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专业14篇)

时间:2023-11-03 11:03:15 作者:BW笔侠 演讲稿 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专业14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备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感谢以下教师们分享的优秀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三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图形面积开始,也是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打基础。

2、教学目标。

(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3、教学重点:

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学难点:

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

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三、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

3、学习新课:

(2)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观演示,明确道理。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c、横着再放5个。d、左起按顺序纵着放其余的。f、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说出长摆几个小正方形是几厘米,宽摆几个是几厘米,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质疑,实际测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结论质疑。重点理解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看书自学的探索中,进而弄清为什么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充分利用媒体演示,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面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会运用的目的。我们让学生去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的大小,通过动手学生就已经把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大板块。

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总体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只要认真,基本能很好的完成计算,但是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不是很强。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从以有的计算方法习惯中抽象出法则的能力要训练。学生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恰当的提出中间温暖体,确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的分析综合能力不高。此外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训练,很多学生不能在学会了例题的解答思路后顺利的类推出解答的方法。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学生不能很好的探讨出计算和解答的规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本节课是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这里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20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理解了面积的单位。我继续指导学生数一数,寻找简单的数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启发学生课后尝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五册图形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除了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热烈地开展了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首先,教师准备充分,设计的课件精美而不嫌花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又不会因漂亮的图片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学生课前自学有效。学生在快乐自学中已经基本掌握了部分方法,这样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时看出了成效。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达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

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3、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4、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5、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6、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4=20。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和冯老师的这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感觉受益很深。整个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情景生动,真实自然,重点突出。在教学设计上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冯老师创设的龟兔赛跑的情景贯穿整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细节,指导点拨到位,如学生列式:6+4+6+4时及时的问每个数各表示什么,(6+4)*2时,问为什么上括号等。注重情景的完整性,探究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及时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教育学生各有所长,互相学习。

王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觉得原来在生活中数学很有用,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王老师的复习很有效,尤其是对于周长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用手指绕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圈,感受周长,对于后面的周长计算可以说已经突破了难点。在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这个环节,王老师让学生用学具摆在黑板上,直观便于理解,学生的讲述也很条理,清晰明了。老师在每一种方法之后都追问根据什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并知其所以然。在学生得出的三种方法后,老师用一句“选择第三种方法的'学生很有智慧”来引导学生选择我们所希望的,王老师也很有智慧。

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设计精彩练习,促进概念内化生成”,我觉得两位老师都体现的很好,尤其是练习,可谓是各领风骚。

建议:

冯老师:

1、(6+4)x2这个算是的读法应该再强调一下,是6和4的和乘2。

2、老师还是有点包办的意思,如判断题的第5小题,问“差在哪儿了”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说出来。

王老师:练习中1、2题和3题难度差异太大,可以中间稍微有个过渡,3题可以再往后放放。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得扎实,灵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自认为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我认为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已不再只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人格放在第一位,理解学生“天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帮助学生补充他人不完整的'叙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

改变了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主体结构。

2、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

整节课,我并没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反复验证的方法学习新知,还给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明确目标。

激励、情感激励,巧用导入激励,教学媒体激励,评价成功激励,多样练习激励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性,取得了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

4、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

我们说教材是死的,但教学却是活的。我努力做到把握教材、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用活教材,将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原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不足的是,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安排上还可更好一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