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23:42:38 作者:QJ墨客 条据书信 最新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精选8篇)

决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是一种具备约束力和指导作用的法律文件。如何通过监督和评估来确保决议的实施效果?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情境下的决议案例及其效果。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而犹如人间天堂江南水乡,曾令多少人梦里的脚步延展,徘徊在那梦里梦外的山水中,那古色古香的旧巷里。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一首诗、一曲歌,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那前世今生也悟不懂的神韵,才能追寻梦里那依稀停止的脚步,依山傍水之间,感受那小桥流水的轻快,漫步田园村舍,那熏染的景色如诗如画,那弯延的小路九曲回肠;那绵绵丝竹随风飘荡。宛若置身仙境,别有一番韵味。

是谁?西湖岸边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寄语。

是谁?在江南留下脍炙人口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巧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是谁?独醉江南“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的魂牵梦绕的遗憾。

又是谁?在断桥两头深情的守望?令日日夜夜的相思肝肠寸断?遗留的传奇故事令世人争相探索、口口相传。

看那青山荡漾在水面,看那晚霞轻吻着炊烟,看那岸边徘徊的少年,看那涉水而去的乌蓬小船。闲庭信步间,再感一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意;夜深人静时,再吟一首“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的哀怨。行走在江南的月色下,你是否会洗去一身尘埃,忘记尘世中的烦忧,任古诗古韵的山水、诗情画意的月光涤荡你沧桑的容颜。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春有春的诗意,夏有夏的风情,落叶飞舞的秋季,牵出一幅烟雨朦朦的冬日画卷。当你驻足江南,你一定欣喜于那些有关于桃花,燕子,水乡,绣户的别具风格的景象;怀想那些亭阁,画桥,小船,荷莲的真实梦境;陶醉于青花瓷,油纸伞,温山软水的浪漫情怀;还会留念在莺飞草长,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画面。这里渗透的文化气息,让你不禁回到盛世年代的诗情词韵中,去感知那些文人的心境,去体会那些过往的历史,去探寻那些历久弥新的墨客书香。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二

江南水乡的冬天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那种气壮山河的气魄与银装素裹的妖娆,没有西部长风马嘶、黄沙飞扬、萧瑟荒凉的那种粗犷与深沉的景象,没有南方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那种温暖与美艳。江南水乡的冬天因为有水的滋润,随处可见的是绿色,大街上枝叶繁茂的绿色樟树、冬青、松柏,田野里一片片、一畦畦各种绿色的蔬菜,都让冬天的水乡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显得格外的安宁与恬静。

江南水乡冬天晴朗的早晨,田野里有浓霜覆盖,犹如下了一场小雪,远望白霜皑皑,沟渠、小河里都会有薄冰,但等红日高照,白霜、薄冰都会很快融化。这里有“浓霜捂暖”的俗语。意思是说:凡是有浓霜的早晨,白天一定是温暖的晴好天气。

江南水乡的冬天自然常要刮风下雨或阴雨连绵。看天气预报,温度不低,但人却感觉非常寒冷。南方人看到北方的天气预报就害怕——零下几十度。可北方人冬天到水乡来都会感到冷得受不了,因为这里的冷是阴冷,拿他们的话来说是冷彻骨髓的。

冬天,为什么北方人到了江南水乡会冷得吃不消,手上全是冻伤淤血溃肿呢!因为北方吹的是干风,虽然很冷的,但是这也只是周围的温度下降而已,人的身体温度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顶多就是觉得风大有点凉罢了,这就是干冷。江南水乡,吹的是湿风,虽然温度不是很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让你的身体表面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这是湿冷,是刺骨的冷。

水乡的冬天也会下一、两次雪,但很难有厚厚的积雪。这里还有“见雪会晴”的俗语。一下雪,天就晴了。天晴了,太阳一出来,雪就融化了。

冬天下雪前,鸟儿们都在“叽叽喳喳”闹个不停。上了年纪的人就会说那叫“吵雪天”,快下雪了。孩子们都在盼望着几时能下雪,甚至连大人们见面都会说“要下雪了”。下雪对于水乡的人们来说,仿佛是“喜从天降”。尽管“瑞雪丰年”的道理大家都懂,尽管下雪会给交通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水乡的冬天,人们还是盼望能下一场雪,大家盼的是一年中难得一见的雪景——那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看到纷纷扬扬的白雪从天而降,孩子们都会不顾一切地冲到外面去手舞足蹈。要是夜里下雪了,早上大人们看到积雪,便会报喜似地叫醒孩子:“下雪啦!下雪啦!快起床吧!”任何一个孩子听到“下雪了”这三个字,都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兴高采烈地上学去。到了学校里老师们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们玩雪,或与孩子们一起玩雪。

寒潮来的时候,水乡的田野,犹如产后的母亲,一身疲惫,满面倦容,静静地躺着,面对苍茫阴沉的天穹。寒风骤然而起,雁阵惊寒,声音和羽毛四处飘落,寒流滚滚,满目萧索。只有那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迎风摇曳着一丛丛金色的野菊花。

水乡的冬日,有时也刮起南风,灰白、干枯的苇叶,在深蓝的水波下,发出沙沙的、有节奏的声响,把略带暖意的风送到脸颊,此刻,就这点暖意,从脸颊一直温暖到心头,在周身弥散,心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小湖上,一波一波轻敲着河面的水草、芦苇,蓝蓝的波纹揉碎芦苇枯黄的倒影。在微波揉碎的倒影处,一群鸭子三三两两在芦苇与水面接壤处,时而把头伸进水里,倒竖身子,双脚稳住水面,找寻生命的乐趣,时而甩甩长长的翅膀,发出嘎嘎的呼唤声,在水面四处回荡。

透过芦苇,竹叶、竹竿醒目可见,竹叶绿而发油,油而发光,与落光的树枝,波纹微蓝的河水,远处的浅绿色的田野相映成趣,更觉盎然生机,楚楚动人。虽然是深冬,全然没有过去那种冰天雪地的感觉,越冬的油菜、小麦,郁郁苍苍、精神舒畅,不断储存力量,只等春风一声令下拔节长高,油菜、小麦的绿延伸着,给远处的农家小楼铺上绿色条纹的地毯,构成一幅生生不息、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三

狂风暴雨的天,想起故乡的树根。那树根真是丰富,真是特别,它盘绕着整个小镇,牢牢地将它编织在一个坚固的“防洪体系”中。

小镇位于大江湖泊之畔,河汊交织之中,汛期江水上涨,河水也上涨,若是下暴雨,小镇便被水包围,成为一座孤岛。我亲见过几次大水快速攀上河岸,涌进屋来,将所有的街道都淹没了。人们转移到镇外的高地暂时住下,也有人死活不愿转移,依然呆在屋中视若等闲,直到水退下去。水一退,小镇又恢复了原貌。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小镇到处都是树根,尤其是沿水的岸,树根盘结,伸展到水里,扎在泥中。初学游泳,双手抓着树根,身子浮着,两脚“噼里啪啦”地打水,练习一段时间,尝试着让手松开树根,变成划水的动作,脚仍不停地拍水,不久游泳就学会了。即便手一松,人沉下去,也不危险,有树根托举,抓上树根,人又浮出水面。很多人都喜欢潜入水中,在树根的缝隙间摸鱼捉蟹,常有收获。

谁家若是在河边挖树根,会造到人们的谴责,虽然首先威胁的是他自家,但洪水无情,它像斧头一样,一块块削切河岸,殃及左邻右舍。有一次大水中,邻居曹家屋后的.河岸突然轰地坍塌了一块。我母亲紧张起来,同时责怪道,就他家,这些年不栽树!我父亲说,那年他家盖房子,挖河土填地基,斩断了不少老树根,使得泥土松软了,即使栽树,也难以达到以前的防洪效果。曹家在坍塌的惊吓中吸取了教训,赶紧于第二年春天,插了一些柳树。

每年春天,家家都在河边插柳栽树。先将那些老树、死树伐掉,虽然树根可以做柴火,但人们不会将它挖出来。有句常言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水乡小镇,人们年年复年年,有心插柳。柳树易活,在成年柳树上砍下树枝,栽到地上就成了新的柳树。多少年过去,小镇地下的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根网。那是一个安全网,使得小镇历经一次次水患而没有被冲毁与沉降。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四

须臾,心中的悸动告诉我,我想寻觅,你的踪迹。

我在褶被的河旁,看到了你的身影。

河对面的你,眺望着青山中的一间茅屋,伫立中,渐渐流下了眼泪。当光阴荏苒着一切,你抬起了沾满了泥色的小鞋,向茅屋走去了。

难道你是天涯中芸芸之中的游子?昔年之走,今朝之回吗?

雨境下,她匆匆回家的身影,充满了雨的诗意。

这雨是诗。在耳边不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小林,雨是最好的诗,当你揣摩透了,你就能得到它最好的诗意。”这是悦姐说。可能她已经体会到了吧。我猜她写的雨是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子,走到哪里就把满腔的热血洒落,温暖着大地上一切不平凡的生命。

在我的眼眸中,雨无异于是一位经历沧桑的匆匆过客,他所带来的雨,就是凄伤的泪水,提前给大地的小生命尝一尝什么是痛苦。

这或许是两个人不同的感受吧!

听,雨在南国徘徊,它得到了许多花的欢笑,得到了许多人的歌颂。但也有一些生命对你有点点讨恶。

再听,在遥远的莽莽北国,那里需要你的到来!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五

我是南方的水做成的,水性流动在我的灵魂里。

生于水边,长于水边。童年,我用水边的黄泥捏成我的天使:牛羊鸡犬。我用水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说梦。我用南方的水柳制成能吹奏的悠悠扬扬如水风拂起的笛。那柳笛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续,灵魂的独白。十八岁时那个将晓未晓的黎明,我就坐在父亲的船头,在月光下一片亮汪汪的水声中去北方求学。北方有山,北方有城,北方有茫茫的漠野,北方有粗犷的涛声,却唯独没有南方河流里舒缓的水声,日日乡愁,宛如乡谣的水声夜夜侵染我孤独的梦境。

大学四年,长长短短,短短长长,都市的铅华掩不住我的清秀,水一样的嗓音在芸芸北调中透出南方的腔韵。我的黑发,我的眸子都是南方的一泓清水,同窗依旧笑我是南方一个水里水气的水妹子。

当我毕业返乡,望那满湖莲花,心旌动荡,赤脚站在软软的湖底,水草搔得脚心麻痒痒的,我的双足如张开的十指根须,吮吸着故乡的养料。那一刻,血在脉络里冲撞,我觉得自己如一朵出水芙蓉,顿然胸中充满了莲的心事。

当我走在异域他乡的时候,人们会顷刻间认出我和我的内涵——

女孩,一个南国水乡的女孩。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六

狂风暴雨的天,想起故乡的树根。那树根真是丰富,真是特别,它盘绕着整个小镇,牢牢地将它编织在一个坚固的"防洪体系"中。

小镇位于大江湖泊之畔,河汊交织之中,汛期江水上涨,河水也上涨,若是下暴雨,小镇便被水包围,成为一座孤岛。我亲见过几次大水快速攀上河岸,涌进屋来,将所有的街道都淹没了。人们转移到镇外的高地暂时住下,也有人死活不愿转移,依然呆在屋中视若等闲,直到水退下去。水一退,小镇又恢复了原貌。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小镇到处都是树根,尤其是沿水的岸,树根盘结,伸展到水里,扎在泥中。初学游泳,双手抓着树根,身子浮着,两脚"噼里啪啦"地打水,练习一段时间,尝试着让手松开树根,变成划水的动作,脚仍不停地拍水,不久游泳就学会了。即便手一松,人沉下去,也不危险,有树根托举,抓上树根,人又浮出水面。很多人都喜欢潜入水中,在树根的缝隙间摸鱼捉蟹,常有收获。

谁家若是在河边挖树根,会造到人们的谴责,虽然首先威胁的是他自家,但洪水无情,它像斧头一样,一块块削切河岸,殃及左邻右舍。有一次大水中,邻居曹家屋后的河岸突然轰地坍塌了一块。我母亲紧张起来,同时责怪道,就他家,这些年不栽树!我父亲说,那年他家盖房子,挖河土填地基,斩断了不少老树根,使得泥土松软了,即使栽树,也难以达到以前的防洪效果。曹家在坍塌的惊吓中吸取了教训,赶紧于第二年春天,插了一些柳树。

每年春天,家家都在河边插柳栽树。先将那些老树、死树伐掉,虽然树根可以做柴火,但人们不会将它挖出来。有句常言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水乡小镇,人们年年复年年,有心插柳。柳树易活,在成年柳树上砍下树枝,栽到地上就成了新的柳树。多少年过去,小镇地下的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根网。那是一个安全网,使得小镇历经一次次水患而没有被冲毁与沉降。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七

也许是因为我的祖先六百年前是江南水乡人的缘故,我们虽然已经在云南生活了数百年,骨子里依然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水脉水韵,所以,我对江南水乡这般痴情。

终于到了江南温柔乡——水乡乌镇,一头扎进河边古朴的石板小弄小巷里,干渴了六百年的心灵,一下子醉卧在水乡的瓦房、弄堂、小巷和一艘艘小巧别致的乌蓬船、蚕花船里。

乌镇,据说是泥土乌黑肥沃,因而得名。我却不信。我私下固执地认定,一定是因为清幽幽的河流溪水边的瓦房乌黑青黛,一家家人家屋子的板壁由于年代深远,透出了微微乌黑的样子,溪水太清,江南的天空又太清爽亮丽,在清纯的蓝天白云、清幽幽的溪流河水和精美小桥的映衬下,外来的客人乍一看,突然远远看见乌镇,觉得整个是一个乌乌的小镇。

由于是水乡,依傍着清幽幽,曲折回环的河流,这乌乌的小镇,这些乌乌的瓦房、板壁、人家,倒影在河水中,显得那么纯洁淡雅。不是那种脏兮兮的乌黑,而是那种屋瓦的青乌,板壁的青乌,清清爽爽的青乌,小桥流水的青乌,古朴典雅的青乌。

正在赞不绝口地欣赏着这小小的乌镇,一两家板壁上的木窗子里,伸出一个个老奶奶老爷爷的半身来,看着我们。他们大概也把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奔来的游客当作风景来欣赏呢。

走进乌镇的小弄堂小街巷了,感觉巷子弄堂都很狭窄,青石板的路面,残缺斑驳,有的石板上雕凿了古铜钱的图案。一家家的墙面都用木板拼砌而成,木板拼接成的窗子,白天可以一片片卸下来,晚上可以一片片拼接进去。每家人屋门外都还有一道一米多高的栅栏式矮门。老人小孩可以凭依着矮门,看门外街巷弄堂里的行人风景。原来,这个小门,既可以满足小孩们想往外看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无法让他们跑出去,因为乌镇人家都依傍着河流,屋后就是河流,淘气的,爱跳进河里洗澡玩水嬉戏的孩子们,得这么关在门内。

每家的屋后,都有一道窗子,薄木板的。我想当年,河面上,经常有船只吱吱哑哑的划过,听到说话声,船桨搅动水花声,肯定是家家纷纷翻动木板,打开窗子,于是一个个扎花的,扎羊角辫的,头发黝黑的,或者花白的脑袋,就纷纷伸出了窗外,或者映衬在窗子里,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江南水乡人家生活图景。如果是在黄昏,有人划着高竿船蚕花船,提着或者挂着风灯而来,拨剌得水面水花飞溅,一定是古镇的戏台上要上演什么好瞧的戏了,于是家家人伸出头来问讯,说话声,激动声,对答声,就充满整条河面。之后,家家人匆匆扒饭,匆匆提了小竹凳,出得门来,走过小弄堂,走近河边,解开泊在岸边的自家的船,当然大多人家也是高竿船蚕花船乌蓬船,有钱的财主家,大概才有雕镂精美、装饰考究的画舫。于是,很快就船满河面,戏台上的好戏还没开演,河面就热闹非凡了,一台兴奋激动、可能还小有口角的戏,在河面已经上演。人们纷纷赶节一般争相赶往戏台。

如果是在清晨或者午后,一定还会有运送蚕桑蚕茧或者丝绸的船只,要忙着赶往乡下或者桐乡城、杭州城里去,于是黄昏或者傍晚,他们就会满载着银钱或者蚕桑蚕茧或者丝绸而归,那时侯他们再划拉着船桨,或者挥舞撑竿,就会更加开心惬意。

每户人家屋后的窗子,就是靠河水一面的窗子,并不高。我设想,夏天的午后或者黄昏,热得受不了的调皮孩子,一定会不顾大人们的阻挠吆喝,或者趁大人们不注意,匆匆扒掉衣裤,突然掀开木板窗子,一头就像泥鳅一般扎进清凉的河水中,等到大人们发现,只见地面的衣裤,忙不迭的叫时,孩子却不见了,只见水面上骨碌骨碌泛起一个个漩涡,一会儿,就在很远处露出了一个个小孩子的脑袋,然后冲大人调皮微笑,叫他,却哪里叫得回来,不到在水里戏耍嬉戏得尽兴,他们是不肯回来的。

每家屋子临河的一面,柱子都是栽进河里,叫做水柱。这样,其实这些人家的屋子有一半是搭建在河流水上,看起来,一家家,就是水上的一院落艇榭,在水汽水雾之中若隐若现,晃如仙居,煞是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

乌镇多水,于是也与杭州一样,多种植香樟树,夏季潮湿闷热,多蚊子,就点燃香樟来驱除蚊子。

我看见一只白猫很惬意地躺在谁家的屋瓦上晒太阳,晒得慵懒了,然后翻身站起来,在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瓦棂上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不时地俯瞰一眼整个水乡乌镇的全貌,于是,整个水乡乌镇的美丽,就尽收它的眼底了。我真的很羡慕这只猫呢,真想爬上屋顶,与它一起尽情欣赏整个乌镇的美丽,把乌镇的美丽尽收眼底。真羡慕这只猫,可以天天生活在这样的水乡,这样美丽的乌镇,白日黑夜躺在江南水乡的温柔里。

乌镇有一个千年道观——修真观,门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大算盘,大概有四五尺长,一两尺宽,真的是大家手笔大家风范,据说是战国时期著名兵家鬼谷子的大算盘,定有胜算,门口一副楹联,却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前一个“算”字,下边写成了“大”字,含义无限,意思是人有千算,都以为自己算得好,算得准,算得大,算得水平高,其实通统算错了,而天、老天爷、鬼谷子、道教的高师真人或者仙人,只消一算就算准了,就胜了,就可以胜过一切自以为稳操胜算的人们。意思有些自诩自褒,却讲出了一些道理。

每一届的茅盾文学奖,都在这个道观颁发。

乌镇地灵人杰,出了文学大师茅盾(沈雁冰)。看了他的故居,感慨,这样的水乡,这样的乌镇,当然必定要出这样温柔多情的大才子。我想,他是不是也曾经经常调皮地,不顾大人们的阻挠反对,扎进河里去洗澡嬉戏呢,那么他饱吸了多少乌镇的灵气呢!

参与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申冤的夏同善中堂的故居翰林府第、夏同善纪念馆,也在乌镇的小河边。夏同善生于温柔多情的杭州,长在乌镇,受江南水滋养,有水的性情,所以他也多情,感动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爱情,为他们的冤案动情,为之奔波努力,终于使一桩惊天奇冤得以翻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是晚清四大冤案之一,夏同善也因此被冠上了清官的头衔。

是乌镇,叫人们如此多情吧?我喜欢乌镇,喜欢这些多情的人们。

江南乌镇,是个好地方,一处可以枕着做梦的绝妙佳地。


江南水乡的散文诗篇八

提起江南,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便是那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思绪总会被牵引到风景如画的烟雨江南,今生今世,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走不出这江南的烟雨,即使身在江南外,心,也永远是恋着这般烟雨江南。

江南,沉醉着千年之恋的山水,渲染着江湖恩怨的豪情,一炳长剑,纵马天涯,一袭长衫,醉酒一壶。漫漫长夜一席沉醉,呢喃细语能叙几对?听风迎雨知心柔,提笔作文情不知。夕阳西下有农家,小桥流水醉江南。在江南,能让你远离那纸醉金迷的奢华,让你感受到一蓑烟雨竹杖芒鞋的恬然豁达,真正的回归田园,与伊人白首偕老。

在飘满荷香的六月,我踏上了那让我恋恋不舍的江南水乡,去追寻一个烟雨江南梦。“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她似一个女子,温婉如玉,她如一位剑客,侠骨柔情。江南的姑娘,是和丁香一样有着哀婉惆怅的心语,她们泛舟在洞庭湖畔,遥望着去往远方的道路,思念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独自一人凝望着手中告别的杨柳,她们折下一段段莲藕,却不知赠与何人,于是,藕断丝连也成了不用诠释的美。

走进江南,你定会被江南四季分明的风景所迷醉。春日草长莺飞,杨柳依依,桃红轻染;夏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采莲荷田;秋日细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冬日雪依千树,携手伊人,翩然娇纯。漫步在这样的江南阡陌,宛若置身仙境,别有一番韵味。

江南的六月,总伴有细雨绵绵,我喜欢在这样的细雨中漫步,让肌肤感受这下了一个夏的柔雨的清新和细腻。我也喜欢在这样的细雨日子里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再听一首《夏雨风荷》,脑海中,潇潇洒洒的能看到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蒙蒙的烟雨江南,尽在不言中。

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不希望能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江南姑娘啊!你轻柔的脚步泛起朵朵小水花,那一朵朵的水花里皆是我满腔的心事,你那把孤零零的油纸伞飘摇在雨丝中,将我的惆怅满怀一并飘摇在这美好回忆的雨下。

你在凝思,我在眺望。我在期盼着下一秒,在蒙蒙的烟雨江南中,邂逅一位梨花带雨的似玉伊人,这位伊人她从那古旧的青石板桥上走来,蓦然抬首,正好与我四目相望,那相撞的目光中充满了钟情,充满了爱恋……悠悠的烟雨江南啊,这一刻,你如一丝丝红线,将两颗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你如一句句情话,将两人的爱恋藏进了不老的传说,一蓑烟雨恋江南,一帘江南烟雨情。

江南,你是我这一生都写不完的篇章,正与这江南的烟雨般如丝如绵,悠长相连。一叶舟,一湖烟,灯火阑珊,烟雨披肩,我独坐窗前,思绪万千,携笔写下流年,前生似梦,今生如诗,飘逸着淡淡花香,温润着辗转的遇见,任世事变迁,无悔永生永世的痴恋。

当那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缓缓的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沿着雨巷翩跹而过,我想,“和风细雨不思归”一定是路过的翩翩少年郎的心声,他们一定不希望自己只是江南过客,一定很想与这眼前的她,你侬我侬的把酒话桑麻,共剪西窗烛。

我一次次的从江南走过,却又一次次的告别,那达达的火车声都是忧伤的回忆,因为,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如果可以,我真想拥一帘烟雨,卧在白渚之上,枕着被清风抚绿的杨柳岸,做我一生的烟雨江南梦,在江南的梦里,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落泪,为一个人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