己米饭上,而且慢慢地。倒完后便故意拿着汤勺,在自己的米饭上碰了一下子后,便又放回原位了。这下我们这一小桌上的人直骂他,可他却:哈哈大笑,丝毫没有改过来。我们这一小桌再也没喝汤了。尽管如此,王仕衍任然只吃上一两口就倒掉,跑回教室。

记得还有一次,王仕衍没有吃一口饭,而是和一些吃了一些的同学们一起倒掉后就跑回教室里了,我也没有拦住他。

大家好好想想,如果世界上没有吃的东西,人类将会怎么样?一定会被饿死。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要知道,食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那是十分重要。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心得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绅的这首古诗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吃饭时不能浪费粮食,因为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啊!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多人都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却有许多人不在乎粮食。就如饭店里客人吃剩的饭菜,一只鸡连动都没有动。那些人为了面子,就把整只鸡都扔进了垃圾桶。不难想象,那些人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他们这么做,虽然没有丢面子,但是却丢弃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无视了农民的汗水。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我由于饭菜不好吃,所以就没吃多少。爸爸看见我碗里剩下的一粒粒饭,语重心长的说:“粮食来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很辛苦的。”

经常看到,在炎热的夏天里,田地里有很多农民在劳动,有的五六十岁的老人在除草,他轻轻的弯下腰,用那洁净的双手去接触那么肮脏的杂草和污泥,大约五六分钟站起一次,不断地用手捶打着自己的腰,然后又弯下腰开始劳动。虽然杂草除去了,但火似的太阳照射在每个农民的后背上,汗珠湿透了他们每个人的衣服,满头的汗珠都来不及擦,一滴一滴地落在田地里。这时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李绅的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之类的一些东西。当时爷爷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能够餐餐都吃上一碗白米饭。听他这么说,我突然醒悟了,决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粮食,不能浪费。我记得小时候,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饭菜,我就会把它们挑出来,偷偷地扔进垃圾桶里。我知道,爸爸发现后我会很惨,但是菜真的很难吃!现在,我脑海经常浮现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呀!现在回想起那一碗没动过多少的米饭,我满脑子的愧疚!

都成为世。

珍惜粮食,说简单,但又很难;说难,但又是简单的。

珍惜粮食,就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人人有责。愿每一天都成为世界爱粮日!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怎么写吧!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老师给了我一本《我的祖国》,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直至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圆梦奥运的历程。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发奋图强的人民,读完这本书,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小学生而感到骄傲。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我印象最深。书上说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白米饭之所以饱满有光泽,是因为有了汗水的灌溉。节约粮食是不辜负人们的辛勤劳作,是表达对劳动人民最大的敬意。

那些在炙热的阳光下躬种的农民,是他们用从脸颊上流落下来的汗水种出了摆放在我们餐桌上的饭菜。饭菜中飘出的香,是对农民的一种颂扬,同样是对我们的一种劝诫,节约粮食,赠与一香。

从小,老师就在学校里教导我们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不分大小,只求珍惜每一粒米饭。

随着我长大,我很好的做到了节约粮食,但是看着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完全就没有节约粮食的自觉。

他们吃一次饭,嘴巴上,手上,桌子上,地板上都满是残渣,他们不是在吃饭,而是在玩耍,拿着粮食玩耍。一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忍不住冲上前将他们眼前的饭碗拿开,然后教训他们,要他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看着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会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还不懂,不懂粮食的含义,不懂浪费可耻,不懂得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不过不懂没关系,既然我明白了节约粮食的含义,那么就由我最先来告诉他们怎么样去节约粮食,告诉他们浪费粮食意味着什么,意味的一种坏风气的形成,如果将来某一天人人都这样浪费粮食,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粮食短缺,最终受苦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国家粮食充足,但是地球这么大,经常在新闻上可以看到,哪里哪里在闹饥荒,又因为缺少粮食饿死的多少人,这些电视上的报道每每一让我看到,都会让我将节约粮食这四个字在心里默念一次。

我们要节约粮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民以食为天,勤俭节约,我们要从节约粮食开始。

中国的粮食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我国虽然凭借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粮食产量飞增,但人口的增长使粮食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仅占着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却要养活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如今,吃不饱饭的现象还存在,而铺张浪费的人却比比皆是,他们为了所谓的面子光彩,在餐馆点山珍海味,点得一大桌都放不下,吃不完的就倒入垃圾桶。他们丝毫不觉得羞愧,而认为显摆了自己的阔气,可是他们是否想过,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些人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为温饱忙碌啊!浪费粮食是最可耻的行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另外,我们还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情感。如果你曾下田劳作,从翻地到播种,从插秧到呵护禾苗茁壮成长,再收割、晒干、入仓,最后碾成白花花的大米,要流多少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一粒粮食呢?珍惜粮食,是对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尊重。

珍惜粮食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第一,去餐馆吃饭,要尽量少点,少了再加,吃不完打包回家。第二,不能挑食,做到不浪费任何一样菜。第三,吃饭时不掉饭粒,每餐把锅里的饭盛干净。第四,妥善收藏好粮食,不使其霉变。

爱惜粮食是美德,糟蹋粮食就是作践自己,我们应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微风拂过,稻田的水波轻轻荡漾,农民弓腰插下每一颗秧苗,祈盼在秋日能有好的收成,经过春雨的滋润,夏日的酷晒之后,到了秋高时节,稻田一片金黄,犹如黄金铺满大地,绵延四野,这是个丰收的时节,这也是大自然给予农民勤劳的馈赠。

生活不易,当这些粮食被运送到大江南北,各家各户之时,那些沾有汗水的谷粒早已被风干,变成颗颗饱满,醇香浓郁的米饭呈现在餐桌上,人们咀嚼着来自遥远的地方生产的谷物,享受中饱食终日的快慰,与此同时,除了留下的满口余香之外,他们不曾想到颗颗米粒之中蕴含着农民多少辛勤的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条古训众人皆知,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其中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每当你看到食堂餐桌上残留的剩饭剩菜时,你是不是感到无动于衷?每当你看到有人在婚宴上大摆筵席,你是不是感到束手无策?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我们岂能熟视无睹?我们不能改变他人珍惜粮食的习惯,至少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他人知道节约是美德,浪费是可耻的道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从我们自身做起,学会节约,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敬意,今天让接力‘光盘’一族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

我小的时候吃饭总是不能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每一次妈妈洗碗的时候斗魂说我的碗里剩下的米饭都可以养活一只鸡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米饭的来之不易。

后来我渐渐长大进入了学校上学,我的学校离家很远于是我不能回家吃午饭,我只能在学校的食堂和我的同学们一起解决自己的午餐。记得第一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的老师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个桌子吃饭,他端起饭碗站起来让我们安静。他要在食堂里给我们上一堂课。

小小年纪的我们只知道上课是在教室里,还不知道可以在食堂里上课。于是我们都放下饭碗安静地听我的老师讲课。老师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一样安心坐在食堂里吃饭,他们没有家甚至没有衣服穿没有白米饭吃。我们坐在这里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他们头顶烈日用汗水浇灌着禾苗,我们才有今天吃的香喷喷的米饭。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浪粮食,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因为每一粒米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在听完老师的一席话之后小小的我们都沉默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了粮食的可贵和来之不易。我永远都会记得老师在饭桌上给我们讲课的故事,那个故事是让我多年来一直把节约粮食铭记在心的一个故事。我会一直以这个故事勉励我自己厉行节约。

在除草的中午,汗水会顺着土壤流下来,但很难每一粒都能吃到中国菜rdquo;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让我们了解了农民叔叔种田的艰辛,告诉我们要珍惜农民叔叔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粮食。

但是“珍爱食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都是小王子和家里父母的公主。他们总是担心我们的健康,给我们买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我妈妈也是。她经常给我做很多美味的食物,但我不喜欢。她总是挑食,吃得不好。在那之后,我妈妈很生气,让我每天中午吃一小碗饭,否则我就不能看电视了。起初我别无选择,只能尽力吃完饭。然后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在我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把米扔进垃圾箱。这样,妈妈会很高兴看到空碗,我也可以看电视了。一天,当我和妈妈在看电视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双因饥饿而睁大的眼睛。他们都是非洲孩子。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也没有有趣的玩具。他们的身体非常瘦弱,这让人心痛。母亲说他们在那里很穷,孩子们没有上学,他们甚至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看到那里,想到我每天偷偷地把无休止的饭菜倒进垃圾桶的行为,我的脸都红了。我心里想:将来,我必须珍惜每一粒食物,永远不要再浪费食物。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俭的食物,从我做起!

粮食是补充身体健康的主要物质之一,但我们随处可见浪费粮食的现象。

目前,我们的生活很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也在增加。我们吃了一半面包,吃了一口馒头,吃了剩下的白米,喝了剩下的汤。然而,在这些困难时期我们不能吃的食物被扔进了垃圾桶。有些人可能会说浪费这么一点东西没关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扔掉一点食物,世界会浪费多少食物?诸葛亮经常告诫他的儿子:“君子去了,要静下心来修身,以节俭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简朴的生活可以修身养性,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只有勤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从幼儿园学到:;每一粒中国菜都很难吃因为我在农村长大,我最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农村,夏天到处都可以看到村民。炎炎夏日,村民们还在地里除草,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别人弓着腰站在热水里种苗是多么辛苦的工作啊。当我亲眼看到它时,我完全震惊了,明白了一滴汗和一滴血的含义。虽然我在农村长大,但我家很少让我在地里干活,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累。当我还是一名导演时,母亲把我从市场上带回来,这一切都被发现并理解了。

所以让我们珍惜食物,节约食物!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一则新闻:非洲国家尼日尔面临粮食危机,该国半数以上乡村缺乏粮食,当地居民食不果腹、营养不良,一个个骨瘦如柴。我不禁想起妈妈告诉我的一句话: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足可养活3.5万人。“3.5万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接着,我又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吃中饭时,总是“盛得多,吃得少”,我真是不应该啊!

你知道其他的市民们节不节约粮食吗?让我们一起去“超王记”瞧一瞧!

来到超王记,只见这儿的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端面,一会儿又端馄饨。看,还有几个桌子没擦呢!我走上去一瞧,哇!和我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一个个碗中连一根面条都不剩!大家怎么变得怎么节约了呢?我带着疑问坐到了凳子上。忽然,我发现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小纸片,我一看,上面写着“不剩饭,不剩菜”六个字,咦?这不是今年新推出的标语吗?还有墙壁上贴着的“光盘行动”都和节约粮食有关啊!我终于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节约了,我要向他们学习!这时,一碗面端到了我的面前,我把它吃了个精光。哈,我也成为一名“光盘小赢家”啦!

以前人们不节约粮食,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我们无锡变化了,进步了!

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

但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每当你走进学校食堂吃饭,就会发现许多人在浪费食物:有的人看见饭菜很难吃,没吃两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们在饭店吃饭,看见隔壁那桌大鱼大肉,可不一会儿,人都走了,许多菜还没吃掉,也没有打包,看着服务员把菜统统倒掉时,我的心很酸,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哎!可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记得有次早上上学快要迟到了,我就把妈妈买的早饭随便吃了两三口,就想走了。妈妈见了,严厉地批评了我:“你知道吗,这些粮食得来不易啊!夏天,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耕耘,经过辛勤的劳动,在秋天终于有了收获,这些米饭都是这样得来的。现在城里的孩子过上了好日子,你竟然如此浪费。你要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珍惜每一粒米饭。”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批评,我羞愧地把剩下的早饭全吃了。现在想想,感觉自己真不应该,没有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记得小的时候,我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每天吃饭时不是把饭剩在碗里,就是将米掉在餐桌上,就是这样将粮食一点点的浪费了。妈妈见我这样的浪费粮食,就下了一个决定:就是等暑假的时候到乡下的田地里去看一看,让我见识见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转眼,暑假就到来了,妈妈带着我来回了老家,我虽然座的是电车,可能是夏天的缘故,一路上,强烈的太阳光照射着我,热得我不耐烦地总问妈妈:”哎呀,什么时候才能到呀?”而妈妈却总是说:“快了,快了,你坐车还闲热呀!”。

不一会就来到了乡下,我睁大眼睛望着,田野好好宽阔,绿绿的一片,就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大毛毯,看到了感觉很舒服的样子。在这里,许多勤劳的农民伯伯都在忙碌地干着农活,有的在给庄稼除草,有的在插秧苗,有的在施肥……再仔细看去,农民伯伯们都弯下腰,用那双勤劳的手去管理好每一棵小秧苗,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每位农民伯伯的后背,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看到身上都是沾满泥水的农民伯伯从田里走出来,我心里难过极了。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到家后,我想了又想,觉得自己以前这样的浪费粮食真是太不应该了,农民伯伯们为了种好每一棵秧苗,付出了那样多的辛勤汗水。所以我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节约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粮食,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从中稻开镰那天起,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继河每天都要到田边看看。

作为著名的种粮大户,凌继河和他的绿能公司在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用于水稻种植。

看着田边停放一排的运粮车,凌继河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今年我们更换了中稻种子,我得看看产量。”

说话间,几台大型收割机开进了农田中,轰鸣的机器快速将金黄的稻穗卷进车内,一颗颗金黄的稻谷喷撒而出。

凌继河说,今年他的流转田里,早稻亩产最高达664.57公斤,刷新了江西省13年来早稻单产纪录。

谈起水稻高产的秘诀,凌继河认为是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结果。

从2009年回乡承包土地种田到如今土地总经营面积27万亩,凌继河走过了13年的时间。“我坚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凌继河说,日积月累中,他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粮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绿能公司下设27个生产大队负责管理土地,每个生产大队由数位职业农民组成,按月发放工资,到年底再根据当年产量领取奖金。

“现在种田不能再和过去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得讲科学、讲专业。如何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科学管理是我们一直思考的方向。”凌继河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能公司内部成立了社会化服务队,专门负责农机服务,460套各式农机基本可以保证全程机械化作业。

“作为产粮大镇,我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鼎湖镇党委书记万涛说。

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粮食生产是关系百姓民生的大事,高升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鼓励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科技含量,扩大良种、良法覆盖率,粮食产量一直稳中有升。20__年,受集中强降雨的影响,粮食产量明显降低,粮食生产损失巨大。

一、高升镇基本情况。

高升镇位于盘锦市盘山县东北端,西接北镇市、黑山县,东与台安县相邻,为四县九乡交汇之地。全镇幅员面积15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辖17个行政村,总户数8961户,总人口29277人,劳动力14500人。

二、粮食生产情况。

20__年,高升镇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水稻4.1万亩,玉米5.7万亩,大豆0.2万亩,高粱等其它杂粮0.2万亩,粮食总产量3000万公斤,较历年平均产量减产过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面对全镇粮食生产的实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对粮食生产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年初干旱少雨的气候,召开全镇大会,并制定下发了《高升镇抗旱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镇抗旱工作的全面实施。

基本思路:切实保护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突出标准化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确保实现农民丰产丰收。

总体目标: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超过10万亩,总产量达到6300万公斤。

(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镇党委政府通过派专人对全镇的地理状况、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水资源现状、劳动者素质等进行调研,在充分掌握了解全镇概况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确保粮食生产合理发展。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和鼓励农民生产无公害粮食产品,重点发展优质无公害水稻和高产抗病玉米,良种推广普及率达到100%,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50%。

(三)狠抓技术推广和服务。

成立了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的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注重协调配合,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板报、培训会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讲农业科学技术,讲解良种良法的优点、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措施,将适用的技术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会农民各种种植方法和在栽培中应注意的各个环节。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种培训会120余次,受训4000余人次,现场指导300余户1000余人。

(四)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惠农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发放科技书籍、补贴水稻全程机械化建设示范户。

(五)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高升镇以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为契机,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沃土工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工程、节水衬砌工程、引水渠清淤工程、农田道路及防护林网工程、桥涵闸水利配套工程等建设。这些工程建设,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环境和农民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春季抗旱和夏季除涝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六)全力做好抗灾减灾工作。

今年遭遇集中强降雨袭击,农田大面积受淹,镇政府迅速组织各村,出动机车170余台班、人工20__余工日,疏通排水、安放水管、修补道路、修建桥涵,使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四、减产原因及分析。

20__年粮食亩产平均不足500公斤,为多年来所罕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春季气温、地温回升慢、晚,播种时间较往年推迟,特别是水稻,育苗和插秧时间延后10—15天,粮食作物生长期缩短。

2、7、8月间遭受__年来未遇特大暴雨,一个月内降雨将近700㎜,农田被淹多日。

3、连年干旱,群众心存侥幸,支渠以下排水沟大多种植庄家,个别干支排水渠内有淤堵现象,无法满足如此强大集中降雨形成的超常排水量,农田积水不能彻底迅速排水。

4、作物抽穗扬花授粉期,时逢连日降雨,授粉结实率明显降低,玉米空杆率超过30%。

5、连日降雨田间湿度大,致使病害严重发生,特别是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病情重。

6、多日低温寡照,作物生长发育迟缓,光合效率低,灌浆受影响,籽粒不饱满。

7、群众生产仍按常规,防病治病方法不当,次数不够、药量不足(雨后不能及时补施)。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任务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总产量计划实现6500万公斤。

(二)主要措施。

1、调优粮食种植结构。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力争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玉米以密植高产品种为主,辅以发展糯玉米、青贮玉米生产;在旱田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地膜覆盖和间套复种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

2、继续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惠农政策及其它扶持政策。

3、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培训农民骨干,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搞好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推广先进技术,着重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4、搞好抗灾减灾工程。由于多年未降大雨,抗旱工程相对较好,而除涝工程急需加强,为此,镇党委、政府计划利用冬春季时间,对全镇主要排水干支渠进行一次彻底的请扩,总计113条,全程200公里,从根本上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沙门镇东北部,四至范围:东以双斗村为界,西以76省道为界,北以温岭为界,南以墩头村为界,涉及上山头等3个村,区域面积1082亩,耕地集中连片,全部为标准农田,远离城镇等建设用地,为粮食生产区,交通便利,示范带动效果好。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根据《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试行)》(浙粮区办[20__]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确保完成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

为搞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镇党委、政府专门研究决定,成立以镇长陈荣世为组长,副镇长颜通富为副组长,农办主任洪浩、工作人员蒋定杰、罗文红、王鹏为成员的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负责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科技提升、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镇投资50.26万元,新建机耕路26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修复及清理渠道3200米,使新建机械下坡14只,使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齐全,规模经营面积达100%。

二、强化投入,基础设施。

根据《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__]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镇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保证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一是立地条件。耕地集中连片,面积1082亩,四至清楚,田面平整,水资源丰富,远离城镇,无工业污染,土壤肥力好,高标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

二是水利设施。排灌渠道设施齐全,桐丽河贯穿区内,今年修复清理渠道3200米,全区渠道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三是田间道路。区内田间道路布局合理,能适应中大型农机下田作业和农作物运输。今年新建机耕路260米,其中6米宽水泥路面150米,10米宽石渣路11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3.5米宽石渣路320米,4米宽是石渣路130米,4米宽石渣路170米,3米宽石渣路550米。

四是农电网络。功能区内农电网络齐全,农用输电线路等设备齐全,可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

三、配方施肥,培育肥力。

根据粮食功能区现状,我镇通过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以及种种绿肥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剖面构型良好,排水通畅,无明显障碍层。

四、机制创新,提高效益。

为提高粮食功能区内示范作用,我镇在机制上创新,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的办法,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经济。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在功能区能,把分散的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土地集中流转,种植规模化,提高规模效益,区内耕地面积1082亩,向种粮大户集中进行规模经营面积1082亩,规模经营面积比例为100%。

二是做好生产服务。以玉环农场为主体为主体,大量使用机械化操作,提高机械化水平,使水稻育秧、机插率达到50%,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到100%,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

三是做好“三新技术”推广。在功能区内推广新品种、新农艺、新机械,采用早稻、蔬菜和单季晚稻轮作的新型农作制度。

五、数据档案,建后管护。

在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我镇注意档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区管护制度。同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及纸质地图和数据档案,实行纸质和电子化双重管理办法。并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道路、渠道、泵站进行管理和维修工作。并把耕地面积、路、渠、泵站按各村所在地分解到各村进行管护,明确了责任人和管理人,加强了对功能区内基础设施管理。

世界粮食日活动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心得体会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多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去年暑假我去杭州游玩时,发现有50%的公共汽车上贴着“光盘”行动的标语,我到了宾馆,看着电视机又发现了一组惊人的数字: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全国一年浪费的粮食可解决10万人一年的温饱……我问妈妈:“妈妈,我每次吃饭的只留5。6颗的米渣呀!为什么还浪费这么多呀?”妈妈说道:“全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浪费5颗米,那就要浪费65亿颗米呀!”我惊讶的听着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发现了我国的浪费情况竟然如此严重。

“我们需要改正的机会,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这短短的一周——所谓的每年的粮食周,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节约粮食日。节约粮食和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端牢中国饭碗论文题目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东坡故里,天府粮仓”,9月20日,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由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倾力打造的原创mv《永远丰收》正式上线,歌曲以展现新时代“天府粮仓”新风貌为创作初心,以永丰村独特的风景风貌为背景,勾画出新时代中国农村“景美、人美、日子美”的美好景象。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守好护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守“粮”心,不负百姓好“食”光,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筑牢耕地红线,当好脚下土地“守护者”。“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耕地一直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保卫“脚下土”是端稳“手中碗”的根本前提。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要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除了要积极做好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农村宅基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宣传者,更要做好耕地撂荒集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耕地用途改变管治的执行者,用“长牙齿”的手段,筑牢土地保护“安全盾”,拿出对土地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守好护好永久基本农田,牢牢保卫“18亿亩”耕地的安全红线。

稳保利民底线,当好粮产发展“服务员”。“一餐一饭关系民生,一瓢一饮贴近生活”,守护粮食安全,除了要守住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保住利民底线。面对农耕技术不足、农业经营形式单一等“拦路虎”,广大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初心使命,扎扎实实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探索助力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真正实现“谁种粮谁受惠”。要做好“引路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培训等,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种粮人”,激活生产致富内生动力。

绷紧节俭主线,当好绿色生活“带头人”。“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老百姓已经完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越是饱食暖衣,越要握紧“节俭筷”,珍惜“盘中餐”。广大基层干部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常思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作之苦,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让“俭法”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群众饭桌上的行为习惯,教育引导更多的人着眼于自己的饭碗,从节约“一粥一饭”做起,从米面粮油上的“精打细算”做起,以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勤俭节约汇聚起绿色健康生活。

端牢中国饭碗论文题目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回信勉励,同时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绝不动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__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将粮食安全提至“国家战略”高度。“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一直是心之所系、情之所牵的“国之大者”,守护“大国粮仓”从来都不是小事,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须臾不能怠慢!

科技支撑,藏粮于“技”,在“革新”中谱写“现代农业”瑰丽篇章。“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徐淙祥的试验田里种的是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达811.29公斤;小麦种植全程使用机械化技术,1000多亩小麦仅需3天就能收割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考察分析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大力进行小麦高产攻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新一代科技成果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全面深度融合,“望天田”“人力田”变成了“丰收田”“科技田”。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点燃乡村振兴“科技引擎”,逐步形成农业生产新模式、新业态,让科技成果在田野上“大展宏图”、为大国粮仓“保驾护航”。

“抱团”发展,节本增效,在“合作”中绘就“共同富裕”绚烂图景。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国家领导亲临徐淙祥负责的现代农技推广示范基地考察,勉励他“继续努力,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再作新贡献”。十年风雨十年情,十年点滴见初心。十余年来,徐淙祥谨记嘱托,扛起了粮食安全责任重担,带动广大农户共同靠种粮发家致富。相较于传统的散户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模式便于管理,经济效益更高,且有利于巩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纪录片《摆脱贫困》中也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打造出更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承业“接棒”,后继有人,在“传承”中赓续“种粮能手”无上荣光。在“回信”中表示欣慰——祖孙“接力跑”、种粮“父子兵”,在父辈的影响下,徐淙祥的儿孙们“也跟着干起了农业”,种粮大户“后继有人”。其实不止徐家儿孙,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和丰厚的薪酬,毅然返乡,子承父业,扎根农村,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而本土人才更是基层人才培养对象中的重中之重,应成为未来各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各地应变人才“输血”为“造血”,一方面要鼓励在外游子返乡,打出“感情牌”,用“乡愁”留住这些愿意花心血建设家乡的人;另一方面,要盘活本地人才资源,深挖细选,精心培养本乡的“田秀才”“土专家”“致富能手”,促进本地人才“家门口就业”,服务于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乡村发展。

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拒绝浪费,珍惜粮食又一次成为时下的新话题。据统计,中国现在一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三个国家一年的口粮,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出了“中国式浪费”的可怕。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人情面子的国度,历来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你恳求他人为自己办事或者答谢有恩于自己的贵人时,往往在饭店请客,在这重场合,往往都要讲排场,特意用经济实力来表示所谓的真挚和诚意。不管什么意图,总之尽情地发挥着,表演着。豪华的饭店,丰盛的餐桌,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宾客之间,觥筹交错,尽量点更多的菜,尽量迟到最后让菜能剩下来,这样才能显出自己什么都吃过;当我们去饭店吃饭时,多点昂贵的菜肴,然后只吃一小部分,剩下的也不要求打包打走,似乎总要显示出自己很有钱的样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浪费”。

现在的餐饮浪费已不再是原来的吃不了倒掉,而是演变成了故意浪费。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是多么的有钱,多么的奢侈。可是当我们在炫富、炫奢侈时,却很少有人考虑有多少孩子还在挨饿?有多少孩子还在为自己没有着落的.下一顿饭在发愁?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国家施行“蛋奶工程”,本意是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去珍惜,用鸡蛋来“练靶子”,用牛奶“打仗”,而且玩得不亦乐乎。

据调查,全球每年有1.28亿人死于贫困,更有甚者,全球每隔6秒就有一个儿童被饿死。可能就是我们扔一个鸡蛋的时间内,就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死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应当从身做起——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如果吃不了,那我们就“兜着走”

我曾经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中的警示语:一年中全国人民浪费的食物可供全球两亿人吃一年!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可耕地面积不到世界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更有13亿人口,偏远地区不知有多少饥肠辘辘的人。日常生活中最浪费的就餐方式要数吃自助餐了!大家为了把本钱给吃回来,不顾个人的饮食量,就餐时大多人会大吃特吃:有的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可仍硬撑着把食物塞进到嘴里,有的看到好吃的吃不下了还继续不停往桌上拿,一副不吃回本誓不罢休的架势,有的实在吃不下,丢下一堆食物走了。其实,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间接的浪费。有一次,我和妈妈请一位阿姨出去吃饭,妈妈为了表示对阿姨的欢迎点了许多菜。就餐完毕,我示意妈妈:“妈妈,剩下的菜我们打包带走吧!”一向节俭的妈妈看了看阿姨说“这点菜我们就不要了!”。桌上五花八门的剩菜,深深刺着着我的眼!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况是不容乐观的。我国谷物,棉花的总产量约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仅几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补给古代王朝的粮食,可是由于人口猛烈增加,人均占有粮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绝20的人口普查统计,我的人口已经到到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现在都已经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粮食减少的吧!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我国的第一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越来越多的,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虽然说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应该珍惜粮食的,如果继续浪费粮食,以后只有没有粮食的情况会发生!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票当思亲”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劳!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正是由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饭。也许平时我们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后最普通的食物也是为美味的食物!

记得上餐馆吃饭时,不要为了面子就去浪费粮食,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然现实过得更加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_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中国饭碗”是中国人民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温饱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这本名为《中国饭碗》的书,就是在探讨如何守护好这个最基础的底线。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为中国饭碗贡献力量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生产和加工形式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中国的饭碗问题也面临着更复杂的形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支撑,推动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我们还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农产品和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收入,以及稳步提升小农户的生产力。

第三段:消费者的选择权。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做到消费的合理,不浪费食物,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进行绿色消费。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到产品的品质和生产力量,选择有保障的高品质产品,以此来推进生产和消费的升级。

第四段:政府的政策保障。

政府在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食品安全监管、扶持政策的实施等等。政府应该重视人民的呼声,切实加强制度安排和政策落实,激发生产的活力和消费的活力,加强产品的质量保证,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

“中国饭碗”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秉持着诚信、创新、发展的原则,才能够推进中国饭碗的强壮前进。我们需要从社会、政府、消费者、企业等多个方面做到全面保护和改善中国饭碗,为我们的国家光荣发展贡献力量。

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1314”解码总书记心中的“永恒课题”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首站关注的就是粮食生产和安全。总书记曾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员干部应当认真领会,读懂总书记心中的“1314”密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1”,一颗初心永远不变,质朴心愿矢志奋斗。

曾当过七年农民的习近平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天然感情,对饥饿记忆尤深,从插队时就有了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的质朴心愿和坚定志向。从梁家河到党中央,斗转星移,初心不变,心愿与当年一脉相承,看似平凡的一把麦子、一颗马铃薯、一个玉米穗,在他心里始终有着特殊的分量。一次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用坚实的脚步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只有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不断补足“三农”短板,耕好一方“责任田”,守好百姓“米袋子”,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三大体系精准发力,锻造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总书记讲到,当年,农民们谈起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境界更高的愿望就是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时间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牢记总书记对三农的殷殷牵挂,不断在农业现代化“三大体系”精准发力,我们就一定能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让亿万农民人人挑起“金扁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14”,十四亿人口拳拳在念,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总书记深谙此理。今年以来,从陕西之行为柞水木耳倾情“代言”,到山西之行点赞大同黄花,从宁夏之行提出“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吉林之行首站考察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总书记的每次考察最关心的还是“三农”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总书记的“自端饭碗”之深意提醒我们,一碗米连着天下苍生,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有着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只有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国饭碗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国人常说“饭碗是幸福的源泉”,这句话表达了饭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一顿稳定的饭饭碗意味着物质生活的保障,同时也代表着工作的稳定、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认可。因此,中国人对于饭碗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认知。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对饭碗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饭碗的艰苦与付出(250字)。

在中国,饭碗并不是轻松获得的。许多人为了饭碗付出了辛勤努力和牺牲。他们可能从早到晚辛勤工作,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但他们依然坚持,因为他们知道饭碗背后代表着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我曾经在一家外企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但逐渐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保住饭碗。

第三段:饭碗的责任和尊严(250字)。

除了付出和努力,饭碗背后还有着巨大的责任和尊严。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履行职责和承担责任。不论是哪个行业,饭碗的责任都不仅仅是对雇主和公司的责任,更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我们都要以真诚和认真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秉持着对他人负责、诚实守信的态度。

第四段:饭碗的机遇和成长(250字)。

饭碗并不只是工作的来源,它还代表着机遇和成长的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饭碗不仅是维持日常生活的基础,也是我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平台。每一个新的工作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拥有了更好的机遇和前景。在职场中,我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努力工作,才能够保持稳定的饭碗,并且获得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第五段:饭碗背后的生活目标和幸福(250字)。

细细品味饭碗背后的含义,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活来源,更是我们对于生活目标和幸福的追求。通过工作换取经济收入,实现物资生活的保障,这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饭碗的幸福背后还有着更多的含义。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希望能够在不懈的努力中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只有在这样的努力和奋斗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饭碗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

总结: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价值,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饭碗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和保障,同时也是每个人实现梦想和幸福的重要渠道。我们需要对待饭碗抱有尊重和敬畏的态度,认识到饭碗背后所代表的权益和责任,通过努力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饭碗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

端牢中国饭碗作文题目

“大国粮仓”,靠得住吗?粮食够不够,打开粮仓让老百姓看一看就清楚。应对大战大考,中国粮食库存充足,手中有粮,老百姓心中不慌,这“大国粮仓”里装着的正是满满的大国底气与自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和能力应对一切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粮食安全度高基于为民造福的好政策措施。

中国粮食安全度高,一组数据一目了然。4月10日,商务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三大主粮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库存充裕。据统计,2010年至2018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连续九年保持在400公斤/人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除此以外,我国粮食进口只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在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粮食实现自给,粮食产量也不断创新高,应对全球疫情,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有保障。粮食政策好,老百姓种粮积极性才高,我国粮食安全度之所以高,离不开粮食生产领域的好政策支持,聚焦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落地,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儿紧紧端在了自己手中。

粮食储备充足源于持之以恒的拓荒人精神。

此前,对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忙碌着,他说,他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就是稻田里的拓荒者精神。他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致力于为农民增产粮食、为人民吃饱饭,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了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神州大地上的愿望,这个拓荒老人,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带领着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农民积极种粮,用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给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坚定答案,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鞠躬尽瘁把爱国付诸于行动的中华儿女,国家粮仓才得以丰盈。

粮食供应稳定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绷紧安全弦。

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尽管现阶段中国暂无粮食安全风险,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应对挑战,要保证粮食供应持续稳定,还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一个大国,要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懈怠。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器,立足自身方能安天下、稳民心。重视农业、夯实农业是第一要事,要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长期有效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转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疫情当前,需扎实有序、稳步推进粮食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实际需求逐步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要通过引导大众合理消费,防止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让粮食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要通过不断优化粮食储备品种,创新粮食执法监管,确保“大国粮仓”储备质量好、不愁用。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大国粮仓”才能持续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