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

时间:2023-06-25 17:13:21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一

一、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绘本课以及如何上好绘本课

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应彩云老师的课,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绘本课。绘本课绝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该学习故事中传递的知识或其他内涵。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绘本,从故事中引出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通过听应老师的绘本课,发现有关于温情和爱的故事,更容易出亮点,尤其再配上舒缓动人的音乐,更会让人感动异常。

二、绘本的情景阅读,可以承载幼儿所有的学习课程

我们可以在绘本故事的情景中,开展幼儿的任何学习课程。如应老师的《甜津津的河水》,开展了科学探索的学习《猜猜我有多爱你》,激发了孩子对情感的表达;《老鼠娶新娘》,开展了心理品质的养成活动(坦诚的承认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晚安,猩猩》,养成了幼儿良好的问候习惯。所以,可以说绘本的情景阅读,几乎可以承载幼儿所有的学习课程。

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活动设计

好的活动设计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去研究活动设计的逻辑。“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让老师在快乐中教”。

四、面对孩子的说法,教师如何更好的回应

1、先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此时,对幼儿的回应,教师只需表示应允或赞许,最忌重复。

2、梳理,帮助幼儿突出主题。在幼儿没有按教师预想回答时,教师要通过梳理来理顺幼儿的思路。

3、归纳幼儿经验并有目的的提升。有效的提升,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和活动目标相联系。

五、教育要心平气和,好老师要永远保持率真和善良只有心平气和做教育,才能成功。

总之,这次学习归来,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汲取了更多的营养。我一定会认真反思,争取把专家所讲所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认真贯彻先进的理念,以率真的性格,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二

(一)

这个故事情节诙谐、有趣,适合中班下学期幼儿阅读,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有的孩子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语言上得到迅速发展。

图画书以孩子和爸爸妈妈互换角色,也让幼儿通过与大人的角色互换,真正了解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由于自己的调皮给爸爸妈妈制造了那么多的麻烦,进一步体验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孩子们的眼里,爸爸妈妈的工作永远是有趣的、好玩的、让他们向往的,而不能想象如果自己真正的去做爸爸妈妈的工作,那又会发生怎样尴尬的事情。图画书《对换节》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真正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体验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本次活动本想让幼儿边看绘本,边与幼儿一起进行阅读绘本,但一想到幼儿人数太多,绘本一到幼儿手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绘本吸引,因此将绘本制成了课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大家一起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绘本阅读。活动一开始通过理解什么是对换节,再让幼儿对与爸爸妈妈交换角色产生兴趣,爸爸妈妈在幼儿园过的很快乐,玩着玩着都忘了年龄,可孩子在换上爸爸妈妈的角色后却过的非常的糟糕,激起了幼儿想要阅读的兴趣。

(二)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当面对危险时,小猪沉着、镇定。积极想办法,动脑筋,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脱离了危险的故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现对这个活动谈谈我的实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为了呈现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来辅助教学,想随着画面的出现,一步步引出故事情节。在逐步揭示情节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猜测情节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能积极阅读画面。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绘本特点是图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图片没有文字,这就意味着老师怎样引导孩子来阅读画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回应着我的问题,但在整体的把握上不够突出,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出示一幅画面,提问讲解,再出示一幅画面,再提问讲解的感觉,比较呆板,不够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孩子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如孩子会通过观察小猪的表情、动作、姿势、说话,从中想象故事的发展,体会小猪的机智与可爱。这样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总之,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老师要尽量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吸引孩子,尽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乐于阅读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

1、我注重挖掘故事情节,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联系实际生活,适时引导幼儿思考,发散了思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创作背景,创作的深层次意思。教师要事先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课堂深入浅出,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借故事,让孩子学道理。本次活动内容从载体到形式,从意象到内涵等,都以贴近幼儿生活为切入点。幼儿始终以愉快的、主动的情绪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内容,并将自己融入情节中,迁移自己的情感体验,懂得帮助朋友和得到帮助都很快乐。

2、在活动中我采取了ppt、情景表演、视听结合以及完整欣赏绘本等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音乐声中自由地理解和猜想。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绘本的画面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为幼儿的创编提供有利的帮助,绘本中的蚂蚁、老鼠等亲切可爱的形象、相似的故事框架以及稚趣的对话、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童话故事内容。通过联系自我,充分的激起孩子乐于帮助朋友的情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升华情感。

3、本次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了学说句式的环境,如:“xxx把„„当作了„„”,让幼儿进入故事情节,扮演小动物的角色,主动、积极的学习句型,并及时给予点拨、帮助,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对话的热情,培养孩子大胆讲述能力。在故事的结尾,出示了让幼儿意外的结局,引发幼儿思考,“又会有谁从彩虹色的花的面前走过?它又会帮助谁呢?”,引导幼儿根据之前的故事情节,创编故事,让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4、关注幼儿情感体验,我试着将自己、孩子都带入故事,让孩子就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身临其境的想象如果是我,这种情况我该怎样做?激发思维的火花。活动中,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对话,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角;制作彩虹色的花,带着花去帮助朋友,获得体验;尽量激发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使课堂变成一个活的,生动地课堂。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三

引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幼儿园绘本培训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绘本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其次绘本是一本看似故事简单异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再次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走进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讨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绘本就像一部电影,她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开展一个绘本教学活动,有时会有些难度。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中,从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中,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抱住妈妈。作家以简单却丰富的画面讲述了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仔细的反复阅读才会感受到作者幽默话语中温馨的母爱。

在绘本活动中,因为她的点面涵盖的过于多,往往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究竟怎样去开展,非常需要教师对绘本了解透了,自己真正的走了进去,对绘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那部分带给幼儿一起分享。甚至包括分享的过程是如何组织的。

刚开始接触《幸福的大桌子》这样的绘本,第一个反应就是很难,这是日本作家描述的家庭的温情,会觉得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难理解这个意思。但这个绘本所展现的亲情与美好,会让很多人感动,有深刻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入手,孩子们才会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呢?当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后,觉得原本很难的教学活动,在应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轻松,应老师从职业入手,当孩子们发现兔子先生和兔子太太培养的子女,有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了不起,从而去感受,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爱与培养,再到第三代。应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对绘本不了解透彻,是很难有线索去展开绘本的教学。因为有的绘本,线索很多,而且很难,因此,我觉得要更好的展开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一定要很深刻的去挖掘绘本内涵。

二、教师要注重教育机智,开展有效的提问。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比如在故事《贪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构图清晰。我们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说说封面上有谁?它想干什么?谁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呢?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幼儿感受故事,体会绘本独特的魅力。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狐狸想抓萝丝却一直遭遇倒霉,惹人发笑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只丑态百出的狐狸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在绘本的阅读中体验了快乐。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母鸡为什么眯着眼睛?”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引领中,让幼儿渐渐的去感悟绘本。由于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看见画面时,往往会有一些表达。但是我们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可是,孩子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表情、特别是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时他们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孩子们理解程度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缚孩子们,要让她们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首先是因为故事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大卫他叛逆、调皮,有着孩子的天真。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另外这绘本中还隐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去了解,让孩子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活动中我们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你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另外教学中教师经常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如:大卫做了什么?妈妈又怎么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的去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绘本《蚯蚓日记》,画面丰满而且富有情趣,文字穿插较少,我们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测,当我们把答案告诉他们时,猜对的孩子会高兴得跳起来,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更加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

在绘本教学中,在与幼儿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更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去开展。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真正的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四

---妈的工作,那又会发生怎样尴尬的事情。图画书《对换节》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孩子们通过阅读,真正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体验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本次活动本想让幼儿边看绘本,边与幼儿一起进行阅读绘本,但一想到幼儿人数太多,绘本一到幼儿手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绘本吸引,因此将绘本制成了课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大家一起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绘本阅读。活动一开始通过理解什么是对换节,再让幼儿对与爸爸妈妈交换角色产生兴趣,爸爸妈妈在幼儿园过的很快乐,玩着玩着都忘了年龄,可孩子在换上爸爸妈妈的角色后却过的非常的糟糕,激起了幼儿想要阅读的兴趣。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当面对危险时,小猪沉着、镇定。积极想办法,2---人的感觉是出示一幅画面,提问讲解,再出示一幅画面,再提问讲解的感觉,比较呆板,不够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孩子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如孩子会通过观察小猪的表情、动作、姿势、说话,从中想象故事的发展,体会小猪的机智与可爱。这样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总之,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老师要

4---的发展脉络,联系实际生活,适时引导幼儿思考,发散了思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创作背景,创作的深层次意思。教师要事先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课堂深入浅出,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借故事,让孩子学道理。本次活动内容从载体到形式,从意象到内涵等,都以贴近幼儿生活为切入点。幼儿始终以愉快的、主动的情绪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内容,并将自己融入情节中,迁移自己的情感体验,懂得帮助朋友和得到帮助都很快乐。

6---验;尽量激发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使课堂变成一个活的,生动地课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篇五

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孩子的喜爱。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想象空间,还能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因而,“幼儿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一、创设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环境是绘本阅读的最好向导。生活环境中的书香氛围犹如肥沃的土壤,想要让孩子喜欢看书,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活动室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阅读吧”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舒适的家庭式阅读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柔和、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其次,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我们为幼儿精心挑选了《幸福的种子》绘本系列。当然,我们也鼓励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儿童读物和伙伴们分享阅读。于是,“阅读吧”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图文精美的图画书,让孩子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的“绘本世界”。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阅读吧”的活动规则,共同设计制作了“安静阅读”、“爱惜图书”等标识,使幼儿自觉地养成珍爱图书、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于“阅读吧”就设在孩子身边,孩子们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

二、品读绘本――组织绘本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朱静怡老师说:“我认为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儿童图画书作为教材,对幼儿施予教学,让他获得与文本相关的自然知识、人文经验,更重要的是得到自主阅读的机会和能力,让‘教’与‘学’共赢。”幼儿的学习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因而,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我们主张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取阅读方法为主,幼儿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尊重孩子对绘本的不同感受,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

1.挖掘教育元素,激发阅读兴趣

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粮”。每一个孩子都是读绘本的天才,他们不仅能发现书中隐藏的“神秘”,还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因此,除正文以外,我们还可以挖掘封面、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情节、推理结局,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逐渐使幼儿建立起故事的结构,做好阅读前准备。

封面是孩子对绘本最直觉的理解,也是一部作品的主要角色、情节、主旨的集中体现。以著名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书的封面画着一只捂着嘴的鳄鱼和一个手持钻头的牙医。牙医深红的脸庞、靛蓝色的外衣以及张着深棕色大嘴巴的鳄鱼的夸张形象,特别吸引孩子的眼球。整个画面运用强烈的对比色效果冲击幼儿的感官,而牙医和鳄鱼夸张生动的紧张表情又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产生探求欲和好奇心。教师依据以上两个兴趣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封面中牙医和鳄鱼的表情、动作特点,感受色彩所表达的故事情绪,猜测绘本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哦,原来故事是在鳄鱼和牙医之间发生的。鳄鱼为什么会那么害怕?牙医又究竟在紧张什么?带着这些猜想,为幼儿深入阅读绘本,解读阅读的真正寓意,做好铺垫。

其次,精装的绘本都有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是白纸或是色纸,还有很多是美丽的图案。这些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们的颜色和画面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内容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因此,教师和孩子千万不要错过。同样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幽默的绘本描述了:鳄鱼不想看牙医,它害怕,但它牙疼得非看不可;牙医也害怕鳄鱼,但他不给鳄鱼看牙也不行。整个故事都贯穿着牙医和鳄鱼相互紧张、相互恐惧的情绪。因此,环衬的颜色是暗暗的绿色,使人感到压抑、神秘、紧张,形象地表达了故事整体的情绪风格。教师引导幼儿描述环衬的观感体验,对幼儿体会角色形象、情绪,以及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会很有帮助。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2.精读文本画面,拓展想象空间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即使幼儿一个字也不认识,也能通过画面的连续观看知道绘本的大致意思。而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地观察,激发幼儿推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绘本里的一幅幅图,展现的一幕幕场景,幼儿可以从连续的画页中找到故事角色的变化,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画面中的情节线索。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家墙上的照片说明狐狸是一个健美家、一个美食家等,而这些不细心观察就不易发现的小细节,则是和故事的结局相呼应的:小猪抓住狐狸追求完美的心理,劝狐狸不要心急,将自己烹制成精致美食再享用;狐狸则在小猪一步步的诱惑下,给小猪又洗澡又按摩,到嘴的美食顾不上吃就累得睡着了。多么具有讽刺和喜剧效果!如果孩子无法发现这其中的细节,就无法真切体会作品的幽默感和发人深省的戏剧魅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先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感知、了解画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画,联想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幼儿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真正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并根据画面所提供的情节线索,合理展开想象,推测故事情节,预想故事结局,使幼儿清晰地掌握故事的脉络,为他们深入地体会作品主题,乃至成功地讲述和仿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3.创设游戏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涵。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会更透彻和深入。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道具,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可以对感兴趣的情节部分加以表现,直到兴趣得以满足,充分感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三、亲子共读――分享教育资源,提升阅读品质

我们坚持开展亲子共读,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表演。例如在绘本《我爱我的爸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回家看看、想想、问问怎么样才能当好爸爸,并且邀请爸爸和自己一起来上这节课。课堂上,幼儿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爸爸要细心地照顾孩子!”“爸爸要力气大,能保护我!”“爸爸就是在电脑前炒股的!”“爸爸要陪宝宝看书,教宝宝学滑板!”……幼儿个个积极地发言,同时孩子也在评价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什么样的爸爸不好。爸爸们听了孩子的评价后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一本小小的绘本能让孩子感受那么多!

亲子共读,实际上也是一种家教的指导模式。教师应从教育孩子这一共同目的出发,宣传绘本教学,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他们知道不光要给孩子买书,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看书。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园地、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主动关心幼儿园工作,为绘本教学的有效实施,奉献出其独特的力量和资源。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即使是生活经验有限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在图画书的画面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认知,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