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德育心得体会 求德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时间:2023-09-21 15:38:51 作者:ZS文王 心得体会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 求德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德育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在求德育方面的实践中,我深感其意义重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00字)

在德育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我发现,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沟通。例如,在班级中组织讨论,让学生就某一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力。此外,德育还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在学术知识的学习中渗透进道德教育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段:激发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感(200字)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热爱和责任感。从个人经验来看,我发现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可以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举例来说,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公益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对于社会责任的意识。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决策权和参与权,鼓励他们参与到校园管理中,从中学习和感受到自己所付出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四段: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200字)

德育需要全校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学校应该注重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树立正直、友善、宽容的价值观,同时校方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另外,家庭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够营造出一个有益于德育发展的氛围。

第五段:个人的成长与反思(300字)

在参与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反思。首先,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责任。了解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后,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其次,我意识到德育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通过参与德育培训和与同事的交流,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我认识到德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有意义且有乐趣的工作。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在看到学生良好的成长和变化时,我深感满足和快乐。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德育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我在德育实践中所关注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个人的成长与反思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希望能够成为更好的教育者,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心得体会篇二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过去,展望将来,对师德修养方面做了下面的总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其次,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教书育人

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和谐发展

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尊重家长服务家长

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语气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我。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1、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身。

3、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抓好抓落实,抓好四个"并重",即教书与育人并重,抓质量与抓素质提高并重,抓教育与抓管理并重,抓督察与抓奖惩并重;狠抓五大环节,即学习、整改、落实、提高五个环节。

4、在教研组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个教师都有畅谈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获得新知的机会;教学反思与探究,让更多的教师寻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向。

只要每位教师都负起应负的责任,遵循教师,多奉献一点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切都将美好起来。我坚信只要承担了我所能承担的责任,我就扮演了我所能扮演的秀的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德育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德育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致力于求德育的方法和实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逐渐感受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250字)

首先,德育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和难题,他们需要被倾听和理解。在我的德育实践中,我尽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困惑,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支持和指导。通过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50字)

其次,德育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我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段: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250字)

再次,德育工作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至关重要。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创造尊重、和谐和合作的课堂氛围。我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关心,并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通过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能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五段: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300字)

最后,德育工作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我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逐渐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思辨,提供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给予学生的自主权,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人生态度。

结尾(100字)

总结起来,求德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方法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责任感、有思想品德的人。

德育心得体会篇四

德育是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优秀道德观念的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以下内容将分为五个段落,阐述我对德育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认为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德育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在课堂教育中,我注重学生的道德评价和思想意识培养,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心,通过给予学生机会和责任来锻炼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不仅在个人品德上有所提高,也在集体中发挥出榜样作用。

其次,德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接受德育的培养。作为教师,我注重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灌输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原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我经常引用真实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道德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使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再次,德育要注重整合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德育工作需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我在课堂上注重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学会用学科知识来思考道德问题。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讲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作品中体现的道德情操和人生哲理。在历史课堂上,我会讲述一些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因果关系和道德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学科知识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

此外,德育要注重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成员的父母在德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的沟通,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经常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表现和进展。我也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互动,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

最后,德育要注重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德育工作者,我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我都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影响力。我会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体谅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尽量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我相信,只有我自己成为学生良好品德的示范者,才能真正影响到他们的品德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整合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我们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德育心得体会篇五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心投入的事业。

第一段: 德育是树立道德标杆的过程

在学校里的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心和难点。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自我要求,掌握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塑造好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引导和监督中,在学生内心中树立一个正真的,可信的道德标杆。

第二段: 德育是紧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体制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使得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不仅不冲突,而且互相促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其正确地应对挫折和痛苦,让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第三段: 德育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

学生行为规范是德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从学生身边的具体行为和生活中,进行详细的规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我们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让孩子在和谐和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四段: 德育是塑造良好人格的过程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批判和否定学生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发掘和发扬学生的正能量,让他们成为头脑清醒、心灵美丽的青年人,为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段: 德育是转化社会风气的过程

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理解和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也是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素质和认知水平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将德育工作倡导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推动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铸就更加美好的社会。

德育心得体会篇六

古人云:“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内心虽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力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可是真要说起如何做,却是无从入手。但是短短几天的师德培训学习中各位老师的旁征博引,现身说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因此我也逐渐懂得了做一名人民满意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朱和新先生也讲过: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需要母亲般的爱,但是教育的爱,更需要尊重,更需要赏识,更需要宽容。

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不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要留有一份纯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赏识教育最难得可贵的首先是对学生,对孩子,对教育对象永不放弃尤其是教育者所倾注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期待。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爱还需要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面对露珠一样的学生,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此外,教育需要责任。责任源于爱心,其本身亦是真爱。如果说,没有责任的爱是无法存在的。那么,没有爱的责任同样也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崇高的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发现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热爱教师的职业岗位,必须把它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和塑造“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新人的重大工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责任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按《教育法》、《教师法》的要求,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这种职责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一种深沉的使命感,而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动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却是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的角色,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机智等。其中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因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长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此外,教师必须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年轻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得住学习关、实践关、职业倦怠关的考验。

专业知识是一位教师外在美的依托!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天文等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所以教师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粗读、细读、摘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是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师的试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若没有研究,就不能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教学;没有研究,也就没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

据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随着教龄的变化而变化。据调查,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师生涯的最初几年就开始呈现,而且随着教学时间增加开始不断加重。为了摆脱职业倦怠,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其次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高级需要,即实现自尊、自主、自我。此外,还要补充教育哲学资源,加强哲学修养。

除此以上三个方面之外,教师的师德还包括班主任专业化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在此不一一详述。

这些就是我在暑期师德学习上的体会和心得,并以此鼓励自己,鞭笞自己,努力使自己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

那么,究竟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语文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语文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总之,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是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德育心得体会篇七

在这一个学期结束之时我对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如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他自己,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小的事即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入手,不讲空话,不盲目提要求。在这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上要求学生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在听了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后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自己的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活动中要逐渐学会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问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做练习时要求学生书写姿势端正,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要工整,作业和书本要保持整洁,认真并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之余,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小事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

无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教学始终都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播或引导,而这些都离不开课堂中的教学。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深深地思考着。在我看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这篇文章后,让我深深地触动了。在我教育教学的课堂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只让做对的同学说,不让做错的同学说,这样的教学信息反馈带有片面性;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关注班上中上等学生,让那些经常做错的学生陪读。这样一下来,就挫伤了那些后进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有悖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十分珍贵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能随机应变,合理开发,巧妙引导学生一起研究的话,就可能在课堂上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后进生的问题,不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思路,课堂教学就是呆板的教学,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习惯和观念,克服功利心,不要刻意求顺、求纯、求完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尽管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本学期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我在教授《弟子规》原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拍手诵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诵,在诵中悟,并结合史料中有关故事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并感知《弟子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反复诵读中掌握了其韵味和节奏,在课下再让小组长组织学生比赛诵读,让学生边玩边吟诵,让经典不断渗入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了健体与健心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播放《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或者音像的方式进行诠释,更注重引导孩子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套曲演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教师每周一节《弟子规》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来指导孩子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上课前能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此外,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会被学生悄悄捡走。由此可见,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德育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法治德育,是培养学生成为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良好公民素养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正有责、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加强合作,合力培育学生成为应有的公民素养,形成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我从事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法治德育的重要性,更加认识到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法治观念。

第二段:德育与法治(200字)

德育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育是培养一个社会人的品性和良好价值观念,为法治社会提供精神基础;法治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法规,为德育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德育与法治紧密关联,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与法治的结合是必须的,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接受德育和法治的双重培养,才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三段:课程融合(300字)

法治教育可以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当中,形式多样。比如数学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在生活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事迹、阅读名著等形式进行人文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法律价值。音乐体育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中要讲究规则、公正、诚信。通过这些操作,将法治教育纳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逐渐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认知,同时,让老师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

第四段:教师和家长的互动(300字)

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人责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的法治框架,教育是学生领悟法治和法律精神的重要途径。而这其中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便更加突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是他们的责任。同时,在学校,教师也要承担起教育孩子形成德育和法治意识的责任。两者要形成正面互动,家长要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学校表现,和老师多沟通互动,共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第五段:结语(200字)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德育的重要性。授课时需要注重让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法治教育,同时和家长进行互动,让家长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德育和法治教育,从多方面培养好公民素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生活的每一角落都能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让法治文明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德育心得体会篇九

在公共课教学部xx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xx、xx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