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乘整数说课稿(优秀5篇)

时间:2023-09-29 19:40:24 作者:影墨 演讲稿 2023年小数乘整数说课稿(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小数乘整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应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结果数字的小数点的位置。

(一)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的认识也比较深刻,那么本节课学习小数就不是很难,但是小数的乘法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知识,那么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灵活应用,在合作交流与独立完成的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自由讨论发,辩证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法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况、参加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道:有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他们走过去问阿姨那些风筝的价格,售货阿姨为他们仔细介绍着,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燕子风筝3.5元,三角风筝4.6元,热带鱼风筝6.4元,孙悟空风筝7.8元。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多少?买的`每一种风筝这么多一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小丽,你买三支燕子风筝需要多少钱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3.5×3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结果:第一组3.5+3.5+3.5=10.5(元);第二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组把3.5元化为35角,用35×3=105角,再缩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组3.5×3(元)=10.5(元)。紧接着,我问“今天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学就回答以前学的是整数,今天的有小数。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通过风筝得实例简单的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之后,为了继续巩固他们对小数的认识,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学们:“0.72不是钱数奥,那该怎么计算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算一算,在他们一脸茫然的情况下,我领导他们一起做这道题:“同学们学习了整数乘法,那我们能不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们一起露出了笑脸。我概括:先将0.72扩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那么360就应该缩小到它的1/100。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发现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据前面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但结果不变。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喜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篇二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8×3=2.4

学生a:

0.8+0.8+0.8=2.4(元)8角0.8元一位

×3×3

学生b:――――________

0.8元=8角24角2.4元一位

8角+8角+8角=2.4元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篇三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质疑法

3、学练结合法

1、自主探究法

2、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质疑法”、“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探索

2、汇报交流

3、总结方法

在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之际,老师引导提出“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有关钱数的问题,如果不是钱数,如0.72×5,那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次被调动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为了在师生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积极主动投入到有效的思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后再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引导得出0.72×5=3.6,并深刻理解了其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老师起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次基础上,教师再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难点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实际运用、开拓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根本目的。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并有所拓展,每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第一题,侧重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同时理解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是运用老师自制卡片题,列举了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第4题是第2题所发现规律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小题,答案不唯一,具有拓展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在总结中谈收获,便于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沟通,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篇四

一、教学内容

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p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掌握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理解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和估算。

3、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预设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与备选方案

环节意图

与实施要求

一、准备导入:

1、复习小数的意义

说说下列小数的意义:

0.50.20.1230.56

2、出示例题

学生列式不计算。

3、揭题:今天继续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另一类,一个数乘小数。

二、展开教学

1、分别说说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可以讨论一下。

2、揭示并板书意义

3、请在小组中相互编题来考考同学,说说意义。之后抽一个小组汇报一下编的情况和说的情况。

4、尝试用竖式来计算一下

5、反馈尝试情况: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格式上有什么要求?投影学生在草稿上的`格式。

6、用竖式规范地计算下面各题:

35×1.235×0.9

35×1.135×0.6

学生板演

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各题

四、小结:说说你有何收获?

学生对第一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肯定能说,对第二个算式不一定会说,如果学生能说,则让学生说一说,当说不明白时,则建议用合理的方式来表示(线段图、画图等)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则教师用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让学生能顺利理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作好铺垫。

让学生来说说意义,则是了解学生对这一部份的知识了解程度,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课本中的练习很好,应该充分利用。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