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03:44:56 作者:翰墨 策划书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篇一

我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经验,通过分析,得出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知识结构,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讨论,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完成,但规律性不强,这时我再加以点拨。接着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铁在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主体、培养探究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先将新课的内容归纳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预习,在课上由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寻求新知识。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填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多鼓励和培养学生冒险精神,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重要的就是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实验,不仅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化学知识,还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指导中可以提出科学家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从而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篇二

本学期第一次校级研讨课就是化学组,接到上课任务后,首先明确了以下备课注意事项:1、结合学校生本课堂规则,落实以下三项内容,(1)明确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主问题;(3)要结合当堂检测。2、利用好化学学案,做到学思结合,讲练结合。3、围绕本学期化学组科研课题“生本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

本节课内容是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化学式。两个教学重点1、化学式概念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2、化学式读法和写法的一般规律,能根据规律写出简单的物质的化学式。非常凑巧的是我们组的刘艳华老师曾在市里上的评优课也是这个课题,一开始真是“天助我也”的感觉,市里的评优课绝对没问题了,把刘老师的课件借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学案的题目做巩固,便信心满满的请来余老师,杨老师听课。没想到两位老师的评价竟然是“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余老师说“课一定要自己加工,真正把自己的思路融入进去,才能讲出味道,才可能有亮点。”根据两位老师的点评我静下心来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以下是具体做法:

对于第一个教学重点“化学式的含义”,先由学生报号回答,一般学生能回答出两个宏观含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但对微观含义把握的不准,这时我们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很直观,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出h2o还能表示一个水分子,又知道水分子里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这一活动形式完全借鉴的刘老师优秀课的做法,也是我在准备这节课过程中较大的收获。怎样让学生当堂巩固这一重点呢?我设计了一对一练习并分号抢答的活动方式。以co2为例,组内一对一互相描述该化学式的含义,分一二三四号分别抢答,这样一个知识点又巩固了四遍,因为是分号抢答所以不觉得拖沓枯燥,并且在轮到三号抢答时我提高了要求“不仅说出四个含义,还要区分哪些是宏观含义,哪些是微观含义”,这一要求不仅没有难倒他们反而体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和抢答的热情。我觉得对于需要当堂背诵的内容如概念、定律、意义等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挺不错的。

第二个教学重点找出化学式读法和写法的规律。刘老师原来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发了一套24张写有化学式的卡片,组内读,分类,找规律。这样做的优点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更加活泼,生动。但是时间较长,没有办法跟我们的学案结合,没有练习时间,我做了如下改动:只准备一套卡片,把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投影给出来,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化学式讨论分类方法,在学案上整理分类结果,找一组学生将分类结果贴在黑板上(磁扣固定卡片)。最后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分类结果找出读法及写法的规律。这样做能够节省时间,我们有做学案的时间,真正做到当堂检测讲练结合。

老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指出了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如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好,学校的三点公共要求落实的好等等。当然也有不足,如马主任提到了课堂规范实施方面的一些问题,当同时站起来的学生较多时我指定学生回答太快了,应该再等一等看看他们能不能主动坐下,有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要及时提醒。余老师提到了当学生提出有异议的问题时如“化学式角标数字是不是一定要读进去”,应该举出相应的例子如氮的很多氧化物,为了区分我们必须读出角标数字等。

通过上这节课自己感觉收获也很大,学生活动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余老师第一次评课的内容也记忆深刻,我提炼出来作为以后备课时的必答题:“怎么突出重点,怎么突破难点?”虽然是校内的研讨课但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周多,请老师们听了三次课,我觉得每一次公开课对上课老师来讲就是一次锻炼,成长,进步的机会。我会再接再厉,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篇三

化学家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为了区分有机化合物使其名称与结构相对应,所以就必须给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学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过程中,重点是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所以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母体、编序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刚学习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并且高一必修2学过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因此,在讲课前,预先在上周的周末作业中出了几题命名的题目。

在本节教学过程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从一开始的题目出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解为若干小题,再将问题分配到各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讲解,发现并总结规律。再者由我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在教学时,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以后再讲类似的内容时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为后续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结实的基础。

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运用不充分,导致课件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内容略有过量,导致整堂课显得有些赶,练习停顿时间较少,一部分学生思考还跟不上。

随堂练习题目设置难易度控制不当,没有很好突出烷烃的命名原则。有一部分探究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设目标,且课前辅导不够,学生总结粗糙不规范。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篇四

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属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课,复习课的要求是将知识点更有序的关联起来,同时结合考试说明和真题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是始终已上述两点作为设计的基本思路的。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反思。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知识点学生都熟悉但又有所遗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迷茫。我在不久前开设了一节联片公开课,也是学业水平的复习课,在开设的过程中,组内老师建议以明确考试要求的方式作为复习课的开头比较妥当。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也查看了相关的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学测真题,把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要求摘录下来,并进行标注,又摘录了20xx年化学学测真题,并将上面考查的是铁的哪个考点也标注出来。这样的设计与呈现,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哪些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金属,也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查的一种重要金属元素。铁的化合物包括三种氧化物、两种铁盐、两种氢氧化物,种类比较多,知识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此复杂的体系用关系图的方式呈现是最恰当的。但如果一下子把整张知识网络图呈现出来,学生定难接受,效果也比较差,如同看参考书上的知识网络图一样,很难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真正被接受的知识关联。因此,我是以元素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思路进行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整张知识网络图,学生在不经意间建构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也亲手绘制了这张图,对图中每一个物质的定位,每两个物质之间的连线关系都十分清楚。真正让这张图印刻到自己的头脑中。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以及铁离子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如果只是这样呈现给学生,接受和应用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我从常见的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两个题型呈现出来,即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多种鉴别方法,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除杂问题。学生在围绕这两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要运用上述知识,学生如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离子的鉴别和除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回答在知识网络图上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楚图中铁三角之间的关系,也使物质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具体、有用、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复习课虽然不需要演示实验进行点缀,但更需要更高层次的实验设计思路的训练。这节课中有一个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值得去探究和改进。虽然在新课中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提过关于此实验的.改进方案,但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遗忘了不少,另外,结合我最近参加的教研活动,有一位老师提出的关于此实验的新方案,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上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一下改进的方案,是一个训练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想法,经过启发后,大部分同学的记忆被唤醒,能提出一些常规的改进方案。这时候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启发学生:在大禹之前,都是采用堵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而大禹完全颠覆了前人的思路,改成了疏通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以及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本次课由于准备时间有限,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结构把握的还不够紧凑,前松后紧,前半节课略显松散,后半节课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有些匆忙,尤其是关于实验设计的环节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化合物和化合价的教学反思篇五

在本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汉滨区举行的优质课展评比活动。本次活动在瀛湖中学举行。在此活动中,我受益良多。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课题四第一课时内容:化学式。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元素、元素符号,也积累了不少物质的化学符号。但本节课距离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吃力、枯燥。

在本节课中,我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水的组成及化学符号,再请学生板演几种物质的化学符号,然后根据其特点,请学生自行总结化学式的定义。在此过程中,我请学生说出水的几种表示方法,从而说明了化学式的来历、为什么会存在化学式,从而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新知过程中,我先问了两问引出化学式的特点,再结合其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然后,提问两个水分子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学符号中各数字的意义;再次,通过纯净物的分类引出化学式的写法;最后总结出化学式的读法。在整个新知过程中,在新知的过程中穿插着练习,以达到讲练结合的方法。课堂练习中主要利用了教材上的原题,并结合经典例题,达到突出重难点的目的。

这一节课我觉得是一节不成功的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整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学生上来板演这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请学生上来写,全程在自写,还有本要学生写的,但由于时间没有把控好而请学生说出来。

2、设计有些没有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化学式的意义的时候,是按照一定顺序思考并解决的,在这里应该强调一下:孩子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中,都要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思维,从而做到不漏、不错,但实际过程中将这一过程遗忘。

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所提的问题设计好,从而学生捉摸不透,不知从何答起,在问:请同学们结合这几个化学式尝试着给化学式下定义。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儿观察化学式,然后给化学式下定义。

4、时间把控。整节课虽然节奏还好,但是由于设计中存在的疏漏,导致在下课铃声响的时候还在布置课后作业。

以上是我的反思,几位专家级的老师也给以了以下评价。

做的好的有以下几点:

2、在化学式的意义讲解过程中较为简洁;

3、小组练习分工明确,采取了个体回答、个体评价;

4、课堂节奏较好,环节完整,板书设计规范明了;

5、教师状态较好,自然、自信,课后学生给以掌声。

做的不好的有以下几点:

1、要照顾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

2、有口误;

3、教学设计当中有的,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板演太少。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的每一节课中,我都不能放水,漏掉任何一个环节,将要问的问题也要思考在内,想好问什么,怎么问;当然,更要注重的,是全部学生,全体学生,而不是一小部分。要时刻谨记:不仅要课堂轻松,也要努力让每个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愉悦。

在这次的学习当中,我也开阔了视野,也值得我打破陈规、做出思考。

第一,当前教学方式比较认可的是探究式教学法,也就是将一节课的接近50%的时间交给学生,老师真正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学生学。在这次活动中,赖老师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及赖老师的实际操作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学科知识总是有直观的 ,也有抽象的,抽象的孩子们不容易理解,那如何化抽象为直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其中张老师就做得非常好,不容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而这个问题,这种方式,也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