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赞美笔的现代诗 现代简约心得体会(模板6篇)

时间:2023-09-25 14:54:50 作者:笔舞 心得体会 最新赞美笔的现代诗 现代简约心得体会(模板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爆炸、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压力和疲惫。为了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简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抱简约生活方式。在简约的生活中,人们能够从繁杂的纷扰中解脱出来,找回内在的平静和幸福。以下是我对现代简约生活的心得体会。

首先,现代简约生活的核心在于减少多余的物质冗杂。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必要的物品,这些物品不仅占据了我们的空间,还增加了我们的负担。通过减少物质负担,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内心空间来追求真正重要的事物。清理无用的杂物、限制购物欲望,不仅能让我们拥有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其次,现代简约生活注重于拥有意义的事物。生活中,人们常常为了追求所谓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然而,简约生活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无限累积,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简约生活中,我们应该将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物上,例如和家人朋友相处、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加深刻和真实的快乐。

再次,现代简约生活强调“整体”和“质量”。在追求简约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呈现一个整体和谐的生活面貌。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统一,还包括着装风格、饮食习惯、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同时,在精神层面上,我们要注重“质量”。不仅要关注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选择的事物是否真正合适自己,更要注重我们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只追求物质的多样性和表面的繁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体验。

最后,现代简约生活强调平衡和温度。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我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压力沉重。而简约生活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寻找生命中的平衡点,让自己能够有时间休整自己、享受生活。拥有时间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于闲散,而是要做到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平衡。同时,温度也是简约生活的重要元素。我们需要注重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培养真诚的友谊和爱情。只有在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综上所述,现代简约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通过减少物质冗余、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讲究整体和质量、追求平衡和温度,我们可以得到更加简单而丰盛的生活。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一颗平静而满足的心,迎接真正属于我们的幸福。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二

第一段:简述现代简约的概念及意义 (200字)

现代简约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强调简洁、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精致的材质。它弃绝了繁复与浮华,追求简单与实用的境界。现代简约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舒适、纯净的空间,让人们能够轻松放松,提高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它所体现出的简洁功能性和清爽温馨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我的现代简约之旅开始于对这一设计风格的向往和探索。

第二段:追求简洁的生活方式 (200字)

现代社会节奏快速,人们愈发追求简单而俐落的生活方式。我也深刻认识到,拥有一个简洁的生活环境可以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难。在我的实践中,我学会了放松心情,不再为物品过多而烦恼。我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物质附属品和装饰品,使得我的生活空间变得整洁而宽敞。只保留所需的物品,可以降低物品管理的压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简洁的生活方式让我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平安与幸福。

第三段:舒适的空间设计 (200字)

现代简约追求的是舒适与实用,而不是奢华与浮华。在我的生活空间中,我采用大面积的玻璃设计,以便让更多的自然光线进入室内,让空间呈现出明亮和温暖的氛围。在家具选择上,我更加注重材质的舒适性和耐用性,追求简洁而流线型的设计。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设计上的冗余,让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舒适。这样的空间设计使我能够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进而提升我的生活品质。

第四段:简单而精致的生活品味 (200字)

现代简约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生活品味的体验。在我的生活中,我通过每天都保持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培养了自己的生活规律性和品味。简单的装饰和陈设,让我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美好的体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习惯,不过多地干扰他人,也是现代简约意识的一部分。通过简洁而高雅的生活品味,我更加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满足。

第五段:结语(200字)

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教会了我如何在繁忙而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通过追求简洁和舒适,我在物质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寄托和依靠。现代简约不只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通过对现代简约的追随和实践,我得到了更加轻松和愉快的生活。与复杂与繁多相对比,现代简约让人们更加专注于内心的真实与美好。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三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现代新诗现代化进程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近年来各个领域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宽泛理论,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新诗的现代化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现代化发展的脉络和现代新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规律。

现代汉语的现代性既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学和文艺学内涵。按照一般的理论理解,除了社会革命、思想解放和艺术转型等其他因素以外,现代汉语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就是现代新诗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说,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一个方面决定了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关于新诗现代化的主张,较早有朱自清先生1942年2月在西南联大文学刊物《文聚》(一卷一期)上发表的《诗与建国》的文章,明确提出“我们需要中国诗的现代化,新诗的现代化”。稍后有袁可嘉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新诗现代化的较为全面的阐释。按照袁可嘉当年的看法,所谓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诗,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并且具有文字节奏上的弹性与韧性。袁可嘉在当时先后写了《新诗现代化》、《新诗现代化的再分析》、《新诗戏剧化》、《谈戏剧主义》、《诗与民主》等数篇讨论新诗现代化的文章,较为广泛地谈到新诗现代化的诸多问题。在谈到现代诗与现代文化的正反两方面关系时,袁可嘉还特别强调指出:“我们拒不接受现代文化的动向则已,如果想与世界上的现代国家在各方面并驾齐驱,诗的现代化怕是必须采取的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诗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早在现代新诗诞生之时即已发生。但人们过去在对新诗现代化的认识中,一直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按照一种工具论的观点,把新诗现代化看作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某种附带的东西,或者把文学现代化仅仅看作是社会现代化在文学中的反映。二是采用“外因论”的立场,把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看成是中国现代新诗以至整个现代文学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就难免脱离中国文化的逻辑去理解新诗现代化的进程及其内涵,也难以对文学现代化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作出深入的揭示。在笔者看来,导致新诗现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来影响固然重要,但中国社会及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更为内在的和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诗而言,又尤其不应忽视语言的作用。语言并不仅仅只是文化的一种构成因素和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是文化的根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才可以据此认为中国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及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变异,从根本上制约着包括现代新诗在内的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面貌,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一个方面决定了新诗的现代化。

现代汉语对新诗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早在胡适“国语的文学”论中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20世纪代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讨论。20世纪40年代废名提出“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命题时,其基本思路仍然是白话语言决定了自由诗。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20世纪前期的新诗在现代化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还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一直要到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汉语诗歌的创造性在新的文化基础上得以恢复,当人们突破了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局限,现代新诗现代性的丰富内涵才得以真正展开,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现代汉语对于现代新诗的根本意义。现代性在诗歌中不再只是表现为题材和主题,而是还涉及到作为现代人的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作为符号系统的现代汉语特殊的诗歌语言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所谓“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诗人和评论家关心更多的其实已经不再是思想的问题而是语言的问题。

当前,对于语言的自觉以及有关语言的审美方式和文化意味不仅成为深入讨论的话题,而且已经化为诗人的血肉乃至感觉方式。同时,诗歌现代性的概念还在不断发展。语言、汉语写作、现代汉诗早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诗歌理论批评的关键词。现代汉语不仅从表达方式,而且是从思维方式上深刻地决定了现代新诗以至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一旦把文学的基础建立在语言之上,对现代汉语之于现代新诗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才会真正摆脱前述工具论的文学语言观,使文学真正成为语言的艺术,同时才能深入到内在逻辑中去理解现代新诗的发生及其演变规律。

以上通过对中国文学汉语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汉语现代化的发展特点和主要形式进行回顾,对汉语现代化催生的现代新诗的演变历史进行梳理,并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得出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和内涵都不同,但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汉语的现代性为现代新诗的现代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现代新诗的现代化又不断丰富着汉语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思考[j].文艺研究,,(12)。

[2]谭桂林论现代中国诗学的现代性建构[j]理论与创作,,(05)。

[4]焦明甲,文学与文化的交相辩证发展——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现代性研究论纲[j].长春大学学报,,(09)。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四

如果从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主义)”出发,我们很难在中国的电视实践中找到那种对资本主义持批判立场的先锋派艺术(如印象主义、为艺术而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他前卫运动)的痕迹。广义的先锋派所持的现代观,是对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现代观的激烈的批判。它所采取的批判的方式则是从公开的反抗到无政府主义,到打倒一切、销毁一切,到贵族式的自我放逐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审美的现代性在中国缺乏电视语境。

如果,电视审美的现代性(包括技术支持能力的现代性)是指电视美学特征的现代性、时代性、时尚性,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视审美的现代性有一个令人鼓舞的历程。

电视审美的现代性必须依赖于民族审美的现代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审美方式发生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突破传统社会主义审美模式之后,中国审美接上了更为悠久的民族审美传统,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面向世界的审美态度,民族审美观发生了显著的现代变化。民间审美意识的转化给电视审美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电视审美的现代化实际上极大地推动了这个进程。正是在电视与观众的互动中,电视审美的现代性特征日益明显。早期电视叙事的“好人――坏人”“善人善报,恶人恶报”的模式,已渐渐被加入更多的“屏蔽”因素而改变,曲折的情节而不是结论成了人们观看电视的动因,新的“惩恶扬善”的程式,已经带有明显的叙述工具的后现代色彩,而不再是创作者着力追求的道德宣教的目的。抒情的方式,已经从话剧式的夸张,日趋接近生活的本色,大家越来越接受的方式,就是把感情用幽默和玩笑包装起来,再轻轻悄悄地敞开,一切都要“自然”。视角审美越来越高度时尚化,电视屏幕的色彩从“大红大绿”、高饱和度向中性色中间色、低饱和度变化(如电视台台标风格的整体变化,舞台灯光的变化……),电视的节奏的宽容度极大扩张,以“帧”为单位的频闪也能为人接受。现代审美的标志性因素,那些全球流通的因素(包括后面将要谈到的后现代主义因素),作为现代性的符号,越来越多地镶嵌进中国大陆的电视屏幕,而形式本身越来越重要,“洋气”与否成为电视审美的基础标准。对高新技术带来的审美效果的追踪和追求,已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与“性”相关联的审美,已不再为人所刻意遮掩或否认。电视审美的现代性,成了最容易实现的现代性。

c、电视制度的现代性方向

中国电视制度的基本走向是在喉舌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产业属性的逐步增强。产业属性推动着电视制度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趋向合理高效。

产业属性使电视机构属于社会,而不仅仅是属于官方。电视机构的主体性在其与其它政府机构及社会实体的动态界定过程中不断清晰,主体性的增强使其制度理性得到张扬,而制度浪漫主义得到遏制,因为制度效果越来越成为与电视机构自身前途紧密相关的因素。

产业路线使电视机构的根本立足点是市场,是受众,这无须繁琐的理论证明,而是电视机构安身立命的前提。“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自然而然地实现,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的现代问题。从批判的立场,当然可以视文化工业为巨大问题,但将文化工业放在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却无疑是一种现代进步,马克思“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理论,实际上解释了文化的现代性的普遍机制,电视也不例外。换言之,产业化是电视制度现代化的总的特征。产业化使电视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衔接以效益为目标,分割清楚而又唇齿相依。电视制片人制、主持人制、明星制等微观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电视市场真正建立起来,从而,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才成为可能。电视事业电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才有最坚固的制度保证。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五

当我们回忆起20年前的互联网时代,难免感到现在的世界是多么不同和充满无限可能。如今,网络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媒介,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网络更是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在这种背景下,我对现代网络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第一段:解放信息的无极限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使我们的知识和接触面不断扩大。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任何内容,学习知识,享受音乐,观看电影等。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他们的观点,并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网络使得知识和文化的获取变得更为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扩大自己的视野。

第二段: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网络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线购物,订购外卖,甚至医生也可以远程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无论是和家人、朋友还是工作伙伴的沟通,都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他们并随时了解他们的状况。另外,网络还带给了我们新的生活乐趣。人们可以通过游戏、视频等娱乐方式,获得休闲和放松。

第三段:网络安全的威胁

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数据泄露、黑客袭击、网络犯罪等都威胁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时刻保护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资产。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加警惕各种网络诈骗行为,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和信息。

第四段:摆脱网络过度依赖

当我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时,我们很容易陷入网络的虚幻世界中,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我们要警惕自己是否过度依赖网络,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虚拟社区。我们应该保持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与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段:网络时代的新挑战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更加认真地思考如何有效管理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网络成为了人们的必备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新的挑战也会不断涌现。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好的网络监管规定和准则,保护人们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等重要问题。

总结:

以上是我对现代网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优势,同时需要注意高度警惕网络安全问题。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网络,我们可以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美好和便捷的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赞美笔的现代诗篇六

对于中国大陆有没有后现代文化,很多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在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谈论后现代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大陆电视文化也没有后现代可言。实际上,这种见解难免偏颇。中国社会,内在差异性很大。就整体而言,或就大部分地区――农村而言,后现代还是无根之木。然而,我们无法否认,在那些经济文化都已高度发展的大都市,文化工业、消费社会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后现代土壤已然具备。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化、中国电视文化就已出现后现代的踪迹,伴随着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后现代式”(后工业式)的社会生活(第二职业、自由时间、各种夜生活、娱乐)的出现,人们生活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社会反思意识的萌动,对崇高感的疏离,世俗精神的迅速发达,电视机的普及……都为后现代“快餐式”文化消费提供了直接依托。八十年代后期的电视文化有一个明显的通俗化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被学者认为具有后现代意味。电视剧的变化是个明显的标志。1990年《渴望》播出,就标志了中国大陆通俗剧的大规模兴起。而通俗电视剧被认为和后现代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平面化、无深度、零散化等(2)。

考察今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后现代性,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今日中国都市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与热情已经不可小看,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都迥异于他们的父辈,实际上与他们的兄长辈也有很大出入,反对认真、反对太累,追求物质上的收获,怀疑真情与理想,“玩电脑”、“玩艺术”、“玩人生”、“玩朋友”,持后现代主义人生态度的“新新人类”正茁壮成长,这些“后现代人”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兄辈、弟辈,甚至也影响他们的父辈,而他们即将成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正是他们日益成为不断都市化的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的核心,暗暗地影响着电视屏幕的文化走向。近几年电视审美文化似乎向娱乐文化全面靠拢,与他们不无关系。现在电视越来越深地介入流行歌曲的创作与传播,电视播放着越来越让老人听不懂、缺乏提炼,缺乏主题与意韵的歌词,越来越多的明星与电视“分形同气”。电视剧的“戏说”一时蔚然成风,历史在影视作品中几乎清一色成了“娱乐化历史”。各电视台娱乐游戏节目隆重推出并形成热潮,湖南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上海的《智力大冲浪》、《快乐大转盘》,北京的《欢乐总动员》,山东的《快乐星期六》……数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在传统理性眼睛中的“无聊”、后现代性的“有趣”中,娱乐节目似乎可以让人在彻底远离责任、意义和价值的精神结构的感性空间之中,只管感受轻盈松弛、酣畅欢快。面对娱乐节目的大势所趋,连严肃正统的泱泱大台中央电视台也不得不频频调整频道、改版,以应对这种潮流。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加入wto后西方文化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中国大陆电视的后现代色彩可能更加浓烈。

三、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

现代化,按照最基本的语言规则,是“使……成为现代(的)”,也就是“现代性的实现”的意思。因为后现代性是根植于现代性之中,作为现代性的最新发展因素,包含了传统现代性中缺乏的一些新的因素,因此,“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的确定应当以前述电视现代性的几个维度为依据,加上后现代的合理因素,也就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这种说法有点未雨绸缪的意味,但正是我们今天来思考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所应有的学术立场。这里有一个如何区分后现代的合理因素的问题,我们并不能将后现代的颓废外衣视为后现代的根本标志与合理因素,而实际上,正是,也只能是后现代性中的现代性因素,即理性,不是绝对理性与绝对价值,而恰恰是对于理性的理性,经过反思之后的多元化立场与宽容的文化态度,才成为后现代的合理因素。

最日常的语用中的现代化概念,除了需要逻辑地确定其内核之外,还有比较的含义在里面:纵向的革命性变化,横向的发展水平的比较。比较的含义就将现代化纳入了“历史”与“世界”的框架。文化现代化,作为一个动态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世界各地文化向当今主流文化过渡和融入的一个过程。从发生学上讲,现代文化源于西方文化,从其时态上讲,现代文化不断融合各种传统文化,这一融合过程对传统文化而言,也就是文化现代化”(3)。对电视文化的现代化考察,也需要这样的视野。

因此,综合起来看,“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的理念就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总体上,中国电视文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电视认知的理性充分发展3、中国电视审美文化具有高度的时尚性、现代性4、中国电视文化应是叠加、层累了多种文化成分的“合金文化”,应是包容性很强的“多元文化”5、中国的电视制度符合产业属性的需要……这样,中国电视的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目标,一个作为体系的目标。有学者指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标志,或许,这只是一个体系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