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家家托班音乐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9 11:31:04 作者:紫衣梦 其他范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和安排,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组织框架。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撰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技巧和步骤。

托班音乐教案

1.在游戏中初步学唱歌曲。

2.理解并初步表现小猫找老鼠时小心翼翼的情景和找到老鼠高兴地心情。

3.能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体验并享受游戏的乐趣。

能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体验并享受游戏的乐趣。

理解并初步表现小猫找老鼠时小心翼翼的情景和找到老鼠高兴地心情。

歌曲:《谁饿了》,大猫头饰一个.

一、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1.师:小老鼠,今天啊老鼠妈妈要带着你们一起出去玩玩,你们愿意吗?

那,现在我们出发吧!(教师弹奏两遍欢快的)。

2.配班老师做大猫边唱边找一遍师:看,谁来了?(教师弹奏沉重的)教师带领幼儿赶快躲起来。

二、幼儿律动学习。

1.引导幼儿回忆,用动作表现律动。

师:刚才谁来了?(大猫)肚子怎么样?(饿得咕咕叫)大猫是怎么出来的?(小心翼翼)看见小老鼠呢?(很开心)。

2.师幼共同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小猫找老鼠时小心翼翼的情景和找到老鼠高兴地心情。

师:现在我们来做大猫了,去抓小老鼠,一定要轻轻地哦。

三、结束,创编。

1.大猫饿了找老鼠吃,听听看,谁也饿了呢,她在找什么吃?(小兔饿了,找萝卜吃)。

《办家家》托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建立常见食物与绘画色彩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力、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2、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与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猜猜今天有哪个好朋友来到了我们苗苗1班?”幼儿胡乱猜测。 师:“当当当,看看,他是谁啊?”(师出示大头儿子图片)

师:“今天啊,不只是大头儿子到我们班里,他们一家子都来我们班里了。”(出世图片)

师:“小朋友欢迎他们吗?他们到我们班里让我们一起炒小菜请他们吃饭,好吗?小朋友们喜欢吃什么菜呢?”

对孩子的回答做出积极回应。

二、绘画涂鸦环节

师:“围裙妈妈说苗苗1班的小朋友太好了,她要亲自来和你们一起炒小菜。” “乌拉乌拉,变,大徐老师变成了围裙妈妈。”(老师带上围裙妈妈头饰) “围裙妈妈问小朋友知道怎么炒小菜吗?”请孩子回答。

“围裙妈妈这里有神奇的铲子,他们能炒出世界上最香的菜菜。请小朋友们排队过去一人拿一个小铲子,记住有要求的哦,一人一个小铲子。拿好铲子回到座位上”

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师生共同演习一遍炒小菜。

“嗯,真棒,我们小朋友都会炒菜。那么就让我们摆好桌子,放上盘子吧!”(带孩子们到事先摆放好纸的桌子边。)

“哇,菜菜好香啊,请把菜菜盛到碗里吧!,小朋友们看着,围裙妈妈先放菜菜了。等下请小朋友把菜菜一人放一个盘子里,谢谢!。”老师示范随意涂鸦一次。再让孩子们在纸上随意涂鸦。

三、食物与颜色配对

1、根据盘子内绘画的色彩配上相应颜色的菜。

师:“围裙妈妈这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菜菜,请小朋友帮忙找找和它颜色一样的盘子,把它放过去,它们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师检查配对情况,并且小结告诉孩子不偏食,每样菜菜都要吃,才会有营养,长得高高壮壮的。

2、请大头儿子一家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用餐”,小娃娃的哭声响起。

师:“哎呀,我们忘记还有娃娃没吃饭呢?可是我们已经把菜菜吃完了,怎么办?”(引导孩子自己提出再炒菜)

3、巩固食物颜色与相应色彩配对。

让孩子们用大锅炒小菜。(用上呼啦圈)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圈一起唱《办家家》,唱好后把图片送到相应颜色的呼啦圈里。带上娃娃,让小朋友排好队一起检查,给娃娃喂食,报菜名。娃娃谢谢小朋友。

师:“今天大头儿子一家和娃娃非常感谢苗苗1班的小朋友请他们吃了好吃的菜菜,现在他们要回家了,跟他们说再见。”

活动延伸:在家中寻找食物,和父母一起玩颜色配对游戏。

需要配合帮忙的地方:在孩子们坐桌上吃饭后有人帮忙播放娃娃的哭声,或假装娃娃的哭声。

托班音乐教案

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作相应动作。

【】。

磁带、森林背景布置、老虎及小动物头饰。

【】。

一、欣赏师放音乐,宝宝完整欣赏音乐。

二、模仿。

1、说说谁来了?(小兔、小狗等随意说)。

2、模仿动作(说到哪个动物就模仿哪个动物)。

三、游戏。

1、托儿扮演小动物,师扮演老虎。

2、听到欢快的音乐,小动物出来做游戏,听到沉闷的音乐,小动物马上躲起来。

3、反复进行(重申规则)三、活动准备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活动流程。

(一)、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二)、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3、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4、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5、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6、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7、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托班音乐教案

1、通过音乐,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与活动,体现活动的快乐。

1、磁带、录音机。

2、蜜蜂和小熊的头饰。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

(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

1、熟悉乐曲:

(1)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

(2)那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

2、了解表现乐曲。

(1)小蜜蜂有一对翅膀,幼儿老师一起来学学小蜜蜂。

(2)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

(1)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小熊)。

(2)小熊今天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你们也可以用动作跳出来,这样小熊就能看见小朋友是在和它作朋友。

(3)小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

小朋友,来我们一起听音乐,来和小蜜蜂、小熊跳舞。听到蜜蜂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小蜜蜂飞,听到小熊的音乐我们就跳小熊的舞。

(四)结束。

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学做小蜜蜂和小熊。

游戏指导:

成人和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唱到“小手碰小手”时,成人和幼儿的手掌对碰在一起。(也可碰身体的其他部位。)幼儿和幼儿结伴也可。

能力发展:

1、音乐技能:在感知歌曲节拍的基础上,能跟随音乐节拍做身体动作。

2、自我成长:根据指令迅速作出反应,进行身体接触。

3、人际互动;乐于和他人合作游戏。

4、在熟悉玩法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变换身体部位玩出花样。

1=c2/4。

(1134︱553︱4422︱1—)。

134︱53︱64︱2—︱134︱53︱42︱。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

1—︱44︱6—︱××××︱×0︱1134︱553︱。

碰,碰哪里?小手碰小手。

4422︱1—‖。

活动目标:了解小铃的音色,并学习按节拍敲打。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

玩法:

1、老师念谜语,请幼儿猜,激发兴趣:一对好朋友—,每天爱唱歌—,叮叮叮叮叮—,声音顶呱呱—。

2、出示小玲:以小铃的口吻自我介绍:我教名字叫小玲,唱歌声音叮叮叮,我有两个小喇叭,声音好听顶呱呱。

叮叮叮叮。

4、启发幼儿学着用高音的音色,按节奏说出相应的语言节奏:老师边按节拍敲小铃,边用高音的音色说出四个字的语言节奏。如:

××××︱××××︱××××︱××××︱××××︱××××︱。

我会唱歌声音好听叮叮叮叮啦啦啦啦我真高兴我真快乐。

引导幼儿用高音的音色(尖细声)按节奏说出语言。

5、启发幼儿学着节拍敲小铃。

教幼儿正确的拿小铃的方法:两手拿住木柄,小喇叭向上,小喇叭轻轻地碰一碰,就发出了声音。

目标:幼儿能听辩声音长短,能干支四分音符的节奏。

玩法:

1、出示玩具小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2、小鸭子看见了老师有礼貌地问。

××××︱××××‖。

嘎嘎嘎嘎,老师你好。

“小朋友,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

老师你好,老师你好。

3、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呀?

××××︱××××︱××××︱××××‖。

嘎嘎嘎嘎,我玩汽车。嘎嘎嘎嘎,我真开心。

“小朋友,和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小鸭子按节奏说出。

4、用此方法,小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小鸭子一起联系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5、放学了,小鸭子有礼貌的说:××××︱××××‖。

嘎嘎嘎嘎,老师再见。

建议:用此方法,也可以用小狗、青蛙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的节奏,名字可以叫“小狗上幼儿园”。

《办家家》托班音乐教案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图片、餐具、垫子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小班)

托班音乐教案

能伴随歌曲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能伴随歌曲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小老鼠头饰人手一个。

1、讲故事《小老鼠和钟》,帮助宝宝理解。

——讲到指针走动的滴答声和敲钟的当当声时,变化语调渲染老师出洞觅食的紧张气氛。

2、播放cd《小老鼠和钟》并示范动作,帮助宝宝了解游戏规则。

——请宝宝倾听音乐,通过提问帮助宝宝熟悉音乐内容。

——引导宝宝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

——带来宝宝蹑手蹑脚走出洞,东找找、西望望。

——听到‘嘀嗒“声快速跑回座位,音乐响起时再次悄悄的走出去。

——听到当当声快跑回座位。

《办家家》托班音乐教案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办家家游戏?你在办家家时有没有玩过炒菜吗?怎么炒?”(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引出炒菜――玩办家家)(出示图谱)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办家家、炒小菜吧!仔细听。

1、师清唱歌曲。唱到“炒小菜”时用动作表示(辅助)。

师:歌曲里哪一句最有意思?

幼儿尝试演唱,教师示范唱。(带领幼儿一起来学唱)(读歌词)。

2、出示xxx|xxx|xxxx|xxx|的节奏图,跟着节奏说一说。

师:这段歌词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是说唱法,可以让歌曲更有节奏感。(幼儿有节奏地拍手和炒小菜一遍)

3、师:看图谱,把你学会的部分唱出来。

集体尝试演唱(教师指图谱)有哪句不会唱?

三、用不同的语速巩固练习歌曲。

1、师: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要炒很多的菜。菜刚下锅,我们用小火慢慢炒。慢慢唱出来。(慢速)

评价:幼儿边看图谱边唱。

菜还没有炒好的,我们用大火快快炒。快快唱出来。(快速)

评价: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或有好的坐姿唱。

2、看图谱,集体演唱。

师及时纠正不对的音调,(仔细听,这句怎样唱的更好听?)

四、不同形式来演唱。

师:你们都是能干的小厨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

(1)接唱法。

(2)分角色对唱。(男女对唱,3―5名幼儿炒小菜)活动延伸:自主选择,结伴表演唱。

师:你们看,这里还有个圆圆的大锅子呢!还有很多菜需要我们一起来炒呢!请幼儿自己选择一部分人做小菜,一部分人做厨师,一起来炒小菜吧!

托班音乐教案

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1、幼儿已丰富关于杜鹃鸟的一些知识。

2、图谱(图文并茂)。

3、幼儿已认识“远方”“不理”“咕咕”“顽皮”四个词语。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语言导入师:春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学过很多赞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们想唱哪首歌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欢?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得更好听?(要求:用好听的声音、抒情优美地演唱)。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欣赏并学唱《顽皮的杜鹃》。

师: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1、出示杜鹃鸟的图片:(1)师:原来是快乐的杜鹃鸟,它的叫声可真好听啊!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2)简单了解杜鹃鸟叫声的特点。

师:杜鹃鸟“咕咕”的叫声和别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不一样,它的“咕咕”的叫声第一声比第二声怎么样?(第一声比第二声声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样。)。

3、出示图谱:(1)提问:师:这首歌曲有点难,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尽快学会呢?(2)简单讲解图谱上的图文:(共有两张,一张代表一段歌曲,共有两段;要求幼儿讲话完整)(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4)幼儿尝试有节奏地根据图谱念歌词(适当加入动作提醒幼儿)。

4、幼儿学唱歌曲:(1)师:我们先跟着flash,试着用慢的速度唱这首歌。(幼儿轻声跟唱)(2)解决问题:师:歌曲中还有哪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难句练唱)(3)幼儿跟着图谱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跟着钢琴的节奏、听清前奏,唱准第一句)(4)幼儿再次演唱歌曲师:你们喜欢杜鹃鸟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要求:唱出喜爱杜鹃的感情;轻快、跳跃、有感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5、教师介绍歌曲。

目标。

1、感受音乐,学习合拍优美的做动作。

2、初步发展有尔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准备。

小鱼游水的音乐;将活动室布置成“小河”;幼儿熟悉歌曲《小金鱼》。

过程。

1、随着《小鱼游》的音乐,幼儿模仿小鱼的动作来到小河;指导语:“小鱼们我们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戏吧!”

2、发生练习《问候歌》,幼儿练习亲切自然的演唱。

指导语:“我们一起向小河问好吧!”

3、复习歌曲《小金鱼》,鼓励幼儿边唱边自由表演;指导语:“小河轻轻的问:‘谁这么有礼貌呀?’小金鱼门边唱边跳的告诉小河,好吗?”

4、演唱歌曲,练习鱼游水、吃食、游戏的动作。

指导语:“小金鱼的舞蹈跳得真好看,你们是怎样吃虫子的?”“怎样在一起做游戏的?”“表演的时候动作要优美,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5、听音乐做不同的动作。

(1)区分鱼游水、吃食与捉鱼人的音乐。

指导语:“鱼游水的音乐十分优美,就好像小金鱼自由的摆动尾巴游来游去”。“小鱼吃食是一口一口的吃的,音乐的节拍也长一些,是一下一下的。”“听到很急的音乐史,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对了,捉鱼人要来捉鱼了。”(2)根据不同的音乐变换动作。

指导语:“小鱼们要好好听音乐,听到鱼游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听到节拍长的音乐吃食;听到很急的音乐表示捕鱼人来了,立即回到‘家’。”

6、开展音乐游戏,调动幼儿的情绪,快乐的玩游戏。

指导语:“小鱼们个个机灵敏捷,我们和捕鱼人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大?”

7、结束游戏,演唱《再见歌》,自由模仿小鱼游水回家。

指导语:“天黑了,小鱼玩了一天该回家了,我们和小河再见吧!”

托班音乐教案

随着《秋天真美丽》的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多次组织孩子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参观,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看到了秋天开的菊花,海棠花,更清晰的看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的情景。孩子们对树叶的飘落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看一边捡,有的还在那里模仿数叶飘落的动作,于是“飘舞的小树叶”的音乐活动就这样产生了。秋天最大的特征就是树叶变黄了,都要飘落下来了。孩子们对树叶也都非常感兴趣,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且小小班孩子的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本教学活动更注意了游戏化、情景化。《新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本活动就较好地融入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有趣形式,可以较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名称:音乐活动:飘舞的小树叶。

活动班级:托班。

活动目标:

1、尝试在观察的基础上编出树叶飘舞的动作并乐意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初步感受音乐的开始和结束,体验和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

重点:能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树叶飘的动作。

难点:感受音乐的开始(开始做树叶飘舞的动作)和结束(身体停止不动)。

活动准备:

秋天树叶飘落的录像片段,一段2拍子的音乐,每人一片树叶胸饰。

活动过程:

3、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刚才大家一起编出来的树叶飘舞的动作。

4、游戏:小树叶飘呀飘。

b、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做树叶飘舞的动作。

c、请大家一起戴上树叶跟老师一起随音乐表演,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开始和结束。

d、请全体孩子一起表演数遍,体验一起活动的快。

托班音乐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xxx。”

2、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故事发展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结果。

3、在游戏模仿活动中体验芽芽成长的喜悦。

4、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1、知识准备:知道春天到了,可以播种了。

2、物质准备:课件、小芽芽头饰每人一个,熊宝宝头饰一个。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xxx。”

难点: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故事发展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结果。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春天到了,外面的景色可美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导入故事。

二、分段欣赏故事,能够随着故事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结尾。

在表达猜想的过程中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xxx。”

体会小芽芽漫长的成长过程和熊宝宝对果实满怀期待的心情。

2、接着讲述故事到“没有果来没有瓜”,引导幼儿猜测此时熊宝宝的心情如何,大胆想象熊宝宝会怎么做,猜测故事结尾。

3、教师继续讲到“嗨呦,嗨呦,怎么拔不动了呀?”,引导幼儿猜测为什么拔不动,进而完整欣赏故事。

三、完整观看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能够说出熊宝宝最后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四、游戏“小芽芽长大了”

1、首先引导幼儿学一下小芽芽漫长的成长过程,能够用动作表现一下。

2、幼儿扮演小芽芽,蹲在椅子后面,教师扮演熊宝宝,熊宝宝说着故事,小芽芽慢慢长大,小手长出来,脑袋长出来,慢慢长高,最后长大,熊宝宝将“小芽芽”拔出来。

托班音乐教案

1、熟悉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学会唱歌曲。

2、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活动重点和难点:熟悉歌曲内容,学会唱歌曲及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好朋友拉拉钩的图片,钢琴。

:《手腕转动》、《摘果子》、《采茶扑蝶》。

《小鸟醒来了》、《大猫小猫》。

1、引导幼儿观看视频好朋友《拉拉钩》。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时表情是怎样的?你玩过“拉拉钩”的游戏吗?

2、放歌曲音乐《拉拉钩》,请幼儿自由两人组合玩“拉拉钩”的游戏,体验一起玩游戏的快乐。

3、幼儿学唱新歌《拉拉钩》。

(1)教师将歌曲内容创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

(2)幼儿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提问:小朋友生气了会怎样?有什么表情?小朋友在一起应怎样相处?

(3)请幼儿完整跟念歌词一遍。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教唱歌曲,提醒幼儿听清间奏。

(5)幼儿独立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间奏。

4、结束活动复习歌表演《泥娃娃》。

托班音乐教案

1、体验大家一起做律动的快乐。

2、练习按音乐节奏进行动作。

3、学习随音乐变化而变化部位击拍。

1、教师熟悉音乐和律动,音乐cd或磁带。

2、小朋友有按节奏摆手的经验。

1、教师弹奏曲子《拍拍腿,拍拍手》。

2、小朋友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3、教师示范表演一次新的'律动《拍拍腿,招招手》,引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1)刚刚老师做了一些什么动作?

(2)老师在什么地方拍节奏的?

(3)你觉得这个律动有趣吗?

4、教师放cd给小朋友听,感受律动的趣味性和节奏。

5、小朋友学习律动,老师进行讲解与指导。

(1)小朋友学习律动,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2)教师带小朋友学习基本动作;拍手、拍腿、招手。

(3)不配音乐学习动作。

(4)配上音乐练习律动。

6、教师带小朋友表演律动《拍拍手、招招手》,小结本活动情况。

鼓励表扬积极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提醒小朋友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能根据教师的提示而变化动作。

托班音乐教案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美丽的春天”的主题,教室里饲养了不少的小金鱼,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经常会去看看,在主题活动中老师又开展了关于金鱼的一系列活动,如观察金鱼、绘画金鱼、歌唱金鱼。所以幼儿对小金鱼十分感兴趣,也对金鱼比较了解。开展此次音乐游戏将幼儿的兴趣点再一次提高,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参加集体游戏的快乐。

2、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初步学会避让,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一)活动目标:

1、会边唱歌曲,边四散地做小鱼游动作。

2、在游戏中初步学会避让,尽量不被抓住,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

音乐伴奏、小鱼头饰、鱼网。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是谁来了?(老师弹唱歌曲)。

提问:是谁来了?(小鱼来了)。

评析:开门见山的提问让幼儿马上进入老师的活动设计中。明确的问题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唱唱这首歌曲好吗?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边拍手边唱歌)。

幼儿有节奏地唱歌两三遍。

评析:学习歌曲时候,老师有意用拍手动作辅助歌唱是为了让幼儿有节奏的边唱边打节拍。

2、边唱歌边做动作。

*师:小鱼是怎么来的?(是游来的)。

小鱼是怎么样游的呢?(摇摇尾巴游呀游)。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游。(幼儿边唱歌边做游的动作)。

小鱼在水里还会做什么呢?(吐泡泡、吃东西)。

我们也来学学小鱼吐泡泡(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戴上头饰做动作。

评析:因为幼儿观察过金鱼游的姿态,所以在学习动作时候,幼儿能很好的做出小鱼的动作。

3、理解游戏规则幼儿参与游戏。

*师:看是谁来了?(出现捕鱼人)他是来干吗的?(捉小鱼的)。

那他什么时候会来捉小鱼呢?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再次歌唱歌曲,突出最后一句歌词。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思。)。

提问:唱到什么地方捉鱼的人会来捉小鱼呢?(我要抓住你)。

评析:在此环节老师仍采用突出重点地唱歌曲,让幼儿能马上理解歌词在游戏中的提醒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捉小鱼的游戏。

提出游戏的规则:

小鱼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戏,你不碰我我不碰你,互相谦让,听到我要捉住你的时候,捉鱼人就会出来,小鱼们就要逃到自己的家。看看那条小鱼既小心又灵敏。

*幼儿听着较慢的音乐初次玩游戏,然后逐次提高游戏要求,不断完善游戏。

老师拓展游戏范围:小鱼还可以躲在哪里?

托班音乐教案

2-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不仅变得爱说,爱提问,还喜爱模仿成人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说简单的对话,会念简短的儿歌,对易于表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格外喜爱。适合托班幼儿朗诵的儿歌,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儿歌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中,便于幼儿在玩玩、学学中很快的掌握儿歌。儿歌中重复的句式非常适合托班幼儿学习、表演。为方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儿歌内容通过渐进的方式表达,小手先是伸出来,再按照从上到下,由左至右,从前向后的顺学拍起来,最后是藏起来。难点是掌握口令和动作的一致性,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1、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2、愿意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1、巩固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尝试语言口令与动作的配合。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按一定节奏拍拍手、踏踏脚等。

师:拍拍小手,轻轻地拍,用力地拍;踏踏小脚,慢慢地踏,快速地踏。

师:小手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老师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藏起来了没有。

(教师引导幼儿拍身体更多的部位,丰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师:小手要和小脚,小肩膀,小肚子做游戏了,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师:小手小手拍——拍,拍拍小脚1——2;小手小手拍——拍,拍拍肩膀1——2;

小手小手拍——拍,拍拍肚子1——2;小手小手拍——拍,拍拍屁股1——2;

……。

师:小朋友也和小手做做游戏好不好呀?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师:小手小手拍——拍,拍拍椅子1——2;小手小手拍——拍,拍拍地板1——2;

(教师引导幼儿到处拍拍,并变化语言节奏)。

将幼儿带到户外,鼓励幼儿到处拍拍,并根据幼儿拍的物体变化语言节奏的内容。(红蓓蕾幼儿园李晶)。

托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学做小猪操。

重点难点:

学会做小猪操的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唱《小猪歌》。

物质准备:附1:歌曲《小猪操》。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偶,请幼儿观察小猪的`动作有哪些。

--小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和它一起玩好吗?小猪刚才做什么了?

二、念儿歌,学习小猪操的动作。

第1~2小节:双手边拍肚子,边摇晃身体。

第3~4小节:双手并拢放在脸侧作睡觉状。

第5~6小节:双脚打开,双手在头两侧作“扇耳朵”状,上身同时前倾弯腰并抬起,重复两次。

第7~8小节:双手放在身后作“尾巴”,身体前倾左右摇晃。

第9-12小节:手臂动作同第9小节,双手握拳放胸前,作“绕毛线”状,一边慢慢下蹲。

第13~14小节:双脚跳起,然后做“摇晃尾巴”的动作。

三、纠正部分幼儿的动作,表扬做操较好的幼儿。

托班音乐教案

1、初步学唱歌曲,熟记歌词。

2、通过分辨颜色参加小马出发的游戏,能有节奏的表现歌曲。

3、乐于参加音乐游戏,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

游戏背景图画、3匹不同颜色小马、手环、响板。

一、导入活动:音乐导入,情景设置。

小马今天要出去玩,它会和谁一起去呢?一起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带领幼儿重复两次,邀请出两匹颜色不同的小马(能区分小马的不同颜色,为接下来游戏的做铺垫)。

三、完整感受歌曲旋律。

(1)小马准备出发去玩,加入手势动作。

教师是在唱到歌曲什么地方的时候小马开始出发的?(歌曲的尾奏)。

(2)教师纠正孩子动作。

小结:小马出发时是有距离的,而不是呆在原地不动。

四、幼儿出示手上颜色标记,根据颜色邀请同色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要求幼儿根据颜色参加出发游玩的游戏,出发时小马的脚步要整齐有节奏。

五、出示乐器,教师和孩子合作演奏歌曲。

小马给你们准备了一件小礼物,试试能不能发出好听整齐的声音?

集中所有小马,邀请客人老师合作演奏。

六、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