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4 07:53:55 作者:笔尘 演讲稿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精选19篇)

教案模板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设计的一种框架性文件,它可以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模板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谈我的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排球运动是在被网隔开的两个均等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协调等身体素质,掌握好正面双手垫球动作为继续学习正面屈体扣球技术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清楚的了解学情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水平三的的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开始有独立见解,但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思维过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对此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点,80%的学生能做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教与学的方式,学会排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负责、合作的精神,体验运动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友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夹臂、提肩、压腕,垫球的部位准确,难点确定为全身的协调用力。

六、教学方法。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然后我会播放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比赛视频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像这些姐姐们学习为国争光呢?进而引出课题,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认真练习的态度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传球接力游戏热身。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成四路纵队站好,排头将排球从头上传给下一位,下一位从胯下传给再下一位,以此类推,先传到排尾的为获胜队。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呈四列横队站好,我在队伍的前方做侧面示范和正面示范。示范结束后并针对进行提问:刚刚老师在垫球时手臂姿势是怎样的?垫球的部位在哪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以及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符合新课标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讲解动作要点:准确判断后,迅速移动取位,垫球时双臂插入球后下方,夹臂、提肩、压腕,击球部位准确,上下肢协调用力。

4.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原地做垫球的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以及用力顺序。

(2)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垫球动作或垫吊球,体会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3)自抛一次、自垫一次的方法进行练习,动作熟练后逐步过渡到连续向上垫球。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垫球的时候,会有屈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垫球方向和力度都不够准确,大家可以来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或者用“信号法”来提示对方。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两人对垫或者三人垫球。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练习中逐渐的掌握该动作要领,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话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5.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6.为了达到巩固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将安排教学比赛—垫球接力游戏,具体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一定相等),每组选出一名技术掌握最好的队员,站在与本组队员面对面约3米左右远的地方,本组其他队员成纵队站立。游戏开始,这名技术好的队员把球抛向对面队员,对面队员用双手垫球方法垫给技术好的队员后,自己跑回纵队最后,技术好的队员和本组其他队员继续对垫,并计算连续对垫的次数。当教师发出停止垫球号令时,以连续垫球次数多的队为胜。

(四)结束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做好身心准备,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之后回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教师的针对学练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出的希望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八、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九、场地器材。

排球20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排球场。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0―51页。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和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受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三、说教学重点。

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

四、说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骰子、水彩笔、活动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颗骰子。

师:今天赵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认识吗?

(二)实践,探究。

1、猜想:

小结:一颗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1、2、3、4、5、6六种情况,而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师:我们猜想一下,一起掷两颗骰子,把它们朝上的点数相加,和可能有哪些?

生: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师板书)。

师:和可能是1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最小的两个数是1,所以最小的和是2。

师:和可能是比12大的数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最大的两个数是6,所以最大的和是12。

2、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掷骰子比赛,我们把这11个和分成两组,和是5、6、7、8、9的这组定为a组(写a组),和是2、3、4、10、11、12的这组定为b组(写b组)。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那一组就赢,连续掷20次,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师:你认为哪组赢的可能性更大呢?

生:我觉得b组赢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因为b组有6个和,a组只有5个和。

师:到底哪组赢的可能性更大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掷一掷。看一下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同时掷两颗骰子,朝上两个数的和是5、6、7、8、9,a组赢,和是2、3、4、10、11、12,b组赢,连续掷20次,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准备好了吗?开始!(生边掷边报数记录)。

师:结果出来了,哪组获胜了?(a组)。

3、动手实验,探究奥秘。

(1)师: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实验要求:每4名同学为一组,1号同学掷骰子,2号同学画正字记录a组赢还是b组赢,3号同学计算掷出的和是几,就在这张统计图上几的上面涂一格,4号同学写出掷骰子过程中相加的和为以下数字的情况。请小组长分配一下,看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生动手实验)老师下去巡视。

(2)展示学生的结果。

师将学生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和是哪几个数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

小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反复实验,我们已经发现同时掷两颗骰子,朝上两个数的和是5,6,7,8,9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a组选的少,反而赢。b组选的多,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时间说)。

原来奥秘就在这:同时掷两颗骰子,哪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并不是看每组和有多少个,而是看得到这些和的组合数的多少,组合数越多,掷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分析原因,找出隐藏的秘密、理论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1、教师引出数的组合。

师:现在我们说一说,掷出两个点数的和是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师:和是3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有几种可能?和是4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和是5、6……12时,每颗骰子分别是几和几?又各有几种可能?大家好好想一想,拿出练习页,填一填。

3、展台展示学生写的情况。(一种对的,一种错的。)。

形成完整板书:

6+1。

5+15+26+2。

4+14+24+35+36+3。

3+13+23+33+44+45+46+4。

2+12+22+32+42+53+54+55+56+5。

1+11+21+31+41+51+62+63+64+65+66+6。

23456789101112。

4、(1)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和数分别出现的次数是多少?

生:和是2和12的出现1次,和是3和11的出现2次,和是4和10的出现3次,和是5和9的出现4次,和是6和8的出现5次,和是7的出现6次。

同时掷两颗骰子,到底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情况呢36种和是5、6、7、8、9的组合有多少种24种。那么和是2、3、4、10、11、12的组合有多少种12种。也就是a组获胜的可能性最大,是b组的2倍……也就是说虽然a组只有5个数,赢的结果不是全靠运气,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5、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你们明白了什么?

同时掷两颗骰子,哪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并不是看每组和有多少个,而是看得到这些和的组合数的多少,组合数越多,掷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师:今天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动手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看似偶然现象后面隐藏的一些数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释规律背后的原因,这是很了不起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师:前不久某商场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活动是这样的:

1、永辉超市举行了一次博奖活动,规则如下:

凡在本店购物满200元者即可参加一次博奖,一次同时掷出两个骰子,将两面朝上的点数相加,根据点数和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2或12一等奖一袋价值30元面巾纸。

3或11二等奖一支价值10元的牙膏。

4或10三等奖一条价值5元毛巾。

5或9鼓励奖一瓶价值1元矿泉水。

王阿姨为了参加博奖,买了些无用的东西,凑足了200元,你有什么想对王阿姨说的吗?

其实每个游戏中奖的机会都很少,如果我们不好好思考,就会很容易让这些骗子得手,把我们的钱骗走。所以平时遇到事情一定要先思考,再决定干还是不干,不要让骗子得逞。

师:其实每个游戏中奖的机会都很少,商家特别精明,他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商家是为了促销才这样做的,同学们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太轻信哟,一定要先思考,再决定干还是不干。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不难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数学你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难题。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发现了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揭开了许多小秘密,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养成既动手又动脑,多发现,勤思考的好习惯,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六)课外拓展。

师:同时掷两个骰子,探究朝上两个面的点数之差(大数减去小数)有哪些?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课后研究一下。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我在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五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8~119页。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组合(质疑)。

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

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

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三、学情分析。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这节课的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可能的基础上,利用组合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数学方法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主要靠老师合理利用教学的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有趣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讨事情可能性。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情景的导入,增加学习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组探讨学习,使学生在饱有激情的情境中,产生探索的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只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就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得到结论,既而思考解决问题。

七、课前准备。

每小组两个骰子及“和”的组合统计表。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谈我的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本课的设计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我所教授的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具有动作简单、发力顺序要求高、存在一定客观条件限制等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特别是对增强上肢力量和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有显著作用,为以后学习更难的投掷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水平三的的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开始有独立见解,但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思维过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在生理发育方面,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做出比较自然、协调的投掷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持球后引,呈反弓,蹬地,收腹,挥臂用力顺序,球的出手角度。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快速挥臂、甩腕。

六、教学方法。

为了课堂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法。

学法:分组练习、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然后我会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投掷比赛吗?一般你会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专业运动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投掷。从而引出实心球投掷。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认真练习的态度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游戏“桃花朵朵开”

方法:全班手拉手以教师为圆心成员站立,当教师发出跑的信号后,学生逐渐加速,跑的过程中教师迅速会说“桃花朵朵开”,学生需要说“几朵开”,教师回答“3朵开”,学生迅速3人为一组抱在一起。游戏中教师可逐渐加大难度,如1+3朵开。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专项练习。

为了更加适合本堂课的的学习,使身心达到非常好的状态,我将进行专项性的练习:两人一组压肩。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呈八字队形站好,我在队伍的中间做侧面示范。示范结束后并针对进行提问:观察老师在投掷时身体上下肢有什么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以及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符合新课标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讲解动作要点:蹬地、收腹、挥臂、甩臂,全身协调用力,用全力将球掷出。

4.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学生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方法。

纠错:要求学生手臂充分后引,挥臂要迅速,注意发力顺序。

(2)两人一组进行反弓练习。

(3)掷轻物(排球)对墙练习。

纠错:注意出手方向和角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远度。

(4)一定重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

5.优生展示。

接下来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6.为了达到巩固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将安排教学比赛—掷远比赛,具体方法为以体育小组为单位,以体育小组为单位,分别以远度线标准为例,分别从达标和累积远度两个评价标准去计算成绩。

(四)结束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之后回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教师的针对学练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出的希望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八、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实心球20个、音乐播放器。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本节课,通过学生掷色子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掷色子点数和的可能出现情况的多少有关。通过学生两人演示实验,小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掷色子的规律与实验次数有关。虽然一次随机实验中某个事件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随着掷出次数越多,越能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求知欲。第一个操作活动,色子和为2、3、4、10、11、12蓝队赢,5、6、7、8、9红队赢。学生普遍仅仅根据简单的数量而猜测蓝队赢。于是,找2名学生掷色子6次,因为次数少,学生掷出蓝队比红队为4:2,结果也是蓝队赢。这时,问学生,仅仅掷6次能不能得出结论,蓝队赢可能性大。学生认为所掷次数太少,所以存在偶然性。于是,全班参与活动,将班级数量汇总后,得出红队赢。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为什么猜测和实验6次都是蓝队赢,而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反而得出红队赢的结论?让学生说说你的发现?虽然中间的“3”的次数很多,但看大体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发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在此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经过数据的累积叠加,得出的结论越准确,规律越明显。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的次数比较多?(同位交流)学生回答以9为例,3和6可以掷出9,2和7可以掷出9,我没有及时发现色子点数不可能出现7,最大是6。(在学生列举算式前纠正了错误,全班7个小组都能准确列举。)3和6与6和3是不是一种情况?为什么?第一个色子掷出6,第二个色子掷出3与第一个色子掷出3,第2个色子掷出6是不同的两种情况。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从而进入第二次操作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时强调了,点数和最大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因而学生7个小组,完成统计表的情况都非常好,都能有序的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通过两个操作活动的设置,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可能性的大小要考虑发生的可能情况,不应只关注表面的数量,要进行深入分析。二是要想得出规律性的结果,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实验次数越多,得出的结论越为准确。第一次操作掷色子,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知规律,得出结论并产生认知冲突与自己的猜想相反“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第二次操作活动填统计表,让学生探知规律,得出“为什么表面数量少的,掷出的可能性反而多”,这与出现点数和可能情况的多少有关。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三、教材分析:

双手投掷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发展力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四、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特点,便于组织调动和传授知识,且通过一节投掷适应练习的课,已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方面有所不足。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重难点。

重点:顶腰收腹直臂前甩。

难点:腰腹力量与上肢协调用力。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双手前抛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体会各种腰腹力量练习方式。

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80%以上的同学能掌握如何运用腰腹力量投掷实心球,40%以上的同学能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扬集体主义荣誉感。

七、教法与学法。

1.收心热身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2.育心强体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模仿练习法、评价法。

3.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八、教学流程。

(一)热身阶段。

课堂常规2′。

徒手操10′。

通过徒手操,达到热身目的,使学生活动开各个关节韧带,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注意力。

(二)基本练习阶段。

实心球投掷练习,将学生男女分组进行投掷练习。在地上划出不同的目标线,提高学习有效性,,不同的练习要求达到不同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标性。

1、徒手投掷练习2′。

方法:教学生基本的持球方法和身体的基本姿势,根据教师的口令和哨子指挥,学生做好准备姿势,投掷动作及收回动作,体会下肢、手臂及腰腹的发力。

2、腰腹发力投掷练习4′。

方法:尽量使身体后仰重心后移同时弯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的准备姿势达到可以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腹的力量,投掷时要有顶腰的动作体现,快速发力将球投出。

3、出手角度投掷练习4′。

方法:这个练习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高度要求学生往上抬头,手腕及手臂用力向上投掷,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解决实心球的出手角度。

4、完整动作投掷练习8′。

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使投掷实心球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5.接力游戏7′。

将学生分为四组,男女各2组,利用垫子做仰卧起坐、、短绳进行跳绳,通过标志筒设置一定的距离进行接力游戏。

目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三)结束部分阶段。

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3′。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垫子4块、跳绳4根、标志筒4个。

十、效果预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125次/分。

运动强度:中等。

运动密度:40%—45%。

十一、本课特色。

1.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能力。

2.在不断的挑战中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3.将素质训练融入到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118~1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讨事情可能性。

教具准备:骰子、统计图、统计表等。

学具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探求知。

1、游戏导入:同桌两人比赛掷骰子,谁的点数之和大就算谁赢,一人一次为1局,共进行3局。通过游戏,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同时掷两颗骰子,掷出的“和”可能有哪些?掷出的和可能是1和13吗?为什么?)(板书:和为2―12)。

二、同桌合作,实验验证。

1、出示游戏规则:

(1)两人为一小组合作掷骰子。

(2)其中一人同时掷两颗骰子,算出它们的点数之和。另一个人负责把点数之和用彩笔涂到表格一中,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从下往上涂。

(3)当涂满其中一列后,活动就结束。

2、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3、汇报。

4、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三、数学分析,理论验证。

1、为什么掷出和是5、6、7、8、9的可能性较大?列举7、8可能性。

2、出示表格: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4、汇报5、小结。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118~1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讨事情可能性。

教具准备:骰子、统计图、统计表等。

学具准备:彩笔。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整节课紧紧围绕掷骰子的游戏内容,巧妙的将单元知识穿插在其中。如研究骰子和的组成情况时运用了“组合”知识;在讨论“和”的范围时渗透了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知识,也渗透着数学思想;而在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时,充分展示了课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等等,有机的把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子,合作探究。

本课逻辑性较强,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老师选:5、6、7、8、9;而学生选:2、3、4、10、11、12谁会赢?为什么只选了5个和反而会赢,为什么中间出现的次数会多一些等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这问题具有的层次性、引导性。而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自主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为主线,推导并重。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学习。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全员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提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配角,起到组织引领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个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的过程。先是小组合作,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师生游戏,后独立完成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结,小结后再动脑思考,依次反复几次,凸现了实践活动课的优越性,更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推理,归纳总结,活动真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提升思维,获得进步与发展,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觉得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做科学”的过程,即引导学生体验猜想、实验、结论、疑问、再实验、分析、结论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轻松、自由的数学探索!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课的样本教材。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享受教育、享受数学,使人人都等得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节网络音乐欣赏课。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友谊》一课的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

这是两首歌唱友谊的通俗歌曲,节奏通过大量的切分处理,与词紧密结合,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储备上,我校学生已经了解了网络的初步知识及简单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两首声乐曲,了解作曲家郭峰及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爱与和平的美好。

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指导学生利用预设的课程网站来获取音乐人—郭峰的信息资料。

理解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程资源网站、网络题库。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二)网络为媒,领悟友谊。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四)教师总结,深化友谊。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网络音乐世界。

下面,我就着重说说第一、二、三环节中网络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请同学们听着好听的歌曲进教室,做你最喜欢的动作,看谁最美!”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切换)。

我利用课程网站中插入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欢快的音乐情境所包围,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接着,“请学生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打开课程网站,看着网络歌篇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切换)。

这是带动画的gif网络歌片,代替传统手绘的歌片,与视频歌曲同步播放,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任务驱动,了解作品。

由于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同学们也一定对“流行音乐人”郭峰十分感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课程网站中搜集音乐人郭峰的相关资料。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复制粘贴到wrd文档中。

(3)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换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借助课程网站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音乐欣赏中“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切换)。

这是我设计的“作者简介”栏目,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这些链接上网浏览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依据授课内容,我在网站中设置了在线考试栏目。请同学们在题库中答题,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进行自评。

这是我设计的网络题库,由于条件所限我做了一张截图,还请评委老师见谅。

网络题库测评环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能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自信心。

网络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在网站中置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进程。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快学习,大胆表现,默契合作,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整合达到了本节课有效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情感主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学习将本册前几个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加以整合,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教材中安排的3个活动:节日里的活动,长跑接力和有奖游戏,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重点: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基本概念,让学生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与发展。

1、自主探究法。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2、合作交流法.

课上设计同桌互说、集体汇报等交流活动,完善学生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即将迎来新年,新年里你们一定会计划做许多事情,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我要练习跳舞。

生:我要去商店买东西。

生:我要学画画。

生:我要回奶奶家。

生:我要回姥姥家。

生:我要和老师、同学开联欢会。

……。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淘气、笑笑班迎新年的活动(板书课题:迎新年)。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活动之一:迎新年。

师:请看淘气和笑笑班所有同学节日里的活动。

(ppt出示教材第91页的表格)。

生:仔细观察ppt中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根据大家获取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自由提问题.大家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表格填完整.

生:表格中应分别填3/10、1/53/201/41/10。

活动之二:长跑接力。

师:刚才对我们对淘气、笑笑班新年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可我们学校新年也有活动安排,那就是准备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共有5个接力点,你想一想,5个接力点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生都陷入了沉思,稍候有一小男孩举起了手)。

生1:老师,这5个接力点包括起点和终点吗?

生2:我认为包括,图中加上起点和终点共5个点,不正好吗?

生3:我认为5个接力点不包括起点和终点。你看吧,如果包括,那中间一共才3个点。

生4:就是,刚才题中说的是5个接力点,绝对不包含起点和终点。(迫不及待)。

(这时,下面很多同学发出了“就是”的声音,都同意生3与生4的看法)。

师:五个接力点都在长跑路线上,请根据下表确定位置.(ppt出示书中插图)。

距起点的距离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第1接力点。

1/4。

第2接力点。

1/3。

第3接力点。

1/2。

第4接力点。

2/3。

第5接力点。

3/4。

(学生们有的拿铅笔先试着轻轻地分着,画着,像是在估计着调整着,有的是拿着尺子在量线路的长度,还有的标过又用橡皮擦擦重新又开始算……)。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生1:我是根据分数进行估计的。

生2:我是用眼睛大致估计的。

……。

师:课件上做的有可以拖动的点,点着它并拖动就可以放在线路的任意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五个接力点确定得公平吗?

生:讨论一翻后认为不公平.

师:怎样设计才公平呢?

生讨论后汇报:如果线路的总长为整体1,那每个接力点的位置该是。

生1:1/6、2/6、3/6、4/6、5/6。

生2补充:1/6、1/3、1/2、2/3、5/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5个公平接力点的位置.

活动之三:有奖游戏。

师:新年里的活动可真丰富,许多有奖游戏等着大家来选择呢?

(媒体出示课本第92页活动(2)的内容)。

师:你觉得哪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大?你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生1:我选第3个游戏,因为得奖的可能性大。

师:那它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2/4。

生2:也可以是1/2。

师:其它2个游戏的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5:第一个红球的可能性是1/10,绿球的可能性是1/5。

生6:我认为第二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较难得出。

师:为什么?

生6:因为每场电影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难以确定得奖率。

师:那你们最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很多同学都选择游戏3)。

师:昨天让大家调查生活中的有奖游戏,让我们把调查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一种游戏最有吸引力。

生:汇报交流。

五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五年级《水》评课稿

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精心准备,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生动的,充满爱意的语文课。在这烁火流金的六月,让我们沐浴课改的春风,享受语文的盛宴。因为水这篇课文,我刚刚教过,对文本比较熟悉,我就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水这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里严重缺少。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其中雨中洗澡,勺下淋雨,这两个场面最感人。袁老师带领孩子,走进文本深处,进行充分言语实践活动。

如在品读雨中洗澡的场面时,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时,说出了奔跑跳跃等关键的词句。师又设计一个小的问题。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你什么时候大呼小叫,袁老师善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勾起他们的体验,加深对语言的体味,增添了阅读的情趣。

勺中淋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但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导读,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这两勺水,给你的感觉怎样,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水多。学生说出像一条小溪流,划过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反复地揣摩了,最终领悟到矛盾中的美妙,细腻中的.精彩。将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可见。

最让我感动的是袁老师在身体不适的条件下给孩子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认真执着带给孩子们一定是别样的感动,水一样的清凉。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4的内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法,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了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是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化抽象为直观,把计算学习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并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有所增强。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这几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线段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的问题中有两个单位“1“的量,预计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分析题意时让学生反复说每一步是把谁看作单位一在算什么,使其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先做一组寻找单位“1”的练习题:

(1)白羊的只数是黑羊的3/8。

(2)梨重量的1/5和苹果的重量相等。

然后又设计了给上两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口头提出问并解答的练习:。

(1)有40只黑羊,白羊只数是黑羊的3/8。……。

(2)梨重量的1/5和苹果的重量相等,有40千克梨,………。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这一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新课导入干脆、利索、自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出示课本情境图:装一个红沙包需要60克玉米。装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4。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板书:

(1)装一个绿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中的一篇课外推荐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主要讲帝王娥的幼虫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劲全力,破茧而出,它的翼翅在挤压中充血,帝王娥才能振翅高飞;靠怜悯之人把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娥便永远与飞翔绝缘。从而告诉读者: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默读课文,能够概括主要内容。

2、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3、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中心问题的探究,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让“我们要做一只奋飞的帝王娥”植根于内心。

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探究以中心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融情于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学生,架起学生思想与现实的桥梁。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鸟儿展翅翱翔图》,在学生双眼充满赞叹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翱翔于天空的翅膀都是与生俱来的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在学生概括完主要内容之后,为了突破本课重点体会文章内涵,我又设计了问题探究环节。

(三)问题探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生灵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

首先我抓住了中心话题为什么说: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娥一双奋飞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一个拼尽全力、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帝王娥的形象就立体地站立在学生面前了。

接着在对“鬼门关”的探讨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解读,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困难与挫折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懦弱者面前它是“鬼门关”,在勇敢者面前它却是“希望关”、“成功关”。

过渡:在学生深入思考、激烈交流之后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当身边的人向我们伸出呵护之手时,我们要学会拒绝后。

接着,为了突破本课难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我又将学生带入了生活。

(四)生活视角。

(五)阅读拓展。

选取了儿童诗《如果爱,请放手》,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动情地朗诵中,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自立自强”扬帆起航。

(六)作业。

“让孩子与美文牵手,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本节课结束时,我推荐给学生相关阅读《急于奉献的爱》,希望阅读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只奋飞的帝王娥!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教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花园》。接下来我将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围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对本单元进行阐述。

(一)课程总目标。

通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会发现,它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来丰富情感体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这个课程总目标又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表述的。

1、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育目标来说,它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二个层面是“过程与方法”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模仿、积累,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

3、第三个层面是“知识与技能”

上述目标又分为三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别是1-2年级的第一学段、3-6年级第二学段和7-9年级第三学段。

(二)学段目标。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就处于3-6年级第二学段,它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其它音乐表现、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它的内容标准概括起来又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

(三)内容标准。

(1)感受与欣赏。

(2)表现。

(3)创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接下来我也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材阐述)。

1、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以主题单元为框架,共有9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每个主题下又设有欣赏教学、歌唱教学、音乐知识、编创与活动等内容。使得教材无论是一册、还是一单元都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内容结构是由“经线”“纬线”交融而成。“经线”是指各音乐要素。如:音高、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其中。而“纬线”则是以“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文化”等系列版块渗透其中。

3、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百花园”。其中汇编了四首作品,有以花寓意的四川民间小调《盼红军》;有借花抒发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有借物喻人的《牡丹之歌》以及沁人心脾,仿佛艳丽多姿的器乐曲《花之歌》。在教学安排中前两首是表演唱,后两首则是欣赏曲目。通过学习《编花篮》等这四首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歌曲中富有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再通过聆听乐曲及进行最后环节《花之歌》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通过音乐所表现出的各种花景,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感受与欣赏,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进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这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领域的要求,即:感受与鉴赏。

接下来学生体验四川、河南民歌的特点,完整、有表情的参与歌曲《盼红军》和《编花篮》的演唱,采用独唱、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再通过自制打击乐器,舞蹈等创编渲染气氛,完成曲调填空创作,这样又培养了学生表现音乐及创造的能力,又达到了《音乐课程标准》第二、三领域的要求,即:表现与创造。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地方民歌的鲜明色彩,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通过结合音乐和伙伴合作进行表演,体会了百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真切感受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这又达到了第四领域的要求,即音乐与相关文化。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纵向整合。

本单元是人音版小学教科书“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相关文化”主题系列中内容的展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突出音乐特点”,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的理念。五年级”百花园“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腔调,练唱旋律等,感受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理解“百花”的美丽与多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为以后有关民族音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要说的是的第三个环节:说建议,我也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我先说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创设音乐情境,以美育人。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有效的来感受它,在体验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们感受它所表达的情绪,以获得审美的能力,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课堂伊始,我设计首先伴着优美的音乐(盼红军伴奏),请同学们有序的进入教室,(播放课件)这时我说“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百花园,看,花园里的花儿都在为你们竞相开放,你们问到了那扑鼻的芬芳了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伴奏音乐及多媒体画面等创设情境,使孩子们能迅速进入音乐的氛围,拉进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亲近感,走进教学内容的百花园。

又比如在歌曲教学环节中,在学习四川民歌《盼红军》中,我利用听、唱、画、念、拍、说等多种学习手段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歌曲中旋律不难,但段落、唱词较多,为了使学生们能清晰地分辨记住歌词,我采用设问“歌曲中都唱到了哪几种花?采花都献给谁?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是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歌词,感知歌曲的内容。随后有利用电子琴和节拍器让学生跟节奏读歌词,帮助他们将歌词与节奏进行初步的融合,也为后面的学唱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我会趁热打铁安排他们“自学曲谱”“自学唱词”等步骤初步完成歌曲《盼红军》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歌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理念,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他们动手动脑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增强了自信心!

2、善于引导,培养审美情感。

本单元歌唱教学中的表演唱歌曲《编花篮》是一首我们河南民歌的代表作,具有突出的河南豫剧曲调特点。可特色究竟蕴含在歌曲的那些旋律中呢?如果能引导学生感受到最具特色的乐句,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核心。于是我以整体感受歌曲为出发点,巧设问题“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找出最有特色的乐句,就是唱好装饰音中的前倚音,突出具有浓郁的河南民歌特点,怎样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重难点呢?于是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和听老师范唱的方式,先来这样演唱一遍没有装饰音变化的乐句,(范唱歌曲前几句),然后再加上歌曲中有装饰音的乐句和结尾衬词“那哈依呀咳”,运用河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及唱腔,,再对比范唱一遍,就又彰显出了这样的效果(范唱),这样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两种声音的不同变化,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模唱及练习,初步掌握及感受河南民歌的特点,也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大家都是主创人员,我们和学生应当是彼此相互沟通的。老师用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我们应当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而不是用标准答案去束缚他们。在创编活动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来创编歌词,孩子们在老师给出的游戏项目中进行小组间的配合,有负责写歌词的,有负责编动作的,有负责演唱的,在表演中还可以是打击乐伴奏、舞蹈等,形式不限。这样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鼓励了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帮助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音乐兴趣。

(二)评价建议。

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评价机制。

1、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纵向评价为主,以横向评价为辅。

(三)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们来说。

1、要以音乐教材为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从教学实际状况出发,以音乐教材为载体,设计出即体现音乐艺术审美,又具个性的课堂教学。

2、合理使用音乐教学设施。

在这一单元中就用到以下这些教学工具来辅助,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

3、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及已掌握的音乐技能等因素,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参加音乐类的表演、比赛等,给予展示的空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组织孩子们参加的一些文艺表演和比赛(课件)。这是我们每年六(1)前夕举办的校“七色花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孩子们可以参加声乐、器乐、舞蹈、曲艺、书画等多种项目的比赛和展示,既丰富了第二课堂,又为他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更有效的体现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成果。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它给予孩子们的是丰富的感受和美的熏陶。在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的道路上,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才能把“无声的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们在新的音乐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灵动课堂、高效课堂,乘着歌声的翅膀,展翅飞翔!

五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一个数点块各个点数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知道点数和出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纪录,整理,分析数据及推理、概括等能力。

3、情感目标:能在愉悦的掷数点块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数点块、课件。

学具:数点块,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师:看这是什么?生活中看见过它吗?它身上有什么呢?

2.师: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作数点块。别看它个儿小,里面可藏着大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掷数点块”。

3.(出示课题)掷数点块。

二、探究(一)。

1.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师:我们用一个数点块来掷,会出现点数几呢?(抽生汇报)。

(师板书)可能出现1---6。

a、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每人掷六次。一边掷,一边记录。

b师:把你掷到的结果在你的小组交流一下,看看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怎么样?(点数几出现的多,点数几出现的少。)。

c.师:看来,点数1~6都有可能出现。

2.点数1到点数6出现的机会相等,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4.(统计图)24000次实验。

三、探究(二)。

1、算点数和。

师:刚才,我们只用一个数点块来做实验,现在如果同时掷两个数点块,把出现的两个点数相加,得到点数和,这些点数和可能是哪几个数?(2、3、……、12)。

板书:23456789101112。

2、猜想。

(板书:经常出现很少出现)。

学生大胆猜测,教师记录结果。并命名为××猜想。

师:那么点数和的情况到底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实验吧!

3、验证:3分钟内,同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多媒体)记录点数和。

4.(excel)汇总分析:

a.把掷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请组长把结果合起来填在汇总表中。

b.小组汇报,师完成统计(观察这幅条型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点数和“7”出现的.机会多,“2”“12”出现的机会少。)。

c.师:为什么?谁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呢?(小组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现的情况有几种。

师:汤老师事先把两个点数和出现的情况写在小卡片上了,请你们把这些算式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践观察,我们发现点数和中间部分出现的机会较多,尤其7出现的机会最多,而两头出现的机会较少。

6.验证猜想。

师: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刚才请大家猜测的结果,和我们最后的结果相同的是谁呢?给我们未来的数学家鼓鼓掌吧!其实,一些伟大的发现最初都是来自科学家们大胆的猜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四、游戏(乐透大开奖)。

师:现在到了开奖时间了。我手里有几个开奖号码,如果你掷出的结果和号码一样,你就中奖了。

2.再开出一个二等奖,请你用两个数点块掷出点数和。我觉得这个号码中奖的机会很大,你猜我手里的是什么号码呢?(7)。

3.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最后开出一个一等奖。再掷一次点数和。(2)。

五、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如果掷一个硬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用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去试一试!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一)课前导入。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1、说课内容: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音乐课本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溶入其中。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熏陶、娱乐,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听到回响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威力的同时心里常常感到一丝遗憾——做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那里?所以我选择了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溶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并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的戏曲京剧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处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4、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对比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唱、念、做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7、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

以京歌《粉墨人生》作为学生进教室时的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包围,再以京剧的出场方式与问好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不仅让学生充当票友,还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变成戏台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2、谈话法:

用于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学达标。

3、体验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做各种形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唱《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教师在呈现课件的同时口头讲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