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11:15:34 作者:ZS文王 口号大全 2023年教师读后感(大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教师读后感篇一

近期我读了打造《你的第56号教室》系列之10——《教师怎样驾驭课堂》。

这本书是分专题介绍的,每专题都有相关案例指导。其中“积极的表扬让课堂活起来”这一专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知道,简单的表扬会导致孩子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比如朗读课,学生朗读后,有的老师给予表扬——“读得不错”,“读得真好”,这种赞扬性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学生感到不知如何处理或处理不好的地方得不到指导和纠正,何谈能力的提高?还有诸如“你真棒”“你真好”这类表扬,棒在哪儿?这种表扬不要也罢。因此运用评比型表扬要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知道自己如何提升自己,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积极表现。反之,倘若教师评比引导和评比方式不恰当,不但不会利于教学进行,还会影响教学秩序。

渴望关注,渴望欣赏,渴望赞扬,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温情话语,鼓励的言辞,不只是优秀生才能领会,那些被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同样能从中吸取力量;甚至,这些话语对他们来说,更加珍贵和更具感染力!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可以说,不备课就不能上课。备不好课也上不好课。第三,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第四,启动教育机智,提高应变能力。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直接反映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

教师读后感篇二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新视界丛书》系列书的一本小书。作者王君老师说:“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她热爱学生,衷情教育,她在教育的红尘中执著追寻诗意教育,在现实的教育困惑中思索教育理想,她带学生去疯去闹去批判,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因此她和她的孩子们感到:每一天都是金子!

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是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为对孩子的信念,她因此获得对生活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信念。由于爱孩子尊重孩子,她更爱自己更爱生活,她因此被源源不断地灌注着创造生活的力量。她在幸福别人的同时也幸福了自己。------“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我十分欣赏王君老师的观点:教育的幸福,还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幸福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显赫的荣誉,但无数的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的魅力。

做教师是一个既累人又很累心的工作,但同时又有不少快乐。其中一种重要的快乐就是在班上,我都会遇到我特别崇拜的学生和特别调皮的学生。回想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过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学生太让人失望,就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想想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说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能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现在我的教育座右铭中又加上了一个词语,那就是“幸福”——“教育是一种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诗意的、幸福的生活。”

教师读后感篇三

《家庭教师》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部小说,茨威格的小说多以成人的视角来描写故事,但这篇小说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写的。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原本安静的家庭请来了一位叫曼恩小姐的家庭教师来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而这两个双胞胎女孩子的`表哥却和这位家庭教师有了一个小孩,最后家庭中的父母得知后把家庭教师赶出了家。而两个女孩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这些都给她们的心理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两个女孩子的痛苦来源于她们对成人的心理世界的过早接触。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这未来的世界,她们不久久要走进去,却不知将有什么遭遇落到她们身上。她们想到那将来长大后要过的生活,那像是一座布满可怕事物却必须穿过的树林一般的生活,感到了畏惧。

书中两个女孩子她们的畏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这对双胞胎姐妹正处于十二三岁的青春期,在她们的心中,原来爱情应该是美好的,但家庭教师曼恩小姐与她们表哥之间的事情却让她们失望,家庭教师与表哥有了孩子,但表哥知道后不敢面对,只想逃避,也深深伤害了曼恩小姐。另一方面,她们的父母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做出了“毫无人性、自私”的决定:将曼恩小姐赶出了家,并且侮辱了她。

大人们的心事在这两个孩子眼中显得可怕与黑暗,她们同情着曼恩小姐,也对家人产生了反感,甚至有了反对父母想法的情绪,使她们的心灵再也无法像往昔那样清澈了。

事实上,这个故事也是借孩子的眼睛来透视当时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缺少爱的氛围,试想如果这两个孩子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环境中,她们会感觉到周围生活中更多的温暖,她们的思考方式和心灵也会多么高尚。

人们说:“从一个孩子身上往往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确实,家长以及生活环境对还自动影响深远的。所以,对待孩子,我想大人应该真诚相待,给她们对生活的勇气,而不是让他觉得未来是可怕的,而失去了孩子的天真。

教师读后感篇四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学生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现在当老师更应该多学习,让学生喜欢老师,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喜欢老师呢?申老师说:我们老师要“做个好玩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问题,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申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个好玩的老师,细细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个“好玩”不是真正的玩,而是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玩,怎样玩呢?老师要变得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批判与舍弃,使表达变得通俗一些、有趣一些、幽默一些、好玩一些。

记得我有一节音乐课,这节课我上的是综合科,学习过新年这个曲子,课堂教具有鼓、双响筒、碰铃、沙锤、唢呐等,当我把这些乐器带到班里时,学生看见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个个都探着脑袋看,学生被我那的乐器吸引了,有学生就开始问:老师,这些东西我也想玩,看着学生天真的笑脸,我没有拒绝,我给这位学生那拿了一个碰铃,这个学生拿着碰铃就玩,钉钉钉。。。。。。响个不停,这个学生表现的非常开心,玩了这个碰铃后他说:“老师,我想再敲敲鼓”,我稍微犹豫了一下,这还得上课,可不能让你这样玩下去呀,但是一想,学生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我想这也是一个学生想要了解的问题,能让他亲身体验一下,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问题,随后我就答应了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看起来玩的很开心,鼓敲的很专注,学生的心愿满足了,最后,这个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开心,谢谢老师!”我看在眼里,心里一直在不停的思索着。。。。。。

其实,学生的要求不高,当我们能满足学生时,就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学生会记一辈子,也可能会从此更加喜欢学习。

教师读后感篇五

宽容,是肖川老师在《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中一再提到的词语,比如“给教师的建议”,“望老师慈悲为怀”,“教师的五项修炼”,“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等章节中,都在强调对学生要学会宽容。对这点,我一直心存疑惑,甚至在心中反驳,我认为,一味地宽容只会让学生放纵,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直到今天,再次静下心来阅读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节,心中才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所谓宽容,是要求教师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能缓和学生的焦虑感,呵护学生的自尊与信心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言辞都不宜过于肆意和随便。这种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是对宽容的无限接近。

我不禁回想起一件事,那时我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真的是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一次课堂上,有两个男生一直在说笑,这两个学生平时就表现很差,我已批评过无数次,这次忍无可忍,怒火中烧,拿起小竹棍教鞭每人背上抽了两下,因为生气,都是用力抽的,两个学生受不住突如其来的疼痛,大声冲我嚷了起来,说的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他们好像比我还生气,小脸通红,拧着脖子瞪着我,我当时眼泪刷得就下来了,心中不只是生气,更多的是委屈,觉得自己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却丝毫不体会我的苦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没等下课,就“逃”回了办公室,一群女同学跟着我,围在我身边,有的劝我别哭了,有的跟我一样抹眼泪,很久才离开。没想到到了下午,那两个挨打的男生早早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敲门,给我认错,向我道歉(后来我才知道是全班同学让他俩来的,说不给老师道歉就不让他俩进班)。我平静下来之后,也觉得自己下手重了些,我也承认了错误,向学生道了歉,我们像闹矛盾的朋友一样重归于好。从那件事之后,我没有再打过任何一个学生,班里也没有人再跟我顶过嘴,师生关系好像和谐了许多。

前几天,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出乎意料,很多学生都说喜欢严格要求的老师,我相信他们没有说谎,学生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是希望老师管一管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老师的批评,责骂,以及各种惩罚,学生们都是乖乖接受的,并不顶撞,这难道不是学生对我们的宽容吗?所以,作为学生引领人的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尽量地,尽可能地,更好地做到有原则的宽容,严格要求基础上的宽容,在教学这个舞台上,凡事“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