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辽宁的导游词(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08:34:12 作者:书香墨 评语寄语 最新辽宁的导游词(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辽宁的导游词篇一

裕陵是清入关后第四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200多万两。

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一、石像生设置8对,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骆驼、狻猊各一对,虽数量少于孝陵,但种类却与孝陵一样。

二、裕陵大殿东暖阁辟为佛楼,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宝。以后帝陵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三、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龙凤柱头栏杆,桥两端以靠山龙戗住望柱。这三座拱桥造刑优美,雕工精细,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四、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裕陵的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笃信佛教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

裕陵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辽宁的导游词篇二

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三殿内外彩画共有3177条金龙,分为行龙、卧龙、降龙,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我们知道,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紫禁城金銮殿(太和殿)内只有六根贴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半立体铜鎏金的盘龙。龙首向下,龙尾向上,在龙须上设弹簧,随着空气流动,龙须自行摆动,美妙无比。三殿墙壁也不同于其它后陵,内壁雕刻成“五福捧寿”、“四角盘肠”、“万子不到头”图案,全部筛扫红、黄金。整座殿堂金碧辉煌,其精美、豪华令人瞠目,据载,仅三殿用叶子金就超过4500两。使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饰的豪华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进入地宫,慈禧的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为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慈禧把自己的陵寝建的如此富丽堂皇,她的葬礼也竭尽奢华。她企盼到了阴间仍能继续过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慈禧死后一年,葬入地宫。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仅仅20年后的1928年,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案”。慈禧陵和乾隆的裕陵,被军阀孙殿英的士兵掘开。在地宫中,棺椁内和慈禧身上无数世所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她的遗体被扔出棺外,惨不忍睹。现在棺椁内保存的是慈禧太后的一具干尸。如今,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正是她对自己死后之葬也要如此骄奢,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

文档为doc格式

辽宁的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4a级景区清东陵。我是东陵导游xxx。

也许有人认为,来清东陵参观,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参观完毕,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清东陵在历史上占地幅员辽阔,曾经达到过2500平方公里。这个大的陵区分为两个部分,以燕山余脉昌瑞山为界,昌瑞山以北为后龙地带,北接承德,西接密云,过去有重兵把守,防火防洪,封山育林。没有任何古建筑,昌瑞山以南至金星山为陵墓地,占地80平方公里,在这80平方公里内。共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埋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

前方车行左侧有一天然形成的陵口叫做兴隆口,因为经常有鲤鱼跳出来!老百姓把那个地方叫做是龙门口。当年的棺木就是从那个位置抬进来的!

正前方的建筑叫做“石牌坊”。高度12.48米,宽度31.35米。是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风风雨雨300多年。共经历了两次地震。虽然经历两次地震却没有丝毫破损,成为清东陵标志性的建筑。

绕过石牌坊在车子的右方可以看到一座陵寝。这座陵寝只剩下明楼和宝鼎了!而埋藏的却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祖母、顺治的母亲。那么,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为什么被埋葬到风水墙之外了呢?暂且打下伏笔,适当时间解答。

正前方出现的门户叫做“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总门户,进入大红门就进入清东陵陵区了!大红门的两侧都有风水墙,风水墙全长40多华里,西至民长城,东至上关湖水库。

右方出现一个院落,这个“具服殿”,顾名思义,就是换衣服的地方,皇帝在这里换上白色的孝服并且做短暂的休息!在具服殿的后面有一个净房,也就是所谓的茅厕。2500平方公里陵区内只有这一处有茅厕。那么大家肯定十分惊讶了!皇帝也是人啊!在陵区内要方便的时候怎么办呢?皇帝在陵区内上厕所的时候用的是“官房”也就是可以移动的厕所,太监们顶到头上,皇帝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当然,现在的厕所有的是。

前侧高大的建筑物,高度33。33米。名字叫做“圣德神功碑楼”,里面是一块石碑,石碑上是满汉合璧洋洋洒洒5000多个汉字镌刻了顺治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碑楼的四周有四根华表,华表的顶端有四个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叫做“蹲龙”,也叫做“望天吼”。南面的脸朝南,北面的脸朝北。意思是“盼君出、望君归”意思是皇帝贪图皇宫生活,要时常出去体察民情,同时也希望皇帝不要过分留恋南方美景。早点回来料理朝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从历史角度讲没有昏君。清朝入关后共经历10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有5位皇帝有功德碑楼,因为在道光年间割地赔款所以以后的皇帝就没有资格建功德碑楼了!

前方低矮的山丘叫做“影壁山”是清东陵的案山,就像是皇帝办公桌一样,虽然不大,却是天然形成,是清东陵风水学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清东陵游览可以涉及到很多领域,建筑学,哲学,美学,风水学,天文地理。佛教道教儒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后就是龙凤门了!像是西游记的南天门,这里曾经是西游记的外景地,据说皇帝的棺木穿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到极乐世界了!

辽宁的导游词篇四

“张氏帅府博物馆”原“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座落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内,1988年12月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

张学良旧居从建设至今已经有88年历史了,沈阳人称其为“张氏帅府”、“大帅府”,是张学良将军及其父亲张作霖的官邸和私宅。这是由青砖高墙围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筑所组合成的庞大建筑群,于1920xx年由张学良将军的父亲张作霖兴建,1920xx年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上个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

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中国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十几年来举办了各类展览,接待了大量观众和游客,成为沈阳市享有崇高声誉的博物馆和旅游游泳景点。

张学良旧居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时的官邸和私宅。从1920xx年兴建开始到1933年止逐步形成了由中院三进四合套院,东院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以及院外的赵四小姐楼、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等风格各异的建筑体系,是我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群之一。

举办各种展览,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该馆主要功能,建馆以来的基本陈列包括《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张作霖与奉系军阀大事记展》、《人民海军好参谋长张学思将军业绩展》及《名人访帅府》等展览。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近现代史文物图片展》、《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文物图片展》、《一个日本宪本的忏悔》、《纪念阎宝航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展览》、《庆祝张学良将军九八华诞兰花特展》等90余个专题展览。复原陈列包括《张作霖卧室、办公室、书房、议事厅复原陈列展》、《张学良、于凤至卧室复原陈列展》、《张学良办公室复原陈列展》、《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复原陈列展》、《老虎厅“枪毙杨常”复原陈列展》、《张氏家庙》等近10项展览。该馆还引进了有关张学良将军一生足迹的音像供大家观看。该馆的科研学术成果丰硕,曾出版发行了《张氏帅府》、《张学良旧居》、《张学良将军画册》等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均产生一定影响。

从1988年以来,该馆每年都举办张学良将军的各种形式的祝寿活动,20xx年5月末6月初该馆参与的沈阳、北京和美国夏威夷三地的祝贺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的系列活动在海内外取得较大的社会影响,拓展了该馆的知名度。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先后来此视察。建馆10余年来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80余万人,是沈阳市享有盛名的旅游观光胜地,是该市著名旅游景观之一。作为辽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多次被辽宁省和沈阳市授予先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现在,该馆以其一年365天全天侯开放和十人以上免费导游的“双全”服务,赢得海内外各届人士的赞誉。

辽宁的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锦州中旅欢迎游客光临锦州,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锦州中旅的一名导游员,姓宋,大家叫我宋导就可以了,为我们今天和行程提供服务的另一位重要人特就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如果在一天的行程中,各位有全过程困难和要求的话,尽可提出来,我会竭尽全力帮您解决,希望我们今天一天的行程圆满完成。

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医巫闾山,那在行车过程中,我会要向大家作以介绍:医巫闾山、古称名山,位于辽宁省北宁市的本西部,自东北向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面积630平方公里,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为闾山的最高峰。岩石主要为花岗石所组成。医巫闾山,古称甚多,如:扶犁山、无虑山,医无虑山,义无闾山等等。均系东胡族语音音释。意为“大山”的意思。闾山原在长城以东属东胡族统治,在东胡族语言中“依克奥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统治东胡族,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闾山意为“大山”。

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国十二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最”来赞美它。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历代的封建王对医术巫闾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为广宁公:金世宗大定年间封其为广宁王;元成宗封其为贞德广宁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为“医术巫闾之神”,可见历代帝王对闾山的重视程度。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自或派遣官员来闾山告祭。清代帝王对闾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到过闾山,焚香祭祀,遍历胜迹,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关天闾山在娄地还有一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西幸东游,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听说医巫闾山形秀,风景优美,很想一游,可遗憾的是闾山远在幽州北部,道路难行,便想出一个办法责令方士用“赶山鞭”将闾山跨海赶来,这个方士昼夜兼程来到闾山脚下,举起赶山鞭,对准闾山,左一鞭,右一鞭,连打了三天三夜,从山头打到山尾,直打得闾山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但仍丝毫未到,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气极几坏地来打山尾,又连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个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华里,再也赶不动了,赶山鞭打断了,方士也累死了。闾山每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夹在苍松翠柏之中,真如条条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愿以偿游览灵美的医闾山,而今日各位却有幸乘车而去,可以说要比皇帝还在幸福、优越。

现在,我们到了闾山的山脚下。首先,我们见到的便是医巫闾山的山门:闾山的山门采用了悬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门由北京清华大学古建的吴焕嘉教授指导,汪克、高林设计,为中国八十年代最高建筑艺术之一。四根悬臂立柱再现也著名辽代建筑的风格。山门中剪影部分为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剪影。山门底部的八幅壁雕,记叙了从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闾山文明史,下面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几幅壁雕:左侧正面第一幅为《舜封医闾图》,舜即位于全国十二州,封闾山为幽州之镇山,画面中舜身骑青龙,手托日月,遥望祥云掩映的闾山,正是舜封医巫闾山的因史记载,右侧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图》传说屈原睡梦之中,驾一辆龙车来到闾山,被闾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际,忽然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画面通过朝阳、仙山、皇宫、神塔、屈原驾车在云雾中飞驰和弯月西斜,闾山飘渺,再现了屈原的千古绝唱“朝以轫仪于太合,夕始临乎于微闾”的意境,左侧背面第三幅为《辽帝狞猎图》,辽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历时220xx年统治,其中5位县城亲自游览闾山40于次,并将闾山视为生命的归宿,画面是辽帝骑马射箭,射中苍鹰,马前虎鹿飞奔,马后族旗蔽日,展现了五位辽代帝王来闾山冬季猎虎的情景,右侧背面第四幅为《清帝揽胜图》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先后十余次祭山神,游览闾山胜景的史实和盛况。进入山门,我们看见面前的这座塑像,因为北宋为满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头塑像为满族女子。在当地关于满族的由来还留传着一段传说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满族的前身,传说长白山天池附近住着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俩去沐浴,飞来一只喜鹊,嘴里刁羊两颗红豆,妹妹吃下扣便怀孕产下一子,便为真族的祖先,从此后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因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产子,所以,在满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贞德,眼前的满族女子的洗头塑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诗所塑。看过塑像,经过迎客松,我们到达第二道山门,眼前“医巫闾山”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的临摹。山门前的两个站狮是明万历年间镇压守辽东的李成梁总兵门前的站狮移至此地。两个站狮聊了威严与官位的象征之外,这对站狮子又成45度角对视,又象征着和来。进了第二道山门,沿山门而上,我们一央所走的桥为圣水桥上,抬头远望,便可见“鹰龟夺宝石”,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许务位会发现石块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规则的排列在山路两侧。这段由山门至道貌岸然隐谷的山路原为满清时期原的山路,为保持原而没有改动。因此各位不难猜出这些方形的小坑原来是有来插护栏的;而圆形的小坑是用来插杆的,前面我们右手边的两幢高四米。四面各宽1米的石碑为万人碑,此碑建于清乾隆20xx年,是《重修大观音阁记》,上刻修庙献款人的姓名,约八千多人,故称“万人碑”,在我们的左手边一个四角木亭,为观艺亭,那于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对面隔溪相望有一块长方形巨石,为习武台。据说乾隆皇帝登闾山就坐在观艺高官厚禄中,隔溪相望习武台上的武术表演。看这了观艺亭,习武台,各位请与我一起向胶走,我们右手边两块巨大的岩石上,雕有“从善如登”四个大字,为爱新觉罗,庆龄在乾隆34-36年间任广宁知县时所书。据说,爱新觉罗,庆龄在任期间非常的公正廉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广宋遇大旱,她上书朝廷,并亲自到闾山的观音阁许愿,当时观音阁的主持请她题写“从善如流”,意为赞扬她做好事犹如流水,而好却题写了“从善如登”四个大字,意为:做好事犹登山,虽然道路险陡,身体劳累,但登山长能远眺,攀登才能达到胜界,寓意深刻。国为爱新觉罗,庆龄也为皇室一员,所以她决定把字要题写在其祖先曾走过的路旁,以鼓励后人。前面我们的左手边建有一亭,为正直亭,此亭为清安寺,清初改为观音阁。寺庙为方正四合院,寺内有正殿,前殿和东西配殿,均为硬山式小木架结构,正殿为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和地藏王菩萨像,两侧有达摩尊者和伽蓝菩萨像,门前有两棵已500余年的古柏,称为凤凰柏,前殿内塑有弥勒和四大天王,韦驮像。出了观音阁我们沿山路爬上一零点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为四角琉璃亭,据说辽宋耶律贤游闾山之时,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对面的吕公岩上望去,朝阳斜射,云雾飘渺之中,岩上好似有仙女舞动,故称此亭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块巨大的龟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时称具瞻亭,原为耶律倍读书观景亭,后乾隆十九年间改名为旷观亭,从旷观亭北上,路弯的两棵松树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树,躯干向前弯曲,另一株小松树爬在在树的树干上,宛如母亲背儿子一样,故称母子松。过了母子松,沿山间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吕公岩,吕公岩几块巨石耸立远望如一朵绽开的莲花,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莲花石”,吕公岩上过去有数株的古松,每当旭日初升朝晖斜射时,在望仙亭望吕公岩树石之影,宛若一个披发仙女,丰姿绰约,似幻似真,神话传达室说,仙女每日出时必至圣水盆梳洗,因此,吕公岩又称“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圣水盆诗:“将玉女洗头时”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读书堂:攀过吕公岩,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读书堂旁边的碑廊,碑廊为东北最大的碑廊,于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长93米,建筑面积445平方米,廊房内镶嵌着东晋至宋七个朝代的49位书法家的117幅书帖,219块碑刻,沿碑廊至读书堂,殿内的元代腊像馆,介绍宰相耶律楚材挑灯夜读,奋笔疾书,辅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

万年松:沿读书常石阶而下,到了一片宽阔的地带,抬眼望见的高大的松树便是万年松,高二十余米,树干围长4米,据说是耶律倍亲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赐名“云巢松”,并在树干上镶有“云巢松”三字的铁牌,现已长入树中,不复得见,此树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称为“万年松”。

建于1994年,原址处为正直松,高十八米,又称“佛前一柱香”,后在94年5月的一场大雨中倒塌,后来景区用此树建了这座正直空调机,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个含义。那是我们锦州市的好书记张鸣岐同志,张鸣岐同志调任到我市后在94年7月锦州凌海市水泥厂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没不幸牺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为了纪念张鸣岐同志。过正直亭,登几级石阶,我们便到了道貌岸然隐谷,道貌岸然隐谷,俗称“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个大石洞,石棚东西长43米,南北底宽10米,上宽20多米,可宽纳5、6百人,“道隐谷”三字意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隐居。此地相传乃是辽太子东丹人皇王耶律倍隐居读书之所。棚内左侧为庙殿长工10米,宽5米,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间和地藏王菩萨像,十八罗汉像,右侧为胡仙,供奉胡二太爷,胡三太奶,从门口的匾额数量看来,这里还是十分灵验的,棚顶上还有朝气隆四年钱学洙题写的“天然幽谷”四个大字,以及唐代王维诗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间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径1米的石盆为圣水盆。现存物为后人所雕刻,据《金史》记载,圣水盆系金太祖破辽时,得奇石而轩之,以为纪念,民间则传说:圣水盆是很久以前一个金马驹驮来的,不管把什么东西放进石盆里,很快宝盆里就会长满,有一年,天旱无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个打柴青年发现在这个宝盆,无意中掉盆里一滴水,很快就长满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凉,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来村民,从宝盆取水做饭,再也不愁吃水了,这一奇闻很快传到一个贪官的耳中,派来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宝盆像生根一样,丝毫未动,贪官司无耐只好在材民的嘻声中,垂头丧气地溜走,而宝盆至今,无论旱涝,总是清水盈盈,永无间断,后来,乾隆皇帝从盛京祭祖国统一回来路过广宁,游粉大发,见此胜景,连声称赞:“这真是闾山一宝”!便欣然题写了“圣水盆”三个大字,余兴未尽,还在旁边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沅头时”!这首诗至今仍镶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东部山崖下,大石棚看过后,上台阶,我们就到达了观音阁,明代风井:万年松南侧有一口宽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无水而有风故称为“风井”。据传:昔日井中风很大,从井底不断上冒,若将草帽投入井里,可被子风吹出井外,实际是井与其一侧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风顺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缘故,桃花洞高1.5米,宽2米,长数百米,用花岗石条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峰下边,内里可通行人道隐谷的瀑布和圣水盆的流水就是从此洞门前一个暖泉中,注解淌下支的。现在并与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风,游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观赏,而桃花洞也无人云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