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优质5篇)

时间:2023-10-14 17:47:27 作者:笔舞 口号大全 最新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优质5篇)

经典名著能够引导人们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经典作品时,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意图进行对比和交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作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篇一

8月23日,省政协召开咨政协商座谈会,邀请省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这一话题,与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地探讨和交流。省政协主席黄燕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隋忠诚出席会议,介绍了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并与委员进行交流。省政协副主席别胜学作会议总结。省政协秘书长阿汝汗出席会议。

会上,杜剑、韩福春、董英山、赵世伟、贾涛、于晶华、徐金波等委员分别发言,围绕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势等方面,综合分析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表示,我省是农业大省,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业及相关产业都高度重视,不仅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有效成果。

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对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有的委员认为,我省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和生态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科技贡献率高,具备发展绿色农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基本要素。有的委员建议,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有的委员则表示,应加强协同创新,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支持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创新中心,构建资源共享、开放合作创新平台体系,并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在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后,省农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积极采纳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省绿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篇二

“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尽快形成完备的制度和标准体系,有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完善财政和金融支持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发挥好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日前,在甘肃省政协召开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专家学者、农业龙头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促进甘肃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省政协调研组发言时提出建议。

此前,甘肃省政协组织调研组历时8个月走访了省内7个市州,多次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会议共收到书面发言材料36篇,并通过网络议政平台征集到意见建议20多条,为月协商座谈会做足准备。

“我省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先天优势。”省政协委员王化俊建议,加强科技攻关,加大对有机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制定鼓励生产和应用生物肥料、农药的政策,加大投入补贴力度,抢占高端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及其认证公信力不高、营销模式落后等,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信心。“这样就导致优质不优价,既丢失了市场份额,也让生产者寒了心。”张掖市政协副主席袁斌才建议,应在增强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规范和宣传产品认证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网络平台以及营销新模式,确保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

龙头企业在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谈起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境,省政协委员、省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树军认为是资金短缺。他建议专门设立补贴资金,对农业支柱产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整合全省国有农业资产和企业,建立全省农业投融资平台,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已形成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开展投融资业务。

针对与会者所提意见建议,甘肃省农牧厅负责人回应表示,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可行建议并吸纳采用,力争早日转化为具体行动。

副省长杨子兴认真听取与会者发言,并对发言逐一回应。他提出要通过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积极推行清洁化生产,积极创新农作制度,完善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研发等手段,进一步推动全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刘立军表示,要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整理,仔细研究,供省直相关部门参考。对一些重要建议要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通过多渠道积极呼吁反映,共同推动落实。

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篇三

8月底,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该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近日,大连市政协主席李万才主持召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路径、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放大了扶持政策效应等献计献策。两相呼应,吹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集结号“。

20xx年,大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3.5%,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滞后,说明有潜力、有空间。”会前,市政协组织委员历时两个多月深入调研,形成14篇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资源发掘尚不充分、缺乏优质载体和平台、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针对性需进一步增强等问题,并逐一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产业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高,与多个产业存在耦合关系,融合发展是必然路径。”针对大连文化产业面临的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不高等现状,刘立常委建议进一步突出融合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加强文化产业的纵向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横向服务链融合发展。要积极鼓励“文化+农业”、“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业态,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和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小镇”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海岛小镇、牧场小镇、非遗小镇、艺术小镇、运动小镇等,促进产业互补和链条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扩大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谢景芳常委直言,近年来大连发展虽然成就多多,但城市特色和亮点也在逐步消失,许多“老品牌”和“老地标”或被淹没、或被毁弃、或被改造,成了“城市发展同质化”的牺牲品,曾被大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绿化、亮化、足球、会展、博览会等已是魅力不再。他认为,无论从过去的实践中接受何种经验和教训,都应着眼未来发展,重新认真研究本地现有的文化建设基础和资源条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文化产业设计,加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文化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政策扶持尤其重要。”邢德武委员指出,近年来,大连市陆续制定了不少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但从实际效果看,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致使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没有得到提升。在他看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更加具体,政策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但有些内容仍旧比较原则,诸如享受相关政策的认定条件、贴息补贴的额度和比例等,还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加以梳理,分类形成条目式的“政策清单”,真正使相关政策“落地生根”,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副市长温雪琼听完委员发言后表示,将以此次协商会为契机,认真吸纳、消化和落实好委员建议,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规划、细化措施,切实发挥政策效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尽快把政协建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大连的支柱性产业。

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篇四

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庆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不足?今(2)日,政协重庆市四届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召开。会上进行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题协商。会议由市政协主席徐敬业主持。

渝中区等已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据介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更多的人口生存,为进一步破解“城市病”难题,促进城市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国家从20xx年启动国家城市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今年4月份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据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国20xx年至20xx年,先后发布三批近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试点城市在智慧政务、交通、医疗、社区等方面取得了广泛成果,我市不少区县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积累大量经验,为下一步推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现今,南岸区、江北区、两江新区、永川区、渝中区等已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合川区、江津区、万州区已经完成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省级评审,努力争取纳入下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重庆已实现全市8467个行政村光纤全覆盖

目前,很多区县已启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综合数据库等公务信息项目建设;有的区县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如南岸、永川等区县着力打造近20个管理高效、便民利民的智慧小区。

我市已经启动“智慧重庆空间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开发”等23个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提供惠民服务150余项,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也已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主城9区全面上线,首个省级信息便民、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在重庆”已上线运行。

智慧城市建设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我市主动把握契机,在大数据、云计算及相关智慧产业方面发展较快。目前,全市乡镇(场镇)已实现4g通信网络全覆盖,20xx年7月,已提前实现全市8467个行政村光纤全覆盖,为推进智慧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重庆首个app科技创新园已建成开园,入驻科技企业10多家;以渝北仙桃国际大数据产业园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着重发展感知、存储、数据挖掘等三大核心产业,以及金融、健康、教育、设计、城市管理等8个大数据应用产业,已注册企业88家,包括高通、微软、惠普、谷歌、宏碁等巨头,并成功引进美国硅谷、加拿大等国高端孵化器。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不足 正积极改进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绩值得肯定,但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市领导牵头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市统一协调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面力度较弱;尚未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也未制定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计划。“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头路”现象依然存在。多数区县智慧城市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依赖企业,导致“多花钱”或“走弯路”现象。

此外,限于资金等压力,道路、交通、供水、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未能统一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感应设施及物联网建设资金投入较少、水平相对较低,有些涉及城市智慧管理和百姓生活的实况信息未能实时交换和共享,相关硬件和综合数据对快速推进城市智慧建设的支撑力度有限。

因此,该负责人表示,建议成立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门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市级部门、各区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专用网络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城市”、“云端城市”建设,搭建面向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无线专用网络,并面向公众提供免费wifi,吸引和提升广大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

政协协商座谈会简报篇五

11日,郑州市政协召开20xx年第三次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相关处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就推进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专题协商、建言献策。

郑州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张俊峰,市政协副主席王顺生、秘书长陈松林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市水务局、财政局、园林局、环保局、建委、房管局、城管局等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发言,胡华敏、梁远森、刘海洲、何冰、白家波、蒋寒等委员和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听取发言后,王璋表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环境质量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需要。郑州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大潜力,要挖掘潜力,做到用心抓、具体抓、系统抓、能抓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建设取得实效。要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先行,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舆论氛围。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人才优势,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各界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各界群众的意愿表达纳入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把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化为全市五大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加快郑州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步伐、推进国际商都的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10月27日,商丘市政协召开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商丘市政协主席曾昭宝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商丘市政府副市长岳爱云、商丘市政协所有副主席等领导出席会议。商丘市旅游局等十余个市直单位和梁园区、睢阳区政协的负责同志以及政协委员代表参加会议。

部分政协委员还围绕商丘市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好的建议和意见。

就加快商丘市旅游产业发展,岳爱云提出四点意见。一是突出旅游规划引领。全面落实《商丘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商丘古城和黄河故道等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强力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文物、科技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科技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商丘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宁陵万顷梨园等为依托,形成景区与农家互惠双赢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四是加强营销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深挖商丘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加大宣传投入力度,吸引更多客源到商丘旅游,拉动商丘市旅游业发展。

曾昭宝强调,要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商丘市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一是要统筹规划,依法依规抓旅游。要突出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商丘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种旅游专项规划。要突出资源整合,串珠成链、连点成线,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二是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抓旅游。要围绕旅游要素,注重业态植入,极力打造好古城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整治开发,加强沿线湿地保护修复和生态防护林建设,推动特色农业、旅游与生态一体化发展,建设横贯黄淮平原的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三是要注重创新,全面融合抓旅游。要重视全域旅游,要重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要建立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要创新管理经营体制,尤其是商丘古城,要围绕旅游业态做大文章,积极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引入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建设古城,以实现商丘市旅游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8月底,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该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近日,大连市政协主席李万才主持召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路径、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放大了扶持政策效应等献计献策。两相呼应,吹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集结号“。

20xx年,大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3.5%,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滞后,说明有潜力、有空间。”会前,市政协组织委员历时两个多月深入调研,形成14篇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资源发掘尚不充分、缺乏优质载体和平台、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针对性需进一步增强等问题,并逐一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产业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高,与多个产业存在耦合关系,融合发展是必然路径。”针对大连文化产业面临的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不高等现状,刘立常委建议进一步突出融合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加强文化产业的纵向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横向服务链融合发展。要积极鼓励“文化+农业”、“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业态,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和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小镇”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海岛小镇、牧场小镇、非遗小镇、艺术小镇、运动小镇等,促进产业互补和链条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扩大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谢景芳常委直言,近年来大连发展虽然成就多多,但城市特色和亮点也在逐步消失,许多“老品牌”和“老地标”或被淹没、或被毁弃、或被改造,成了“城市发展同质化”的牺牲品,曾被大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绿化、亮化、足球、会展、博览会等已是魅力不再。他认为,无论从过去的实践中接受何种经验和教训,都应着眼未来发展,重新认真研究本地现有的文化建设基础和资源条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文化产业设计,加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文化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政策扶持尤其重要。”邢德武委员指出,近年来,大连市陆续制定了不少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但从实际效果看,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致使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没有得到提升。在他看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更加具体,政策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但有些内容仍旧比较原则,诸如享受相关政策的认定条件、贴息补贴的额度和比例等,还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加以梳理,分类形成条目式的“政策清单”,真正使相关政策“落地生根”,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副市长温雪琼听完委员发言后表示,将以此次协商会为契机,认真吸纳、消化和落实好委员建议,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规划、细化措施,切实发挥政策效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尽快把政协建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大连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