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通用5篇)

时间:2023-10-10 20:54:06 作者:文锋 讲话稿 2023年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一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面积单位后,在做填上合适的的单位时,孩子们会出现该填面积单位时,填成了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时,填成了面积单位。说明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明白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往往忽略了题目所描述的是物体的长度还是面积,在选择单位时出了错。

我反思了整节课,其主要原因是这节课只顾关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而相对应的填上合适的单位题目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讲练结合。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二

首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其能更自主地进行探究。教学中,我虽然很注意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还有一些引导得过多过细之处,应该做到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来说,比如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方格大小不同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同学说一说,看到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其次,在理解面积的含义和教学面积单位时,有点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还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在触摸的经历中获得关于物体表面大小的经验,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助于它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另外,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三

《面积单位》这节课是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在学习这节课时,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会,因此,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在家里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可以用报纸拼接。)

第二天学习这节课时,对于引入统一测量单位这个环节,我们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是认一认面积单位,让孩子们把自己剪的三个正方形拿出来,向他们讲解: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并讲解面积单位的字母表示,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同时在这个环节我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感知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第三个环节是做一做、说一说、找一找、这些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谁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如:大拇指甲盖,1分硬币,纽扣等;1平方分米如:手掌的大小,粉笔盒的面积;1平方米的大小:如:一块黑板的大小,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铺到地上,同学们站在上面,一共站了16名学生。

感受完面积的'大小后,我们拿着这些小正方形来测量物体的面积,如:一块橡皮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我们的数学书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们的黑板可以摆几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启发学生找到更多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但是在这节课里,因为操作活动耽误了课堂时间,以至课后的练习题没有完成。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四

本课教学我觉得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无论是导入课题还是感知面积或者是体验面积单位都力求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结果学生测量出的结果有些不一样,我提问“怎么比较呢?问题出在哪儿?”学生稍作思考后,有的说硬币大小不一样,有的说画的格子不一样等等,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推、冥想、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获得了教学的最大效益。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儿童体验着或能够体验的。在学习之前,儿童已经体验了许多数学,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是积极唤醒儿童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

此次作业学生很有兴趣,完成得也比较理想。只是他们在表述面积时,时常忘记用上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篇五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时,我先出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很容易说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时,就让学生猜一猜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猜测,再根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得出的结果是:猜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厘米)与计算边长10厘米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相等。从而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根据以上两个算式推导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是不作新授知识来探究的,只是在面积单位间进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现,直接让学生各自练习,但本人在让学生尝试进行名数改写时,有的学生只知道结果,说不出为什么;有的学生只会做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反之就不会做。所以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补充例题教学。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名数改写应乘进率与除以进率的问题,我想至少帮助了一部同学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