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册自学笔记 高中教师教育手记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22:07:35 作者:翰墨 心得体会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 高中教师教育手记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诚信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来源,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共同进步。在金融行业中,该如何加强诚信意识和道德约束?以下是一些教育实践中的诚信教育探索,让我们共同探讨诚信教育的路径。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一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教师教育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教育手记和体会,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学生是核心

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学生。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将学生视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高中教师,我们需要有关爱和尊重学生的意识,知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段: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的教育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听课、交流等途径来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段:注重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学创新,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段:共建和谐教育环境

教育过程中,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们应该尊重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秉持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相互沟通、理解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结论:总体上来说,高中教师需要综合素质比较高,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学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情趣、细心耐心和责任感。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和更细致的教育。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二

教书生活平淡如水。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终日重复着这样单调而又极为平常的工作。可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动。特别是这平淡的日子里,一旦有一丝风吹草动,便往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阳春三月,新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另外一所中学任教。

我的心情极为不安,因为我的调动打乱了学生平静的学习生活。当班上的学生得知我要离开他们时,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们坐立不安。他们围着我说,老师您别走,老师,求您了!您一定要回来,回来吧,回来,我们真诚的渴望,我们永远欢迎你……一时间,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虽然我担任初一(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科的教学只有一个学期多一点,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却远远不能用相处时间的长短来衡量。那依依惜别之情令我永生难忘。

原本,我想悄悄地离开,不愿去惊动他们。可那些纯真的孩子却缠着我一定要给他们上“最后一课”--给他们说几句话。当我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都静静地坐在那儿,没有一丝声响。我蜻蜓点水般地回顾着同他们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老师的离开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优异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怀念。教室静悄悄的,他们默默地听着。忽然,坐在前排那个名叫张x的女生揩鼻嚏的声响打破了沉默,她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紧接着,女生一个接一个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大哭起来,有的默默流泪,有的抽泣着,有的伏在桌子下,有的用手捂住眼睛……有的男生也跟着哭了。望着汪汪的泪眼,我的眼睛湿润了,思想凝固了,不知所措,声音也发抖起来,前言不搭后语。我设法安慰他们,让他们平静下来,可根本不知自己在说些什么。后来竟哽住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下课铃响了,隔壁班的同学也围了过来,静静地,默默地透过窗户看着教室里的一切。

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撼,教书近6年来,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什么是纯真的师生情。那一刻,我想起了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我在问自己:我怎么忍心中途离开他们呢,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眸子里映出的是对老师深深的依恋,执着的挽留。我也很想把这一届学生带完再走,但为了自己那所谓“远大的前程”,我还是狠心地抛下了他们,就像行车到荒野而把他们抛在杳无人烟的地方一样,我深深自责。临别前,我对班上学生说,老师对不起你们,请你们原谅,我向他们深深掬了一躬,然后强忍着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悄悄地,我走了,带着43名学生的依恋。我没有告诉他们我的启程之日。我不想再触动他们,独自一人提着行囊走向车站。令我吃惊的是,有5个女生和3个男生早已在车站翘首期盼等候我的到来。他们说,他们是瞒着老师偷跑出来的,8人代表班上的43位同学为我送行,并送给我43个纸鹤,这纸鹤是班上的女同学连夜叠的,叫我一定要收下,好好保存,看到纸鹤便会想起他们。

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常而且平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让你感动。那一刻,我永生难忘。

(网友:乐德声)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三

发什么呢?当然是发财、发运了,其它的“发”也不敢有人发,但人们总还是把自己对“发”的理解都定位在自己的臆想之中,以为“发”就是发财之类的,其实更多的发是与发财无关的,如发病、发汗、发抖、发晕、发愁、发呆、发慌、发火等等,而这些发的意思人们就全都忽略了,潜意识里以为沾着一个“发”字准发了,发什么可能就没细想了,有时甚至发疯发狂发痴了还在想着发呢。

真正的“发”发不着,人们就紧赶着够得着的发,简单的就是带“8”的数字,想想其它“发”来得不容易,这“8”字一发可就多了。

这不,正月初八,一早噼哩啪啦响的都是赶着发的。8点时分可谓“炮声震天”“火光冲天”哪,鞭炮齐鸣,烟火争艳,都恨不得把财神往自己家拉的样子,可惜看不见财神往哪里钻去了。看那公司、单位门口都一长溜地排开了“满地红”,像炸响了惊雷似地放,看不见的五颜六色在空中绽放,星星点点像是散开的沙粒布满天空。银行门口也在那里招财聚宝放炮。更可笑的是跟“财”八杆子打不着的单位部门也在放,也来凑这个热闹。看看几个政府门口也在那里热闹开场,仿佛今年政府一定会大发,敛得很多钱财一般,真是可乐。

“发”的`程度跟想发的人的态度有关,与心诚则灵相比照的是越是大老板、大公司、大财团、大集体越是有气派,“发”的场面更大,也越相信吉利与否跟自己的关系密切,千方百计挑选黄道吉日来进行招财。中国人就信这个“谐”(邪),带“8”的就是发,甚至日子、天气好坏都甭管,能发就行。

带“8”字的东西可多了,比如轿车号牌,凡是“8”的几乎都被用上了,而且你看开着顺溜的“8”的(168、668、518、588、858、888、008、108等)神气十足的样子,似乎自己就比别人高出几头似的,好像自己的车上了特保险的保险,有“发”在,走遍哪里什么都不怕,“发”着呢,“顺”着呢。看见过一辆“008”尾号的奔驰750在绍兴解放路上疾驶,虽是初五六的样子街上行人扯不断,它照样快速行进,有恃无恐,好像装了“避人”装置,可以将人弹开似的,的确,它竟然在这条禁鸣喇叭的城市道路上鸣起了喇叭,行人在吓了一跳之后,自然地退避三舍,它便一呼而过,留下“美丽”的背影。“想必是哪位官老爷的车吧?发神经!”人们这样想着。因为根据中国惯例,每个地区能坐上尾数为个位数车牌的主必定是列居该地区党政首要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008”,派头真不小,不管是哪路交警,都不敢得罪这样的爷。我看不清前面的英文字母,不知是哪省哪县来绍兴“串门”的,还是本地“新人”来显耀威风的,反正有了高档奔驰和个位“8”就是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了。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四

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的重责,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体验到人生中的转折点,因此,高中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关键。本文主要讨论高中教师的教育手记及从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手记的重要性

高中教师教育手记包括他们的教学方法,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水平。教育手记还为教师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这一点尤其重要。有时候,一位教师可能只是需要看到他们工作的方式才能发现问题,然后尝试解决它们。

第三段:手记中学习到的技能

在时常更新自己的计划和记录的过程中,高中教师不仅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记录每次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并从中获得反馈,他们可以重新组织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段:体会

通过教育手记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手记本质上是教师自我提升和教学优化的工具。投入越多,获得的收获就会越多。因此,高中教师不应该忽视手记的重要性,要花费时间来刻意记录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手记上及时反思。同时,我也认为,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最好与其他教师分享,并向他们学习。

第五段:结论

高中教师的教育手记是高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工具。当方法经过多次实践和总结时,会变得越来越完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手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教育。因此,高中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他们的手记,并利用手记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五

忍,上头刃,下边心,想必是心上的刀锋。可见忍字很不容易,要知道将刀搁在心上可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所以,一个忍字实能看出人心的承受能力。忍有大忍与小忍之分,忍亦有可忍与不忍之别,“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忍的极限,忍有外忍与内忍之异,忍还有忍人与忍己之类。如皮层肌肤之痛可作小忍,切肤入骨之痛可谓大忍;如国之大耻,民族之失利是为不可忍,友人亲朋的过错是为可忍;如水面上的平静就像无动于衷为外忍,心随之,意驰之,是为内忍;对他人之意气用事持而不发,是为忍人,对己内心冲动平静处之,是为忍己。

忍不只是容忍,包容只是忍的一面。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忍的高超境界。忍要包容对方,吸纳别人的错误与过失,熔化已经存在的`缺憾与矛盾。忍是接受别人的缺点与错误,将它们转化,用包容化作自己的力量。容忍是以容的博大,容纳忍的伟大。

忍让是忍的另一面。“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忍让的重要。学会忍让让人变得博大与崇高,学会忍让让别人觉得可亲与可敬。忍让是美德,但忍让不是谦让,不是拱手相让,也不是妥协败退。它是蓄势时的沉着,是爆发前的沉默,是跳跃时的后退,是维护更大利益的最佳办法,是韩信在别人胯下时的无畏,是勾践在卧薪尝胆前的退而求进、委而求全的大度。忍耐,才是忍字第一把刀。不该出手是保持冷静的忍耐,拒绝诱惑是防止陷入的忍耐,远离罪恶是保持清白的忍耐,克服困难是勇气和努力的忍耐。坚忍,是忍中最长最韧的刀,有了它才能洞穿一些阻碍,冲破一些困顿。坚者,坚韧、坚劲、坚持、坚定、坚固是也,坚,是硬,是久,是持之以恒,是紧咬牙关,是无惧无畏。忍以坚而强,坚以忍而利。前进的道路在坚忍的利锋中化开,困难在坚忍中离去。

忍可以为上,忍可以为下,为下者,必可为上,为上者,定当能为下,皆因忍而起。

忍可忍,亦不可忍。游戏玩乐人人喜爱,忍与不忍亦可,忍则苦,不忍则喜,然忍则进,不忍则退,也可谓苦尽甘必来之说。

好讲废话,有说三道四者,有好闻时事者,有人言必说者,都为一嘴而苦,忍得一时之语,可作一课之幸。忍当忍之物,徒有虚好者繁多,半徒而废者其心智尚不成熟,忍得尚能成功。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六

建立班级图书角之后,我班上有了六七百本图书在教室里供互相借阅,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也很高,特别是在班级借阅制度的促进下,互相交流的氛围很不错。但我马上发现,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也看课外书,严重影响了他自己的课堂学习,有的是偷偷在下面看,有的干脆拿出来看,于是这几个同学的书被收起,要求写保证了。他们是真爱读书吗?或许我们会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事实上,这个别同学在课外并不看书,看书只是他逃避课堂和作业的一种方式而已,中午时分他们很少捧起书来看,而是常在走廊上奔跑玩耍,等到要做作业了,或进教室坐下了,才想起自己还要看书,再赶紧捧起来,孜孜不倦、心无旁顾地看起来。这时,他们是很专注的,可同时,其他同学都正在做作业。于是,他们便成了作业拖拉的对象,也因此导致了读书影响学习的理论产生。

家长总希望学生的成绩好,至于看课外书的多少优劣,还没有多大要求,因此,就有家长来反映孩子常在家浸在书里不肯停歇,怕因此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我觉得孩子爱读书,这是求之不得的,我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读书兴趣千万别扼杀了。但读书是要有节制的,是要讲方法的,适时适量都很重要,这时家长也要起到一个监督作用了。可个别家长只一味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看书的习惯不是不加管制就是全部禁止,都是不当的。

那么孩子看书有多大的好处呢?这得因人而异、因书而异、因阶段而异。有些人看书能将里面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记得住,用得起来,那这样的阅读是很有帮助的,而有些人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对书里的东西只是朦胧地知了一件事,也没有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地有些概念,这样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书的好坏也大有关系,书有只宜粗读的,有必须细品的,有值得收藏的,还有的书得反复读,也有的书不值得读,读了就是浪费时间。往往那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书是不值得深读的,只是一时兴起或流行的东西毕竟有其局限性、狭隘性,而文词和精神兼备的书可以多读,既能增知,又能修身。好的书读了,让人身有余香,劣的书读了,让人余臭未尽。第三,读书也因阶段而异。看喜欢看的书,看看得懂的书,看让自己快乐的书,这是读书的第一阶段,这时人并无意识地去获得更多的东西,只是借读书取悦自己,就跟游山玩水一样。第二阶段即读别人说是好的书,比如名著之类的,经典之类的,看大多数人喜欢看的书,可以有不少收获,那里总有让人受益的东西。第三阶段就是自己鉴别着读书,这是思考性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是不会达到的,这个时候因求解而阅读,因困惑而求知,这是最有裨益的。而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尚处在第一阶段,大多捧着一本本好笑好玩的书津津有味地看。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七

今年寒假,我和冀秋云老师走访了王晨龙、马俊宇、陈兴昊等同学的家。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由根据的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陈兴昊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找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而且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思品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师家访手记二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教师家访手记三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可在今学期,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学校将家访作为家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经过几天的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深。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将要与自己相处一年的学生们,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如何办出班级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开一个好头,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访也给一些教师特别是我们这些还没有孩子的青年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教师手册自学笔记篇八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一般,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残疾(聋哑人)。

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20xx10月14日下午16:00--16:30

虽已进入深秋,可天气似乎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肃杀。究其原因,大概是我们学校正热火朝天的开展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玩家”的活动吧,它让老师们忘了一天工作后的疲惫,有的只是走访的热情与兴奋。

今天是星期二,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全校教师按计划进行“访万家”活动。由我们班班主任重新拟定出一条家访路线,将走访对象锁定在窦波家,带好了照相机、家访手记等必备物品,一同迈向家访之路。

窦波因为多次不做作业,在学校我与他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每一次我总是首先对他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与赞扬,然后对它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每次听完我的教诲后,他总是点头认错,并当面承诺,以后改正。可是他的话最多只能管三天,事后又抛到九霄云外,依然如故。面对这种情况,我似乎束手无策,于是我想了很多办法试图去改变他。如:他做了一件好事,我就大力表扬;字写得好,要求全班学生向他学习;有学生作业不会做,只要他会做,就让他去讲给别人听。每一次他都很乐意、很兴奋,但怎么做也没能让他按时完成作业。我们试图借这个机会,通过学生、教师、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激励窦波,调动他学习上的积极性。

窦波似乎知道我们要到他家走访,他早就在门口等着我们。当我们快走到窦波家门口时,只见他连忙用手语告诉正站在门口与邻居手势交流的母亲。当我们来到这里,他母亲热情的双手不停挥舞着,从她得那种肢体语言中我们读懂了那是请我们到她家里就座,表情中透露出一种高兴与喜悦之情。

刚刚招呼我们就座,他母亲就又慌着烧水,其间我发现窦波坐立不安,于是我们就告诉他:“窦波,这次到你家,我们不是来告状的。”听到这话,他才放心坐了下来。窦波母亲坐下来之后,嘴里不停地“啊、啊、啊??”地叫,并不停地打手势,经过窦波的翻译,我们才知道她所说的大概内容:“是不是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是不是在学校犯事了?”我让窦波告诉他母亲:“窦波是一个头脑灵活,十分聪明的学生,在学校里比较听话,没有犯什么事。”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妈妈心里一定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没忘给我斟茶,脸上一直面带笑容,并且不停地用手势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之情。

谈完这些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问窦波:“你父母对你的要求高不高?对你的付出多不多?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当我们问完之后,只见窦波眼角里闪动着泪花,他向我们介绍了爸爸在外是怎么辛苦,妈妈在家是怎么操劳。说到这里,窦波激动起来,站到我们跟前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的改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窦波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出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之后,她不停地用手示意着,当然更多的是感谢,还表示出老师对孩子教育和教学很严格,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学生,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抽出时间家访,让她非常感动。接着她又面对着窦波不停地打着手势,从这些肢体语言中我们看出她是趁热打铁在对窦波进行教育,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此时窦波从我们和她母亲的交流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站到我们面前诚恳地说:“老师,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请你们相信,我一定改正错误。”我们摸了摸窦波的头,不住地点头说“我们相信,我们相信”。

一个半小时的家访,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在我们要走之时,他母亲要留我们吃晚饭,窦波拉着我们的手不放,一定要留我们吃饭,我们推辞了。离开窦波家时,看着这对母子,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难言之情:每个家庭都有勤劳的父亲、朴实的母亲、懂事的孩子,我们的身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对窦波同学的这次家访,我不由产生一种深深的感悟,这是以往所无法体验到的。家访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