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升和亳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00:29:20 作者:HT书生 工作总结 2023年升和亳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精选8篇)

辩论是一种通过对不同观点和论证的比较和辨析,来达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准备辩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对方可能提出的反驳和质疑,预先准备好自己的反驳策略和论据,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辩论资源和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一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不但自己准备了各种杯子、瓶子,还让学生分工分别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桶、壶、瓶子、杯子、滴管等。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二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两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1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2个50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升和毫升的重要性。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这几天《升和毫升》单元的教学,更深刻体会到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我们学校目前而言,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设备辅助教学,也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但课件的演示绝不能取代孩子的动手实践。感受升、毫升容量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单位之位的进率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但这种稍显简单的视、听觉刺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还远远不够。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当然课件对孩子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很容易让孩子感到麻木,失去兴趣。而动手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

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伙一齐对着屏幕数水滴,得出一致的答案,口和脑子处于一种比较机械的运动状态,没有能真正参与其中。而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土滴管(眼药水瓶)往土量筒(注射器)里滴水来测量,学习的氛围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件所达不到的,答案虽然不统一,但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坦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四

《升与毫升》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小学数学以往总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一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认识。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了突出重点,有效分散难点,虽然只有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却做了超过三节课的准备。从课堂表象、学生互动、情感状态、作业反馈中,这几节课有得亦有失。

三得:

1.从生活经验出发,拉近新知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看似两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是经常遇见的,是有生活面容的,只不过以前并不了解其本质内涵。在课前让他们去超市有目的性的去寻找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就是让他们有目的性的去观察,拉近即将学习的新知与生活经验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2.从动手操作入手,帮助提升空间想象,积累活动经验。

无论是1升能倒几杯水还是加强1升等于1000毫升的理解,我都让学生上台通过操作来建构,在直观观察、动手操作、试验验证、明确结论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建立起自己的有关“升”和“毫升”的空间感。

3.从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为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有所用。

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非常的丰富,我将它们用好用足,帮助学生整理比较归类,让学生有意记忆,再闭上眼睛想像记忆,增强空间感,越来越接近事实。

三思:

一、在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适当进行推算,增强未知的空间感。

上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观察、搜集标有“升”和“毫升”的`实际容器,去感受它们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一个空间观念。但在实际应用时,因缺乏对一些未见过的器皿的推算,对准确数有模糊印象,不易明晰。若能在每个能观察到的容器容量后进行适当的数据扩大,同时学生的空间感就能跟随放大,提升空间感的质量。

二、学生动手操作素材有限,活动经验积累不够。

虽然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撑,在直观形象上有感触,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堂中我设计了1升可以倒满几个杯子的活动,以及1升等于1000毫升的操作验证,但只请了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不能通过自身感受来理解知识建立空间观念。课堂素材有限,如果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带齐实验用具,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图省事而屈从现实。

三、要加强对比训练,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每个知识点的背后若能建立起一定的必然联系,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能自如的从桥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对于他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是非常有效用的。将每个有联系的知识点系统化,螺旋上升,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在学生头脑中架构一个框架,对于提升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脾益的。那样,学生才能学的灵活,学的主动,学有所成。

.09.03晚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五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几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的感觉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对着老师的手认真的数,通过实验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六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认识毫升(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组织形式

2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毫升)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课件下载论坛(详细出处参考: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观念,我抓住了学生好玩的天性,将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组一名学生的手中,看一看、记一记1毫升有多少,并说说感觉;然后让每组学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观察以后,说说给你的感觉;而让学生感知100毫升时,我采用让学生喝100毫升饮料的方式,说说可以用几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学生逐步体验,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

升和亳升教学反思篇八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的。事实上,在前两节课的.教学中,关于毫升也说了一些,学生对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节课感觉一点也不像新课。只是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稍稍化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用量筒做了实验,但看得不太清楚,我就让学生观察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再把容器里的水倒入量筒,使学生认识到小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毫升,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数数有几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对1毫升到底有多少形成进一步的表象。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了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