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优秀19篇)

时间:2024-01-09 23:16:24 作者:灵魂曲 工作报告

通过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探索社会奥秘,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活动地点:**市**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孩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熊梦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

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

“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

(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打工情况,分析打工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调查地点:咸阳师范学院。

调查时间:4月。

调查对象:在校生。

调查要点:大学生打工情况。

二、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工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这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在校兼职持肯定态度,并都想通过兼职来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提升自己,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打工情况、原因进行调查,加强对其引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调查内容。

随着假期的到来,学生们拥有的时间越来越多,尽管我们大学生尚未离开老师家长们的庇护,但是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打工中累积经验从而接触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热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投入到假期工这一群体中。于是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打工情况调查”的问卷,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打工情况。

四、调查过程:

在实践时间里,我们学习小组发放了大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关于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看法。分别对我校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数据132份。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问题,我将统计结果整理如下:

大学生假期打工情况调查表。

第1题您现在所在的年级?[单选题]。

第2题你的性别?[单选题]。

第3题您有过假期打工或社会实践的经历吗?[单选题]。

第4题您认为利用假期打工或实习有意义吗?[单选题]。

第5题如果打工,您会选择的打工种类?[多选题]。

第6题您获得打工信息的渠道是什么?[多选题]。

第7题您觉得假期打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单选题]。

第8题您能接受的每天工作时间是多长?[单选题]。

第9题您假期打工一般的时间安排[多选题]。

第10题您觉得假期打工一天的工资在多少你能接受?[单选题]。

第11题您做假期打工时的态度?[单选题]。

第12题假期打工求职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单选题]。

第13题您假期打工的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第14题假期打工最吸引您的是什么?[单选题]。

第15题您认为在假期打工中,是赚钱了,还是花钱了?[单选题]。

第16题您在假期打工过程中有注意自己的权益问题吗?[单选题]。

第17题您认为假期打工有哪些缺点?[多选题]。

第18题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的最大的收获[多选题]。

第19题打工的经历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求职有帮助吗?[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五、调查总结: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了了解,虽然促使大学生们打工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因素,无疑都激发了大学生们的打工热情。在这次实践调查中发现,暑期大学生兼职主要集中在家教、商品促销、传单发放等。做家教相对而言花费精力较小,报酬不错,最受学生的青睐,尤其对于师范生而言,家教更是对他们有几大的优势,另外,近几年,大学生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实习交流的例子也数见不鲜,而自己有点本钱又比较能力又可以吃苦的同学则选择了自己进小商品在旅游景点贩卖,同样也取得了不少利润。为此,我们学习小组研究讨论了大学生假期打工情况,几点如下:

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假期中大学生不免会与同学们聚会享乐,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不希望只依赖于父母,而打工就成了赚钱最简单可行的途径。打工赚来的钱是靠自己的努力所得,所以大学生们也会花钱来的心安理得。

二、淡然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为自己以后的学业更好地定位提供一些依据,也为自己毕业时的求职简历增加“厚度”,作好更多的心理准备。

三、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既然大学生打工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打工有个通畅无阻的道路就是关键。首先马克思之一哲学认为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想要或得更大的提高除了吸取间接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打工,但是在打工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些学生在打工前没有与用人方签订劳动合同,仅达成了口头协定,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熟人帮忙介绍的,相信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签协议也觉得不好意思,而这有可能为双方的纠纷埋下伏笔。所以大学生在正式工作前需要和雇主签订协议,仔细阅读协议中的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协议中有违反权益或者雇主拖欠工资等现象,要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其次,学校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打工做好“铺路架桥”工作。学校可以加强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构筑供需信息网络;在暑期来临之前,高校可通过举行“高校暑期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暑期打工做好中介服务和管理。再次,社会政府应当对大学生大假期打工引起足够重视。社会应健全保障大学生权益的制度,推动形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机制定期举行一些短期招聘会,或者由高校建立与大公司的合作。要尽快建立起健康诚信的中介市场,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现在大学生打工在中介那里受骗的事情屡见不鲜,勤工助学中介市场也亟待规范。另外,雇主们要合理整顿自己的企业,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可以打工的岗位,积极吸纳有信心有干劲的大学生,虽说经验对于许多雇主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经验来源于实践,没有你们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渠道,又何来经验呢,所以请各方面都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打工这条道路上尽情的展现自我。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诚信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冠名磊落。可是醉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摘要。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诚信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调查中,大二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比较多,而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同学们对校园的缺失诚信问题都感到了危机,因此就此问题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等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问题是否影响就业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二、调查概况。

1、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然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有40%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20%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今年暑假我的实践内容是参加社会调查实习,我对自己说,我可以再不断的成长中进步的。每一年大学假期的时候,我都会参加实习,今年也不会例外。在我的调查中,我感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也可以通过旁观者清的位置,为我调查的事项作出自己最精确的分析,我相信只要自己这样做到了,我就可以做的更好!

作为xx大学纺服学院轻化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暑假我和我们团队的成员做了一个苏鲁两省养兔现状调查,而由于采集信息的数量,调查的广泛性我们只做出了江苏省养兔现状调查报告,而我作为组长,也做了最多的调查实践。

从7月15左右开始我陆续走访了江苏省高邮市的绝大多数养兔大户,农村家庭养兔户等,而借助于扬州市兔业协会的资料我对整个扬州市的养兔现状又做了很大的了解,由于本人是国内著名的养兔养兔与营销服务网的管理员,我尽量的利用网络资源对包括江苏泰州、盐城、徐州、南通、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地的养兔现状都做了了解。对现在农村养兔最常见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养兔行情、技术问题、销售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学习。同时结合我们养兔与营销服务网站长四五月份在浙江巨高兔业,南京金陵种兔场,宜兴市天子墩养兔场等地的考察我对农村兔场建设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对兔场建设注意点得以领会。

江苏省星发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高邮市界首镇建设中的国内最大型的产供销研究型养兔场,作为国家兔业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培训基地以及扬州大学兔业工程研究中心和南京天邦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基地,暑假期间我主要在里面实习,由于兔场正在建设中,我主要负责一些资料的整理,我还跟随公司的车子到农户家里收兔子,也是借机对农村人家的养兔情况了解一下,大多数人只是养了20-30只母兔,属于小型的们也是作为种田之余的副业,而且养兔的以老年人为主,只有部分年轻人,他们的规模也大很多。8月开始后,我也跟公司的人一起讨论研究购买兔笼门,饮水器,饲料机,冷库等养兔设备。由于星发兔业发展生态养殖,每栋兔舍周围都是小河,未来也将规划出一片树林家兔放养野兔,我也参与了他们购买鱼苗,仔猪,羊并种草栽树发展生态养殖的会议,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回想这次实践,我从进入星发兔业开始一共学习了40天,其中有7天左右跑了高邮的大大小小养兔场,与兔子打了一个月的交道。也与包括大小养兔户、养兔用品销售者、养兔专家、养兔技术员打过交道,可以说真正了解了养兔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永远代替不了实践,这次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熊梦杰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

(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2)成绩偏差。

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

(4)心里问题严重。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20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20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社会诚信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冠名磊落。可是醉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活动地点:**市**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孩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熊梦杰。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

(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孩”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打工情况,分析打工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调查地点:咸阳师范学院。

调查时间:20xx年4月。

调查对象:在校生。

调查要点:大学生打工情况。

二、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工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这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在校兼职持肯定态度,并都想通过兼职来了解社会、增长见识、提升自己,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打工情况、原因进行调查,加强对其引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调查内容。

随着假期的到来,学生们拥有的时间越来越多,尽管我们大学生尚未离开老师家长们的庇护,但是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打工中累积经验从而接触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热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投入到假期工这一群体中。于是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打工情况调查”的问卷,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打工情况。

四、调查过程:

在实践时间里,我们学习小组发放了大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关于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看法。分别对我校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数据132份。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问题,我将统计结果整理如下:

大学生假期打工情况调查表。

第1题您现在所在的年级?[单选题]。

第2题你的性别?[单选题]。

第3题您有过假期打工或社会实践的经历吗?[单选题]。

第4题您认为利用假期打工或实习有意义吗?[单选题]。

第5题如果打工,您会选择的打工种类?[多选题]。

第6题您获得打工信息的渠道是什么?[多选题]。

第7题您觉得假期打工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单选题]。

第8题您能接受的每天工作时间是多长?[单选题]。

第9题您假期打工一般的时间安排[多选题]。

第10题您觉得假期打工一天的工资在多少你能接受?[单选题]。

第11题您做假期打工时的态度?[单选题]。

第12题假期打工求职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单选题]。

第13题您假期打工的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第14题假期打工最吸引您的是什么?[单选题]。

第15题您认为在假期打工中,是赚钱了,还是花钱了?[单选题]。

第16题您在假期打工过程中有注意自己的权益问题吗?[单选题]。

第17题您认为假期打工有哪些缺点?[多选题]。

第18题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的最大的收获[多选题]。

第19题打工的经历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求职有帮助吗?[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五、调查总结: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有了了解,虽然促使大学生们打工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因素,无疑都激发了大学生们的打工热情。在这次实践调查中发现,暑期大学生兼职主要集中在家教、商品促销、传单发放等。做家教相对而言花费精力较小,报酬不错,最受学生的青睐,尤其对于师范生而言,家教更是对他们有几大的优势,另外,近几年,大学生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实习交流的例子也数见不鲜,而自己有点本钱又比较能力又可以吃苦的同学则选择了自己进小商品在旅游景点贩卖,同样也取得了不少利润。为此,我们学习小组研究讨论了大学生假期打工情况,几点如下:

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假期中大学生不免会与同学们聚会享乐,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不希望只依赖于父母,而打工就成了赚钱最简单可行的途径。打工赚来的钱是靠自己的努力所得,所以大学生们也会花钱来的心安理得。

二、淡然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为自己以后的学业更好地定位提供一些依据,也为自己毕业时的求职简历增加“厚度”,作好更多的心理准备。

三、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既然大学生打工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打工有个通畅无阻的道路就是关键。首先马克思之一哲学认为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想要或得更大的提高除了吸取间接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打工,但是在打工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些学生在打工前没有与用人方签订劳动合同,仅达成了口头协定,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熟人帮忙介绍的,相信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签协议也觉得不好意思,而这有可能为双方的纠纷埋下伏笔。所以大学生在正式工作前需要和雇主签订协议,仔细阅读协议中的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协议中有违反权益或者雇主拖欠工资等现象,要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其次,学校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打工做好“铺路架桥”工作。学校可以加强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构筑供需信息网络;在暑期来临之前,高校可通过举行“高校暑期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暑期打工做好中介服务和管理。再次,社会政府应当对大学生大假期打工引起足够重视。社会应健全保障大学生权益的制度,推动形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机制定期举行一些短期招聘会,或者由高校建立与大公司的合作。要尽快建立起健康诚信的中介市场,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现在大学生打工在中介那里受骗的事情屡见不鲜,勤工助学中介市场也亟待规范。另外,雇主们要合理整顿自己的企业,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可以打工的岗位,积极吸纳有信心有干劲的大学生,虽说经验对于许多雇主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经验来源于实践,没有你们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渠道,又何来经验呢,所以请各方面都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打工这条道路上尽情的展现自我。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

院系:文化传媒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年级:1203b。

姓名:马现勇。

学号:1226140320。

任课教师:李振堂。

2014年5月28日。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问卷调查分析。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正之本”,“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政府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言谈举止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3)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办学的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纪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诚信的内涵。如在校风校纪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教风上,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宣传诚信美德,表彰讲诚信的学生,批评、惩罚不讲信用的学生,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2、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贯穿在“两课”教学中。如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并指出违反诚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课中,通过教学实践参观,使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和它讲求信誉是分不开的。这样结合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当然,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是不能单靠“两课”的“灌输”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中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3、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来约束,加强管理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每学期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学期结束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果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把它作为大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及申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向用人单位推荐信誉好的学生。这样就可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从而自觉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诚信指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全面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水平。也可设立以大学生诚信素质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学分,将其作为大学生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同时,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

广播电视编导1203b。

马现勇。

1226140320。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20__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20__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大学生诚信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它在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持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中国,诚信危机充斥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连高校都不能幸免。本文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入手,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探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初始性的道德规范,它出现在全人类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中,是最起码的基本的道德。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诚实就是言行与内心一致,不虚假,也就是忠诚老实。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的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的真相。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真诚善良、言而有信的。但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严重。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现在很多高校里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在不深,会抄就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队伍。2.学术抄袭司空见惯。目前,抄袭作业、写论文移花接木、做实验假想数据等等现象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其三、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个个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

(二)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

1.骗贷逃贷。从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子女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学业为目的,以大学生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的贷款,是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少数不讲信用的学生抹上了一层阴影。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现在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2.拖欠学费。恶意拖欠学费住宿费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新大每年都有大量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学费催缴单上。其三、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履行就业协议的情况更是突出。

(三)人际关系淡漠。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很多都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很少与陌生人打交道,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就有可能会让别人占上他们的便宜。由于缺乏真诚和信任,现在大学里出现了很多与大学生年轻、健康、向上形象不符的现象。比如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愿意同同学、老师交往的现象;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别人财物的现象;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的现象;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现象等等。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大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大学生诚信问题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因为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及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严重,再加上学校教育的疏忽和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要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诚信教育,培养完善人格。

1.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加强教学管理,紧抓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老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力度,从制度上防止和根绝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高校应致力于建设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大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懂得求实进取,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强化诚信共识,营造诚信氛围。

在全社会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在学校积极营造“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得忘义为耻”的校园氛围。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守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树立不起来的。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三)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诚信信念。

无论外界给予我们怎样的诚信管理,诚信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大学生应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人,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地追求。

参考文献:

[2]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以大学城在校大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这三所学校大学生中每所随机抽取每所10-15名学生,不分性别,每人一份问卷,共50份。这随机选取的50个调查对象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

考试帮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枪手”,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

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3、推荐时虚报材料。

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4、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5、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四、分析原因。

1、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3、干部和家长诚信素质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的事实来,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坏的榜样。一方面,一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结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对诚信的'调查,很多问题值得深思,诚信像是一个震动的波,要让其传得更远,需要多方面的共振,从个人出发得做到一下几点:

1、互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隐形的诚信。不唱高调,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出发,在向对方许诺时,看清自己的能力能否办成这件事。

2、怎样将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与诚信之间架起最为稳固的桥梁,而对利益的诱惑,以诚为本。这或许还要提高每个公民的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支主力军,应作表率,建立起完善,真确的诚信观。

3、对待有些善意的谎言,不能一概而论。诚信的最终目的是双方或对方的利益,尊严,达到能承受的平衡点。对家人,老师,长辈,诚信显得尤为重要,更要我们找到平衡点,不能对人生路上的指引者犯诚信的问题,不然自己走的那条路,将成为自己最坏的选择。

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留守孩问题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主题:对本村留守孩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活动时间:xx年2月9日

活动地点:xx市xx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孩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熊梦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xx市xx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

(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孩”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

(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孩”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孩”占70%,这些“留守孩”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孩”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

(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孩”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孩”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

(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

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孩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使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诚信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诚信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调查中,大二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比较多,而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同学们对校园的缺失诚信问题都感到了危机,因此就此问题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等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问题是否影响就业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然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有40%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20%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

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比较全面(见附)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个寝室的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大三大学情感现状分析

1、交际困难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压力大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三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3、情感困惑

调查显示,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张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4、其他

调查显示,还有12%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惑。

(二)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显不同。

1、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加强。

2、人际交往太过狭窄。

3、恋爱与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一)当前树人大学大三学生情感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树人大学大三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大三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改革运动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学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毕业就失业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当代经济浪潮中。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负担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过高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变成大众进程中,各地大学一味的追求高入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社会的脱节。

4、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5、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社会意义重大,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也带进了学校,这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不良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务十分艰巨。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使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

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

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

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正确的诚信意识有助于促进正确的诚信行为。因此,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为主要调查主题。有效卷率为100%。

总体评价是:大学生对于诚信意识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但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

从调查问卷来看,性别的区别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影响不大。本次问卷中,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占20%,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占80%,但是从结果来看,学历的区别也不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认知程度。城乡差距拉大,但是大学生受过了高等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学生都对诚信意识有着较高的认知。

首先,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在对待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经费的主要来源问题的回答中,约有70%的学生回答是父母供给,约有0.5%的学生选择民间借款,约有1%的学生会选择助学贷款。30%的学生认为家庭对负担自己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很大的困难,5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困难,19%的学生认为没有困难,这说明大多数的家庭要负担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问及“如果大学生觉得家庭难以负担自己在校的学费或者生活费时,首先想到的是那种筹资方式?”有23%的学生回答是向亲朋好友要钱或者借钱,0.6%的学生回答是由家庭向银行贷款,也有0.4%的学生会选择从民间高息借款,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占40%,约有20%的学生也愿意勤工俭学来筹资。很多学生并不把申请助学贷款,回答是名额有限的学生占40%,其余的回答有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额度太小,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利率太高和贷款程序透明度低的学生的比例分别是22%、1%、20%、8%和9%。虽然申请助学贷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仍然有80%多的学生持十分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态度。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调查的所有问卷中有80%的学生没有申请助学贷款,在20%的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中,90%多的学生把贷款用来缴纳学费,当然极少的也有用于基本的生活开支,报考费用和购置消费品等。很多学生想通过贷款来继续学业,因此,对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偿还责任大多都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学生只占10%。应该说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所欠贷款,但是仍然有些学生会说不愿意或者是情况而定。同样,30%的学生在偿还所欠贷款出现困难的时候会借债偿还,也有30%的学生会延期偿还,当然,也有个别的学生认为能不还就不还,这说明极个别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虽然很多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贷款,但是以后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是要按情况而定,70%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及时还款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无固定经济来源和工作后收入太低无力还款,其余3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如何办理还款手续和毕业后去向不明,没有主动跟银行联系,或许,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贷款机制还需要更加完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的不良记录将来会被所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有关相关部门共享,是否会对您的还贷意愿产生影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影响或者说不清楚,其他90%多的学生选择有重要影响,一定会履约还款。毕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反映了一个人的诚信情况,没有人或者单位机构愿意与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合作。

其次,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信用意识状况。90%的学生同意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非常重要。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较高。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容易被身边的人接受,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对待自己的承诺会尽力兑现。大学生们从小被教育不能说谎,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学会灵活看待关于谎言的认识,40%的学生认为人绝对不能撒谎,也有50%的学生认为可以撒谎,但是一定要是善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10%的学生认为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对于诚信意识的状况也反映在借阅图书馆的书籍、校园枪手、考试作弊和履历造假等的问题上。60%的学生表示职位自己方便而不考虑别人,不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80%的学生认为校园枪手的出现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大力禁止。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学生对以上两个现象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大学生作弊应该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有60%的学生回答自己有过作弊的想法但是未付诸行动,只有2%的学生回答自己没有过作弊的想法及行为。同样,有60%的学生认为作弊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只有10%的学生认为作弊是不可容忍不道德的行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会在自己的履历上作假,对待这个问题认识,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无奈之举,但是也是不诚实的行为。因为有60%的学生认为出现造假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求知受挫带来的负面效应。毕业生大多都想要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在于一个单位签约后,面对另一个更优越的单位的招聘时,又70%的学生认为要遵守合同,选择先签约的单位。有20%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有较高的`诚信识,但是在现实面前又出现了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向背离的现象。

在对“大学期间出现过那些信用不良行为”的回答中,65%的学生回答是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有2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学费,1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住宿费,5%的学生会大是电话欠费。当然,对于不良行为的出现,有50%的学生认为是经济困难,无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也有30%的学生选择是资金一时周转不开,20%学生的选择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环境,认为不会影响到下一次贷款.和忘记还款时间等答案。现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的行为已经会有法律的惩罚,40%的学生认为今后无法向银行贷款或透支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也有40%的学生认为追究法律责任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另外,还有20%的学生选择没收抵押物,罚款和公布黑名单的方式。

本次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应该从传统诚信意识观念中吸收营养,同时,还要结合现实需要创作性的转化,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观念。尤其是在申请特困生补助,贷款和缴纳学费以及自荐择业等关键时候,要讲求诚信,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诚信美德的并能为建设诚信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大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