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09-29 18:53:56 作者:碧墨 工作报告 2023年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通用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篇一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林波校长

副组长:曹淑萍

各班教师为组员。研究制定了检查和整改的意见

二、全面自查

通过检查发现:

1.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均无购买非法、盗印、盗版读物和宗教读物,无使用小学教材现象。学校使用的书籍均出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荐用书。

2.我校课外读物仅有语文主题丛书,学生没有校本教材。

3.提高认识,为了减轻家长负担,我校没有私自向学生推广征订其他的学生教材和教辅材料现象.4.社会上的违法有害文化产品,如盗版辅助学习书仍然占据巨大的供求市场,有个别家长贪图便宜而为学生购买。

5.有些老师在家长强烈的要求下给学生留有超量家庭作业或建议家长为学生购买课外练习。

三、整改措施

1.规范收费行为,禁止个人书商进学校推销教辅材料。

2.强化宣传,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主权的重要意义和法规知识,提

高师生抵制盗版工具书和其他盗版制品的自觉性

3.狠抓落实,进行全面清查。先在园内进行自查,严禁买非法、盗印、盗版学校和宗教读物在校园的传播。

4.学校采取不同形式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是他们充分了解遵循教育规律

5.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兴趣班、辅导班、特长班,教师不得私自向学生推广征订其他的学生教材和教辅材料今后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不断规范学校读物的使用,不断提高学校的保教质。

白山市第二十中学

2021年12月

自查报告中学师德

中学食堂自查报告

中学实验室自查报告

中学食堂自查报告范文

中学年终检查自查报告范文

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篇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文件要求,并且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我校于近期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专项排查工作。

学校成立以张迎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学习文件精神,专门召开“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各班级认真组织开展课外读物自查工作,对班级书架、学生书包柜进行排查,翻阅每本图书,整理问题书籍;同时对班级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安排班级图书管理员,形成规范性的图书借阅机制。

由学校副校长方频牵头携政教处、大队部、教研、教导处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进行逐类、逐架地检查清理。大家认真检查每一本书籍,把不符合要求的从书架上撤出,并记录到清查记录表中,将整理出的不合格书籍进行回收,严格把关、筑好防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课外读物管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育人合力。我校也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为学生成长奠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打造魅力书香校园。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篇三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现将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的遴选、审核工作。

1、成立审核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成立审核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1、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推荐工作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增慧等标准。不得推荐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公序良俗、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课外读物进入校园。

2、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确定的图书目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和图书室人员初选目录,学科组进行审读、评议,审核工作组把关、确认推荐结果,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向学生家长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由其根据需要自愿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做好指导工作。

4、禁止单位和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于受捐赠的课外读物,明确其来源,并进行审核把关。

5、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在校园内设立读书角,积极开展读书写作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学生自查。通过校会号召学生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检查自己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或有疑惑的,及时寻求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的帮助。

2、学生互查。学生互相借阅课外书籍时,发现问题时,善意提醒,并寻求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的帮助。

3、家长关注。通过家长会宣传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关注孩子所读课外读物的价值取向和适宜性。

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篇四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主任及各班主任

1.排查学校图书室:对于已入库的图书进行电脑查询,一一核实有无存在问题的图书,发现一本清理一本;对于还未来得及入库的图书,采取人工核查的方式逐一进行排查。

2.排查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角以及餐厅和宿舍的图书角,发动班主任老师进行仔细排查,发现一本清理一本,确保没有存在问题的小学生读物。

3.地毯式排查。由排查组织人员划分区域责任到人,对各班逐班、逐人排查。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本次课外读物大排查共排查了49个版本的教材及课外读物。

2.通过排查发现,个别课外读物的情节不够健康,内容不够积极向上对此,学校制定了应急调整措施,对排查发现的有问题读物进行及时全面地清理下架。

1.以后将一如既往对教材及课外读物进行严格的把关,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读物的育人功能。

2.切实夯实教材使用责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后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不断规范学校学生读物的使用,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中学课外读物自查报告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阅读水平,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课内外都要积极指导学生加强阅读。

我校五年级二班54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杨晓琳

4.1调查目标。本调查是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现状,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通过调查,发现我校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令人担忧:不能正确的领会课外阅读的价值,不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提供给他们阅读的书籍不够,阅读的科学方法不能掌握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在发现调查中的问题同时也思考了若干对策,并对家长和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4.2调查方法。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5.1阅读习惯差:调查表明,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大多数已成为负担。读书,也只是看课本,看作文书,看辅导资料。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校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仅有20%,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6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80%人从不动笔;阅读时能身心投入的仅有15%,50%的人阅读完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35%学生感觉自己阅读时比较认真。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不知道为何阅读,他们的阅读质量自然不高。

5.2阅读内容单一:身为五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3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8%。由于年龄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不懂得如何欣赏名著,更加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而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往往低于他们年级应该要阅读的书籍。

6.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大部分父母忙于农活,农闲时出外打工挣钱,根本没有读书的习惯。晚上睡觉前与电视为伴。打工者春节回家时天天打牌逛街,文化素养较低。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更不能为孩子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这样直接影响学生,使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6.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无策。只一味指责孩子,盲目购买一些他们认为的"好书"强塞给孩子阅读,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态,更加不愿意阅读。

6.3学生无知识积累,理解能力低下。课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对于文字描述性的问题或需要加以主观分析的习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导致错别字、语病连篇,理解能力明显低下。

6.4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不需要老师家长去督促,当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可调查表明:只有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也只有15%,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的达6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在读书的同学当中其中4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只有33%是种爱好。究其原因,很多调查表明电视、电脑游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而对课外阅读明显兴趣缺缺。但是如果让他们过分地沉迷于这些游戏、电视、网络,长期发展下去会削弱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7.1科学引导。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让课堂上的知识通过课外延伸,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全面了解课本内外的故事,增强他们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完课外书籍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对这些书籍的看法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积极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在学校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比如"读书节""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读书的快乐,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

7.2读书交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交流心得。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做好好书推荐,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月一交流。在阅读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还要经常性的和同学们交换读物,以增加阅读量。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如:写读后感;指名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自觉自愿的把目光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7.3营造读书氛围。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下有目的地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并展示自己读书所积累的优美语句,是他们更愿意自觉去读书。

7.4拓宽阅读量。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鼓励学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健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