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通用10篇)

时间:2023-09-04 19:06:20 作者:字海 工作报告 2023年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通用10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一

一、总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

无论任何一种经济实体和经济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都难以避免风险的发生。而这种风险,既可能是因企业内部管理而产生,也可能是因外部环境而产生,种类和大小均不一,对企业的影响大小也不同。完全的风险防范几乎难以实现,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衡量,选择合宜的对策和手段尽可能减少风险,保证企业的安全。

(三)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何样的关系

上文分别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以发现,其实风险管理也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范畴。二者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持续经营,并且在这种持续经营中逐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二者之间还直接相互影响。倘若企业在平时较为忽视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风险管理可想而知也不会十分优秀;同理,倘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那么其内部控制也肯定存在某些漏洞,倘若严重,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环境也即企业的内部环境,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企业每一位员工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管理者品质等一切与企业相关的组织结构。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较为薄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混乱。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内控意识不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整体偏低、企业文化缺失、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等。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容易直接造成企业无法全面控制经营风险,使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二)管理者等拥有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

中,与此同时,很多国外企业也在积极涌入我国。这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内众多企业带来不断增大的竞争压力和逐渐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给其风险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内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未相应增强,依然还较薄弱。其更多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财务风险方面。

目前,国内企业在涉足金融衍生品业务时,发生亏损情况较严重。追其主观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严重的投机心理。虽然管理者们并非不清楚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而且也采取了金融衍生工具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但是,企业管理者并不具有对来自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清醒认识。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有效抵御风险,却也能在同时无限扩大风险产生的损失。

(三)全面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尚且缺乏

企业自身的内控体系与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以及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和有效执行,会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的大小和程度。而企业内控机制完善健全和风险管理措施得当且有效执行,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企业具有一个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地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准确分析、全面评估。并没有实际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统一。而且,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操作系统和价值评估方法等进行严格控制,也没有制定一个准确且统一的风险计量标准。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企业员工和重点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漫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二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公司战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方案参考依据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17]108号;《山东省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鲁国资企改〔2017〕22号;财政部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

三、总体策略

(一)方案内容

3、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对策、组织领导、管理流程、投入资源,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可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及风险管理工具,也即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我们会为公司出具以下工作成果:

1、公司风险信息库

3、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策略。

4、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或称为内部控制手册),

包括(1)公司风险管理职能体系;

(2)重大风险管理职责分工;

(4)风险管理体系考核办法。

5、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6、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制度

(三)实现或达到的'目标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3、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4、确保公司规章和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减少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5、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具体方案和完成时间

(一)初始信息收集

1、收集内容:公司战略、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历史资料、外部环境信息、行业风险信息等。

2、收集方式:初步调查问卷、访谈等。

3、小组讨论研究收集的所有信息,并汇总整理形成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4、制定风险辨识评估计划。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二)辨识、分析、评价风险

辨识:

1、在公司各部门发放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要求部门领导从自己业务和工作流程角度出发填写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2、汇总风险辨识调查问卷,连同在初始信息收集阶段辨识的风险,根据风险业务流程分别编制风险评估问卷,并发至相关部门,要求相关部门为各种可能的或潜在的风险打分。

3、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收回的风险评估问卷进行初步分析,提炼风险事件,并在公司职能部门进行访谈和研讨,确认辨识结果,形成风险信息列表。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分析:

1、根据风险信息列表,利用各种定性或定量分析工具,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2、分析各风险及事件对公司战略规划目标或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大小。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评价:

1、确定风险重要性的评价标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排序,形成初步评价结果。

2、开展部门访谈或研讨,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3、征询公司领导意见,确认评价结果。

4、形成风险评价的结论,即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5、形成xx公司风险库。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三)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个人认为该报告是对前面三个环节即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的一个汇总,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公司存在的重大风险; 第二部分 重大风险的分析和说明;第三部分 风险可能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或经营目标产生的影响。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四)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臵原则。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五)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设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考核方案,也就是针对前述识别的风险,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件等。

2、设立公司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a、结合公司现有组织结构,设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

c、明确公司风险管理负责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权限;

d、研讨、修改方案;

3、设计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流程。

a、结合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理流程;

b、对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相关内容及相关职责划分方案进行确认;

c、完成制度文件的初步撰写;

d、征求相关部门对制度流程的意见,整理、完善制度文件;

4、设计公司风险管理考核方案。

a、对公司现有的考核体系进行诊断,明确风险管理考核的目标和内容;

b、确定公司及各职能部门关注的考核点;

c、设计公司风险管理考核的基本框架,确定考核各类和层级关系;

d、设计风险管理考核的内容;

e、设计考核的量化指标

f、征求各部门对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制度。(9)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六)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软件程序设计者完成此部分内容)

(七)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即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制度

对公司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等进行监督,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1、收集公司现有的监督体系,包括内容及信息沟通渠道,对现有的体系诊断,明确改进方向。

2、设计公司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种类和层级关系等。

3、结合各类重大风险,设计各类风险管理报告的内容。

4、设计各类风险管理报告的对象、职责、路线、频率等。

本阶段所需时间约 个工作日。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三

近年来,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但是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有清晰理解的却不多,已经实施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则更少。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们就从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

2. 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

6. 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

从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到雷曼兄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17年6月,国资委制定并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17年6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而,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尚存在许多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就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多种观点并存。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还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

《中山大学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四

一、风险内控基本知识和理念――3个“五”浓缩风险内控的核心内容

1、五大目标-合规、真实、效益、战略、安全

2、五大原则-全面、重要、制衡、适应、成本

3、五大要素-环境、评估、管控、信息、监督

二、企业风险内控实施的必要条件及风险内控的局限性

1、顺利实施企业内控的四项必要条件

1)组织保障

2)制度健全

3)执行效果

4)有效监督

2、风险内控的局限性

1、萌芽期--内部牵制

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3、成熟期--风险内控结构和风险内控整体架构

四、风险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

1、法人治理结构

3、erm2004全面风险管理

4、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方针(国际标准)

五、我国企业的风险内控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内控现状:

2、原因分析:

六、企业的内控之惑

1、量化之惑-缺少量化工具

2、流程之惑-标准化流程缺失(标准流程图)

3、违规之惑-有章不循

4、舞弊之惑-集体违规

5、报告之惑-理念误导制度错误

6、动态之惑-风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当随时验证

七、管理者必备的三种风险控制利器

第一招:风险转移

第二招:风险规避

第三招:风险分散

第四招:风险对冲

第五招:风险承担

2、风险内控方案的执行

3、风险内控方案的评价

4、风险内控方案的改进

1、组织规划法

2、授权批准法

3、全面预算法

4、会计控制法

5、财产保全法

6、人力资源法

7、风险防范法

8、内部报告法

9、管理信息系统挖控制法

10、内部审计控制法

十一、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控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控与被控的关系

2、处理好风险内控与内部监督的关系

3、处理好风险内控制度与会计道德自律的关系

4、处理好风险内控效果与控制成本的关系

5、处理好风险内控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十二、世界500强风险管理经验分享

《企业风险内控和风险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五

现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三个阶段。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三)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回顾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cica(1998)将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或环境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阐明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系:“当您在抓住机会和管理风险时,您也正在实施控制”。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指出,“董事会负责批准并定期检查银行整体战略及重要制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这里显然是把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了内部控制框架中。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1999)认为,“控制应该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减轻”,其中的风险不仅包括与实现特定目标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包括一般性的风险,如不能识别和利用机会,就不能使企业在面临未预料到事件以及不确定信息时保持灵活性或弹性。

(二)第二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范围广得多。英国turnbull委员会(2017)认为,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基于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比较

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本文以coso报告为基础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

(一)两者的定义与内涵。1992年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受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目标:与运营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即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有关的目标,即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它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监控是保证。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六

从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到雷曼兄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17年6月,国资委制定并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17年6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而,在我国,尚存在许多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就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多种观点并存。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还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

笔者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管理中,二者同时存在并相互依存,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等同关系。

什么是内部控制

和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

内部控制

与风险管理的不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目标不同、作用不同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同。

第一、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以及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设法把这种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第二、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则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控制活动,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

第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而内部控制则是在内部环境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风险管理是以应有的风险意识开展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部控制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遵循的操作规范。

第四、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

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构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两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第一、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没有风险防范这一既重要又明确的目的,内部控制的存在就大打折扣,至少发挥作用的空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二、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的内部风险普遍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何识别、评估、分析风险,实施风险解决方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风险信息的取得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收集不到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这种嵌入式的工作方式,恰好为风险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见内部控制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的。

第三、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从其过程看,风险得到控制是其最终目的,这恰是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的作用所在。可见实施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第四、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程参与的过程,实施内部控制和参与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一致的,过程是一致的,它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一致的。当我们在管理风险时,也正在实施控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机制。

《企业内控风险管理实现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七

出1000天再造计划,包括组织再造、人的再造、流程再造等,再造对法务部的要求就是全面风险管控。

说你做的和做你说的

记者:建设内控体系两年了,谈谈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吧。 苏效玺:我们提炼出八个字,一个是说你做的,一个是做你说的。“说你做的”是指说了什么事情要公开;“做你说的”则是指规定制度、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能做到这八个字,在一个企业里面内控意识就形成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力问题。流程和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能得到执行,就会无济于事。有些流程虽然不是很规范,但只要员工做到了,也同样可以取得好效果。

提高预防性的全面风险管控

苏效玺:目前,国外公司中有60%将内控职能放在财务部,放在法律部门的仅占10%左右。我们就是这10%中的一个。

记者:目前,海尔的内控体系取得较大成效,您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效玺:海尔内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控文化的氛围初步形成;第二,内控实现了由控制风险向关注战略目标转变。过去只要是上级规定的事情我们就会去做,但现在我们还会看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就是要关注市场效果和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第三,由控制结果向控制过程转变。过去法务部处在最后端,出了问题来打官司,人家报合同我们审合同。现在我们要控制过程,从一开始就参与,保证每个过程都有效。并不是说所有业务都由法务部来做决定,我们只是参与但不干预,我们会在方方面面做些支持。

苏效玺:海尔最早提出来要保证企业零风险,我们认为零风险是理想状态,实际是做不到的,因为有很多风险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可以转嫁,很多风险要去承受,后来我们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管控,就是我们知道有风险,但不是无底洞。

海尔集团内控建设由集团法务部牵头,与财务和信息化部门等协同推进。海尔认为,内控体系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内控,需要领导层、董事会、经理层转变观念,真正重视起来。其次还需要一个全流程的控制。比如在质量管控方面,一个岗位一条生产线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只是基于岗位和生产线的角度而不是从全流程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本质。

综合来说,海尔在内控体系方面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程序。事前有管控,比如在员工管理方面,集团参照驾驶员记分的方法建立了员工的诚信档案,累计扣除的分值不同会有相应的措施;事中有规范,集团会对很多要求和规定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事后有闭环,企业经营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问题和案件。海尔不会就案件而案件,而是会深查下去,为什么发生案件,是哪个制度、流程、机制出现了问题,怎么去控制,怎么去杜绝,能够从根本上根治,这是海尔对事后的要求。

《大企业如何加强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八

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满足管理者和投资真的经济需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企业的下一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达到预计的经济目标,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保证整个企业的财产和资本运转合理有效。所以,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就需要相应的方针和对策来引导和监督。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就在于此。企业内部的自我控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各个方面的要求,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变得很复杂,会计工作也由从前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利用计算机工作,网上采购、网上银行以及远程报账等方式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虽说简单方便,也会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在利用计算机工作的同时其形式变得复杂化,范围变得更加宽阔。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的方便性会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越来越依赖于它,如果计算机一旦出现了毛病,这对依赖计算机开展工作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正常工作的展开。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因为其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的并不是那么的透彻,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的时候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局面出现。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期并没有过多的强调,有很多重要的地方都没有提及,对企业中各项流程的控制也并不严厉,而且每个岗位都各自形成一个体系,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疏松,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没有做到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对企业的凝聚力或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1.3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上升,所以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多些盈利开始大量的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就成为了会计人员,其实有些人根本就不合格,但因为有了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开始在企业上班。会计人员数量是上去了,但人员素质却下来了。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主要包括专业水平低和缺少职业素养。那些经过培训机构包装后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对一些事情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经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并且对会计这一岗位的职责理解不深,其专业水平也达不到标准,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严重的影响。

2.1 加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外部与内部监督

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都非常有利。所以当企业在健全这一制度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即有效性、全面性以及互相牵制性。在互相牵制性的束约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不会出现一致性,还有利于各信息之间相互监督与共同合作,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全面性的原则可以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全方位控制,不会漏掉某个环节,加强内部监督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2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养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两方面着手,要做到:(1)对在岗人员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不能盲目的培训,使他们知道会计岗位的重要工作职责,还要对他们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2)对他们实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能够及时的了解关于会计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提醒他们制造虚假信息是触碰法律边缘的,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来对会计岗位进行招聘。

2.3 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

企业除了要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对企业内部管理报告制度进行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非常重要,同时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在这方面多留心。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企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的研究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必须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给予充分重视。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九

内控和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执行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大的企业由于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问题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企业一夜之间不存在了。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需要一个系统性规范来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并要求于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企业现在做内控与风险管理是来自于内、外部的双重压力。

在基本规范当中提出五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也就是企业要做内控风险管理的时候要参照这个目标进行建设。

一、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 资产安全

三、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 提高效率和效果

五、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五个目标之下,企业内控的基本五要素,如图所示:

这个五要素包括一是内控环境建设、二是内控风险的评估,这主要是指内控风险的识别以及相应的评价和应对措施的策略。第三就是控制制度,在“基本规范”当中明确谈到说,我们这一次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四是信息与沟通,它是是个全民参与,或者企业全员工都能参与的内控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的共享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五是在整个的过程当中都要存在与内控相关的内部监督的过程,能够不断的发现缺陷和进行改进。

企业在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这一些误区,如把内控当成一个项目,将内控与风险管理当作一个短期的项目来运作;把内控和风险管理看作是某一部门的工作、集团总部的工作、高管层的工作 ;或是内控等于一套制度,内控与风险管理停留在静态制度层面上,没有与日常管理,业务操作,绩效考核挂钩。

用友怎么理解对内控与风险管理实际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我们认为内控和风险管理它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整体考虑的过程。第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管理领域体系所能够单独来完成的。第三它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部分它一定是可管理、可操作、可运行的体系机构。第四一定是可计量,可定型的过程。第五是体现企业管理和技术手段结合的系统。

企业风险内控工作报告篇十

1.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报表弄虚作假,乱列成本费用、虚盈实亏、资产利润不实、偷税漏税等情况,可谓屡见不鲜。公司会计造假案,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危害了社会公众利益,引起政府、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2.内控失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潜亏增加,经济效益低下。有的企业实物资产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且会计记录缺乏及时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物资不做处理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这些现象致使企业隐藏巨额潜亏,最终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独裁专制造就企业“黑洞”。对有些企业来讲,公司法的规定和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制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个别企业领导贪污、挪用资金、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等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还有些企业领导为了过分追求表面政绩,违反程序,硬性投资,造成企业投资黑洞现象时有发生。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5、对内部控制制度熟悉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治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熟悉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治理的也 仅仅是财务人员。

6、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7、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 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

8、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治理部门的绩效。

二、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会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董事会只有具有相应的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监控、引导的职责。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紧密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 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然后,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 体“人”的控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特别要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最 后,完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对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提拨、任用,一律经过严格的考核、 考评和取得上岗证书后方能任用。

2.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有效运作的前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可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可以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体系就像一个企业的神经网络,要全方位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网络触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使“可控”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到“在控”的范围,真正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控”、“在控”。

3.加强风险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公司应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公司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公司董事会,为公司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4.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而言,企业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管理信息系统还提供很多非财务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信息。利用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部门和产、供、销部门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企业预决算、监督、考核、评价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5.改善企业监督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而实现。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 实行授权监督,职能到位,监督者既履行权利又履行义务,如果监督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监督制约义务,就要负民事赔偿责任或刑事责任。通过社会监督、国家监督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监督,真正建立起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6.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 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内部控制观念深入人心,将会极大地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目前我国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 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越来越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为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强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我国股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不断完善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