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优质8篇)

时间:2023-10-17 08:14:14 作者:LZ文人 文秘知识 2023年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优质8篇)

请示是表达对某一事物态度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传达我们的需求和观点,促进沟通交流,我想我们需要向相关人员请示一下。在请示信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领导选择和决策。请示是一种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请求指示、决策、意见或帮助的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避免错误,我想我们需要向领导请示一下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请示呢?请示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示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一

抓关键 攀高峰 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__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科技是实现强国梦的翅膀,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以____的讲话为遵循,抓住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下好量子科技发展“先手棋”。

加强顶层设计,下好思想意识“先手棋”。量子信息是科学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处于信息、能源、国防等尖端技术的最上游,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从量子纠缠到量子计算机,从墨子号升空到量子通信实现飞跃……近年来,随着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已初露峥嵘。因此,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升思想意识,重视量子科技创新,同时要坚持“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在组织实施长周期重大项目中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从而形成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体系化能力,以科学布局,下好量子意识“先手棋”,进而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一骑绝尘”。

夯实培养基础,下好人才队伍“先手棋”。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同样,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人才。我们要以____的讲话为遵循,要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建立适应量子科技发展的专门培养计划,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通过围绕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强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同时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科研人员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通过夯实培养基础,下好人才队伍的“先手棋”,从而让我国量子领域人才辈出。

优化保障措施,下好协同创新“先手棋”。高科技发展,离不开协同创新。譬如,我国量子研究中重要一环的“墨子号”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卫星的设计、关键元器件的研发、运载火箭能力、雷达测控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配合,出现哪一块短板,都将导致实验的失败。而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的各个系统、部门通力合作,一起协同创新,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让科学家们的雄心得以实现。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不仅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态,更要做好重大科技任务布局规划,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协调各好各个系统、部门的关系,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进一步助力量子科技以及其他高科技创新的发展,从而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九届五__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锻造诞生,见证着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争先恐后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望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更加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展望“十四五”,更应大力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添“才”加“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导向驱动,以目标需求“点燃火种”。如何抓住科技创新引擎,先行一步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赖于需求这个“点火器”,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再好的创新也未必能“点燃”发展之火。因此,创新科技必须牢牢牵住“社会对技术的需要”的“牛鼻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点燃必不可少的发展“火种”。对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人才驱动,以核心技术“抬高火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所需的必备“燃料”,那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则是发展“燃料”的“核动力”。“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之火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人才,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迸发”科技人才的发展“动能”。

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通风送氧”。俗话说“火要虚”,实质是将可燃物架空一些,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科技创新“燃料”能否让发展之火“燃”得更旺,需要制度创新给予有力支撑形成“架空层”,方能让科技创新“燃料”有效释放潜能。一方面,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创新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燃”发展之火生生不息。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三

网络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推广运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朴朴超市”小程序就给我们的购物提供了极大方便。

朴朴是近年推出的网上超市,别看它小,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蔬菜、海鲜、肉类,应有尽有。

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休息天,我和妈妈正打算做一个蛋糕,发现少了一样核心食材——面粉。这可怎么办?面粉可是主要食材,家里没有替代品。可是天黑得吓人,猛兽般的大雨让人不敢出门。正准备放弃时,突然想起电梯海报里看见的朴朴小程序。我急忙让妈妈打开朴朴的小程序,里面的商品真是数不胜数,诱人的美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根据索引,我很快找到了低筋面粉,下单。原以为要很久,结果不到半个小时,送货的哥哥就把面粉送到了我们手中,“你们送货的速度可真快。”我不禁赞叹。“现在的机器可真是高科技,自动下完单后,机器就会自动分拣好下单的物品,我们拿到物品后,智能手机还会帮我们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线,只要跟着导航走,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地点,把东西送到顾客手中。”

还有一次,妈妈在朴朴买了些熟食,不到20分钟就送到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里面的汤汁一滴都没有洒出来,我问了朴朴小哥哥,他告诉我:“现在的高科技不仅快,还稳。熟食稳稳当当地放在车上,怎么会洒呢?”“可是放在车上会摇晃呀。”“虽然车身会晃动,但我们的车厢也蕴涵着高科技,箱子里装有固定器材,还有防撞功能,水果不会因碰撞而影响口感。箱子里还装有保温功能,让那些没有时间做饭的上班族也能吃到一份暖心菜。”我为高科技感到自豪,更为精心研制的科技人员感到骄傲!

如今,科技正在以不可预测的速度高速发展。科技,不仅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更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相信,科技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有力的助推器作用!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四

两百公里有多遥远?那是列车奔行百年的距离。创新之路有多传奇?那是古今跨越时空的对话。

创新始于自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1909年,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一群年轻人,在巍峨长城的见证下,四年奋战,于苍莾群山中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打破了西方对于铁路建设的垄断,也让“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的讥讽完全沦为笑谈。

创新成于自信。筑路不易,面对着北京到张家口之间山高岩厚的恶劣地形,没有借鉴,亦无权威,可谓困难重重。但詹天佑一直坚信“中国人拥有自修铁路的能力”,他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人”字形折返线攻坚山势,中部凿井法缩短工期,为中国铁路树立了第一座丰碑。

古往今来,伟大工程的建设,科技传奇的书写,从来离不开创新。中国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文明古国,勤劳的人民从来不缺少突破与创造的聪明才智。纵览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内忧外扰,积贫积弱的困局之下,是各方势力的资源掠夺、技术封锁、产业垄断。但中国人民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一颗民族自强之心,找寻着科技强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他设计研制的飞机,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他希望中国有朝一日可以拥有上千架飞机,护佑国土,不再为外敌入侵;侯德榜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创立的制碱工艺,世界领先的“侯氏联合制碱法”,让洋碱不再鱼肉百姓,让中国的化学工业不再被列强打压。

如果说自强之心使仁人志士们开启了创新之路,那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就是支撑他们克服不利条件、突破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正是在那句“中国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号召下,众多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用辛勤与汗水制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

一脉相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的创新之路走上了“快车道”。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鲲鹏破空、蛟龙潜海……各色“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曾经穿行在京张铁路上的蒸汽机车也早已被智能化高铁所替代,精细化施工、声屏障降噪、景观式美化上演绿色生活,智能交互、无线充电、灯光智能调节感受完美服务,奥运涂装、媒体车厢、赛事直播服务冬奥盛会。今日之中国,自强未改,我们正焕发出愈发强烈的自信、迈出愈发坚定的步伐。

百年京张承载着中国人的复兴梦想、强国情怀,伫立在崇山峻岭间,默默托起百年风雨,守望着中国的创新发展和那份自强、自信。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五

首先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国家,相信科学。然后我们还要正确的保护自己: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阻断接触传染源的通道;出门一定要正确地佩戴口罩,这能有效地防止空气中的病毒;在家要勤洗手、多通风,这样才能尽可能消除潜在的感染可能。

但是我们也不必感到过度的恐慌,在面对这么一场特殊“战争”,我想起了一句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在这次抗疫行动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病毒的爆发地武汉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用“壮士断腕”的魄力,采取了封城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速度。除此之外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地区的其余所有省份和自治区以及军队都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救助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向湖北运送了大量的救援物资以及医疗防护用品,用于保证疫区人民的救助和日常生活正常运转,世界各国也纷纷送来各种物资帮助我们。仅仅十天,我们举全国之力就建起了两所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再一次震惊世界!

虽然疫情还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在医护人员不惧生死的忘我工作下,在科研工作者紧锣密鼓地研制疫苗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疫”!

中国人民加油!中国加油!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六

20__年,这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年份!它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1年,也是这一年的开端,一场无声的“战疫”在我们神州大地上悄悄打响。

在这场“战疫”里,我看到了我们祖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生命的担当,我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我们祖国的“速度”担当。

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个樱花常开的城市在做出了“封城”的决定,我想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我的祖国这样,在护佑人民的生命面前,可以以如此快捷地速度封了一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生死面前,顽强刚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湖北,速度之快,人数之多,再一次让世界各国惊讶不已。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爱面前,无私果敢!

从1月23日到2月2日,又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十天时间,我们建成了火神山医院,从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到相关方案设计,再到病房安装……这样的速度,风驰电掣,举世震惊。然而,这就是我的祖国呀!大义面前,凛然无畏!

我眼中的“中国速度”,不仅仅是高科技时代下,祖国多项技术的领跑速度,更是这片广袤大地上,我的祖国有着伟大的制度,有着带领我们创造速度的中国共产党,还有一群伟大又可爱的人民,他们有着废寝忘食的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中国速度”。

我的祖国呀!我为你自豪!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七

____曾言:“新时代的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开拓者,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纵使我们生来就不站在同一起点,但也要在青春的大好时光里努力拼搏,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就是尊重自己,永不放弃。

如果生命的灾难和挫折是废墟,那么心中不灭的希望就是盛开在废墟上的花海。或许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如何努力都比不过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那你可听闻:舜发于畎亩之上,博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隔举于鱼盐之间,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应该都应该没有如他们般苦,更莫须言朱元璋是如何由乞丐一路披荆斩棘坐上皇位,家境低下的人莫过如此,他们尚且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更不用说我们了,“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要自律,便坚信眼前的都不是困难,只要自强,纵使结果不甚美丽,也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自立自强,是努力做到自我独立,靠自己的双手去打出一片属于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诸葛亮,大智者也,半生尽数孝忠刘氏父子,其父刘备一手兴办国家,临终让诸葛孔明辅佐其子,希望儿子可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大业,刘禅却不知父亲艰辛。竟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样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话,留下来扶不起来的阿斗的败名,诸葛亮累死在军账中也未能拯救国家的性命,反观我今年的奥运会,谷爱凌似乎像完美一般的存在,家境优越,高学历,高颜值,也没能成为她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想要,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的借口,最终成为中国冰雪事业的金牌荣誉获得者,古今往来,无数人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不靠山,不靠水,自立自强,才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没有自立自强的人生就,犹如划船失了桨,飞翔的鸟没有了翅膀。

不管是上文提到的刘阿斗还是现代社会触手可及的啃老族,都是失去了自立自强精神的反面教材,他们或成为“亡国奴”,或;离开父母只能浑浑噩噩,混吃等死,成为家庭的耻辱,社会的败类。

扬自信之帆,达成功彼岸,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要坚信,只要自强,总会到达,只要自立,才能成功。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论文题目篇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挥洒青春热血,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优化服务,涵养尚贤爱才风气。“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彰显出泱泱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崇高礼遇。要大力营造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科技人才“松绑解缚”,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让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要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针对科技人才开展精准服务,经常性开展科技人才交流、疗养、慰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增强科技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