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村落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13:24:41 作者:文轩 心得体会 最新古村落心得体会(汇总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村落心得体会篇一

时隔七年再次回到安徽的西递、宏村,品味徽州古村落的幽静、淡雅,别有一番感触。当年背着画板穿梭于巷弄、古道间的记忆已逐渐远去,但村落、老街、庭院看起来却并无变化,依旧那么深远、静谧,令人神往。不同的是,此行既非写生,也非观光,而是带着调研目的而来,因此目光不能一味停留在美丽山水、诗意画卷中,还必须透过风景看到内涵,用心体会、静心思考。冥思多日,好不易萌生几点粗浅看法,或许对于我们建设品质之城略有启发:

一、徽州古村落的主要特点

徽州古村落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是徽州古村的杰出代表,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为"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徽州古村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

徽州地处皖南,有山有水,看风水自古流行。风水之说是否科学暂不论之,但是从几百年来村落繁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面。

徽州古村落的格局反映出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选址思维。以宏村为例,当时依风水所选位置,由于河水地势较低,村落地势较高,用水较为不便,吸取先人屡遭火灾侵袭的教训,世祖汪思齐非常注重村落水系的构筑,花费数年的时间在村内精心规划了一套人工水系,利用宏村细高东低的地势,将村西的西溪之水引入村中,又在村中心开凿半月形月塘蓄水,用以防火、饮用、灌溉,两百年后,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挖成南湖,湖畔建南湖书院,祖辈构思的牛形水系村落终于形成,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2、独特优美的建筑艺术

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村、宏村就有古民居361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徽州古民居因风格独特而自成一派,在中国建筑史中被命名为徽派建筑。徽派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3)门罩。门罩是厅堂的脸面,代表了家族地位与实力。徽州民居几乎家家有门罩,门罩俨然已成为入口的一种标识和符号。门罩前伸,可避免水顺墙而下,更使大面墙面装饰端庄富丽。徽州民居的门罩上多饰以砖刻和石雕图案,千姿百态。

(4)"三雕"。

即木雕、石雕、砖雕,徽州民居将这三雕融为一体,技艺独特、登峰造极。木雕主要装饰于建筑内部构件上,如梁枋、梁架、斗拱、雀替、窗扇、门扇、栏杆等,例如宏村承志堂的厅堂梁枋雕饰"百子图",画面生机盎然、惟妙惟肖;石雕主要体现在门罩、漏窗、抱鼓石、石牌坊等处,例如西递村西园中就有两扇石雕漏窗,雕工精湛;砖雕多装饰于门罩、贴墙牌坊、屋脊上的人字封檐、庭院明窗等处,多与石雕配合使用。三雕的图案题材丰富多彩,多以吉祥福禄寿禧的图像为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娱乐、风俗民情等,以花卉果木、飞禽走兽为题材的也不少,寓意各不相同。

3、尊儒敦礼的宗族文化

徽州是礼仪之邦,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古代文人赵吉元这样描述:"新安各族,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名有宗祠统之",反映了当时严格按照宗族聚居的风气。"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徽州各村宗族皆有祠。西递村胡氏在明代中期就有十余幢祠堂,到清乾隆年间有祠堂三十余幢。"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尊卑有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亲疏有秩"等伦理价值,通过一套严谨的宗族体系被世代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古徽州特有的宗族文化,为历史上徽商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二、带给杭州的几点启示

徽州古村落凭借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独特优美的建筑艺术和尊儒敦礼的宗族文化,让每个过往的人大吃一惊,谁也不曾想到,在这深山绿水之中竟藏有这样清雅脱俗的世外桃源,隔世、入世的尺度把握的如此精妙,传统、开放的程度捏拿的如此到位,不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经典之作。杭州与古徽州一样,拥有美丽的山水、厚重的历史,虽然一个是城,一个是村,情况各异,但是,仔细观摩徽州古村落的过去与现在,仍然可以为我们带来几点启发:

《历史建筑保护徽州古村落考察心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古村落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面临消失的危险。对于如何保护传统村落,许多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实践。在参观和学习了多个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后,我深受启发并得出以下的心得体会。

首先,传统村落保护需立足于文化传承。传统村落是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必须要注重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保护过程中,应当准确识别出该村落的文化特色,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这包括对建筑风格、工艺技术、民俗习惯、传统产业等诸多方面的保护。同时,还要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村落的认知和重视,激发社区居民的保护村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传统村落保护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不能只停留在“保护”的程度上,更应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提升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带动村民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发展传统生产技艺,推动村落的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总之,传统村落保护要注重发挥其多元功能,实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第三,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传统村落的合法保护。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投入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组织管理,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纲要和保护措施,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保护过程中,政府要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形成联合保护的强大合力。

第四,社会参与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力量。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仅依赖于政府,还需要广大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参与,通过激发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保护传统村落的共识。此外,社会组织也应当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发挥作用,通过开展相关的研究、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传统村落的保护才能够取得长远和可持续的效果。

最后,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村落保护涉及到文化、建筑、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保护工作中,各个部门和群体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只有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因素,形成整体规划和综合布局,才能够实现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系统工程方面形成完善的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保留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古村落心得体会篇三

在匆忙的时间催促之下,我把《草虫的村落》这篇短文读了两遍,这篇区区几百字的短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草虫村民熙熙攘攘的往来;许多条街道和小径;十几个草虫音乐家散居在两簇灌木丛下面全神贯注地演奏优美的音韵;“村民们”推着比自己大两三倍的食物归来的景象。

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心情舒畅、愉快,让我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非常欢愉、感叹!而我又联想到了现在的自然环境。

自然给予我们智慧,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给予我们生命的繁衍。而人类回报给美丽的大自然的又是什么?污染、火灾、水灾……一个个接踵而来。今年我县境内发生了特大火灾,给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给我国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如果人们不捕杀动物,许多动物也不至于绝种;如果人们不滥砍树木,空气也不会变的如此浑浊;如果人们少使用一些化学物品,环境的污染也不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人们多植一些树,沙漠也不会肆虐成性。

春天本应该是柔和的,是温暖美丽的,但我的家乡的春天却都是沙尘暴。我是多么向往《草虫的村落》里的大自然啊,那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生物之间和谐相处。

乞求人们给大自然一点关爱吧!让自然不再哭泣吧!我渴望美丽的自然。

古村落心得体会篇四

建筑村落,作为以建筑为载体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前段时间,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建筑村落,对其进行了深入了解和体验。在此之后,我对建筑村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对建筑村落的心得体会。

首先,建筑村落是历史的见证。在建筑村落中,我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建筑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记忆。通过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建筑村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历史。

其次,建筑村落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建筑村落则是这种地域文化特色的鲜明展现。在建筑村落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独特的地方韵味。比如,某些地方的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而某些地方则注重对宗教信仰的表达。这些地域文化特色使建筑村落更加多元化和有趣。

再次,建筑村落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建筑村落中,我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作品。无论是古代宫殿的雄伟壮丽,还是传统民居的朴素典雅,每一座建筑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感受到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创意,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获得了美的享受。

然而,我也发现建筑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些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建筑村落的整体风貌受到了破坏,文化遗产也受到了损失。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对建筑村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一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可能虚构或过度夸大建筑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真实性和纯粹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应对,以保护好建筑村落的独特价值。

总而言之,建筑村落是一座城市或乡村文化的精神灵魂,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保护。通过建筑村落的参观,我对其历史见证、地域文化、美的享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也认识到建筑村落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作为一个建筑爱好者,我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建筑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建筑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古村落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们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追随着爬行动物的小虫,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生灵的喜爱。

刚读完,我就被作者那奇特、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了。作者把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比作了游侠。我们知道,游侠在古代被称为好交游,轻生死,重信义,能救人于危难的人,而在这篇文章中,小虫子竟然也能当游侠,说明作者觉得小虫是一个人,是自己的好朋友。

在作者的眼中,一个小土堆变成了大村落。“村民”们的劳动生活和人类一样井井有条。他看到了许多许多的各种不同的虫子干的不同的工作。也许,他看到了虫子老师教小虫子们怎样生存,也许,他看到了英勇的虫子战士在保卫边疆,也许。

作者已经忽忽悠悠地漫游了一个下午,在草丛中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他该回家了。直到最后,还邀请我们去虫草的村落。我读懂了,读懂了作者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想象,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痴迷于草丛的世界,我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