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 大学支援郑州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9-29 20:41:32 作者:MJ笔神 心得体会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 大学支援郑州心得体会(实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一

自7月以来,中国中部城市郑州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在这场灾难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行动,积极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在这场支援行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学支援郑州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段:动笔前的准备

听闻郑州遭罢,我立刻报名参与支援行动。在出发前,我仔细了解了目前灾情的情况,并在志愿者培训班上接受了必要的训练。我们接受了防灾知识和基本的急救技能培训,学习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其他受灾群众的方法。这些准备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冷静地面对突发状况,也为我们在实地行动中的表现提供了基础。

第三段:到达灾区的经历

我们一行人搭乘救援车辆,连夜赶往郑州。抵达时,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了灾情的严重性。路上的街道已经被洪水淹没,房屋倒塌成了废墟。我们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协助受灾群众转移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展现出了团结和合作精神。

第四段:与受灾群众的互动

在救援过程中,我和队友接触了很多受灾群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个个心系家园,救援行动增强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与受灾群众分享着食物和水,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也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提供更好的帮助不断调整我们的行动方案。这种互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到了大学支援的意义:不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是倾听和关爱。

第五段:回顾与总结

回顾这次支援行动,我不禁感慨万分。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桶,更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这次支援郑州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的行动不仅仅是暂时性的帮助,更是为受灾群众树立起了一个信心和希望的象征。同时,我们也从这场灾难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支援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行动,为受灾群众提供了急需的帮助。我们不仅在物质上支援了他们,更通过行动传递了温暖和关爱。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并且认识到大学生在灾难中承担的重任。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支援行动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二

郑州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日,河南遭遇罕见的暴雨洪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各地的大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纷纷组织支援行动,助力灾区恢复重建。我也参与了其中,这次大学支援郑州的经历让我收获颇多,深深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大学支援郑州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责任。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次支援行动是我们为灾区人民提供援助的表达,也是我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一种体现。在灾区,我们与当地群众一起搬运物资、清理垃圾、修缮家园,亲身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其次,大学支援郑州展现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大学生活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参与和锻炼才能得到提高。在支援行动中,我们需要组织人员、物流运输、协调安排等方面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和危机应对等综合能力,为我们将来踏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支援郑州过程中,我们还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支援行动,我们不能依靠任何个人的力量,只有统筹安排,各尽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力量。我们在行动中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使我们的助力更加有力,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拧成一股绳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奇迹,战胜灾难。

最后,大学支援郑州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在这次洪灾中,不幸遇难的人们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对生命的珍惜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坚定了我们珍爱生命的决心。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人的力量的无限威力。在灾难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保护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支援行动不仅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助力的重要性。

总之,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社会责任,锻炼了实践能力,领悟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更加珍惜生命。这次经历让我们成长了许多,我们将继续保持这种热心助人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行动,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三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 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 原河南医科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5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400余人;在岗教职工近6000人,其中院士24人(专职6人,双聘18人),教授7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4人、省“百人计划”人选6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

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设有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107个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3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1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郑州大学科研基础坚实。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30多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6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10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达到125个,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郑州大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97.1万余册。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4种。学校还合作兴办有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学生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刘云山、刘延东、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李岚清、罗干、陈至立、顾秀莲、成思危、张思卿、徐匡迪、张榕明等分别到校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学校调研或现场办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郑州大学将坚持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四

计划参加aiesec的海外实习,今晚接受了电话面试。分享一下面试题目!

整个面试大概经历了30分钟

大致流程:自我介绍提问

详细自我介绍

然后,当然是英文的喇。提问环节

预计的费用

时间能去多久

想去哪些地区和国家

如何融入当地

如果当地小学要求教艺术课 会怎么样准备?

是否熟悉流程

是否知道要收费

能够从aiesec得到什么

未来5年的计划

教学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场景模拟

去到当地,没有人接你,怎么办?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五

随着2021年7月20日的郑州暴雨灾害,全国范围内对郑州灾情的关注越来越多。灾后,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其中不乏来自大学生的支援。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参与了大学支援郑州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学支援的重要性与意义。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实践助人为乐精神的机会。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参与支援郑州的活动,我亲眼目睹了灾民们遭受的困境和痛苦,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援助的渴望。每一次为灾民提供帮助,都让我产生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实践助人为乐的机会,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其次,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宝贵机遇。在这次支援活动中,我们组成了一个紧密的团队,各个成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虽然救援工作紧张忙碌,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分享突破困境的喜悦。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团队成员的心情,也懂得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这次活动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并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拓宽视野的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我亲身体会到了郑州灾情的严重程度。我们参观了受灾较重的地区,看到了废墟堆积的房屋、泥泞的大街以及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这些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贵。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救援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与勇气。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最后,大学支援郑州是一次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机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心怀使命、肩负起社会责任。参与支援郑州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年轻的力量,可以为灾民提供物资、安抚心灵,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小小的举动,可以让灾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大学支援郑州的活动,我充分认识到了大学支援的重要性与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实践助人为乐的机会,也是一次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宝贵机遇,更是一次拓宽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机缘。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支援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带去一缕阳光,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从支援的过程中汲取力量,继续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实现更美好的社会努力奋斗。

郑州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篇六

评 选 条 件

一、“优秀团支部”评选条件

1.理论学习好。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团员青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好党课、团课,引导团员青年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刻苦勤学的作风,全支部学习成绩突出。

2.团结青年好。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活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中的问题,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制度化建设好。团支部民主生活制度、支部团员大会制度、团员青年学习制度、团员管理制度、团费收缴制度、团内信息交流制度、“推优”工作制度等健全规范、实施有效。能大力配合院系实施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认真组织填写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4.开展活动好。团支部围绕中心工作、大局工作,有明确的团工作思路,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落实、有总结,常规工作扎实有效。在理论学习、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能够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二、“优秀团干部”评选条件

1.必须符合优秀团员的评选条件。

2.熟悉团的业务,注意调查研究,了解团员青年思想,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3.热爱团的工作,勇于开拓创新,团员意识强,带头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交团费,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积极主动地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有益活动。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工作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真抓实干,以身作则,有奉献精神,带领团员青年在团的各项活动中发挥模范作用,取得突出成绩。

4.对自身严格要求,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乐于助人,品德高尚,— 1 —

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优秀团员”评选条件

1.政治思想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2.学习工作好。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成绩优良,关心并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认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踏实,成绩优良。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

3.组织纪律观念强。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模范执行团的决议,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履行青年团员义务。

4.道德品质好。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助人为乐。

四、“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条件

1.已经正式注册的青年志愿者。

2.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成绩良好,模范遵守学校纪律。

3.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弘扬雷锋精神,积极争做好人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事迹突出,在志愿者工作中有成绩。

4.积极主动倡导、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全年累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100小时以上,在同学中有良好反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文体活动积极分子”评选条件

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思想品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