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计划表(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12:38:49 作者:念青松 工作计划 2023年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计划表(模板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篇一

第1周

8月24日至8月31日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单元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第1课时力重力

第2课时弹力及弹力的方向

第3课时弹力大小的计算

第4课时摩擦力及摩擦力的方向

第5课时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第6课时三种常见力的综合应用

第2周

9月1日至9月7日

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7课时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第8课时力的正交分解

第9课时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第三单元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第10课时受力分析

第1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

第12课时几种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

第3周

9月8日至9月14日

第13课时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第14课时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15课时实验三: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第16课时本章总结

第二章直线运动

第一单元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7课时质点、参考系、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

第18课时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第4周

9月15日至9月21日

第二单元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第19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第20课时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第21课时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三单元运动图象的探究分析及应用

第22课时s-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

第23课时运动图象的应用

第24课时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5周

9月22日至9月28日

第25、26课时本章总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单元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27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运动学的综合

第28课时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单元牛顿第二定律

第29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瞬时加速度的分析和求解

第30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第6周

9月29日至10月5日

第31课时超重和失重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3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

第3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

第34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传送带问题中的应用

第35、36课时本章总结

第7周

10月6日至10月12日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单元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第37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单元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38课时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39课时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及两个推论的应用

第三单元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第40课时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第41课时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42课时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8周

10月13日至10月19日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第43课时开普勒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第44课时万有引力定律有天文学上的应用

第45课时人造卫星双星问题

第46课时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47、48课时本章总结

第9周

10月20日至10月26日

第五章机械能

第一单元功功率

第49课时功

第50课时功率

第51课时汽车起动问题的分析

第二单元动能定理

第52课时动能定理

第53课时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单一物体运动问题

第54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

第10周

10月27日至11月2日

第55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物体的运动问题

第三单元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56课时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57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体系中的应用

第58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结合

第59、60课时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第11周

11月9日至11月16日

第61课时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2、63课时本章总结

第六章动量

第一单元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第64课时冲量和动量

第65课时动量定理及应用

第66课时动量定理在全过程中的运用

第12周

11月17日至11月23日

第二单元动量守恒定律

第67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及条件

第68、69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第70课时碰撞、爆炸问题分析

第71课时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临界问题

第三单元动量与能量综合问题

第72课时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

第13周

11月24日至11月30日

第73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弹簧类问题

第74、75课时利用动量守恒解决“子弹打木块”类问题

第76、77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圆周运动类问题

第78课时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14周

12月1日至12月7日

第79、80课时本章总结

第七章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一单元机械振动

第81课时简谐运动的规律

第82课时振动图象

第83课时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第二单元机械波

第84课时机械波及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第15周

12月8日至12月14日

第85课时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

第86课时波的'多解问题

第87课时波的特有现象

第88课时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89课时本章总结

第八章热学

第一单元分子动理论

第90课时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16周

12月15日至12月21日

第91课时分子热运动分子力

第二单元热力学定律气体

第92课时物体的内能热力学定律

第93课时气体的压强

第94课时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第95课时本章总结

第九章电场

第一单元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第96课时电荷库仑定律

第17周

12月22日至12月28日

第97课时电场强度电场线

第98课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平衡和非平衡问题

第二单元电场能的性质

第99课时电势电势差

第100课时电势能电功

第101课时等势面和电场线的综合应用

第三单元电容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第102课时电容电容器

第18周

12月29日至1月4日

第103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第104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第105课时实验十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第106、107课时本章总结

第十章恒定电流

第一单元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第108课时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19周

1月5日至1月11日

第109课时串并电路的特点

第110课时电功和电功率

第二单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111课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112课时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113课时闭合电路的功率计算

第三单元电流表和电压表电阻的测量

第114课时电流表的改装

第20周

1月12日至1月18日

第115课时电压表的改装

第116课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选择

第117课时伏安法测电阻

第118、119课时实验十一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第120、121课时实验十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第21周

第122、123课时实验十三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第124、125课时实验十四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第126课时实验十五用多用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第22周

第127课时实验十六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128、129课时本章总结

第十一章磁场

第一单元磁场的描述

第130课时磁场磁感线

第131课时磁感应强度安培定则

第二单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132课时安培力

第23周

第133、134课时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的平衡和加速问题

第三单元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135课时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136课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137课时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第138课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24周

第139课时洛仑兹力的多解问题

第四单元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第140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实际应用

第141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回旋加速器

第142课时回旋加速器

第143、144课时本章总结

第25周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第一单元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第145课时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

第146课时楞次定律右手定则

第147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148课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第149课时自感现象及应用

第三单元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150课时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和力学问题

第26周

第二单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

第151课时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和图象问题

第152课时本章总结

第十三章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一单元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规律

第153课时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

第154课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第二单元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第155课时变压器及应用

第156课时电能的输送

第27周

第二单元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157课时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158、159课时本章总结

第十四章光学

第一单元几何光学

第160课时光的直线传播

第161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

第二单元光的本性

第162课时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的电磁说

第28周

第163课时实验十七: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第164课时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第165课时本章总结

第十五章近代物理初步

第一单元量子论初步

第166课时光电效应

第167课时光的波粒二象性能级

第二单元原子核

第168课时原子核

第169课时本章总结

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篇二

浙江省寒假时间安排:

广东省寒假时间安排:

2015年2月1日-2月7日期末考试,放寒假从2015年2月8日至2月14日开始,2015年3月2日开学。

山东省寒假时间安排:

全省统一规定普通高中假期,寒假时间为3周,暑假时间为7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2015年寒假时间为1月31日至3月2日。

四川省寒假时间安排:

2015年1月30日结束,1月31日开始放寒假,2015年3月1日办理入学手续,3月2日正式行课。

贵州省寒假时间安排:

2015年1月31日放假,2015年2月26日开学

江苏省寒假时间安排:

2015年1月30日结束,1月31日开始放寒假,2015年3月1日办理入学手续,3月2日正式行课。

[高三寒假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篇三

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自己的假期安排好,不要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会有成效的。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忌抛开考纲,盲目复习。高考各科都有《考试说明》,学生首先应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有些学生认为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而在高考中基础知识题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弃了。他们不知道解决好基础知识,正是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所在。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些学生认为与理科相比,文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随意捡章节进行复习。其实文科复习应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学生只重视知识的背诵,缺乏专题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涨分点在哪里。

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绍的是我在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篇四

准高三生首先要明白:高三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有的学生想在暑假先“享享清福”,开学后再苦战;以为高考前3个月拼一下,就可提高50分,这种想法都是错误的。

假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新高三生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作息时间表,同时还可针对自己的薄弱科目下苦功夫。

暑期是高三关键过渡时期,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是从高一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第一轮“复习”阶段就会变成“回忆”阶段,别人用来“巩固”的时间,他们却用来“补漏”。所以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三的复习。因此,利用暑期复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充分运用教材

很多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时会有很多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忽视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教材。教材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本源,还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历年高考都强调以课本为依据。

准高三生在暑期的基础知识复习中,学会运用教材尤为关键。首先是收集、整理教材。把高一高二的教材收集起来,并按不同科目和学期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复习时查阅。其次是阅读教材。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除阅读正文外,学生要特别留意教材中的小字或加粗部分,包括书中的材料、注释、引言、目录和各章小结都要全面阅读,不留死角。文科的教材要特别关注地图和图片,理科教材要特别注意公式等。

此外,准高三生还要学会抓住基础知识的关键和重点。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学生要想在高三暑期落实好基础知识,有效地运用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知识体系

暑假期间,准高三生要学会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这个环节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对不同科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基础归纳。以语文复习为例,可以按语文的题型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类型、文学常识、文言文整合等都属于基础归纳。二是重点归纳。将不同科目的重点难点,或是自己经常错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梳理和排序,便于在高三时进行重点复习。牢固把握知识点,并将分散的知识有序整合,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是进一步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仅把所学知识点归类整理是不够的,将不同的知识点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很重要。以数学复习为例,考生可以梳理好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画知识的框架图,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以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理性认识。

提醒注意的是,准高三生一定要在整合知识点的同时落实知识点,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整合笔记和课件

高三的学习主要是对高一高二知识的规整和复习。准高三生利用暑假将过去两年积累的笔记和教学课件进行系统的整合和补充是有必要的。第一是整合。将笔记本和教学课件收集到一起,把不同学期的不同科目的笔记分类放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查阅。电子教学课件可新建不同名称的文件夹,分类放好,再将不同课件重命名为相同格式,以便查阅。第二是补充。高一高二的笔记难免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翻阅笔记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也是查缺补漏的好方法。在补充笔记中的不足时,学生可以借助课本或课外辅导书,在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旁边做好标记,这样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除此之外,高一高二所学的部分知识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内,所以准高三生在整合笔记和课件的同时,可以结合今年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将不同知识点的掌握层次标记出来,以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下学期英语计划篇五

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理念

厚实积累,拓宽视野,发展智能,提高素养。

积淀文化,修炼文气,蓄养文才,提升文品。

三、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轮复习,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和高考考试题型的解答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总体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环节中还凸现出不足。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和不断的总结归纳,使学生的语文总体得到提升。

四、具体措施

(一)重点强化。

对于高考来讲,第二轮专题复习尤为重要。每一专题中应认真细致

1/16

地总结出重点的常考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整体化,然后反复地记忆训练。

(二)平时狠抓复习效果。

在复习当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对每一堂课、每次练习、每次考试当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没掌握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归纳、整理。对于这些积累的重要内容,老师应定期检查其掌握情况,督促其反复复习、强化,从而使其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三)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应此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还应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充电,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老师对其进行帮助引导,帮学生选择介绍一些好的书籍和优秀的文章(文言文、现代文并重)。

(四)加强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文阅读技巧,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加强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收集整理一些写作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并及时讲评。

(五)发扬互相帮助、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

最新的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格式

一、方法和策略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虽然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但是,第一轮复习是考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明年高考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做好第一轮复习,是打赢高考的关键一战。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1、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察。2、文化内涵日益增强。3、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逐年增加,客观题逐年减少。4、作文命题稳中有变。鉴于此,我们准备做到如下几点。

一、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相结合。鉴于高考语文命题重主观的趋向越来越明朗。我们在复习专题时,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把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成语、病句等的专题复习穿插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专题复习的枯燥记忆,又保证了学生不间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训练。有积有发,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语言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和作文训练相结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也可以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比如,第一次作文专门训练基础等级的“符合题意”。第二次作文专门训练“符合文体要求”。这样第一轮复习结束,(一般应在3月份)学生应该能够对高考作文的各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出,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四、专题知识点的复习和阅读相结合。高三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各科老师都拼命的挤占时间,很多学生都主观地给各科复习排座次,语文成为众多学生眼中的弱势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也忽视了阅读教学,更谈不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鉴于此我们打算每周做两篇大阅读并且下发作文素材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五、文言知识的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相结合。语文应试素质和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对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这两点更加重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特点,对初入高三的学生便开始周期性的高考模拟训练,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而且有益的。

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轮巩固提高。

二、教与学

1、高效利用时间,整理语基复习资料,做到通看一遍;整理历次练习上的语基题目,做错题归类和错误分析。

2、文言文应结合语文教材和文言知识点复习。高一高二所学文言篇目应结合注释和平时学习笔记认真复习,做到熟悉课文;文言文课内重要实词,18个基本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应结合资料和习题复习整理。

3、语基题和文言文阅读要做到至少两周做一套,如在某具体知识点上出现错误,应重新翻阅备考资料上的相关知识点。

4、背诵默写常抓不懈,可运用理解记忆法,情景记忆法,首字(末字)记忆法,压缩记忆法等,提高背诵效率,背诵同时,加强默写。每天课前自测,内容都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名句名篇,当堂默写,及时反馈,争取在默写上不丢分。

5、诗歌阅读要从如何读懂诗词以及如何鉴赏诗词两方面着手,既要有相应的诗词知识,又要有一定语文知识(如技巧的辨认和技巧的作用),还要进一步规范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诗歌阅读可集中时间精力按照考点,分项进行重点突破。

6、实用类文体阅读尽管相对简单,也须时常练习。

7、文学类阅读也可从如何读懂文章和如何答题两方面备考。一方面要培养在较短时间读懂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熟练解题技巧。

8、作文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样式、技巧方面反复练习,多做准备。审题须准;立意须稳,在此基础上力求新和深;要有材料意识,即随时准备材料、熟悉材料,形成自己的特色材料。要多挖掘自身材料,多关注社会材料,多治理书本材料;记叙类文体和议论文两者文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形成适合自己、适合题目、适合材料的作文结构样式和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