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大全9篇)

时间:2023-08-29 19:35:24 作者:薇儿 演讲稿 最新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大全9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一

摘要:继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之后,高师音乐课程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但作为高校音乐学的教师群体,对本次课改明显表现出认识、理解不到位,甚至有些漠然。本文试从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起,重点阐述当前高校音乐学教师关于教学素养与执教能力的构建等方面的思考,以引起高校音乐学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践行和适应课改要求。

关健词:音乐学地位;教学素养;执教能力

20xx年7月,随着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新课标》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新时期全世界所关注的本国民族文化传承及立足于全球视野的多元文化观等重新阐述了音乐课的课程性质与价值和基本理念等,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创新教育。《新课标》开始实施后,全国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发现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课标》的不适应和高校音乐学教师对这次课改的普遍漠然。正如郭声健教授提到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教师,我们切身感受到,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面对轰轰烈烈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说无动于衷,至少可以说反应相当迟钝,以为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事情,与高师音乐教育关系不大,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9月,受教育部委托、由王耀华和王安国两位教授牵头、在众多音乐教育界的专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至此,高校音乐学课改也徐徐拉开了帷幕。

一、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高校音乐学教师的一分子,笔者觉得这次课改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课程改革,(新课标)已经从音乐课的课程性质及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更新,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和充分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而《课程方案》是因(新课标)而制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整个学科己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高校音乐学教师是《课程方案》的直接实施者,是(新课标)的间接实施者,所以,课改最终是否能获得成功将取决于他(她)们。北大法学院院长苏力教授认为教师是法学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原因是:“第一,有知识、才华和智慧的老师会有学术魅力,对学生有感召力。第二,这样的老师都会渴望学术环境的改善,他们人多了就容易建立学术的和学术共同体。第三,这样的老师在实践中也总是更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动力,尽管他不高喊改革的口号,他们会以实际行动改造现有的教学体制和科研体制。第四,这样的老师由于关心学术,往往更具有学术独立性和知识追求,不容易受环境影响,由于心无旁鹜,也因此更容易有公心。”笔者觉得苏力教授所说的这几点和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这次课改中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颇能说明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这次课改中的地位。高校音乐学教师是此次课改的终端,肩负着课改第一线的教学任务,决定着课改的成败,所以无论是涉及到课改课程与否,所有的高校音乐学教师都应在课改背景下对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努力增强自己在课改新时期的教学素养和执教能力,增强自己提升课改品质的科研能力和动力。

二、高校音乐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

(一)对音乐教育哲学观的重视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音乐教育的多数从业者都处于一种自然教学的状态,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雷默在其著作《音乐教育哲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胜任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要在整体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种哲学—即有关该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的整套基本信念是绝对需要的。这个专业的持续性的需要,就是从哲学上阐明专业所处的地位及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个共同的基准点,以便产生新的思想和不同意见。”他还提到:“准备进入音乐教育专业的人,非常有必要培养起一份对自己所选领域的重要性的理解。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音乐教师和其他所有的专业工作者一样,每天都要做出成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基于一个应当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的决定。这些决定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教师对这门课本质的理解如何。理解得越深,则教师的选择就越连贯、越集中、越有效。”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经历了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到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再到实践论的哲学观的变迁口作为一个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育哲学观的重要性,主动了解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变迁及时代成因,建立自己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树立自己的专业信念,做到知己之所为,知己之为何为,知己之所为为何,才能在课改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现代音乐教育观念的学习和思考

当前主要流行的音乐教学观有活动性音乐教学观、研究性音乐教学观、建构性音乐教学观、生成性音乐教学观和创新性音乐教学观等。综合看来这几种音乐教学观都是从强调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关音乐教育的观念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融合,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从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更多的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色彩。作为高校音乐学的教师,应该对这些观念勤于学习月_多加思考,比如每一种音乐教学观与其他的音乐教学观相比的不同之处、自身的优势、所需要创设的情境、所需要提供的教学器具及其所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等,在自己所承担的具体课程中实践这些音乐教育观,并给学生做适时的、点到为止的讲解,也好让学生在学到具体的音乐教育课程时能更好的触类旁通。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1、不断学习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宝库,可以给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提供汲取不尽的营养。魏煌教授曾说:“综观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无论其教育观如何表述,无论其怎样注重吸取外来文化,无论怎样进行改革甚至革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和立足点。”我们国家从五四以来,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进西方的音乐教育。客观上造成了民族音乐教育的衰落。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当前的高师音乐学教师大多只是窥冰山之一角,这是一个群体性的普遍缺失。正如郑莉教授所说:“在当今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迎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但目前担负培养相关师资重任的全国各高师类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却成为制约传统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却成为制约传统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广泛普及的瓶颈。”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学教师具有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热爱传统音乐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播者。唯其如此,我们才有资格与世界音乐对话,才可以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才能让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为世界所尊重。

2、学习和借鉴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内特尔认为,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事一种对我们某些人来说是新的使命:“让学生对音乐做世界范围的理解,各种现象将帮助他们领会各种音乐,并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情况,也有助于各社会成员,更好的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这种学习动机不是去解决国家和种族之间政治和社会的问题,或降格于提供一种娱乐,无知地把它们纳入西方的规范。更确切的讲,我们必须进行世界音乐的教学。因为这些音乐存在,学习它们将无限拓宽对我们音乐和我们文化二者的理解”。多元文化观是当今世界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它的成因很复杂,关乎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等。总的来说,多元文化观更体现了对人及其所代表文化的客观尊重和平等意识,对于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笔者曾有幸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余人豪等几位教授的世界音乐课,其中一节课从我国新疆民间音乐开始,讲到中东的民间音乐,再进一步讲到欧洲的民间音乐。那种相似又相异的音乐,那种音乐随着地域渐渐演变的感觉让所有听课的人都受到了不小的震撼,第一次正面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全球视野以及音乐的地缘亲属关系。对世界音乐的了解和学习,正是多元文化观在音乐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文化发展的脚步,加强对世界音乐的学习,用多元文化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学。

3、了解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三、高校音乐学教师执教能力的构建

(一)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的界定

《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有明确的界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培养目标分两个层面: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基础技能层面;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教学能力提升层面。两个层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实现《新课标》的保证。如果对培养目标做更深层次的把握,则要提到王耀华教授所说的三型、三性:“在当今,为了适应‘宽口径’、‘应用型’的需要,应当提倡‘三型’;为了坚持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一目标,又必须突出‘三性’。所谓‘三型’,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所谓‘三性’则是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当然,王耀华教授剖析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讨论课程设置,而我们作为音乐学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则应思考如何让我们所承担的具体课程来为培养目标服务,从而把《课程方案》落到实处。

(二)切合课程方案的渗透性教学

课程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根据课程方案的内容,高校音乐学教师除承担自己对应的必修课外,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和所研究的课题开设选修课和地方性特色课程。每个教师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中,都可以依据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求和多元音乐文化观在内容选择和教学组织上进行一定的渗透性教学。例如:在进行手风琴教学时,可以在不同的级别上将中外曲目穿插,并且结合研究性学习观等,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曲目所代表的国别、族别背景文化,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生成背景与其音乐文化风格的对照联系。如:《西班牙斗牛舞》所对应的西班牙音乐文化;《查尔达什》所对应的吉普塞人的音乐文化;《黑眼睛》所对应的俄罗斯音乐文化等。在音乐史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外、古今音乐史实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式教学,适时、适度的穿插进历史、文学、音乐美学等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出史学教育的丰富内涵。例如笔者在讲《中国音乐史》中远古创乐神话伏曦创琴、瑟;女蜗创簧,伏曦原为人首蛇身时,学生都觉得荒诞不羁,感到很好笑,于是我就借鉴了拉法格关于神话阐析的观点:“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所谓想象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的自然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此时,学生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显得若有所思,明显受到了这段话的触动。另外,在当前的形势下,民族民间音乐课无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价值和作用,除了正常具备的资料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歌赛原生态组的影像资料等,还可以随时关注中央音乐台的相关节目,搜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筹措经费,带领学生外出采风,逐步了解和熟悉我们优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其它的课程也可依此类推,从而实现《课程方案》的单科课程教学最优化。

(三)培养和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音乐学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固有的、长期为大家所讨论和争议的问题。比如器乐教学中“独奏”与“伴奏”教学的方式与时间分配问题;合唱与指挥课程中是训练“合唱队员”还是培养“合唱指挥”的问题等等。实施《课程方案》以来,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笔者所在学院地处西部,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合二为一之后,任课教师明显的感觉很吃力,觉得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当前这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围绕《课程方案》中培养目标的实践能力一项,我们就可以在每一门课程或成类课程中发现大量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每一位音乐学教师一定要互相咨询、借鉴、既依据《课程方案》,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课程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学校和学生实际来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音乐学教师是《课程方案》最后也是最直接的执行者,是高师课改能否获得实质性成功的关键。一个称职的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的人,他(她)应该主动去了解《新课标》,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了解《课程方案》以及高师课改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之间的联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改中的重要地位,从自己所承担的具体课程出发,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激发,结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多元文化观,在教改中充分发挥作用。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二

一、重视实验教学

值不大。而新教材中的研究式实验,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仪器选择、操作方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不再是的,学生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而不再只是“照方抓药”,既使是简单实验也是自己设计动手去做,再认真观察思考。这样学到的化学知识是活的,变化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本中僵死的条文。因此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意安全教育,还要引导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和注意环保。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一些家庭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处处有化学”。

二、正确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让学生轻分数重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提倡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造就一批化学专业或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三

虽然在现阶段实行新课程教育改革,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观念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下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探究了转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途径。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中的误区

(一)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升学的重要教学目标。高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高中数学也是增加高考成绩的关键科目。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须更加重视高中数学,但是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未转变高中教育的观念,仅仅把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考提升的一门学科,未重视对学生人格和素质的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出现一定的偏差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中的一个误区。

(二)教学关系两极分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均是由教师制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的教学就呈现出单一化的形式。另外,公开课和优质课程评选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盲目肯定和表扬,出现教师走极端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成绩。教师就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问题。但是,教师却没有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并不能掌握素质教育的.精髓。这样难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学关系两极分化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方法矫枉过正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不能和新课改要求相吻合。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这些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思维,但是教师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很多教师把自主学习归结为学生自己学习,并未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让学生想学什么学什么。导致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的重点。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还有很多教师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一概而论,未结合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失去了目标,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矫枉过正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确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素质和品德,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好基础。在进行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就应该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和奥林匹克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才能够真正发挥数学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二)构建和营造双赢的教学关系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就是把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这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更不能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应该转变这一教学观念,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第一,教师应该关注自身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挥出教学实践的意义,防止在教学中出现形式主义。第二,教师应该合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性作用,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自主、合作的探究模式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构造和营造双赢的教学关系。

(三)采用张弛有度的教学方法

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而且要以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为主,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讨论。这个过程中教师绝不可脱离组织,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张弛有度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探究统计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张弛有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应该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运用张弛有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双赢的教学关系,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法、守法与学校精神》,概括的说我校精神就是厚德、弘毅、诚信、敏行。在这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共和国华丽雄伟的大厦下一座坚实、永恒不变的根基——“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共和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回首新中国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_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从此,无数中国人开始认识法律、关心法律。_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为开创普法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将这一方略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的出版发行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助于推行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传播和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在互联网的普及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这就是网吧问题。网吧的确有效地把网络推向了平民化。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失控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呈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一些网吧的无序发展和惟利是图,衍生出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三个公害,成为"电子海洛因",从而引发出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的负面忧患。不良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例举。

未成年人违规上网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国务院通过了《互联网服务营业所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同时还应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违者将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整顿直到吊销经营许可证。政府加强管理,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该吸取网络危害的教训,克己自律,按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做到文明上网,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自觉抵制、摒弃其中的糟粕。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五

2.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毛泽东曾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的。对违纪违法等行为最大的威慑就是大力的,高概率的惩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集中力量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审查力度,保障纪检监察组织规范有效履职,以惩治腐败的实效取信于民。

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反腐败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各项改革部署,以抓改革机制推进廉政建设,靠铁的纪律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准确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基本方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把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的形象和党性原则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增强党性原则、严明党员组织纪律性,通过对黄局党课内容的学习理解后认为: 所有的党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有哪些体现,人民群众往往看的是身边党员的素质所以: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没有专业知识的党员在群众中是没有地位的,对党的影响也是极坏的。如何监管和考核,以前的早请示晚汇报虽不可取,但每两星期或每个月党小组坐在一起讨论和谈心,每个人都谈最近的得和失是可行的,一味强调记多少字的笔记或多少字的体会我觉得没必要,我们应想办法让党员的学习成为一种自然,就像雷锋记日记一样成为习惯。 党员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现在在人民群众中都有一句口头禅,贪污腐败的都是党员,有些党员还不如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局面,我认为是我们的党员没有充分接触群众,和群众打交道的次数太少或者是自己高高在上造成的。

党章要求党员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党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如何具体落实我觉得现在还做得不够,军队可以军演,可以实弹演习,可以模拟演习,党的纪律监察机构也要经常进行监督,更要实弹演习,创设情境对党员进行考核,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要让每位党员和干部经得起考验,就像,,焦裕禄等一样有坚强的信念,不畏诱惑不怕诱惑。而不仅仅是有了问题就查出,要防范于未然,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

2页,当前第212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六

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老师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然而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人。教师应树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都得以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过去很多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往往只凭语、数、外、理、化、成绩来给孩子排队,搞得学生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样就束缚了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表明,人有巨大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达到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意志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点。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有坚强的意志参与,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上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制。因此,要成为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一定要不失时机的抓住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和锻炼,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地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的身心影响,如孜孜不倦的求知,科学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耐心辅导与教诲,自始而终的高标准,严要求,要对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学习态度;集中精神投入学习,克服自己浮躁的情绪,克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坏习惯,能面对并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因遭受挫折而灰心丧气,认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在行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可谓意义深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和训练都有规定。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做好学生的意志教育工作,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就上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吧。

2页,当前第212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七

如何在现代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促进教育管理观念转变,并让教育者真正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这是许多教 育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园自进行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改变以往的公式化管理,启用了崭新的、弹性的、富有 人性的教育管理体系。

一、尊重、信任、支持每一位教师

(一)坚持“ 尊重教师,等待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原则

我园的管理者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不同 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位教师的尊严、价值和独 立性,不实行“一刀切”,不强求“同步走”,用宽容心去理解 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进步缓慢的行为,通过观察、耐心、细致地与教师一起分析教育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鼓励教师自己付诸于教育实践中,帮助教师尽快地完成教育行为的转变。

(二)提倡“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

在课程实施中,园领导帮助教师树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鼓励教师放下包袱,按自己的理解、需要和专长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尝试。同时,注意创设开放式的团队互动氛围,让大家充满自信地去想、去说。将教师的工作评价重点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态度、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家长参与课程情况等方面上来。通过观察、记录、统计、信息反馈等方面来展示教师的工作情况,加强教师之间彼此了解、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三)发挥“ 教师是课程发展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们改变了以往在开园前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做法,不再固定统一作息制度和活动安排来规定教师的工作,而是将课程的自主权、决策权还给老师,鼓 励教师改变过去习惯了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 支持教师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只要教育管理者充分尊重、信任、支持每位教师,教师就能将蕴藏的极大潜力和创造力释放出来,他们能在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用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的、整合的方法来设计课程和计划教育活动,能根据本班和个人发展情况去研讨教学,产生各班不同的课程方案,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进教室的亲子互动活动。

二、转变管理者角色,与教师共同成长

《广东省课程指南》指出:“课程管理者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者对课程理念与原则的理解与执行,不仅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执行,而且影响到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及其教育行为。”可见,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管理者转变角色,树立与教师共同成长的理念,坚持深入班级教学的第一线,与教师一起研究课程,参与活动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支持的良好关系。因此,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不仅是一个课程的管理者,更应是课程的研究者。我们认为,作为课程的管理者,应融引导型、合作型、开拓型和支持型的管理者的特征于一身。引导型:教育管理者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领路人,一定要稳把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引导教师迅速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思维,让教师少走歪路。

开拓型:带头学习探索和改革,把自己看作是开创事业或开发一种新活动、新功能的建设者,以创造性的工作态度来影响、鞭策和感染教师。

支持型:鼓励和支持教师个人不断学习和探索,倡导和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分享信息和成果。

合作型:把自己定位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乐于与教师一起研究,一起分享成果,一起承担责任。而作为课程的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同时应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管理者。

学习型:树立终身学习,与教师共同成长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研究型:教育管理者只有在做中思、做中研、做中求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开展课程改革。

反思型:在大力提倡做反思型教师的同时,教育管理者必须首先成为一名反思型的管理者,这样才能促进管理艺术的提高。

三、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生活上关心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确保教师安教、乐教,是教育管理观念转变中的重要一笔,为此,我们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尽量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师人事调动、住房、婚姻、孩子入学等问题。对生病的教师或家属及时送去慰问,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

(二)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快速地成长,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每年与教师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出不同的目标与期望,同时根据教师不同的兴趣和专长,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机会与培训机会。其次,改变以往关起门来搞研究的管理观念,倡导“ 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管理观念。为了给予每位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各组织机构岗位人员( 如园务小组、党、团支部、职代会、工会、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岗位)不重叠,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与特长,让大家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朱惠珍)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第9期)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八

清河采油厂党委在多年来坚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基础上,深入扎实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讨论,通过转观念促进洗脑换脑,通过勇担当做到善谋实干,通过创效益努力降本减亏,推动了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是转观念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上级精神和本单位实际、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讲准讲透,让大家知道转什么、怎么转。该厂提出要突出“三个围绕”转变观念。一要围绕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转变观念,一切与此不相符、不适应、不对路的认识和行动都要改、都要变;二要围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转变观念,就是必须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必须坚决稳住基础产量、效益产量,必须大力降本节支增效;三要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转变观念,彻底摒弃“产品单位、施工单位吃的是市场饭,采油厂吃的是资源饭”的陈旧观念,丢掉高油价幻想,强化低成本战略,使大家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再好的环境也会倒下去,有竞争力的企业再困难的条件也能活下来。

二是转观念要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领导班子要先转、党员干部要先转、机关和管理技术骨干要先转,这样才能转得动、转得快。班子是核心、党员是先锋、干部是关键、机关是中枢、骨干是中坚,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教育别人自己先受教育,“关键的少数”要在转变观念上高人一筹、快人一步。要以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转观念来引领职工群众转观念,以机关和管理技术骨干转观念带动基层单位、岗位员工转观念。首先,讲政治、抓学习,先抓班子,重点抓党员干部,“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班子提高站位、认识到位,局面才能打开,党员干部思想通了、观念变了,工作才能推得动;其次,搞教育、搞讨论,机关先搞,骨干重点搞,机关干部和骨干人员是明白人,才能教育引导、示范带动基层单位和员工群众。

三是转观念不能只说不做、只打雷不下雨,不能搞思想和行动不对榫的空头政治,要真正把转观念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成果上。当前,对于采油厂来说,正处于“战寒冬、谋发展、求生存”关键期,生产经营压力很大,改革攻坚任务很重,如果转观念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新瓶装老酒,已经是政治上政策上不允许、体制机制上不允许、自身的生存发展形势也不允许。转观念,一要见之于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二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三要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实际成效上去。去年以来,该厂继“撤队建区”组建采油管理区之后,又大范围实施专业化重组,配合组建采服中心,采油厂近半数的基层单位和干部员工涉及到业务划转、关系划转,尽管难度很大,但推进顺利、运行有序、队伍稳定,各项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今年6月,我厂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和保障采油厂深化改革、效益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近期,该厂正在抓紧研究落实有关方案和具体措施,力争两年左右使采油厂在国际油价50—55美元条件下实现扭亏为盈。

善谋、真做、敢干,就是善于担当、自觉担当、敢于担当。该厂在“转勇创”专题讨论中,教育引导全厂党员干部和岗位职工,一要强化“清河的事情清河办、现在的事情现在做、难干的事情更要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强化“把该干的事情干到位、把想干的事情干成功、把难干的事情先干起来”的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

今年以来,该厂在抓好日常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工作的同时,在深化改革、优化调整方面着力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在北部油区开展区块承包经营试点。通过探索实施开发管理和现场管理适度分离、采注输操作业务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建设“管理+技术”的油公司先行先试。北部油区通过推行区块承包经营和信息化提升,班组数由19个减至8个,职工数由326人减至269人,显现出来的57名富余人员全部调出安排;生产经营成本比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党的建设在改革中得到同步加强。下一步,该厂将加快在其他管理区推行和完善这种内部经营承包和专业化管理的模式,以业务结构的调整带动队伍结构的调整,以队伍结构和队伍管理方式的优化调整助推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

二是推进实施清河油区生活后勤系统的改革调整。通过主动沟通汇报,主动争取政策、争取理解支持,将清河油区“四供一业”纳入分离移交范围,目前进展较快。同时,针对多年形成的油区生产生活片区“散而乱、小而全”的情况,统筹考虑、整体调整生产生活片区的功能和布局,按照“生产靠前,生活集中”原则,全面实施生产生活区撤迁并合和统一优化,将大的片区生产管理职能与生活服务职能分开,职工宿舍由生活点向大片区集中,职工住房由各生活点、各片区向厂部小区集中,向羊口城镇中心区迁移。清河油区生活后勤系统改革调整方案已经过油田决策会议批准并得到总部支持,今年即开始实施,力争通过两年时间的改革调整,使油区生产生活的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和社会化服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三是结束轮换、实行轮休,彻底改变队伍管理体制和方式。今年6月份,该厂对部分要求回江汉的职工进行了一次集中调整。至此,在会战体制下形成并延续30多年的职工轮换制结束了。在今年最后一次职工集中调整工作中,该厂提出“不留人、不赶人、不上人”。不留人,对要求回江汉本士的无条件全部放行,对队伍基本面的稳定和骨干人员的稳定有信心;不赶人,对愿意留在清河工作的不设条件全部留下,对自己的队伍管理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有信心;不上人,对集中调整后形成的缺员不需要后方补充,对深化改革提效率增活力有信心。在整个集中调整、结束轮换工作中,清河的队伍管理和生产运行波澜不惊。目前,针对由轮换变为轮休的具体情况,该厂正在相应优化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对内部考核和分配将进行制度和机制配套,努力使职工在清河干得更起劲、生活得更舒心。

一是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强化价值引领管理、效益来自管理的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都要紧紧围绕降本增效、节约增效、挖潜增效、创收增效来抓工作、促改革、强管理,特别是要把严考核作为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上半年,该厂在月度生产流动红旗评比、季度经营绩效考核以及“三基”工作、“科技兴油”等专项考核中,通过创新考核机制,突出效益指标考核,基层单位之间、岗位员工之间的效益工资拉开了一定差距,“多创效多贡献者多得”得到了体现,调动了全员创效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创新才能创效、创新才能发展的意识。特别是近年来,该厂紧紧围绕“在低油价下怎么干活”、“在新体制下怎么干事”,积极推进管理革新、技术创新。在生产经营上,重点调整投资成本结构、产量工作量结构;在深化改革上,配套调整业务结构、队伍结构;在生产和地质工艺技术上,着力抓好方案动态优化、管网和流程的改造优化,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吨油完全成本下降,老区自然递减、折旧折耗、人工成本等指标同比明显下降,其他各项费用的支出也得到有效控制;在油价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全厂1-8月份比预算成功减亏。

三是坚持把严细实贯穿于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做到严抓严管、真抓真干。该厂始终强调:从情感和责任上来讲,要关心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从企业的制度和纪律来讲,不能关照任何人。只有坚持做到严细实,才能把精细管理抓上去、把改革攻坚抓起来,把队伍建设、党的建设抓出好的成效。近年来,该厂在深化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在推进从严管理、提升管理工作中,在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推动“严”的精神、“细”的作风、“实”的品格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上,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上,落实到现场和岗位上,从而有效提升了“三基”工作,有力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演讲稿篇九

大家好!

20__年12月4日是第x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法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约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总归是相对的,我们的自由受法律的约束,更受法律的保护。所以那些只讲自由而不顾法律存在的人们,无疑将成为法律批驳的靶子!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都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下,就像生活在阳光下,因为有了法律这一辨别是非黑白的道的准绳,我们才得以安居乐业,有条不絮的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而校园,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我们从这里汲取丰富的只是,校园,还是无忧的天地,我们在这个摇篮里健康成长,校园,更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幸福大家庭的一员,因此,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我们作为十九中人,更应爱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试想,如果出入门时不出示或佩戴学生卡,就会给社会不良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他们一旦进入校园,将会给同学们的校内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试想,如果校园内普遍存在吸烟斗殴等现象,扰乱正常秩序,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直来能够将无法得到保障。

由此看来,校规校纪如同庄严的法律,我们不仅要正式,更要维护和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更好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道德和法律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承担这一神圣责任!那就是付之以行动,从校园内做起,从小事做起,进出校门佩戴学生卡,主动出示学生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取之有道,拾金不昧,自觉维护课堂及校园秩序,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拒绝黄赌毒的诱惑,严禁在校园内传播黄赌毒,与人友善交往,反对暴力斗殴方式解决冲突,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比如说,在小卖部买东西时,你是否自觉排队,做到先人后己。你是否进入校园时将自行车推行到指点地点。你是否文明用语,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你是否注重行为举止,时刻铭记以十九中为荣,不做有损十九中形象的不良行为。

作为十九中人,我们应时刻铭记十九的校规校纪,严于律己,营造良好校风,塑造严谨学风,发扬十九校风。我国对触犯法律,建设乱纪行为严惩不殆,法不容情。我们有了法律,一切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才得以正常进行。我们有了法律,人们的活动井然有序,有利于社会。我们有了法律,才会远离犯罪,在阳光下努力成长为明理守法的新青年!加强法制教育,维护校园文明安全,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