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加书名号嘛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00:48:10 作者:笔舞 评语寄语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篇一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所以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所以,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5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必须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我明白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并且他敢于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经过自我的儿女来延续自我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职责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篇二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很多道理,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给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给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

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

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篇三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赤子孤独,意味着他内心宁静,娟然如拭,褪去聒噪,独伫一隅,竭心所务。这也是傅雷―――一位真君子所秉承的(对自己翻译、写作事业),并劝诫其子所秉承的。

傅雷可以说是一位极严苛又执著的父亲。只要对孩子有所裨益之处,他总不遗余力,亟待探求。他对于文学的理解是颇有意思的,他常常提到“浪漫底克”一词,比如对于李杜二人写意的探讨,极为客观地讲:“写实可学,浪漫底克不可学,像李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所谓曲高和寡,积雪的山峰也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令人听了耳目一新,其思想可见一斑了。更有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探讨――从文学的墨采过渡到通透达观的人性灵的思索。其中论述的,不是传统理论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而是求真务实,庄重严谨地发表个人言论。这是不大容易的,更是鲜有的!如同揽去翳朽,决疏土石,剥离云漫,忽而打开一个新世界。又有“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样的洒脱之感。然,精神的`自由非身行的自由。身行若自由,其人格必举力维艰,但精神自由则弥足珍贵地在崇朽的天涯里灼烧悦气,升腾为新征程。究其根本,这甚而是自身严谨理智,追求真理的人格。

傅雷告诉傅聪:“我是你的一面忠实的镜子。”这面镜子用自己的一生履行责任,促成一位惊艳世界的祖国艺术家的诞生。做人,是一切无关乎性命的开始,集思想,理智,才智于一身。上升家国,不惮烦琐,如此成仁。云书寄,馥馥情。云书中母亲的语言细腻流露,更显一份急不可待与热烈。信中时时有感叹号出现,语言短促有力,一气呵成,无不透露这份爱更似丝细针线,缝隙绣得,淙淙流水。

傅雷说“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生活中友人繁多,自然,欢聚免不得如火如荼。老子也说“上善若水”。的确,水,泉眼清冽,翕忽澄澈,云之浮,溪之流,之声与耳谋,清冷冷状与目谋。或在氯簧较拢或于偃没石前,何之悠!何之迥!水利万物,万物融水,是何天籁!心灵也为之而触震,是否昔日与友人过于近密,适得其反?定要改勉!做傅雷般真君子,若水般万生。

亲情如水,岁月如梭,既然我是你的舵工,自然要用力划桨,就算平静得一泓湖水搅起万丈波澜也要渡济。让我做你的舟楫,通往河岸那边的谷地。父母之爱子,则是何地何时均要为子而虑计。正因为父母的严苛职守,子女方可闯出天地,觅得归处。思之怆然,更觉傅雷夫妇二人在文革中死之毅然,决绝!

总而言之,青山萦回,读《傅雷家书》,顿觉颢气俱存,盈于天地之间。是何人的气节?还是须做人的品性?抑或良知知识分子的中国味道,只得生生斟酌矣。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篇四

有一种爱叫父爱,他不同于母爱,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是一杯温开水,虽平淡无奇,可又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总共186篇。傅雷在书信中和儿子论艺术,论音乐之美;聊儿子的比赛、生活;说自己的处境,讲社会、国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写在信中,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期望。

每一封家书都值得我细细地品、慢慢地研,它拥有着文学价值与人间美好的情感。傅雷深爱着孩子,“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父亲在思念着、爱着孩子。“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对儿子说“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傅雷给儿子深沉的爱,把儿子当作朋友,讨论艺术上的问题;指导端正着儿子的品格;让儿子产生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观念。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触。天下父母之爱都一样深沉。记得我初一住校时,约定每天与父母打一通电话,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给我指明学习方法,提醒我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个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来是父母每天接我的电话前,先记下要和我说的话。每天虽时间不长,可在这一句句话中夹着爱。我明白了要与父母多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傅雷教他的儿子做人、做学问、爱国,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子的一生。而我们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爱,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父母的话,我们要用心去听,去体会。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每一封家书都是在家翘首企盼游子归来的那份沉甸甸的的挂念。从古时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日的《傅雷家书》更是如此。

读后感加书名号嘛篇五

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书信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现在是视频聊天的时代,可是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见得比旧时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本站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

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