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优秀5篇)

时间:2023-09-26 06:49:15 作者:琉璃 策划书 最新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篇一

当今社会,家长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当前少年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孩子的溺爱、娇惯的家庭又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有的不会扫地,擦桌,学校的值日也是家长代劳不可;甚至连红领巾也要妈妈帮忙戴。怪不得日本人会对中国的孩子下这一定义:中国这一代的孩子远远比不上日本。如此现状,不得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此,生活教师应该在内务整理方面进行“生活自理大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加了信心,并付诸于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还要在课余中,发现学生的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的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自立地完成,如戴红领巾、系鞋带,翻正领子等。

“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有这么一个笑话,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研究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道饭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对烧好的蛋,竟不知该如何去壳吃,拿在手里无从下手。从而,告诉我们,家长们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一、充分相信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会要求试做,如洗碗,擦桌等。这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并鼓励孩子要好好做,干得好。让他们觉得做事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二、多表扬,少指责。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不能像大人所预料的一样,这时,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掌握方法。

我不会干不要紧。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总之,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件当务之急的大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自立歌》所说:滴自己的汗水,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让我们携手共进,把这一代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吧!

项目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生活更是以孩子为中心,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以致孩子认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员,在家庭中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做,自己不动手,就连整理书包这样的事都不会。即使有些孩子想做,有些家长也不用他们做,时间一长他们也认为事情是大人们做的,与自己无关,缺乏劳动意识,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能力差。这种不良意识学生不仅在家庭中如此,在学校及公共事物的集体活动中也缺乏责任感。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又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通过生活自理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增强责任感,教育效果显著。

措施:

一、 通过班会和思想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启发和动员,教育学生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并列举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成功的重要影响,举出其中的成功典型做学生的楷模。

二、利用课外活动中的生活教育课指导学生学习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如收拾桌洞,桌面物品的摆放,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同桌比赛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既学习了整理内务,又培养了学生做事麻利,干净利落的习惯。

三、轮流安排专人负责教室内的卫生及物品摆放。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怎样摆放更合适,然后每天具体到人负责教室内务。这样使学生既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又增强了责任意识。

四、与家长联系好共同教育孩子劳动意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请家长监督协助学生学习自己动手洗刷,收拾房间,叠被褥等,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做自理、自立、勤劳的好孩子。

五、积极做好家访工作,要求家长在家不能娇惯孩子,能让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让孩子自己做。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联系家长,积极检查,改掉学生在家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效果及评价:

通过在学校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家长对孩子情况的反映,可以明显看出生活自理教育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教育效果显著。这类课程让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自信力明显提高,参与各类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不良风气明显减少,对学习、生活等积极事物精力投入比较集中,班级好气氛愈来愈浓。看到学生的变化老师感到由衷地欣慰,这也坚定了我们今后继续培养学生其他良好习惯的信心。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篇二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我经过了解分析,发现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重视对幼儿的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因为年龄较小,在自理时碰到实际困难,家长不是教会孩子,而是代替孩子做,导致幼儿不会自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幼儿自己动手的理念。

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等待,等我们帮他们做掉各种本应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为此,我们选取了儿歌、故事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培养幼儿自理的意识。班级里还逐步的开展了很多有关自理能力的活动,如“我长大了,我是能干的好娃娃,我会自己来……等等活动和各种自理能力的竞赛,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强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以便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训练幼儿自理能力的行为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训练自理能力的行为。例如,在每次洗手时幼儿都会边念儿歌边挽袖子“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冲冲水,冲干净,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还有穿衣服的儿歌:“小手握成拳,钻钻钻,嗨!”穿裤子的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这些顺口又好玩的儿歌在幼儿的念诵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并帮助解决了自理技能的学习难点,使幼儿很快的便掌握了自理能力的方法。

(二)在区域活动中练习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在生活区的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探索生活,更好地掌握技能知识。我们就在区角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这样的材料:比如提供塑料珠子、动物线板、鞋带、衣服、裤子,让孩子进行穿珠子、穿线板的练习,提高手眼协调性;提供蚕豆、勺子,让孩子掌握拿勺子的正确方法;提供衣服,让孩子练习拉拉链和扣纽扣,提高生活服务能力;提供拼图玩具,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思维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练习,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在角色区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爸陶政宇正抱起娃娃,忙着给娃娃洗头发,然后,他拿起剪刀开始帮娃娃剪头发,马诗怡看见了连忙拿出镜子说:“宝宝,看看漂亮吗?” 陶政宇和马诗怡都笑起来。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为此,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之窗、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班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溺爱无比,我们不只教育幼儿的爸爸妈妈,对祖辈更是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以免幼儿产生“依赖”祖父母的习惯。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提到:“没想到我们的孩子有这么能干,是我们小瞧了孩子,也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 、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篇三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我们决定在“三.八”节开展与家长一起互动,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过这个节日,活动安排:

一:区角活动:

1:益智区:拼图,七巧板,玩牌,下象棋,军棋,跳棋等。

2:科学区:摩擦起电,沉浮实验,有趣的磁铁,空气的压力等小实验。

3:劳作区:缝纽扣,系鞋带,缝项链,剥花生,摘菜,制作面食等。

4:操作区:提供水果网,图画纸,色纸,牛奶盒,牙膏盒,各种瓶,罐,筷子。蛋壳等废旧物品,剪刀,水彩笔,胶布,糨糊等手工制作材料。

5:计算区:分类,排序,书写,加减,拼图,下计算棋等。

6:语言区:字宝宝,找朋友,各种图书,语言棋等材料。

7:观察区:观察天气,豆,花生,颜色。

8:结构区:提供积木,积塑,花片等材料。

9:体育区:跳绳,踩高跷,拍皮球,大拖鞋,跳橡皮筋,玩飞膘,投掷等等。

二:早操:

动作整齐,美观。

三: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

1:全班幼儿感谢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祝妈妈节日快乐!

2:全班幼儿一起为妈妈表演《妈妈,您歇歇吧》祝妈妈天天开心,漂亮。

3:全班幼儿和妈妈一起动手制作礼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可以请妈妈帮忙。

4:送礼物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话。

5:全班幼儿邀请妈妈一起表演《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6:最后一起祝妈妈节日快乐,青春常在,并感谢妈妈来参加活动,谢谢她们的.支持。

四:活动反馈:

幼儿表现积极,活动情绪高,和妈妈一起过节日很高兴,都能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有个别幼儿还是不怎么敢表现,有待于继续加强。家长对这次活动感到很满意,对幼儿的表现认为有一定的提高。希望多开展这种活动,增进家园互动。

文档为doc格式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篇四

托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对本班24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进餐: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在全班24位小朋友中,只有4位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等;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洗脸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入厕: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穿衣服等:大多数幼儿在三岁左右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吃水果会自己去皮:85%的幼儿会。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玩过的玩具能收好。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归结于家庭。在对待幼儿劳动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持三种态度:第一,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第三,怕麻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前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一、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2~3岁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准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

二、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

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还比如喝水这一环节来说吧!随着天气日渐转凉,室内外气温比较干燥,为了减少冬季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加大了幼儿的饮水量。但在观察中发现小小一杯白开水,对于孩子简直象一杯“苦水”很难下咽,有几名幼儿如:张明勋、董小龙小朋友都需要老师每次来喂,但老师喂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勋_小朋友连杯子都懒的拿,水送到嘴边喝上一口就含在嘴里不动了;董小龙小朋友在家喝惯了“甜水”对白开水不适应,所以在喝水时她总是不配合,有时候一上午都“滴水不进”,有时弄得我们也没办法只好妥协,给她冲上一杯“甜水”。

于是,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开学前做好家长工作,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利用“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如2~3岁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在自我服务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周工作重点及家长所应配合的事项,加强家园沟通。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成人眼里简单的问题,对三岁前的幼儿却常常意味着极大的困难。所以,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生活即教育是托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鲍颖)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书篇五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中午的午睡穿脱衣服、甚至上课坐凳子都得老师帮忙,你说能不累吗?我们几个老师立即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筷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智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我是乖宝宝”的评比栏;还设计了“小手巧”的主题墙饰。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红花评比,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中班的孩子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时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比如洗手,往往由于调皮捣蛋故意不认真洗手,有的幼儿也非常的关注同伴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洗我也可以不好好洗,因此坚持性较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坚持用良好的方法洗手也 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关注同伴的评价的心理,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开展了自理能力坚持性的培养。当洗手的时候教师观察孩子洗手的过程,发现洗手有进步的幼儿时请他当“小小监督员”寻找和他一样能干的孩子并用表扬的话语或者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赞扬孩子们的心里会更开心,也会产生我也要做“小小监督员”的愿望。在我们的进餐、喝水时也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收效较好。小孩子都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帮助老师打扫、整理玩具、图书等,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还进行了“尊重老师劳动”的活动,孩子们吃完饭都能把碗筷放得整整齐齐方便老师来收取。在平时也不乱扔纸屑了,地面也能保持整洁了。

4、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筷子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筷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5、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 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访和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