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说课稿(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22:17:46 作者:梦幻泡 评语寄语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说课稿(模板8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一份校园安全教育的完整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治疗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伴随着音乐,全班同学齐读第七自然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死里逃生的小钱,给你的救命恩人,那外台湾青年写一封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3、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

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当看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之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像这样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他的工具性体现在哪里?教学中,该怎样才能把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深思熟虑之后,我确定了以下训练点:

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训练加进来,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例如,“凋零、花苞、绽放”这三个词,学生都知道他们是描写花的,但在本文中的用意不是很明了。于是就把这三个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在体会“18岁,是个美好的年龄”基础上,明白这三个词在文中是在写小钱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进而理解小钱的不幸。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简练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个难点。针对这篇文章来说,学生很难概括完整,于是我就想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仔细研究发现,只要抓住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再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发生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于是,在教学中我就确定这样分两步走,通过老师的板书,给学生一个扶手。从课堂上来看,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学生也真正的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对于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学生是很陌生的。怎样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能真正的走进文章中去,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让我们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来看一看,他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

大地震过后,我没有考虑……没有考虑……没有考虑……

从课堂上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一训练还是很有效的。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不用课文后面的设计——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而改为写感谢信。

因为这个训练,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广阔,而且会使学生收获更丰富的情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四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经过

2.总结全文,启迪学生为两岸人民的团结做出贡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地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指名反馈:

3.教师导读:

二、说感动、感悟的品质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引导学生讨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3.教师小结: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五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读中体会,感受真情。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

2、圈划批注法

3、想象法

4、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1、与台湾有关的资料。

2、地震的场面录象片。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一、回顾课文,理清脉络这里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学习叙事文章的写作顺序性特点。

二、读文体会,感受真情这里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自己读文,找出来。

2、合作学习,议出来。在学习方式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形式上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自主学习,有同伴互助,有点拨启发;在读文体会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朗读”、“品读”、“想象读”、“体验读”、“对比读”、“情境渲染读”、“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其中后三个:“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是我尝试着学“哈尔滨复华小学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后,学习总结的朗读训练的方法,作为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和大家探讨,希望能提升为理论,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把“校本教研”晋升为“校本研修”,实现质的飞跃。

三、歌曲渲染、总结全文:在歌曲《爱的奉献》中,总结全文:“是爱让桂树还没有开花,却在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是爱挽救了这宝贵的生命;是爱跨越海峡的阻隔;是爱联结了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其意在欣赏歌曲,深化爱、升华主题四、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多种设计方案:1、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2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被感动的经历吗?也写一写吧!这样,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问题即研究的课题,学习就是一种体验,课堂就是一块基地,研究就是一种提高。学会思想,才会感悟生活;换洗思维,才会激活灵性;思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快乐,希望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愿意学习、研究,共同成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3、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

2、都读好了吗?(生:读好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出示略)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自由读,举手。

3、你想提醒哪个词语?相机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预设一: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

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其他两个写花的词语“花苞”、“绽放”。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指导说出这三个词语在句子当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二: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辗转”。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指导体会,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师: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4、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6、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用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2、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3、交流。

(1)结合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相机指导体会地震很可怕,青年人担心家人,但想的更多的是小钱。

(2)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3)结合描写李博士的句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4)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指导体会手术室很危险。

指导体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多么令人感动!

(7)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4、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师小结: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四、课后延伸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下节课讨论交流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七

课文说明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甚至还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他没有逃到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处,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引导学生理解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枯萎,干枯萎缩,一般指草木。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花朵,含苞待放时却要凋零,让我们痛心,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躺在病床上。同样是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是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3)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故事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跨绽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移植的资料。

参考资料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约占自有量的5%。目前看来,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有限,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八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