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 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10-01 17:40:10 作者:雁落霞 活动总结 最新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 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总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篇一

给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

给排水工程是用于水供给、废水排放和水质改善的工程,现代主要应用于控制水媒传染病流行和环境水污染的基本设施,可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每项工程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给水工程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工程。

及消防用水、道路绿化用水等,由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原水管道、给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具有取集和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

排水工程排除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的各种废水。

多余的地面水的工程由排水管系或沟道废水处理厂和最终处理设施组成,通常还包括抽升设施,如排水泵站。

给排水工程工程技术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项技术,有助于市政开发政策和节能减排等对环境的保护,更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给排水工程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严重缺乏。

【目录】

第一部分给排水工程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1项目投入总资金万元26136.00

1.1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18295.20

1.2流动资金万元7840.80

2项目总投资万元20647.44

2.1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18295.20

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352.24

3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万元36590.40

4年总成本费用(正常年份)万元23783.76

5年经营成本(正常年份)万元21954.24

6年增值税(正常年份)万元2783.61

7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万元278.36

8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万元12806.64

9所得税(正常年份)万元3201.66

10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万元9604.98

11投资利润率%62.03

12投资利税率%71.33

13资本金投资利润率%80.63

14资本金投资利税率%93.04

15销售利润率%46.52

16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29.32

17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43.98

18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8%)万元9147.60

19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8%)万元11761.20

20税后投资回收期年4.66

21税前投资回收期年3.88

22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42.05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

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4月底。

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

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

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第二部分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背景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给排水工程项目所属行业是在最近几年间迅速发展。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

该公司始建于,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给排水工程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四)模式可行性

给排水工程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

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给排水工程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给排水工程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

(一)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近年来,项目所在地多元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基本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带动力量;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改制企业充满活力,民营经济发展发展步伐加快。

重点调产工程扎实推进,经济多元化支柱产业结构正在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六)给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

项目运作立当地,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

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有3条国道、2条省道,高速给排水工程步伐进一步加快,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逐渐优化的交通条件有利于项目产品销售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使得产品能够及时投放到销售目标市场。

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篇二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水利工程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水利工程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水利工程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篇三

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才能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前广大群众对水利工作总体上比较认可,对水利长期以来保障、改善和服务民生所做的工作比较满意。但同时,也对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通过广泛调研和认真学习,我对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一、现阶段水利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市水利事业呈现出思路不断完善、发展速度加快、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20xx年以来的5年间,全市累计争取重点水利工程59项,争取项目资金近11亿元。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业水利方面,建成太阳山刘家沟水库、金积供水工程、小河防洪工程,惠汉、唐西干渠“两两合并”工程,支持了工业发展。城市水利方面,开挖城市防洪排涝河道公里,整治湖面水系21个,城市水面累计达到万亩,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52公里。农村水利方面,近五年来灌区累计砌护渠道800多公里,各类渠道砌护率达29%,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全市中部干旱带110万亩节水补灌规划被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批复、逐步实施。民生水利方面,建成郝家台水库等8项防洪工程,治理河道156公里。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107处,55万群众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万水库移民得到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扶持。生态水利方面,累计建成各类水保骨干工程9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0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移民项目启动实施。

二、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近年来水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重新审示市情、水情,当前水利发展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造成的山川资源型、工程型、管理型缺水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是现阶段全市突出水情。全市水资源量少质差,年内分布不均。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77立方米,约为宁夏平均值的1/3,黄河流域的1/8,不足全国的1/28,耕地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20立方米,不足黄河流域的1/16,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年内降水量80%以上集中在6-9月,而且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率较低。南部山区地下水矿化度高,开发利用难度大。受扬水工程限制全市相当一部分土地不能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来水已经连续6年比多年平均来水量减少20%以上。灌区灌溉方式落后,纵水入沟、大水漫灌等浪费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资源型缺水、水利建设投资不足造成的工程型缺水、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滞后造成的管理型缺水是影响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因素。

第二,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是制约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_____市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地区,干旱带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2%,国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3毫米,为宁夏多年平均值的63%,全国平均值的1/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22毫米,是降水量的10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4%。脆弱的生态环境致使山区、川区频频遭受洪涝灾害袭击。20xx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各种局部洪涝灾害2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同时,由于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南干沟、清水沟等流域受到污染,部分地方抽取污水灌溉,粮食产量持续偏低而且直接威胁着群众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

第三,水利防灾减灾、群众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城乡环境改善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滞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障碍。黄河、苦水河、清水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苦水河基本上仍属于游荡性河床,目前仍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目前灌区各类干渠砌护率仅为12%,农渠砌护率仅为2%。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间很长,老化失修严重,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50%,有20%的工程已报废、失效,效益严重衰退。农村安全饮水方面,全市仍有35万农村人口存在水质性或缺水性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27万人属于水质性饮水不安全,8万人属于缺水性饮水不安全。水利建设滞后制约着小康社会建设。

第四,水利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彻底、改革创新精神不够,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等问题是影响水利跨越式发展的突出因素。在水利发展进程中,部分干部仍然存在“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发展意识不浓,责任意识不强,服务理念不新,创新观念滞后,工作中瞻前顾后、怕担责任,一定 程度上束缚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同时,全市水利工程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权责不明、机制不活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严重短缺,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管单位活力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目标

新时期,破解水利突出问题、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水利发展,在解决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群众最为需要的水利问题上下功夫,坚持六个围绕、实现六个突破,努力形成保障工业发展、支撑现代农业、服务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治理、解决民生问题的水利发展格局。

(一)工业水利要围绕“两城五园”,在供水服务和保障安全方面实现新突破。围绕“两城五园”扩容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水利服务。进一步完善太阳山供水工程、金积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用水。协调做好太阳山开发区、金积工业园区生态工程的蓄水。尽快完善太阳山开发区防洪体系,保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防洪安全。

(二)农村水利要围绕“两个率先”、“十大基地”,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实现新突破。实行分区治水思路,引黄灌区坚持“节水、挖潜”,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保障川区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扬黄灌区围绕“调整、高效”,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扁担沟扬水泵站改造工程、中部干旱带节水补灌工程。中部干旱带围绕“水源、特色”,增加补灌面积、改革灌溉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生态移民,在山区率先建成节水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

(三)城市水利要围绕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建设,在推进城市建设进程方面实现新突破。围绕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建设,做好“水系活城”大文章。黄河东岸充分挖掘现有湖泊和湿地资源,完善城市水系,形成“一环五湖”(即环城水系、东、西、南、北、中五湖)城市水系新格局。黄河西岸依托标准化堤防建设和罗家河等水系整治,巧借河渠水面的自然风光,力求将各条水系和标准化堤防两侧建成观光风景带。把黄河_____段两岸69公里河堤建设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特色城市线、黄河文化展示线,全力打造黄河金岸。

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篇四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中肩负重要职责,发挥关键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把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建立和实行干部交流制度,是培养锻炼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单位整体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20xx年8月_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在深入学习《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局科级以上干部交流工作进行了调研,摸清了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干部交流的办法和措施。

一、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10月,我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总数为814人,其中处级干部98人,占干部总数12%;科级干部287人,占干部总数35%。

(一)处级干部基本情况

正处级干部40人,其中:领导职务33人,非领导职务7人。任职年限5年及以下的19人、6-9年的16人、10年及以上的5人;年龄36-40岁的3人、41-45岁的12人、46-50岁的15人、51岁及以上的10人;学历为大学本科的29人、大学专科9人、中专及以下的2人。

副处级干部58人,其中:领导职务44人,非领导职务14人。任职年限5年及以下的23人、6-9年的26人、10年及以上的9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1人、36-40岁的8人、41-45岁的20人、46-50岁的13人、51岁及以上的16人;学历为大学本科的36人、大学专科15人、中专及以下的7人。

(二)科级干部基本情况

正科级干部203人,其中:领导职务153人,非领导职务50人。任职年限5年及以下的105人、6-9年的59人、10年及以上的39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37人、36-40岁的40人、41-45岁的53人、46-50岁的43人、51岁及以上的30人;学历为大学本科的76人、大学专科77人、中专及以下的50人。

副科级干部84人,其中:领导职务63人,非领导职务21人。任职年限5年及以下的41人、6-9年的37人、10年及以上的6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7人、36-40岁的22人、41-45岁的18人、46-50岁的8人、51岁及以上的9人;学历为大学本科的27人、大学专科37人、中专及以下的20人。

以上数据表明:我局的干部队伍在同一岗位同一职级的任职年限较长,任处级职务6年以上的占处级干部总数的47%,其中10年以上的有14人,占14%;任科级职务6年以上的占科级干部总数的49%,其中10年以上的有45人,占16%。干部的年龄有老化趋势,40岁以上的人员占主体,其中处级干部40-50岁的占61%,51岁以上的占27%;科级干部40-50岁的占43%,51岁以上的占13%。科级干部中中专及以下的学历占24%,学历层次明显偏低。

二、近年干部交流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以规范程序和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一是针对实际,突出交流重点。我局干部交流的主要对象是:对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较长,实行年限_流;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后备干部实行培养_流;对班子之间闹不团结的实行调整_流。二是完善机制,规范操作。为规范干部交流工作,20xx年3月我局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干部交流的对象、范围、程序、交流工作纪律,进一步推进了我局干部交流工作,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注重培养,增长才干。我局把干部交流作为培养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干部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单位、部门任职,使干部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考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20xx年以来,我局共交流处级干部17人次,其中机关部门之间交流2人次,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之间交流8人次,局属有关单位班子成员之间交流3人次,机关与局属有关单位之间交流1人次,直属事业单位调任局属有关单位1人次,局属有关单位与工程维修养护公司之间交流2人次。另外,选派4名处级干部交流到西藏水利厅任职。局属各单位科级干部共交流71人次,其中:局属机关各部门之间交流19人次,机关与三级基层单位之间交流(含提拔交流)31人次,三级基层单位之间交流21人次。

(二)干部交流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干部交流在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90%以上的领导干部感到交流后接触的面宽了,面对新的工作,有了新的压力,紧迫感增强。为了更好地开 展工作,经常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知识,不知不觉地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反之,如果长期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工作,轻车熟路,容易使干部产生惰性,丧失创造力,甚至不思进取。交流到基层单位工作的年轻干部则普遍感到,到基层以后,直接面对具体事务的机会多了,帮助自身提高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跟基层单位的同志学会一些处理具体矛盾的方式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增强了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是改善了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部分基层单位实行干部交流前,班子平均年龄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加上长期在一线工作,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工作往往灵活有余,规范不足;而机关干部中,年轻人普遍学历层次较高,知识面宽,新思想、新观念多,工作讲原则,懂规矩。实行干部交流后,改善了各单位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三是缓解了矛盾,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在同一个单位时间长了,容易走向当事者迷的怪圈,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凭经验办事,在工作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形成一些思维定势和解不开的死疙瘩,时间越长,积累的矛盾越多。实行干部交流后,新的领导没有固定模式的束缚,能很快发现问题,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此外,由于新领导对下属工作人员偏见较少,能唤起那些长期不被重视或重用的人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使那些过去与领导关系不错的人工作上有了新的压力。

四是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交流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考虑问题的角度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强了,密切了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工作作风更加朴实。同时,干部交流也使那些长期在管钱、管物等重要部门工作的干部得到了解脱,普遍感到诱惑少了,风险小了,客观上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干部交流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干部交流的问题,组织对全局处级、科级干部分层次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征求意见,收集信息,经归纳分析后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对干部交流的基本态度与认识

85%的人员对干部交流持积极态度,认为:当前很多机关干部长期蜗居一处,把自己归属为某个单位或部门,不仅视野狭窄、见识有限,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会逐渐衰退,最终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交流的意向,副处级以上干部中:72%以上的干部愿意在局系统之间交流;28%不愿意交流;科级干部中:45%愿意在机关各部门之间交流,35%愿意在机关和三级单位之间交流,11%愿意在三级单位之间交流,9%愿意在系统内交流。调查结果表明,大家对干部交流在干部队伍管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非常认同,同时,希望尽快解决阻碍干部交流的瓶径问题。

(二)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对干部交流工作还不够重视,对干部交流的意义和目的宣传不够,给交流工作带来了一些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平职交流困难,尤其是从大单位交流到小单位,从条件好的单位交流到条件较差的单位,从“热”部门交流到“冷”部门,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认为这个干部不是有问题,就是受到“冷落”,有些交流干部的亲朋好友也不理解,给被交流的干部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其二,机关到基层交流困难,认为基层单位工作条件差,工作事务繁杂,地方关系难处理。其三,基层单位之间交流困难,部分基层干部已在当地工作多年,地方人事关系比较多,工作中容易沟通、协调,交流到新单位任职,熟悉地方关系还需要一定过程,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其四,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困难,由于政、事、企三者的职责、身份、待遇不同,存在机关人员不愿交流到事业企业、事业不愿交流到企业的现状。

2、交流工作缺乏制度化的安排。从目前来看,关于干部交流工作的规定原则性的东西比较多,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措施比较少。干部交流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很难有效地坚持和发展下去。同时,实施干部交流既要有科学的规划又要有具体的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干部交流主要是为解决班子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针对性较强,计划性不足,既没有制定长期的交流规划,也没有制定年度计划。

3、领导职数的限制。基层单位的非领导职数控制和人员编制实行按

二、三级人员编制分别控制,各单位人员又不得突破控制数,给人员的流动带来了困难。

4、解决交流干部实际困难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我局管理的堤防战线长,单位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有关市、县,干部异地交流自然涉及到夫妻分居、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况且大部分交流干部的家属都不能随调,交流干部也只能独身居住单位办公室、招待所。而跨地域交流的相关政策,如:配偶是否随往安置、住房问题如何解决等,现在都没有明文规定,操作起来较难把握。目前,由于干部交流的配套制度不完善,未能很好地解决被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开展。

四、几点建议

(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干部交流的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实行干部交流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是改善干部工作环境,增强班子团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从而自觉地接受组织安排,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岗位的工作中去。

(二)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作保障。一是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制定一套较完善的配套落实措施,对干部交流的目的、交流的范围、形式、交流的时限、交流的对象和条件、交流的流向、交流的程序及交流的纪律等作出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二是推行干部任期制度,使干部交流逐步制度化、法制化,增强任职期满交流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三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制定担任实职的处级、科级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的年龄界限,为干部交流疏通渠道,尤其是为年轻干部的岗位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制定计划,突出重点,加大交流力度。交流要有计划性,可持续性,不能是运动式的即兴之作,也不能因领导的更替而随意变化。一是着眼于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推行调整_流。对班子成员结构不合理和存在问题的领导班子,要通过交流其中的某些成员,改变班子的结构。对于能力较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实行提拔交流;对于政治素质较差、事业心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甚至影响班子团结的干部,实行降职交流;对于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不宜在班子中工作的干部,实行非领导职务岗位的安置_流。二是着眼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重点抓好干部的横向和纵向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班子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气质趋于相溶,从而减少内部磨擦,增强班子团结,也可以使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同时,还有利于干部换位思考,形成大局和全局观念,增进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和工作的协调。与此同时,针对年轻干部文化素质高,但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有计划地对他们实施培养_流,要通过这种交流,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的最佳工作期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最佳交流年龄段也不同。一般来说,处级干部的最佳交流年龄段是35--45岁,科级干部的最佳交流年龄段是30--40岁。三是着眼于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推行轮岗_流。干部在同一职级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思想上容易滋生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工作难以创新。因此,要通过轮岗交流,为干部创造新的环境和岗位,激发他们的活力。一般来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单位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含5年)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交流,7年以上(含7年)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10年以上(含10年)原则上必须交流。科级干部在同一单位(部门)任同一职级职务,5年以上(含5年)要有计划地安排交流,10年以上(含10年)必须交流。四是着眼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推行回避_流。主要是“避亲避熟”。有亲属关系的领导干部不安排在一个领导班子内或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直属单位内任职。这样更有利于领导干部减少社会关系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四)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针对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从尊重交流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出发,解决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为交流干部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如对从机关交流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单位工作的干部,适当提高政治待遇;适时解决好住房和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对已到退休年龄,个人愿意回交流前的工作地生活的,组织上应预安排安置,解决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此外,应把干部的交流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交流干部成长的政策导向。把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作为提任处级以上干部的必备任职资格。对那些经过不同岗位锻炼、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

(五)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干部交流工作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建立干部交流通报制度和工作检查制度。对干部交流工作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应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二是严肃工作纪律。应对干部交流的具体方式、纪律进行明确规定,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经教育无效,在规定期限内不到岗任职的,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六)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干部交流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交流工作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及早规划,使干部交流工作力争做到规范、有序。一是每年年初检索出当年任期已满需交流的干部名单,随时查阅有关资料,提早做好安排。二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编制被交流干部信息资料库。录入交流干部的基本情况,年度考核、离任审计结果,任期内的政绩、失误,优、缺点,性格气质,工作作风等特点以及配偶、子女的情况。三是要推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对干部的政绩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交流的主要依据,真正把政治上可靠、政绩突出、群众信赖的干部提拔交流到新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水利研究报告评议证明篇五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