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一(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9:00:07 作者:LZ文人 活动总结 最新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一(实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篇一

2020年精选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一)

中国北京在20xx年被评为中国软件之都,国家也大力发展软件开发产业,所以java软件工程师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八维软工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将每位学生打造成计算机灵魂的工程师,为每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篇二

顶着名校硕士的光环加入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非软件公司做软件开发,刚开始一切其实都很美好。大外企的各种好在头一年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光环,当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主要是非技术的东西)。

可是从第二年开始,当自己被各种邮件,开会和扯皮的事包围后,技术能力急转直下。然而自己当时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感觉钱还行,也不忙,再加上本来就很迷茫,就得过且过了。

直到去年,很多清华北大同事的离职,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工作,明显的天花板,不涨的工资,以及家庭原因的集中爆发才让自己后知后觉,才开始反醒,才开始下决心做转变。

然而转变是痛苦的,这五年技术上主要是在windows平台上做一些企业内部业务的处理和展示,主要用一点c++/c#,还有mfc,winform,wpf,wcf。

技术基本上是做的皮毛,一般问题用msdn,google和stackoverflow就能基本解决。用不到数据库,也用不到什么数据结构,用到一点点网络知识,主要精力都在业务展现上。这一切在我看来招个应届生用一年也能有和我一样的开发能力,唯一懂的多的业务,也长进不多,都是繁杂的重复。

所以在自己开始面试和找工作时被bs了很多次,顶着光环人家一般都给你面试机会,但是一旦聊到技术细节,自己很多都答不上来,也曾经一度非常沮丧。

庆幸最后找了个技术相关的职位,能够兼顾到家庭和自己后面发展的想法,还算可以,这是后话,暂不讨论。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篇三

总想着每天、每个月、乃至每年都有点进步。20xx年,对我来说,是起伏不定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这一年,我跳了两次槽,一次是自愿的,还有一次是被迫的。我目睹了一些公司从盛到衰的过程,也看到了一些脚踏实地的公司。

离开x1公司,是因为我觉得x1公司不是在做软件,所谓的印度模式,我想,绝对不是这么做的。理想不合,不想浪费时间,也只能背负跳槽的恶名,挂冠而去。去x2公司,是因为看到他是美国独资公司,做外包软件,能够接触美国的客户和技术,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何况,职位也不错。的确很想好好做,也跳累了,只想稳定发展,毕竟,是做父亲的人了。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让我目睹了一场资产争夺的好戏。公司易主,流言满天,诽谤四起,官司大战,这种平常只有在电视和电影里看到的情节,我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了,也算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吧,至少,让我看到了人性最阴暗和恶毒的一面。自然,是做不下去了,只能又走。

也看到了一些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公司。园区的瑞博软件就是一个。很少看到如此踏实做事的公司。若干年后,只要他能够存活,必定是一个成功的公司。虽然老板对我也很有诚意,只是,对于教育软件,我实在没有太大的兴趣,何况,如果想做教育,我何不选择安博呢?毕竟,安博给于我很多。回头想想,在其他公司,我都是在奉献,只有在安博,是学习了很多。

说起跳槽,其实,看看那些公司,有多少是在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老板本不懂软件,都是看着软件行业能赚钱,想来捞一票,结果把中国的软件行业做坏了,也害苦了中国的程序员。自己不好好做事,怎么怪别人跳槽?同工作经历的坎坷相比,,在个人能力方面,今年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今年上半年,我的进步集中在技术领域。我更加深入研究了设计模式、平台,还有uml建模,终于有所突破,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开发工具,并且得到了应用的证实。在网上也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受到比较好的欢迎,还上了赛迪网的开发之星。

下半年,在软件工程方面收获是很多的。

看到网上对于印度模式从吹捧到批驳的吵闹,也看到x1公司学习印度的失败,加上自己从开始就对那些记者的怀疑,决定好好学习软件工程。我一向认为,任何东西,不能道听途说,只有自己好好深入研究,才能得其精髓。同时,软件工程绝对不能只看印度的,毕竟,美国才是软件业最发达的国度。

列举一些学习的参考资料:《rup软件工程过程》、《msf微软解决方案》、《xp极限编程》、《cmm实践应用——infosys公司的软件项目执行过程》、《人月神话》、《软件需求》、《软件工程java语言实现》。每本书,我都仔细研读了,颇有体会。

我开始就想,印度软件工程绝对不会象那些记者所说的那么简单,所谓的高中生编程说。所以,我必须实际看看印度的软件工程。《cmm实践应用——infosys公司的软件项目执行过程》,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infosys公司的分管质量的副总裁写的,介绍他们的cmm4的软件工程,果然不同凡响。这是我了解印度软件工程的主要窗口。

首先,同原来的想法不同的,也可能同大多数人(尤其是受那些软件记者影响很深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想法不同的是,软件工程实际上不仅仅只是管理,而是一门涉及很广的交叉学科。在软件工程中,大约一半的内容是专业性很强的,涉及到软件分析、设计甚至编码的技术。所谓的结构化、面向对象,都在软件工程的范畴内,同样是软件开发和组织的重要内容,也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至于软件开发的管理部分,只能算是软件工程中软件工程过程的部分,或者说项目管理部分。脱离管理来开发软件是绝对不可行的,同样,抛弃技术基础,空谈管理出效益,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诚如《软件工程java语言实现》中所说:“软件工程范围极为广泛。软件工程的某些方面属于数学或计算机科学,其他方面可归入经济学、管理学或心理学中。”在这里,我强调了软件工程中的技术部分,并非轻视管理,只想在软件工程的概念上做一些拨乱反正,也希望多一些人来关心软件的核心技术,而不要空喊口号和概念。毕竟,中国的软件太缺乏核心技术了。

其次,对管理要求的严格不说(这个谁都知道),实际上,不管是美国的软件工程,还是印度的软件工程,都是比较灵活的。即便是印度这样的所谓“软件工厂”模式,对于软件工程过程管理极为严格,也有一个部分是专门讲述过程剪裁的。整个软件工程过程是非常庞大和繁复的,然而,由于项目具体情况不同,如项目的规模,参与人员的数量、素质等的不同,对于软件过程的每个部分,不是都必须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剪裁。这个部分对于我的启发是很大的。以前做什么iso9000等,开始做了一个以为很好的规范,但是,到具体项目,总是对不起来,到处有问题,现在想想,便是少了这个变通的部分。不过,话说回来,这cmm也是老美想出来的,而不是印度。

第三,对于开发人员的选用,我发现,美国人是非常注重选用优秀的开发人员的。martin fowler曾经开玩笑的说,如果给他一批水平不高的开发项目,他会考虑全部解雇,重新招聘。《人月神话》中也说,如果200人开发一个项目,其中25个人最能干,那么会考虑解雇其余的175个人,让项目经理来编程(当然,后面还有一些抉择分析,这里断章取义了)。其结论的基础是基于以下研究结果:优秀的开发人员和差的开发人员,其效率之差可以达到数量级。另外,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只有人多了,才会有管理问题,当团队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便不会有太大的管理问题。

对于软件来说,很难实现同传统产业一样的工厂化生产,这是由软件开发的本质决定的。软件的复杂性是软件的本质属性,在这个属性没有改变之前,软件便不会实现同传统产业一样的工厂化生产。至于印度的所谓“软件工厂”,实际上,只是完成了软件代码的编写工作,并不是实现了整个软件研发工作,而代码编写工作,恰恰是软件开发中最简单的一环。至于印度是否真的有很多高中生程序员,印度人的书上没有说,记者到说了不少,我也无从考证。所以,软件的开发,还是需要选用优秀的人的。除非,公司只想帮别人编写代码,而不希望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第四,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还是团队合作和交流。这个是我目前最深切的感受。具体的,大家都知道,也用不着多说。

最后,对于软件开发来说,公司老板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如果老板说“no”,那便是水平再高,管理再好,也终归无用。年龄渐长,也做父亲了,却总是在漂泊,没有一个可以稳定发展的地方。希望目前的公司能够有这个机会。不想总是跳槽。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篇四

又到了辞旧岁,迎新年的时候了,回望即将过去的20xx,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年深浅不一的脚印,不管在时间这条巨大的画面上,留下了是优美的还是些许凌乱的印记,我们总能骄傲地说,我们走过来。

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个经济体,在中国,制造业受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百丽提出了“节约成本”的口号,将成本开销,资源利用控制到化,提升实力,迎接挑战。

1.工作汇报与总结

资讯部在整个一年围绕着“节约成本”的宗旨,配合各个部门,本着“服务公司”的理念,根据各个部门提出的需求,新开发了质量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各个事业部m3上线等,以及完善改进已有的系统:消费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集成管理系统等。借此契机,我有幸能参与其中相关系统的开发。以下是我根据时间和子系统的分类,汇报总结20xx年的工作情况。

(新m3报表子系统)

m3的成功上线,绝对是对管理部提出的“节约成本”的理念的诠释。企业发展部对整个流程的重新梳理,规范各个环节的衔接与控制以及我们资讯部的全力配合开发实现功能都是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依然很清晰地记得xx年初,那时候我刚进部门不久,因为m3的上线,整个部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看到是全体同事的齐心合力,协调合作。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在部门例会上直接分配报表开发到个人,每人4-5个,虽然对m3取数不是很理解,但终究是在分析测试组的帮助引导下,完成了分配的报表。也实现了我也是部门的一份子,为部门出一份力的愿望。

(集成管理系统)

集成管理子系统是对整个管理系统各个模块全局的控制,在卢成的指导下,我得以完成编码管理中编码字段,规则,方案维护模块的开发,以及后续多语言维护模块的开发和dbmoto工具重启模块的开发。

(人事管理系统)

在人事管理系统中,涉及不多,主要是前期为锻炼提高能力而开发的操作证打印模块。

(消费管理系统)

在随后的任务分配上,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消费系统的熟悉和开发上,消费系统设计到的业务虽不如人事系统那么复杂,但把业务来龙去脉理清,以及代码的熟悉也颇需要时间。对各个模块的作用以及代码如何编写成了我前期的主要任务,主管也是想借此提高我的业务理解能力和编程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刀磨得锋利了,砍起柴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期间也练习过开发一些简单的消费报表,最初的消费卡自动充值统计报表的开发也确实夯实了业务的了解。在后续的工作中,对卡片管理中因为业务的需要增加了外来员工发卡,外来员工卡号转换,离职退卡。设备管理中完成对消费机设备余额限制等的程序修改,以及黑名单自动下载模块的开发。奖金收支平衡中增加每日卡余额的存储过程用于结算每日卡余额以及充值退款补贴模块(新)的修改。在查询管理中,完成因增加外来员工和其他补贴类型的报表的开发和修改。

(数字化管理系统)

与m3系统晚一些启动的还有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公司鞋类开发部的开发效率以及设计理念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年公司从国外买了一套专业的制鞋软件,但是这套软件自带的材料数据库根本无法满足公司开发部的要求,公司决定由我们资讯部开发一组完成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我因而参与了数字化系统前期部分基础模块的开发。在后续的需求提出后,完成了成品管理中成品设计信息关联模块的开发,以及鞋楦管理中鞋楦设计工作表的开发。

(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开发需求的到来也加快了我的成长,最先是产品制程这一部分:返工率维护,录入模块的开发让我初步地全新开发自己的模块。期间也着实遇到不少困难,在同事和自己的努力下都一一解决,这一个过程对我来说就是成长锻炼的过程。随后面部返工率报表的开发数量之多和取数之复杂也让我学到了如何编写更好的优化存储过程。第二部分是实验室抽检:在其中和同组的成员联合完成开发皮料,丝带,钢勾心等材料的实验室抽检模块的开发。第三部分是原材料检验:这个项目是我和冯振才联合开发,征对不同材料类型完成了检验模块的开发以及相关报表的开发。

2.个人总结

这一年给我的东西我想用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概叙,有形的当然就是技术水平的长进,虽然其中肯定有很多的不足,但纵向对比20xx年,我得到了锻炼,对于不足的部分,我希望在20xx年继续努力加快弥补。无形的就是人性的成长,在社会大学的摔打远比在养老院式的大学校园更能让人成长,对社会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对价值的看法,不再是以前一种近乎浪漫的眼光审视着这一切。社会的现实让你更加学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复杂让你更加学会斡旋,价值的体现让你更加学会抉择。

3.结语

在20xx年,有喜悦也有泪水。有辉煌也有遗憾,辉煌也好遗憾也罢,20xx已经过去,在新的20xx年我坚信我们资讯部将团结一心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份子,我将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它们,和大家共同打造属于辉煌。

软件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篇五

以前在校很少自己做程序,对软件工程更是一无所知。来到公司,开始接触"大规模"(其实现在看来实习的项目其实还是很小的)软件开发,一时真的有些迷茫。比起vss,mvc,qa,cmmi,我对ja,jsp,xml的一窍不通根本不值一提。大家都不想输在"起点",所以都默契地在加班,这样一直持续了实习的两个月。

刚来的时候"始业教育"显得慢吞吞,我们还经常盘算去哪哪玩之类的。我和xx(20个新生里一个南区的兄弟,软件学院的)还经常出去吃各种小吃,每到一处都尝尝本地的风味,这是他的习惯。之后开始的培训还不是很难过,ja,c++,oracle,老师们讲的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好,好得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听懂。大家开始发愁,我也是每天晚上都基本看书到10点。

"我心说得亏哥们我还练过",来之前的2月份我就自己买了一本thinkinginja,看懂看不懂怎么说也算是准备了一下ja。c++虽说没去上过课,但凭我的直觉我就一下看中这东西很有用,自己也看过一阵。至于oracle,虽然不了解,但毕竟因为佩服"云飞扬"的性格和敬业精神,咱sql选修也不是白混的。专业倒还有点"基础",再加上咱这自学能力也不是吹的,基本维持。可等到后来的日语课就全迷糊了:本就没有语言天赋,再加上记忆严重欠缺,总是特别害怕去上日语课。不过特别喜欢那个老师说话的感觉,加上她一直对我都很好,所以还是很用心的学着。

随着培训的收尾,我们开始正式进入项目。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我们一步一步的开始接触软件开发的每个细节。不了的就是每天都要记"周报",填写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这个我还被qa通报了好几次呢,真的很郁闷。其实现在我很感谢这种制度化的东西,某些情况下好习惯的养成是要靠强制来确保的。详细设计之后就是企盼已久的编码,我心想终于可以做点"正事"了。现在回头一看才知道,其实编码只占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劳动量的1/4左右,而且其他的环节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足轻重。

编码我其实做的很不好,主要是因为需求分析阶段就没有认真仔细的理解需求和规格说明,加上编码时一个关键时段我回校和老同学叙旧。那阵项目经理(pm)就经常和我们说,"有问题自己想办法,不要经常问我"。pm其实是在叫我们自己酝酿,遇到难题只有"憋"一"憋"才能有真的收获。而我不在的那三天正好是大家技术/思路上的一个"跃迁",很多难题的解决方法都基本成熟,大家的编码也接近50%了,所以回来时我感觉已经掉队很多。再一个就是编码中期时机器出问题,环境搭不上了,这使我更加紧张和急躁,大大影响了我的士气。

后来利用五一其间的加班我终于赶完了自己的模块,达到了第一个里程碑。其实从发现落后到加班赶完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考验了我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也证明了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我可以叫别人来帮我做赶上进度,但那样我会错过自己学习的机会,以后再遇到难题我还是不行;我也可以硬着头皮导致项目延期,那样我以后的日子保证不好过,而且这么做也不符合我的性格。事实证明我顶住压力独立完成任务不管是对集体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件大好事。

紧张的编码之后是单体测试,很多人都在继续编码,原来大家的编码都是没有完全做完。本是自己给自己挑毛病的过程,我们却都用来完成之前没有完成的任务,说来不禁可笑。

单体测试之后就是恶梦一样的系统测试。传说系统测试压力很大,测试组找到bug上报后这边就得限期修改,之后提交给测试组进行下一轮的测试,回归若干次,测试结束后产品达到允许的`缺陷率才可以出荷。不过由于这时已经有人要返校体检,其他人也军心涣散导致集体"早退",测试没有很正式的进行,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下界面的统一和功能的检查,连性能测试都没做。不能不说是实习的一个败笔。

回想之前的工作,不到10周时间我们从学生开始转变为员工,从对公司完全陌生到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是处世为人还是技术思想我们都有确确实实的进步。

再结合我自己来看一看。的收获就是我克服了有些自大的坏毛病,虚心的向别人学习。我知道这就是我练习与不同类型的人适应,交流的开始。技术上自不必说,我绝对学到了以前在学校一年也不一定学到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另外一点遗憾就是小孟说的,我似乎也感到自己有点"工作狂"的味道。为了拿下那些代码和bug,我有好几周都连续加班到晚上11点,由于工作占用了时间,我连以前一直的跑步都没坚持下去。这样不是好兆头,我必须要养成合理的作息制度,不管工作怎样忙,必须不能占用自己的作息时间。还有一个就是和别人的交往。曾因为一些小事分别和老胡和哲明闹了不愉快,幸好后来都说开了,大家没计较。我一定要严谨,克制,绝对不在以后的正式工作中做这样的蠢事。

总体来说,我对实习充满了快乐的回忆,也许是因为我在大学的生活过于平淡和压抑。希望我可以延续这样的快乐,将自己带上事业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