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心得个人(模板13篇)

时间:2024-01-13 05:52:14 作者:GZ才子 心得体会

在读书心得中,我们可以思考并提出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和评价。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范文

相传东胜神州有一个小国,叫傲来国,千万年来,在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感受了天真地秀,日月精华,化石崩裂,化成一个石猴,花果山的猴子们都拜他为美猴王,他当了菩提祖师的徒弟,还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可却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徒弟,前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经历种种磨难,和自然环境作斗争,跋山涉水,晓行晚宿,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最终修成正果。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还记得《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吗?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那狡猾的白骨精三次各变成了农家姑娘、老婆婆、老公公,都被孙悟空打死,让我感受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的决心和勇敢的品质。最后他们师徒俩的误会冰释。师徒四人一步步向西天进发。

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信念,坚定希望就在前方,终于,十万八千里的路踩在脚下,师徒四人终于克服万难取得真经,造福百姓。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触:人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去努力,奇迹就会发生。《西游记》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的坚定决心!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范文

电视剧《西游记》真是太好看了,只要这一电视剧一打开,我们全家任何在场的人,眼睛都会紧盯屏幕,心潮随着唐僧师徒四人的行径起伏不平的!

特别是“大闹天宫”,非常有意思!孙悟空取得金箍棒、当了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太上老君请孙悟空上天做弼马温。当孙悟空知道弼马温是当马夫时,气得打坏了马院、捣毁了云霄宝殿,打伤了天兵天将,玉帝只好求如来佛祖前来相助……如来佛祖用高大的五行山压住了野性十足的孙悟空,又用封条加固,使孙悟空寸步难移、插翅难逃。这集“大闹天宫”好看吧!告诉你下面还有更精彩呢!

有一集“猴王保唐僧”也不错哦!孙悟空一直被压在五行山底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途经五行山脚下,听到孙悟空叫:“师傅,师傅!”心肠很软的他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悟空拜唐僧为师,唐僧收了他为第一个徒弟,取名为“行者”。就这样,孙悟空保唐僧西去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功劳很大,然而却好几次被师傅唐僧误解了、驱赶走了。最终,师徒四人到达西天的雷音寺,才取得真经。

还有一集比较搞笑,叫“夺宝莲花洞”,师徒四人来到莲花洞。悟空叫八戒去看看有没有妖怪,结果懒惰的八戒却睡着了,焦急万分的悟空就变成一只小鸟把他啄醒,八戒只好再次寻妖,结果这次真的遇见妖怪,吓得惊慌失措,但还是鼓起勇气与妖魔斗争,可是仍敌不过,被妖魔抓走了。最后还是孙悟空帮了忙,救出了八戒,取得莲花洞中的宝贝。

当然,经典的故事除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猴王保唐僧”、“夺宝莲花洞”外,还有“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盘丝洞”、“火焰山”“天竺国”等等。每个故事都很生动。故事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像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我都很喜欢,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机智坚强、勇敢可爱的孙悟空。

《西游记》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寻找甚至实现一个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或挫折,我们一定得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你看不是吗,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才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呀!

西游记学生个人读书心得

我九岁生日那天,我爸爸送给我的是一支钢笔,我妈妈送给我的是一本《西游记》的书,我接过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师傅和他四个徒弟,分别是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和白龙马。

猪八戒不仅非常懒,他还耍小聪明,而且很自私。

沙和尚最老实,非常忠诚唐僧。

唐僧非常爱说话,可是他心地善善良,特点是喜欢助人为乐,可是有时候有点笨,妖怪变成人喊救命,唐僧救了他,最后就被妖怪抓了。

还有一个孙悟空,不怕困难打跑了很多妖怪,如果师傅被抓,孙悟空想尽办法,也要把师傅救回来。

《西游记》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做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就像我们上学一样,也会遇到困难,结果难题也解开了,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不要怕困难。

读一本好书,就像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

做人要诚信敦厚忠心耿耿。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第三次读完这本重重的《西游记》时,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触。

第一次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而这一次,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当然,在故事中诉说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我就不多说了。《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当我翻开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

从三岁起,我便从父母口中听过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再大些便开始看连环画版的《西游记》,识字以后又开始看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记》。现在翻开面前这本厚书《西游记》,不仅感慨万分。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曾经帮过孙悟空,又将孙悟空安排到取经队伍之中,让他从五行山下解脱,孙悟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每次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几乎都又被观音劝回。每次唐僧遇到危险,总是观音出现化险为夷。观音是孙悟空的恩人,恩人的话怎么敢不听呢?于是,孙悟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观音言听计从,凡事都去找观音商量。

紧箍咒。

五百年的磨难。

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乖乖的陪着唐僧取完了真经。

看来即使是孙悟空也有弱点,“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再神通的人也是如此。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尤其是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稀奇古怪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以天马行空的绮丽想象向人们展示了师徒四人在茫茫的西行取经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并将这些千难万险幻化为险象环生的各种灾难,一场场与妖魔鬼怪之间斗智斗力的较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书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有诚实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聪明机警、善恶分明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爱耍小聪明的猪八戒,踏实可靠、寡言少语的沙僧。小说情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个性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既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是我爱不释手的故事。

唐僧师徒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虽然有当科学家的远大理想,但是不能吃苦耐劳,做事经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一味贪图享受,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必须改掉做事虎头蛇尾的错误做法,发奋发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奋勇迈进!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西游记》是古代浪漫的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的杰作。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想象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叙述了唐僧与徒弟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过程。这部作品通过无数的战争的幻想情节,写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反抗精神。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坚强,慈悲善良。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每当我翻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时,总是受益匪浅。在这本书里,阐述了很多大道理如爱国、和谐、文明等,有趣的是它总能透过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理解并领悟其中的道理。而这些故事中,最让我喜欢的是《西游记》。

说起《西游记》,它是吴承恩写的长篇神话题材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

一。最先接触《西游记》是在电视上播发的片子,讲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并克服各种各样的磨难。小时候看《西游记》,喜欢里面生动形象的故事,却又觉得故事里的师徒四人很奇怪——唐僧固执懦弱,好坏不分;孙悟空任性调皮,不受管束;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只会挑担。

如今再看爱国主义活动课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中的《西游记》,许是先看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中的大道理,再去接触故事,换一个角度去看,竟发现师徒四人有了师徒四人的形象又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唐僧虽然不会武功,但他善良正直,在取经途中乐善好施,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是一个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佛道中人,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最终修成正果;孙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他聪明能干,英勇善战,在漫漫的取经路上,他敢与妖魔鬼怪斗,敢与一切困难斗,更在取经途中慢慢改变自己“顽劣”的脾性,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猪八戒在故事里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给人一种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感觉,但恰恰在和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立下了不少战功,以实际行动改变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再瞧瞧一路上勤恳沉默的沙和尚,肩挑重担行走于长长的取经路,却没有半句怨言,既忠心耿耿,又任劳任怨,是唐僧取经不可缺少的忠诚卫士。

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阅读《西游记》这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的鲜明个性,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善良、正直、可爱和英勇,这些优点也会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个个指路灯。

《西游记》读书心得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生动活泼的《西游记》,拿起它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收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的故事。徒弟们全心全意地保护师父在西方学习经文。经过9981难,他们终于收回了真经。

说到著名的孙悟空,大家都知道,他和怪物搏斗的场景隐约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有一幅令人兴奋的画面。他是多么的勇敢和无畏,他与红孩子战斗,三打白骨精,与牛魔王战斗……他勇敢地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他的正义和坚定,深深地震撼了我。

唐僧是个善良的和尚,“阿弥陀佛”不停地在嘴边读书,敲木鱼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边回荡。他爱世界上的一切,甚至一只蚂蚁死在他脚下,他想读一百遍经文给它一个超级死亡的`灵魂。我非常尊重他,他不懈的精神深深地震惊了我。

说到猪八戒,同学们肯定会“扑喘”一笑,但我很佩服他。虽然他贪财好色,但他全心全意地保护师父,在怪物面前不屈服。他被白骨精抓住了,很高兴逃跑了,但他又和白骨精战斗了。

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如果我们摔倒了,我们必须站起来,否则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蓝天。现在,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会退缩和气馁。我们必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永不放弃!如果你想站起来,你必须依靠自己。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一半就气喘吁吁,然后放弃了爬山,现在想起我有多惭愧啊!让我们一起做一个不怕困难的人吧!这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西游记》读书心得

当我第一次看到《西游记》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美丽的封面所吸引。我忍不住把它拿在手里读。我对它有无限的期望。

有一天,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西游记》,轻轻地翻了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了吃唐僧的肉,白骨精三次换成村姑、老妇人、老人,都被孙悟空的火眼看穿了。唐僧分不清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三人生命,违反戒律,唐僧一怒之下写了贬书,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当我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生气,愤怒地想:你这个唐僧,大圣好心地救了你,但你不能区分是非,但也救了你的徒弟。真气人!

最近,我又打开了《西游记》。当我看到孙悟空与红孩子战斗时,我非常感动。虽然孙悟空没有打败红孩子,但他并没有气馁,绝望地与红孩子战斗,想救他的主人。后来去南海请观音菩萨帮忙,最后用假莲台降服红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像唐僧那样轻易相信别人。我们已经被孙悟空救了很多次了。我们应该学习和培养孙悟空的火眼睛,看到妖魔鬼怪,敢于与邪恶作斗争,为人民消除伤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学习。就像我们在学习中看到问题的意思一样,我们必须认真、小心,不能粗心大意,否则我们就无法学习真正的'技能。

我看了好几遍《西游记》的老版本和新版本的电视剧。细节没有书中写的那么逼真。《西游记》是我最好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读书心得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参加论坛的题目是《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敢拼搏,建功立业》 ,这十六个字既是我的心得体会的题目,也是我读《西游记》心得总结出来的取经成功的十六个字。下面我就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1300多年前,盛唐高僧陈玄奘用十七年的时间行程数万里,遍游西域诸国,终于从天竺(今印度)取来佛教经卷,沟通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为中外文化交流写下了辉煌的一笔。600年前,明代伟大小说家吴承恩依据唐僧取经这个足以让炎黄子孙骄傲的历史事件所衍生的故事,创作成不朽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我最早接触《西游记》是在小学时候,偶尔能和同学借到几本《西游记》小人书,偶尔能看到儿童画报上面有《西游记》的连环画,中学时候才看到《西游记》原著,以自己当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西游记》里面只看到了红火热闹,打打闹闹,知道里面的一些人物和一些情节,并没有从中领悟到多少有用的东西。等到我的女儿也上了小学,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我向女儿推荐四大名著,当女儿问我为什么要读《西游记》的时候,我也只能告诉她,那里面的文字优美,故事吸引人,有助于提高她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再也不能告诉她太多的东西了。直到这一次参加旗委组织部、旗党校举办的“经典著作研讨班”,听了高教授对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引导之后,我才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感觉自己才开始真正了解和喜欢这本书。虽然近期内并没有时间再细细品读一遍这本书,但是心中突然之间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收获。

我觉得《西游记》体现出的其中一个道理就是关于一个团队的成功学原理。它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做一件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三是要有勇敢拼搏的吃苦耐劳精神。

具体分析一下:

无论是历史上的西行求法的陈玄奘,还是神话中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有一点大体上是一致的,虽然万里迢迢,备受苦难,却是信念坚定,方向不变,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取回真经。虽然他们是僧徒,但他们忠君报国,取经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唐王朝江山永固。在取经的路上,他们从来不为荣华富贵、美女绝色所诱惑,唐僧的态度一贯是“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第九十九回写八大金刚将唐僧四人从空中坠落下地,已完成八十一难后,作者用诗句点缀“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意思是取经得道之难,难在少一难就不能够成功。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做事情必须树立目标,不论前进的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克服困难,不论有多少诱惑,都要不为所动,要坚定不移的向着目标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奋力前行,终会成功。

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唐僧刚开始取经上路时是一个人,刚刚起步时就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可以看出来,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西天取经一重大使命的,所以后来他的团队发展到师徒四个人和白龙马。在这个团队里,他们几个各显神通,各负其责,团结合作,一路前行。唐僧是这个团体的领导,西天取经路上他是矢志不移的,没有他,这个队伍就组织不起来,组织起来也到不了西天。一路上,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遇到困难就闭上眼睛念阿弥陀佛,但是他善于把握每一个成员的特点,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用紧箍咒控制住了最有能力但是有时候不听话的孙悟空,用领导的威信、佛教的纪律管理住了另外两个徒弟。孙悟空是这个团队的战斗骨干,是西行路上百战百胜的主力队员,总体上说,他忠诚于取经事业,尽心尽力的保护唐僧,对团队纪律一般能遵守,但他不搞教条主义,对妖魔鬼怪毫不手软。知道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是佛教阵线的最高领导,遇到难题常请他们排忧解难。有时候还利用自己的聪明伶俐、倍受宠爱的优势和领导们开开玩笑,犯一些错误。猪八戒是说不上是主力队员,也说不上是一心向佛,他的入伙是被迫的,他不是主力,但是助力,每次临敌,有时他与孙悟空、沙和尚同时上阵,有时猴王主攻,八戒助攻,配合默契。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能吃苦耐劳,做最脏最累的活,有时发些牢骚,有时打退堂鼓,但始终还是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沙和尚是这个集团的老黄牛,不象孙悟空那样爱出风头,不象猪八戒那样爱发牢骚,表现出高度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尽管在降妖除怪空战功不多,但他在团结内部方面作用不容低估。总是能在团队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出面劝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平时他默不作声,走路干活,在两位师兄摞挑子的时候也能迎难而上,挑起担子,让团体在他的努力下度过难关。白龙马是一匹人性化的马,一路上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背负唐僧,十分辛苦。在师徒四人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救唐僧于危难之中。虽然团队在取经途中也闹过不愉快和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真经,修行成佛。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在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团队的领导和成员要用人之长,互相帮助,克服影响团队利益的不利因素,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起来力量大,只要团结协作,事业的成功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在一个团队里,光有坚定信念和目标,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还不够,最主要的是需要有执行力,需要每一个人去付出智慧和劳动,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具有勇于吃苦,善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定下的目标,安排下的工作任务,如果每个人都退缩不前,不主动承担职责,那么落实任务、取得成功就是无稽之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可以说是艰难异常,生死莫测。在有无数艰难险阻的漫漫西行途中,不但山高水深,妖魔鬼怪挡道,更有妖狐精灵、狼虫虎豹危害期间,行程十万八千里,苦历八十一难。但是师徒四人遇山开路,遇水造船,除妖降魔,为民除害,有着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忍受了各种痛苦的折磨,不急于求成,不心存侥幸,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和力量,历尽了苦难,终于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完成取经壮举。他们这种拼搏向前、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社会在矛盾中前进,人类在斗争中发展,没有坚定的方向,不进行艰苦的努力,不团结一致向前,就不能创造新的生活,就不能成就宏伟的事业,也不能带来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每个团队、每个人,做每件事,就应该有生活的理想,都应该有奋斗的目标。树立了理想,看准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百折不回的朝着理想目标前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一筹莫展,无法前行时,不妨用《西游记》里的这样一个典故来鼓励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我们终将会得到扇灭火焰山的那把芭蕉扇,最终实现自我,建功立业。

最后,祝大家都能手持芭蕉扇,扇灭前进路上的火焰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谢谢大家。

《西游记》读书心得

今年暑假我读了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其中最为吸引我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篇章。

白骨精三次变幻成好人的模样戏弄唐僧,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骗局,三次棒打白骨精,白骨精化为一堆骷髅。唐僧却不知白骨精是妖魔,误以为孙悟空误杀了好人,恨透了孙悟空。唐僧于是写下贬书给悟空,让其从哪来回哪去。悟空百口莫辩只能抹着眼泪,凄凄惨惨不舍而去。

后来,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师徒三人继续西行。途中唐僧遇一妖魔黄袍狼。在解虎气后,一睁眼突见悟空便高兴不已。再从沙僧那得知悟空受冤及智降黄袍狼详情后,他更向悟空谢之不尽。

读着,读着,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就像白骨精,伪装成一副好人的模样,欺骗像唐僧这样善良但缺乏辨别能力的人们,从而使像悟空这样真正关心、保护唐僧的人蒙冤离去。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学会辨别真假,不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双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做一个不糊涂的善良人!

不过,唐僧虽然没有辨别出白骨精的伪装,但他一心向善,发现自己犯错后,后悔万分,后又知错能改,勇于向徒弟承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犯错,但却经常因为倔强,也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愿意主动承认,包括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想想唐僧,他得知自己犯错不但内心痛苦万分,还向自己的徒弟积极承认错误,这一品德着实可贵。我们应该学习唐僧身上的这一可贵的品质,当发现自己的不足,便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修成正果!

西游记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次见到《西游记》这本书,我一看到它那漂亮的封面,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忍不住拿在手上读一读,我对它产生了无穷的期待。

初读《西游记》。

一天,我把《西游记》小心翼翼地打开,轻轻地翻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变换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火眼睛睛给识破了。唐僧辨别不了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三人性命,违反戒律,唐僧一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当我读到这里时,气愤极了,气冲冲地想着:你这个唐僧,大圣好心好意地救你,你却辨别不了是非,还将好心救你的徒儿赶走。真气人!

深读《西游记》。

最近,我再次翻开《西游记》,看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节时,我感动极了,虽然孙悟空没能打败红孩儿,但是他没有气馁,不顾一切的和红孩儿打斗,一心要救出他的师父。后来去南海请观音菩萨前来帮忙,最终用假莲台将红孩儿降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像唐僧那样容易相信别人,多次落入妖魔鬼怪的活口,都被孙悟空一一解救了出来,我们要学习、练就孙悟空那样的火眼睛睛,看清妖魔鬼怪,敢斗邪恶、为民除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像我们在学习中,看清题意,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马马虎虎,否则就学不到真正的本领了。

《西游记》老版、新版的电视剧我也看了好几遍了,细节没有书中写的你们逼真,《西游记》这本书才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