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小小的船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3-12-29 13:36:35 作者:JQ文豪 党团范文

小班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小班教案的案例,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教案

1.歌词内容,乐于创编合适的歌表演动作。

2.爱自己的妈妈,愿意帮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课件及表演的视频。

一.导入歌曲,激发兴趣。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一位有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观看表演的视频)。

视频中的小朋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播放《好妈妈》课件。视频中的小朋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小结。

老师把小朋友们刚刚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好妈妈》。

2.老师范唱。

3.你们最喜欢歌中的哪一句?

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让幼儿学唱。

三.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幼儿扮孩子,老师扮妈妈,边唱边表演。

3.一半幼儿扮做妈妈、一半幼儿扮做孩子,边唱边表演。

4.两名幼儿一组,一名做妈妈,一名做孩子进行表演唱。

小百科: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小班音乐教案

1、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给大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歌词。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感受音乐的乐趣。

熟悉歌曲,用工整替换的方法创编歌词。

能完整的演唱自编的歌曲。

图谱、小兔。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

(二)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师:听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谁能来给这首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兔子)。

师:那小朋友知不知道小兔子它都有些什么特征?(两只长耳朵、两双红眼睛、一条短尾巴)。

2、教师范唱第二遍,边唱边做动作。

好,接下来请小朋友听一听歌曲里面的小兔子它有什么特征?和小朋友们说的是不是一样?

3、出示图谱,寻找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这图谱里面有什么图片你是看不懂得?(教师用歌词来回答幼儿的问题)。

4、幼儿看着图谱学唱。

好,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图谱用美妙的声音来唱歌。

5、轻,我还没听清歌,好不会做好看的动作。

好,立情景表演。

(三)创编歌词,情景表演。

恩,我们都知道了小兔子是跳、跳、跳着唱歌的,有谁知道别的小动物还会怎么唱歌?恩,谁能来说说看?(说一个小动物,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进行粘贴,再用语言总结,最后用记号笔画上符号)如:小鸟会喳、喳、喳的唱歌。喳、喳、喳,我是一只小小鸟~~~恩,真棒!谁还有不同意见?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唱歌?(举例三个到四个)。

(四)活动延伸。

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李老师相信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也会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唱歌,那我们啊下一次再把它们都请出来吧!

小兔子。

1=d2/4。

55│534│5653│5—│44│434│跳跳跳,我是一只。

小白兔,跳跳跳,我有一条短尾巴。

小班音乐小小的船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指导“尖”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录音、磁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尖”一行。

课外:朗读课文。

1、谈话: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喜欢看月亮吗?你们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

(出示“圆月,新月,引导说出”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

2接题。

在晴朗的夜晚,有这么个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有位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师领读课题,生齐读。

1、边听课文边看图,想:课文是怎样描写与儿的?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一起找好在课文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音。

4、检查阅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

(2)读一读难读的字。

弯船两尖闪星天蓝看坐。

1、学会了课文,我们来学习写字,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个字“尖”。

2、多媒体出示“尖”,分析。

(1)指名读。

(2)找朋友。

(3)这个字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小”要注意“亅”变成了“丨”

(4)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亅”写在竖中线上,“一”写在横中线上。

(5)跟电脑书写。

(6)师范写。

(7)生描红。

小班音乐教案

1.能够跟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边唱边做动作。

2.知道自己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

3.喜欢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2.自制图片:小鸟跟在鸟妈妈后面自己飞;小猫跟在妈妈后面叫;好孩子和妈妈手牵手一起走;小兔子和妈妈蹦蹦跳;小鸭子和妈妈摇呀摇,小乌龟和妈妈爬呀爬等图片。

3. 音乐《好孩子不要妈妈抱》图谱

活动过程

1.师: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一几位小客人,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出示图片)。

2.师:谁来啦?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妈妈抱。小鸭子摇呀摇,要妈妈抱吗?(引导幼儿说说“不要妈妈抱”),小猫咪自己叫都不要妈妈抱。(鼓励幼儿做做小兔子、小猫、小鸭子的动作)

3.师:猜猜看还有谁会来?(幼儿自由想象)

4.出示小鸟,(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鸟飞)“小鸟自己也不要妈妈抱。”

1.师:小鸟会自己飞,小猫会自己叫。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里还有一位朋友会是谁呢?我们一起去听听看。(教师范唱加动作)

2.师:除了小鸟和小猫,歌曲还有谁?他要不要妈妈抱?(让幼儿说)

3.师:让我们在听一听还有一位好朋友是不是“我们”。(伴奏加范唱)

小结: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耳朵真灵巧,是“我们都是好孩子”,要不要妈妈抱?

1.师:这首歌好不好听?想不想学一学?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学一学吧,注意小动物出现的前后顺序喔。(播放歌曲)

2.师:小动物先出来的是谁,然后是谁?我们猜猜看。(播放音乐,出示图谱)

3.师:小二班的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这个呀是图谱,我们现在看着图谱试一遍好不好?我这次呀要听听,我们小二班的朋友有没有唱对哦,想想清楚再唱哦。(看图谱歌唱)

小结:小二班的小朋友唱歌真好听,声音好勇敢,老师很喜欢。

2.师:谁已经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了?你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邀请幼儿一个人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3.师:哇,小朋友们真棒,表演的真棒,这一次我们所有小朋友表演给老师和姐姐们看好不好?要用好听的声音唱哦。

活动延伸

1.师:歌曲里面的小猫和小鸟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那我们要不要妈妈抱着来幼儿园?你们平时上幼儿园是怎么进来的?(自己走进来不要妈妈抱)

2.师:原来小2班的朋友都很棒都是自己走来幼儿园,不要妈妈抱的!送给你们大拇指,你们都是好样的!小二班的小朋友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想看我们还会做那些事情呢?(自己吃饭、主动洗手、自己穿衣服等等)

小班音乐教案

1、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合拍地拍打节奏。

2、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着老师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钢琴 乐曲《拍手点头》

1、《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我爱我的幼儿园》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美妙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欣赏。

3、提问:小朋友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

受乐曲欢快的旋律。)

1、听了这手快乐的歌曲,你们想干什么?

2、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跟着音乐在高兴地拍手,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3、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跟着某一幼儿随音乐拍手一拍一次。

4、教师弹奏旋律,幼儿随音乐拍打节奏。

1、刚才老师还看见有的小朋友听见了这首好听的音乐在点点头。我们也来学一学。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手叉腰点头一拍一次。(左右各一次。)

3、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随音乐叉腰点头。

4、小朋友们表演的拍手和点头的动作都非常好看,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动作一起表演,拍两次手就点两次头。就像这样:教师示范完整表演拍手点头。

5、好看吗?那小朋友们也来学学《拍手点头》吧。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拍手点头。(老师哼唱旋律,速度开始可稍微慢一些。)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集体表演律动。(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咳根据幼儿掌握情况,用语言指导幼儿进行表演。)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前带领全班幼儿表演。

4、鼓励幼儿上前表演律动,并对表演好的孩子奖励。

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做客》,知道进门前先敲门;

2、喜欢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歌曲《做客》,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小结:原来是小客人去朋友家做客。

1、第一次倾听,模仿敲门声

——你们有做过客人吗?我们今天也来做一次小客人。那我们先来听听怎么做小客人。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客人进门前要先做什么了?谁来学一学?”(鼓励幼儿模仿敲门的动作。)

小结:原来做客人的时候进门前要先敲门,这样才有礼貌。

2、第二次倾听,理解歌词。

——那小客人刚才敲门了,里面有没有主人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1)用问答的形式学会介绍自己。

——主人听到敲门声是怎么说的?(鼓励幼儿先学会唱:谁呀?你是谁?) ——客人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用回答的形式学会介绍自己。教师扮演主人接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2)游戏:请小动物进门,学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你们都会介绍自己了,都进来了,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朋友还没有进来呢!你们一起邀请他们进来,把你们的小门准备好,看看谁是很开心很热情的欢迎小动物,小动物就会进你们的小门哦!

——播放音乐,幼儿学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真开心,你们都进来了,也把小动物们也请进来了,你们开心吗?那我也来问问小动物们,看看他们是不是和你们一样觉得很好。“你好吗?”小动物没有说话,要不你们帮他们说。让我来听听谁会帮小动物回答?“你好吗?”(我好呀!)

3)幼儿依次示范,学唱歌曲后半段。

——我邀请***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他是怎么帮助小动物的。(幼儿示范,教师拉着小朋友的手接唱后面的内容。)

——我们两个人再邀请其他小朋友上来,让快乐变得越来越多,好不好?(教师带着一名幼儿再邀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依次进行,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台一起玩。)

——现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做主人,一组做客人,来玩这个游戏。看看是主人热情还是小客人有礼貌?小客人要先准备哦!(教师带着孩子玩音乐游戏一到两次。)

小班音乐教案

1.学习歌曲《小板凳》,唱准一字双音。

2.理解记忆歌词,并尝试创编部分歌词。

3.体验与表达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

《小板凳》课件、《小板凳》图谱活动过程:

一、导入客人话题,引起兴趣。

(1)教师:你们家来过客人吗?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招待的?

(2)教师:今天有一个明明家也来了客人,请你们看一看他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3)观看《小板凳》课件。

二、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教师:刚才,你们看到明明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是怎么做的?

(2)听老师范唱。

教师:这个故事里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

教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听到的,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贴相应的图片,幼儿听出来的少的话,教师第二次示范唱。)。

(3)跟随音乐学唱教师:你们把图片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唱唱这首好听的歌。

教师:小朋友叫小板凳别怎么样?(别歪)阿姨夸谁好乖乖?重点学唱一字双音,如335“板”字的唱法。

(4)幼儿看图唱。

教师通过游戏《图片不见了》引导幼儿多次演唱歌曲。

(5)讨论:怎样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招待客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开心,脸上微笑)。

(6)创编动作,幼儿进行表演唱。

三、幼儿仿编歌曲。

教师:看,又有谁来我们家做客了?(叔叔、爷爷、客人老师、奶奶)幼儿在教师的动作提醒下表演唱。

每一次的教研课都是一次锤炼,每一次的评课都让自己受益匪浅。在这次的《小板凳》音乐歌唱活动中我收获有以下几点。

歌唱活动重在“唱”但唱的时间要把握好。

小班的歌唱活动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提点。有休息、有放松的交替歌唱。不可从头唱到尾。要遵循先老师—师幼—幼幼的结构层层递进。在创编儿歌的部分我只注意到了幼儿间的交替唱,忽略了老师的唱。时间上显得太长。

统筹全局,注重细节。

在细节方面做得很欠缺。首先,没有提起打印教案,其次,在范唱过程中要求幼儿立腰拔背、微笑。

而自己范唱中没有站起来范唱。最后,在创编环节中图片准备不充分。当幼儿提到阿姨、奶奶时没能及时拿出图片或画出图片。

提问准确、精炼。

在歌唱中过多使用“请你们来试一试”此类话语。略显啰嗦。

切记虎头蛇尾的结局。

在结束环节因为最后一个词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此类叠词转换成“老师”一词。导致结束部分显得杂乱。

总之,教研是一个年轻老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每次的反思让我们离成功个更进一步。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会在幼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日成为优秀幼儿教师中的一员!

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难点:能够试着边唱边做动作,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1、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大门口有一只哈巴狗,他长得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一对大大的耳朵,他饿得一只摸自己的肚皮。小男孩一想,小狗肯定想吃肉骨头了。小男孩跑回家拿了好多的肉骨头给哈巴狗,哈巴狗吃完后,高兴的又向小男孩点头,又向他摇尾巴,小男孩就和哈巴狗成为了好朋友。

2、教师提问:(1) 小男孩在大门口看到了什么?(幼儿说出“哈巴狗”后,教师出示毛绒哈巴狗))

(2) 哈巴狗长什么样子啊?

(3) 哈巴狗饿了,它想吃什么呀?

(4) 哈巴狗吃饱后,对小男孩做了什么?

1、放音乐时,让幼儿做律动,用手打节拍

2、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给幼儿示范一遍歌曲,然后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幼儿,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并要引导幼儿:(1)哈巴狗除了像老师这样蹲在大门口,还可以怎么蹲?(2)哈巴狗怎么吃肉骨头?(3)哈巴狗吃完骨头,怎么向小男孩摇尾巴和点头的?要让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请表演有不同的幼儿上台示范做给大家看。

1.让幼儿带上小狗的头饰,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试着边做动作边唱歌曲数遍

2.请表演好的幼儿站上台表演,台下的小朋友可模仿的做,也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哈巴狗,想吃肉骨头吗?到外面找找去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当他们听到听到音乐会,就会手舞足蹈。哈巴狗这个小动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点。在授课中,我激发幼儿大胆表演,自由表达、想象和创造。在模仿小哈狗时,幼儿感到了乐趣。

2.在授课中,幼儿有表现出不一样、突出的模仿动作,没有注意观察到。

哈巴狗儿歌:

一只哈巴狗

坐在大门口

眼睛黑黝黝

想吃肉骨头

一只哈巴狗

吃完肉骨头

尾巴摇一摇

向我点点头

小班音乐教案

1、 熟悉歌词,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发现歌曲中相同的部分,帮助自己记忆歌词。

3、 创编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动作加入演唱,提高演唱的兴趣。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1、 幼儿用书画面。

2、 音乐磁带。

1、《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合拢放开》

3、《这是小兵》

4、《小鸟醒来了》

5、《不再麻烦好妈妈》

1、你看到夏天的晴朗的夜晚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星星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鼓励幼儿尽量和同伴表达得不一样。

3、教师出示幼儿星空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小星星在天空中是什么样子的?(一闪一闪亮晶晶)天上有多少小星星?(满天都是小星星)小星星在天上干什么?(挂在天空放光明)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像什么?(好像许多小眼睛)

4、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轻轻念出歌词:刘老师把小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美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5、刚才老师念的儿歌的时候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吗?

6、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哪些地方相同。

1、教师进行范唱,在范唱个过程中注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还会用美妙的声音把小星星的儿歌唱出来。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1—2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动听的歌曲。

1、小星星是怎样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你们能来学一学吗?

2、请小朋友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演唱歌曲:我们一边按照歌曲的节奏表演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动作,一边演唱歌曲。

3、我们来接唱歌曲:一二三组唱一句,四五六组唱一句,然后又是一二三组唱一句,四五六组唱一句。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班音乐教案

1、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常见的动植物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2、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的心情。

录音机、雷声和《下雨了》的磁带。

一、复习歌曲:小雪花。

1、用好听的声音把歌词连起来唱。

2、能边唱歌边用手表现3/4拍的音乐节奏。

二、听雷声。

1、t: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给幼儿听雷声)。

s:雷声。

2、t:你们想想有雷声会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雨”。

三、听音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下雨了》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边弹琴边请幼儿欣赏歌曲。

四、幼儿初步学唱歌曲《下雨了》。

1、教师清唱歌曲。

2、请幼儿跟录音学唱歌曲第一段“嘀嘀哒,嘀嘀哒……小蘑菇的白伞撑开了”。

3、请幼儿跟录音机学唱歌曲第二段“嘀嘀哒,嘀嘀哒……小朋友撑着雨伞上学了。”

五、再次学唱歌曲。

1、教师重点给幼儿讲解歌词,以利于幼儿的记忆。

2、教师弹琴幼儿唱歌,并多练习几次。

六、活动延伸。

教师将歌曲的磁带放在音乐区,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边复习编创便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

1、感受音乐,学习合拍优美的.做动作。

2、初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幼儿熟悉歌曲《小金鱼》。

1、随着《小鱼游》的音乐,幼儿模仿小鱼的动作来到小河;

指导语:“小鱼们我们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戏吧!”

2、幼儿练习亲切自然的演唱。

教师:“我们一起向小河问好吧!”

3、复习歌曲《小金鱼》,鼓励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

教师:“小河轻轻的问:‘谁这么有礼貌呀?’小金鱼门边唱边跳的告诉小河,好吗?”

4、演唱歌曲,练习鱼游水、吃食、游戏的动作。

教师:“小金鱼的舞蹈跳得真好看,你们是怎样吃虫子的?”“怎样在一起做游戏的?”“表演的时候动作要优美,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5、听音乐做不同的动作。

(1)区分鱼游水、吃食与捉鱼人的音乐。

教师:“鱼游水的音乐十分优美,就好像小金鱼自由的摆动尾巴游来游去”。“小鱼吃食是一口一口的吃的,音乐的节拍也长一些,是一下一下的。”“听到很急的音乐史,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对了,捉鱼人要来捉鱼了。”

(2)根据不同的音乐变换动作。

教师:“小鱼们要好好听音乐,听到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听到节拍长的音乐吃食;听到很急的音乐表示捕鱼人来了,立即回到‘家’。”

6、开展音乐游戏,调动幼儿的情绪,快乐的玩游戏。

指导语:“小鱼们个个机灵敏捷,我们和捕鱼人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大?”

7、结束游戏,自由模仿小鱼游水回家。

教师:“天黑了,小鱼玩了一天该回家了,我们和小河再见吧!”

小班音乐教案

1、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念儿歌。

2、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认知准备:欣赏过儿歌。

材料准备:娃娃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包《娃娃不见了》。

一、谈话导入。

师: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观察感受。

1、情境表演:娃娃不见了。

2、交流讨论:娃娃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三、欣赏儿歌《娃娃不见了》。

1、教师朗诵第一编后提问:

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布娃娃?

你听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布娃娃丢了)(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2、听赏第二遍后提问:

布娃娃丢了后怎么办呢?(解释——到处找)。

最后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四、学习儿歌。

1、跟随教师念儿歌。

2、分组、集体念儿歌。

五、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娃娃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六、延伸活动。

1、说说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图片上的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2、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找出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为娃娃的身体涂色。

我有一个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头发,

我到公园去玩耍,丢了我的布娃娃,

我哭我哭我大声地哭,呜呜哇,呜呜哇;。

我找我找我到处找,找到我的布娃娃;。

我笑我笑我大声地笑,哈哈哈,哈哈哈。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教案

1、了解小白兔、狮子、大象的主要特征。

2、根据音乐能用动作表演出相应的动物角色。

3、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多媒体、三张小动物图片。

一、导入: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回过头向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客人老师说了今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现的最棒!今天森林里面也来了三位神密的小客人,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咱们先请出第一位神密的小客人:

出示图片1(小白兔)

师:这是什么?

长长的耳朵是谁来了?

咱们来看看究竟是谁来了?(唱:长长的耳朵,长长的耳朵,谁来了,谁来了?)

引:咱们来看看第二位小客人是谁!

出示图片2(狮子)

师:蓬蓬的棕发是谁来了?

咱们来看看究竟是谁来了?

唱:(蓬蓬的棕发,蓬蓬的棕发,谁来了,谁来了?)

引:咱们来看看第三位小客人是谁!

出示:第3张图片(大象)

师:长长的鼻子是谁来了?

唱:(长长的鼻子,长长的鼻子,谁来了,谁来了?)

咱们来看看究竟是不是在大象呢?

三、今天小白兔、大狮子、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一看。

(边看老师边做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

师: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狮子是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指导幼儿排成一纵队,师生一起学习小动物走路)

四、咱们听着音乐一起学一学。

五、师:王老师、孔老师也想学一学他们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怎么做。

师:小朋友想做不想?

我们也来学一学。分角色游戏。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一起进教师的小朋友一起玩吧!

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始终能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中的目标达成也是很好的,在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整合。

小班音乐教案

1、感受乐曲的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感受乐曲的快慢。

多媒体课件、手帕每人一块。

一、导入。

师:这是什么?它有没用?那脏了怎么办?学习动作。

二、分段练习。

1、播放视频。

2、分段练习。

3、师:我们来洗一遍手帕欣赏音乐。

三、感受音乐特点。

1、完整欣赏。

分段欣赏。

师:它是什么样的?快的还是慢的?

师:这一段呢?

师:这里是怎么样的?做什么动作?我们小手拿出来,做一做。

四、跟音乐练习。

师: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这个本领,那陈老师这里有一些手帕,要请来帮我洗一洗,你们愿意么?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手帕,准备好!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小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音乐活动,感受乐曲的欢快。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段的快、慢变化。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情境导入:今天兔妈妈要带我们小兔子们去找胡萝卜,我们去的地方有点远,需要开着。

小车去,兔宝宝们小耳朵可要仔细听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开车,千万不能。

超速哦!兔宝宝们准备好了吗?出发咯!

2、听音乐《小兔找萝卜》能随音乐合拍做律动。

基本部分:

1、欣赏第一乐段:

教师:1、你们听听小兔子在做什么呢?

2、你们能怎么拔萝卜呢?我们也听着音乐一起拔萝卜吧!

2、欣赏第二乐段:

教师:1、小兔子们真能干,你听到这段音乐和刚才拔萝卜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2、你们觉得小兔子又在做什么了?

3、我们听音乐一起做好吃的萝卜饭吧!

3、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小兔子真棒,我们来听一听小兔子拔了几次萝卜,做了几次萝卜饭呢?

(结合ppt提示,带领幼儿完整理解乐曲)。

4、结合完整音乐,幼儿肢体表现。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听《咿呀咿呀哟》做小跑步的律动退场,在听到“咿呀咿呀哟”的音乐时,能做刹车停止的动作。

教师:兔宝宝们,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胡萝卜,还做了香喷喷的萝卜饭,我们开车给农场里的。

小动物也送点,好吗?

小班音乐教案

1、通过肢体律动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

2、听辨动物音色,学会用动物叫声替换语词。

3、感受与体验动物们的乐趣。

挂图、布球、动物图卡(牛、狗、羊、马、猫、公鸡、青蛙、鸭、鸟、猪)

(出示挂图)师:瞧!宝宝和动物们在一起多开心啊!大家终于把木头给锯完了,好辛苦,大家都流了一身的汗。这时候,宝宝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他要带上小动物们和你们一起去洗澡咯!

1、单人游戏

音乐部分请幼儿按拍子拍肢体部位,歌词部分依老师指示洗刷身体部位。

2、双人游戏

听音乐走圆圈,音乐部分用布球拍打自己身体部位,歌词部分给身边的小朋友相互搓洗。

教师逐段播放音乐,请幼儿上台找出动物图卡按音乐顺序排列好。

请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听音乐按顺序排队。

1、模仿动物造型

师:小朋友们,谁想当神奇的魔术师,今天的魔术师会变很多种动物,你们想变吗?

教师示范模仿一种动物。幼儿依次模仿其他几种动物的造型。

2、替换语词

师:小动物们会唱咿呀咿呀唷的歌曲,还会用他们好听的声音唱出很特别的歌哦!

教师唱问句,幼儿试唱答句。

师:小牛小牛在唱歌・・・・

幼:哞哞哞哞哞・・・・・

播放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并替换语词歌唱

在这首音乐游戏中,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来安排活动环节。

第一点,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在这方面我安排了律动感应和道具感应,在第一课时中的律动感应,先是教师示范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律动,在孩子们熟悉节奏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创作出有节奏的不同肢体动作,但是在表现的过程中体现得不够好,短与长是分辨的比较好,可“短短短短”这个节奏在音乐中,孩子们跟不上,只有清唱的时候能体现出来。在后来运用道具呼啦圈和飘带后,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再一次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时,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在音乐越熟悉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表现得越好,这才能让孩子们熟能生巧。第二课时在进行肢体感应时,孩子们几乎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孩子可是把这个节奏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点,模唱唱名。在这一环节,我安排的时间并不多,只是让孩子们练习了以问答句的形式来模唱。并且在第一课时当中属最后一个环节,时间有限,我把这个重点放在了我们下午的离园前半小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有男孩女孩分组问答,有老师与孩子们的问答,有好伙伴之间的问答。但最后,我发现,如果老师不要求唱唱名时,孩子们还是自然而然的唱出歌词。“咿呀咿呀唷”这句歌词很特别,在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孩子们不仅觉得新鲜而且觉得很有趣,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唱歌词。

第三点,语词替换。语词替换已经成了我们在音乐课中的一种习惯,只要是能换语词的,我都鼓励孩子创编语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给孩子们更多创造的空间。在这首乐曲中替换语词在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再创编的话就能更好的表现出来。并且在这个环节的前一个环节我们有一个听辨动物的声音,创编各种动物的不同动作,有了这样的基础,对孩子们来说就没什么难度。果不其然,结果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是啊!有了好的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挥!

小班音乐教案

1.观察纸条在空中舞动的曲线。

2.喜欢用纸条做动作,充分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3.初步尝试看图谱舞动纸条。

1.《新年到》《喜洋洋》音乐cd、ppt课件。

2.各色皱纹纸剪成的彩条若干。

3.黑板、笔。

1.导入活动。

(1)入场——师幼随《喜洋洋》音乐进教室。

教师带领幼儿在《喜洋洋》的音乐背景下模仿贴春联、放鞭炮等游戏。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着这首欢快的音乐来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刚刚我们玩了什么游戏?听到这首音乐你们能想到什么节日呢?(过年)

(3)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玩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4)那你们知道过年的时候安老师会玩什么呢?出示教师手中的彩条,你们猜一猜安老师会用这两根彩条来玩什么呢?(跳舞)

(5)教师跳彩条舞,幼儿欣赏。

2.请幼儿尝试舞动彩条,教师帮助幼儿记录彩条是怎样跳舞的。

(1)请幼儿根据观察到的说出用彩条怎样跳舞?(请幼儿学一学)怎样让彩条飘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让纸条舞动起来的方法。

(3)请幼儿表演自己的纸条是怎么跳舞的?教师帮助幼儿在黑板上记录彩条是怎么跳舞的?(弧线、蛇形线、旋转线、圆形线)

(4)教师引导幼儿看着记录的各种曲线,用自己的彩条表现。

3.播放《新年到》音乐cd,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大胆地表演。

(1)小朋友们,你们手中的彩条舞动的太漂亮了,请你们和它一起跳起来吧!

(2)播放音乐,请幼儿大胆地跳舞。

4.师幼一起表演舞蹈《新年到》。

(1)播放ppt新年到:小朋友们,听,什么声音?(新年的钟声)

(2)小朋友们新年到,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吧!

(3)师幼一起跳彩条舞。

5.活动延伸。

将彩条投放在表演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由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

执教教师:佟磊配班教师:

教学活动:

活动名称:音乐活动《音符的家》

活动目标:

1.综合目标:

让幼儿了解妇女节,感受母亲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让幼儿初步感知序数。

2.音乐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线谱的线和间。

演唱以sol、mi、la三音为主的儿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哈喽歌》进入教室

创造性地根据音乐中的变化表现打招呼的动作

二、教师为幼儿简单介绍国际妇女节。

三、教师用黑板介绍什么是线?什么是间?

教师:红的花在哪里?幼儿答:红的花在这里。

教师:第几线?幼儿答:第一线。(告诉幼儿从下往上数线)

四、地板游戏

1.教师在地板上贴上两条线(作为二线一间)

2.师唱:红花站在第一线,此时幼儿持红花,站在第一线上。3333333

黄花站在第二线5555555

蓝花站在间上啊

2.教师问:红的花在哪里?幼儿答:红的花在这里。

3.教师问:第几线?幼儿答:第一线

五、花儿舞蹈

幼儿分三组,听教师的口令在相应的位置上做表演第一线的红花|转圆圈-||(打招呼、点点头)

六、退场

小班音乐教案

理解歌词内容,能有力、自豪地歌唱。

知道运动能抵御寒冷。

课件准备:“北风爷爷”对话音频及图片;《北风爷爷别神气》歌曲音频及伴奏、“北风爷爷别神气”图谱。

——冬天到了,北风爷爷可神气了,“呼呼”地吹着冷风,小动物们都害怕地躲进了家里。但飞飞非常勇敢,他要和北风爷爷比一比。

——飞飞是怎么和北风爷爷比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飞飞对北风爷爷说了什么?试试用歌词里的话说一说。

——他做了哪两个动作把北风爷爷吓跑了?

——为什么跑跑跑、跳跳跳能把北风爷爷吓跑呢?(因为运动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暖和,就

不怕北风爷爷了)

1、播放歌曲音频及图谱,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2、播放歌曲伴奏及图谱,鼓励幼儿有力、自豪地演唱。

——要怎样唱出飞飞非常勇敢的样子?(大声、有力地歌唱)

——除了跑和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运动吓跑北风爷爷?(走走走、爬爬爬、踢踢踢)

——试试把你们想的办法唱出来。

区域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歌曲伴奏《北风爷爷别神气》,引导幼儿继续创编歌词并表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