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00:26 作者:韩ll 文秘知识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一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珍惜这样的员工,培养他成为高管!》,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提高员工素养的独特见解。同样,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以书为友,阅读多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书中的以下几点内容令我印象很深,受益匪浅。

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教师也是一样,每当在工作中感觉辛苦、疲惫的时候,支撑着我们继续工作的动力就是责任心,有的人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或者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我却认为,人是要有所追求的,教师更是一份值得毕生追求的事业,我们甘愿做学生的铺路石。无论何时我们不应该放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放弃对学生的关怀和对学生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责任心驱使我们不断努力,让我们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我们最大的爱心和责任心。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的发言,我很佩服李老师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因此,我在平时应该多看书,多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学习。

积极进取——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活到老,学到老”,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责任和爱感化每个学生。教师要学会良好的.沟通,成为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好朋友。教师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促使我们成长的必要条件。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2

翻开《到位》一书,就被它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的通读了一遍后,竟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禁又精读了几遍。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在“而立之年” 就步入到事业的高峰,在“不惑之年”也曾徘徊在人生的低谷,如今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龄,我有幸加入了恒大集团。我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如何才能在职场中加速进步而捕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到位》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一、准确定位职责。到位是一种定位、就位。一个准确的定位,有利于激励自己的进取心,是鼓励自己一开始就作做对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对工作的不适应症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环境非常重要。只有认清自己的工作角色,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熟悉公司的工作制度、本职工作的业务程序和要求,弄清楚工作中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到无可挑剔的程度。

们常常会完成事情的百分之八十而忽略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恰恰是这最后的百分之二十是关键的关键,它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正是要完成这最后的百分之二十,才能显出你的成果,少一点都不可以。其实做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好,做到位,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一流态度把它做到完美。

书中还告诉我们,工作态度很重要,要想把工作做到位,就要远离“差不多”。“差不多”在现实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好”的愿望,总是急着要把工作做得差不多,而很少考虑如何将工作做对、做到位。所以对待任何工作都要实实在在,都要认真负责,把该做的事情落到实处,坚决远离“差不多先生”。

流的成果。改“要我到位”为“我要到位”。工作中不再做那种让人拨一下动一下的“算盘珠子”,自觉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性。

四、勇于担当责任。到位是一种担责、担当。工作重在到位还要勇于负责,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优秀的人,从来不会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在工作中找任何借口,遇到问题,能够善于处理,积极配合团结同事,能推功,敢揽过,面对错误善于纠正,勇于承担责任。强烈的责任感,光靠嘴巴承担是不行的,要用行动去实现,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想要把工作做到位,就必须把责任落实到位。除此之外,换位思考,统筹兼顾,有压力和紧迫感,遵守制度,按照既定的流程办事情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工作到位的法宝,这无疑会将我们的工作归拢到一个可行的范围内,不会因为大大小小的疏漏影响工作的到位。同时我们也要养成诸如“今日事今日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拒绝浮躁,学会“深耕”,把“蜻蜓点水”的轻掠式做法,变成“蚌病成珠”而放出璀璨光芒。

互利的双赢关系。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二

20xx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也成了现如今最流行的一个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文化精华,又要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情怀。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所以在研读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活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主要路径。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老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这样,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就要重建,余教授认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老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师怎么理解课程会从根本上决定怎么理解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教学谈教学,而定要有课程的高度、课程的视野,即课程的意识,否则,教学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弊病。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科表层”(现象),而应进入“学科深层”(本质)。惟其如此,学科教学才能有效地促成学科素养的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体而言。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我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本书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际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可以说,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多项策略去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三

《人文和科学素养》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关的内容,看了以后,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居里夫人吻师》这篇短文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让我感动。

当我读到“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喊着“老师”,并深情地亲吻她的双颊,小心地推着她走上主席台”时我十分惊讶:在属于居里夫人自己的场合上,她竟然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师,把老师推上主席台。这充分看出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爱她的老师啊!她们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啊!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老师,歌颂过老师,又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读后不禁对老师肃然起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想到了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眼前便浮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伟大而不张扬的老师形象。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随着爸爸的工作变动,我来到了城关小学认识了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陈老师。刚开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我感到孤单。下课时,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心里开始埋怨:爸爸呀爸爸,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看着他们在一起打闹玩耍,我多么想回到原来的学校啊!有一天,陈老师忽然来到班级,她看见我一个人坐在班里发呆。陈老师说:“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我看了看老师,眼泪不禁流了下来。陈老师亲切地说:“我来介绍几个同学给你认识,以后你就不用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便和同学们熟悉了。现在,我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再也不会感到孤单、害怕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陈老师,或许你认为这是老师的职责,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觉得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是终生的、巨大的。您的心血和爱心将伴我健康成长。

恩师难忘,难忘恩师,陈老师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老师的代表,正是有了他们祖国才会有希望,民族才会有发展。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四

寒假里,手捧学校为教师们准备的精神大餐《优秀教师必备的20种素养》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获益匪浅。此书以“人生教育”为主题,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学术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养、价值观素养、教育技能素养等等,共20种。

在这20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中,都无不提到了教师要具备的“爱”的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认为必须具备这几种“爱”。

教师的工作对象很特殊,他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观察细致,模仿力强,每一个孩子又代表了一个家庭。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摈弃私欲,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而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可敬可爱的人。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和谐,往往教师高高在上,认为学生应该绝对的服从教师,让学生没有平等感,致使教育效果非常有限。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儿童人格的独立性,和学生平等的对话,探讨问题,虚心接受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而绝不能压服学生。学生在尊重的大环境中才能自由,愉快的成长。

书中说:教师应善于“宽其小过,宽大处理”。学生犯错误是很平常的是,即使犯了大错可宽则需宽,要以一颗爱心去理解孩子,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给孩子一点“面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宽容孩子,就是爱孩子。

一般来说,好学生、听话的学生,往往比较讨教师喜爱,而那些表现较差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令人产生爱的情感。但是要想做一位优秀的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热爱所有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爱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忘记自己的利益,不顾自己在各班中的成绩排名,真心帮助学困生,允许学生考试失误,作业忘写,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之心,孩子皆有之。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爱心,耐心来督导孩子,是其改过,使其进步。

有了您的理解,你班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加幸福。作为一位人民教师,让我们把“爱”永存心间,让爱滋润我们祖国的花骨朵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崇高精神。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专门论述:“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强调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这是教好功课的先决条件之一。良好的语言素养是建立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专业水平基础上的,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更是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条件。“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语言的规范化,是最好的规范化语言教学。

1、口头语言要规范、生动。

2、书面语言要工整、严谨。

3、体态语要自然、得体。

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不是可以刻意学习的。它需要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它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应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一个文明用语的大环境。普通话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师生之间、同事之间都要尽力用普通话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大有裨益。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霖,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外化,更是教师形象的象征。其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课堂的起、承、转、合设计是否合理。譬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设置问题,怎样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怎样结束教学等等。每个细节教师都要了然于心,精心设计,必要时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才不会出现语言贫乏或语言啰嗦,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在备好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备学生,揣测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况,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这样有备无患,教师上课对来自学生的质疑、争辩以及出现的意外情况都能够沉着应对,才不会因此惊慌失措。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再次,要加强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辛安二小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最后,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畅谈交流,征询教学改进建议。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对教师的语言素养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要求。面对语言模仿能力极强的儿童,教师必须语音、语调纯正,形式活泼、优美;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小学教师的语言技能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教师首先要过好语言关。应该把“拥有一口标准地道的普通话”当成自己的首要追求。当然,教师的语言素养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而是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就会很高。

由于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还要给自己多充电,多读书,多学习,多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对于像我们刚入行的新手,必须保证教师语言的正确、准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经过自己的不断积累,磨砺形成精湛的语言素养。

人文素养读后感 提高职业素养读后感篇六

20xx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一次质的提升,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编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

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的问题,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1、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2、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21世纪国家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确定了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2016年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现已进入正式颁布的倒计时。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1、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所展现出的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这些素养构成了与没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

2、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物理理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1、教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幸福、尊严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内心的自由。受应试教育作祟,我们常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智力、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同时德育、美育、体育等各方面的渗透及全面进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力求在物理知识学习、实验探究等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学科整合和实验表达和操作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物理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3、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余文森教授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上所述,仅是我阅读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学习过的教师都有许多不同的且宝贵的思考与建议。“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把“终身学习”铭记,以求自己的终身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