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12:42:05 作者:雁落霞 毕业论文 最新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通用8篇)

环保标语通过精炼的语言形式,有效传达出环境保护的核心价值观。引人入胜: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或直观的图像,吸引人们的眼球。手拿垃圾,心拿绿色。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一

企业管理类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常常发现专业课如何运用,对社会管理,企业性质,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企业主管单位是哪个单位,自己隶属于生产企业还是代理公司,岗位职责,所在部门的职能等一系列问题茫然。更无从谈起管理的各科专业课程运用于实践了,究其原因困惑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具备实践经验教师匮乏

大学改革日臻完善,高校作为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教育功能愈发重要。大学教师队伍人才人才济济,细分之下便能看出些端倪,企业管理类师资队伍像其他学科一样,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的参与企业管理,学历层次高,专业对口,看似无所挑剔。由此组成的企业管理教师队伍,去承担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大学课程千篇一律

课程依据教学目标,目标虽然制定很完善,也包括培养出实用性大学生。细看所授课程,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类学院所设课程所差无几。管理学、人力资源学、营销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非常实用。但如何用,也即嫁接非常好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纽带又是什么呢?学校次次参观学习和访问等按照其他模式开设,其结果学生仍然未能嫁接起来实践的运用。

(三)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形式虚设

学生社会实践以校内集中和分散,以校外集中和分散方式。形式思路非常好,可集中和分散的内容是社会调查、专业模拟等对学生至少在参与社会工作受益不大的活动。比如专业模拟实际是让学生到超市作为收银员等岗位,平时他们购物经常去超市,他们需要的不是某个岗位如何完成岗位职责,而是迫切需要超市是如何运作的。

解决路径根本的出处应该在企业,也即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学生,大学就该培养这方面素质的优秀学生。在此环节中一个关键环节,大学所了解的企业需求是否真正的企业需求,验证的方法是学生一旦正式工作所表现的行为。培养目标紧跟国家政策是毫无置疑,问题出在培养方案方面往往事与愿违。

(一)引进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引进教师途径一般是到其他大学招聘,或者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留校任教。普遍规律是从大学到大学,从学习到教学。承担起大学生灵魂成长的工程师,管理就是艺术,对于这句话一个从大学到大学的教师,是不能体会出这句话的真谛。引进教师的方式可以扩充到企业中,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员作为大学教师,他们是能承担起实践教学的必备人才。同时他们在企业从事工作,从基层到中高层的经理,他们具备管理理论,历经管理实践饱经辛酸,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体会颇深,如果再次回到大学从教,教学并长,从实践中找回理论。哲学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即如此。学生在此教师引领下,体会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总结实践教学的思考内容,研读自己感兴趣的管理话题,改变了学习的重点,会适应企业用人需要的。

(二)敢于提拔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一旦录用了有管理实战经验的高学历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历经三四年后要敢于提拔他们作为单位领导。很多大学在此并没有魄力,不敢重用该类人才,恐大学变质,其实非然,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管理会更加完善,领导方式会更加神得民心。简单的学校发展文化建设,一个具备管理实战素质人员会立即从物质文化入手,打造符合精神文化的外在素质,另外如果单位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他可以从集权分权角度思考并调整领导方式。这些都优于其他学科领导的专业技能素质条件,对部门和单位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相信这些领导会深得下属支持和拥护。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大学特有的科研、教学、服务社会职能,充分满足社会和地区需要,为地区发展做出更加优秀和快速的服务。

(三)增设规章制度课程教学

课程开设管理学、人资资源学、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精品课程,学生也很喜欢。一旦把这些思想跟企业对接起来,就无从谈起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理论和思想都要通过规章制度去落实和体现。很多大学的经管学院对于自身的管理已经很混乱,哪里能教出优质的管理素质学生。规章制度课程目前国家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书籍还比较匮乏,大学若能对此引起思路,势必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会有质的变化。它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像员工消极怠工是由于工资少造成的,理论方面就要思考员工使用过程中的激励理论,设定好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配比方案,实践上把方案交由人事科,通过更改员工工资标准即可解决员工消极怠工的问题。再比如某银行大堂经理对大堂服务人员的态度、服务水平等都不太满意,又不懂从何处入手,那么理论方面就是销售管理,培训销售队伍各项技能,实践方面通过大堂服务规范或守则即可完善上述理论与实践对接。如果想细化巩固服务规范,结合绩效考核即可达到该目标。

(四)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对接规范化

通过以往形式很难达到授业解惑之功效,学校通过和企业建立起学校培养工作站,创建完备的组织机构,企业中设置部门,人员由企业派正职和秘书,学校设置副职临时参会。工人工资由学校播转款组建。以往操作的规程和款项都不定时,款项是不设的,企业就变成了临时接待任务,联系教师靠个人沟通能力,换得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使在专任教师带领和讲解下,也打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专款和特设固定部门(而非委员会形式),部门各司其职,学校固定派遣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一个月,导师专职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上升到理论谈论企业实际困惑,真正组建起学生实践的基地这是非常不多的对策。

有了经过实战的高学历管理教师,在具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下,深入企业和学校共同构建的平台开展一线教学,教学内容为理论和实践的充分对接。可以真正满足企业用人条件,学生学到实用性知识,毕业后参加工作,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知晓单位性质,清晰部门职能,完成岗位职责,紧跟社会进步。

[1]崔智林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2第8期79

[2]张会杰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启示大学学术版2012第2期

[3]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商业经济2009第3期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二

2、项目管理在我国软件测试企业的应用初探

3、浅析电子商务对中小贸易公司的影响及对策

4、国内外航空公司资本运作的差异比较

5、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6、浅析如何制定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7、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8、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9、呼叫中心在企业销售环节中的应用

10、电子商务下的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及应用

11、浅谈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12、中国现行农村税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品牌资产模型研究

14、品牌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品牌形象的更新和重塑

15、浅析企业再造理论的应用—以上海电机厂为例

16、上海银商资讯有限公司的平衡计分卡与传统绩效管理差异浅析

17、浅谈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

18、论优化服务营销增强顾客忠诚

19、麦克森燃烧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客户价值管理研究

20、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三

2、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3、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4、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

5、h管理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6、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7、工商管理学科学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8、科学管理理论在a行电话银行中心的运用

9、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10、罗兰格尔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1、hg咨询公司员工薪酬体系研究

12、灵美咨询公司执行力研究

13、工商管理学科主干理论的演进

14、哲学视野中的西方管理思想流变

15、公共管理部门员工满意度与激励理论与方法研究

16、理性视域的西方战略管理思想批判

17、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研究

18、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

19、工商管理人才测评体系研究

20、基于群组层次分析法的管理咨询项目均衡控制模型研究

21、ah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的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2、咨询公司erp咨询项目实施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23、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24、大庆石化公司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5、在华跨国管理咨询公司战略行为特征研究

26、多属性决策若干方法研究

27、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28、虚拟团队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29、管理咨询业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30、咨询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

31、佛教丛林与现代管理

32、通信设计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33、咨询行业知识类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34、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35、中国学者国际管理学合作网络演化及学术贡献分析

36、西安市体育咨询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7、基于优势度分析的随机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38、基于个体与协同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

39、质检中心信息化管理的设计与实施

40、留学中介公司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

41、管理类课程中影响信息技术使用的因素分析

42、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思想研究

43、基于gis的工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4、基于产业价值创新的城市会议旅游竞争力研究

45、核心员工组织认同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46、王云五管理思想及其根源

47、c公司咨询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48、德山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9、高新技术企业冲突管理对组织变革影响的研究

50、建国以来公文与政治语境关系的研究

51、电网建设工程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52、aacsb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证体系的系统研究

53、基于动态拓扑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54、新教工作伦理及其中国情境下的比较研究

55、我国管理科学学科演进的知识图谱研究

56、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研究

57、太平天国公文研究

58、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研究

59、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评价

60、山东h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四

2、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3、工商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探

4、面向市场主体的工商管理o2o服务模式研究

5、淄博工商银行中小公司客户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6、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7、商事登记改革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研究

8、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研究

9、工商管理机关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研究

10、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研究

11、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成本调查报告

12、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

13、工作流技术在网上工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4、北京市工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监控管理研究

15、关于完善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16、工商行政管理与企业信用监管

17、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市场适应性研究

18、工商行政管理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

19、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

20、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21、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22、基层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问题与对策

23、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研究

24、基于构建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服务型工商行政管理的构建研究

25、地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工商行政管理中企业信用监管问题研究

27、工商行政管理功能与作用研究

28、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责任风险与规避对策研究

29、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30、人力资本视角下本科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认知差异性研究

3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32、工商管理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33、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34、大连市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35、云南省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研究

36、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监管促进企业信用提升

37、基于gis的工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40、民办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41、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42、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研究

43、工商银行hd支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44、工商银行宁夏分行风电项目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45、完善大庆工商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46、工商银行大庆分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47、工商银行y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48、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研究

49、湖南省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50、中国工商银行东塘支行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五

摘要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能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容空心化问题与短期行为问题。

模型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建模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反思法和企业访谈法,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分析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依据职业能力属性提炼关键要素,建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模型,同时设立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造职业能力指标体系。

最后对职业能力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也讨论职业能力模型的应用限制。

关键词职业能力模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空洞,二是功利。

前者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按照偏好随性发挥,没有明确的能力点和训练系统。

后者为按照参与的各级技能大赛或者定点培养单位的要求,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关注少,学生辨识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弱。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前者是教育的目的性不清,后者是教育的短期行为太强。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较普通高校学生弱,在高职施行大而化之的放养式教育,会让本没有较强学习自律能力的高职学生失去方向和动力;而高职教育跟着技能大赛走,教师授课关注技能大赛规则、知识点,重点培养参赛学生,结果只能是少数学生出彩,绝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没有达到学生与社会的双满意。

因此,找到通用人才标准,结合特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打造综合素养更强、专业特征更明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构建职业能力模型是问题的根本。

职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模型说明了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1]。

职业能力模型也可以作为标准使用,以模型设定人才框架,据此搭建培养体系,确保教育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实质性内容。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个好的职业能力模型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教学可操作性,培养过程可观察,同时又具备开放性,允许自我进化。

为了搭建起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模型,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才”与“能”,建模的方法和过程是: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相关理论获得二手研究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与用人单位调研的一手资源,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通过要素分析,结合培养过程的阶段性任务,搭建动态职业能力模型。

为了使探讨更具体,本文选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

三、模型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视角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定义非常之多,从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学者们的论述,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通常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其建模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范畴,提炼职业能力关键要素。

同时将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体系导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此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用人标准。

从理论上看,职业能力的属性和结构如表1所示。

(二)教育实践视角

目前高职职业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部分。

前者以理论知识结合实训,侧重方法论,后者通过企业实习,强化技能。

校内专业课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点与技能点,职业素养、责任感则通过思政、礼仪等课程解决。

事实上,职业能力是一种整体展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全时段的过程。

人为地割裂会降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教学中如果将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融合在某一类课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指标体系进行培养观察;同时将通用管理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强化训练,就真正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时段。

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结合专业训练进行整体培养,其中最关键的职业能力要素,见表2。

(三)企业用人视角

通过走访贵阳城市经济圈具有代表性的商贸企业,辅以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吃苦耐劳、坚持执着)和职业素养(职场礼仪、谦虚向学),以及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文字数据处理)。

企业用人的关键要素见表2。

普遍来说,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偏弱。

四、职业能力关键要素提炼及建模

(一)关键要素提炼

从理论、实践和企业用人视角提炼出三者共同的能力要素,包括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

研究发现,职业精神是内含的、隐形的,而其他诸如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管理能力是显性的。

因此,将职业精神作为模型的内核,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以及管理能力作为延展。

同时模拟高职毕业生从新人、专员成长到企业主管的三级职业成长经历,使职业能力培养呈现动态过程,对各个阶段的关键要素设计为分步分类指标,共同构成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建立卫星型职业能力模型。

其中,根据与企业的探讨,结合贵州高职学生的特点,拟订专注、责任和卓越作为职业精神的二级指标。

如图1所示。

(二)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设计

在确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要素即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从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流要求及变化趋势,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

其中,与职业素养对应的包括职业礼仪、职业沟通、团队合作3个二级指标,与岗位技能对应的包括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任务执行、工作改进与创新4个二级指标,体现分类分级培养、逐步实施的动态培养进程。

在职业素养指标体系中,职场礼仪按照新人、专员、主管分类描述,每一级的要求不一样,且一级比一级要求高,具体见表3。

与管理能力对应的包括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两个二级指标。

初步设置与二级指标对应的,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路径设计的三阶段指标体系,具体见表4。

上述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以及指标体系兼顾了工作岗位要求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需要,即职业能力开发不仅关注个体的工作技能,还重视人的全人教育和生涯发展,为个体和其未来的职业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5]。

五、模型的特点

模型具有通用性。

假设将本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团队管理能力去掉,其实它也适用于其他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这个模型也可以作为初级职场人能力评价的指标使用。

模型凸显专业特色。

模型单列团队管理能力,这是工商管理专业中最有排他性的一个要素,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强调该能力。

模型重视内涵。

一般的职业能力模型更多关注职场人的外在表现,希望学生的行为“看”起来更接近行业中的专业人士。

通过架设职业精神要素,试图为高职毕业生加一个精神支柱,让学生在职场有内在信念并能一直坚持下去。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课题《基于贵阳经济圈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主持人:蔡昆)

参考文献:

[1](德)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8.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六

摘要:通过社会调研,作者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工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管理人才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成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变革,旨在实现学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围绕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观念,充分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专业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使学生真正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具竞争的'优势。

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其培养学生的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能力。

因此,评判某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站在学校的角度,只看教了什么课程,教了什么内容,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而要看学生掌握某一职业或某一岗位职业技能的水平和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

下面我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主要指工作的责任心、忠诚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它为工商企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管理人才,其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所应具有的能力,并在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中显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普通本科及更高学历层次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它的定位应倾向于企业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更强调动手、动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行业和企业到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工商企业对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有何要求?如何评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状况?围绕以上的问题,我走访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对20多个工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七

2、客户关系管理、关系营销或数据库营销的调查(案例)、分析和研究

3、中小企业营销或战略管理问题的调查(案例)、分析和研究

4、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5、购买者行为分析

6、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7、市场竞争与市场价格

8、国际市场竞争与策略

9、中国企业分销网络的设计与管理

10、中国各行业市场营销渠道实证研究

11、银行业市场营销研究

12、银行客户经理制研究

13、零售业市场营销研究(定位、战略等方面)

14、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营销升级对策研究

15、中国maii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研究

16、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

17、制造商和销售商的营业推广活动探析

18、公共关系与促销研究

19、服务市场营销的若干问题研究

20、广告语言研究

企业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八

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工作。要就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投标述标、团队间的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养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